膀胱癌患者家属自述:2011年5月18日,老伴出现血尿,在南京的一家医院做了B超检查,发现膀胱上长了一个2.5cm瘤,后安排住院治疗。8月2日做增强CT检查,结果出来后,发现肿瘤是2.2cm。2011年9月3日,做手术切除了部分膀胱。9月8日出院化疗,3个月后,也就是12月10日复查,结果发现肿瘤再次复发。医生建议要再次开刀,可是一家人都接受不了。后来就转到上海某医院做电切除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电切除了3个地方。本以为这次切除得很彻底,但是2012年年初又出现尿频、尿痛症状,2012年1月底复查,又发现了3com的病灶。当时老伴的情绪非常低落,他说要不然就把膀胱拿了吧。虽然生活上会麻烦,但是总比痛苦好。因此,2012年的2月3日,老伴再次住进了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做了膀胱摘除术。第二次切除手术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儿子知道了上海85医院的信息,于是我们就到上海就诊,这才得知还可以通过现代精确放疗来治疗。由于放疗及时,癌症没转移,身体各项体征和指标回复正常。如果我们早一些知道有现代精确放疗治疗方法,老伴的膀胱就不会摘掉了。除了手术,还可以用现代精确放疗治疗癌症,要是早知道,就不会错过那么多机会了。不过,能在这个时间来上海85医院,我们仍然感到幸运。 病人中有不少类似的肿瘤患者,让中晚期患者选择精确放疗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精确放疗同手术一样可以局部控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有些无法手术和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往往感到无路可走,失去治疗的信心。其实,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早期癌症的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多数肿瘤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如手术、放化疗等,放疗不仅能治愈一些早期肿瘤,也能与手术一起辅助治疗中晚期肿瘤,利用高能射线杀死手术残余肿瘤细胞,清扫淋巴结等,降低肿瘤转移的几率。据统计,70%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日前,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激起了大家对肉制品的担心。不新鲜甚至过期肉当然不能买、不能吃,但对消费者来说,一些肉制品虽然没过期,但对健康却危害巨大。日常生活中,可选的肉类一般有四种,畜肉、禽肉、海鲜以及加工肉制品,在这四类中,加工肉制品是最差的肉食。 根据研究显示,咸鱼、咸肉、火腿、香肠、腊肠等加工肉制品增加癌症风险的能力最强,其导致结直肠癌的证据确凿,其中咸鱼导致鼻咽癌的“能力”也板上钉钉,此外,加工肉制品还可增加食管癌、肺癌、胃癌、前列腺癌的风险。 猪肉等畜肉(即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犯罪特征”基本一致,饮食中摄入过多也可导致结直肠癌。而鱼肉和剔除脂肪的瘦禽肉则没发现有致癌风险,鱼肉甚至还可降低癌症风险。因此,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白肉正常吃,红肉要少吃,加工肉制品不要吃。 红肉和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有什么过错呢?其饱和脂肪含量高,可能增加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加工肉制品含盐量也高,可增加胃癌风险。研究发现,日本各地胃癌发病率都和咸鱼、咸菜消费量呈相关,即同样1000个人,一组每天吃三两咸鱼和咸菜,一组每天吃一两,10年后,第一组中30人患癌,第二组只有10人患癌,说明盐吃得越多,罹患癌症的风险越高。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亚硝酸盐做护色剂(使肉保持红色),此外,还有防腐、增强肉制品风味的作用,虽然国家有标准,但超标情况普遍存在,尤其是街边店铺里的熟肉制品。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进入体内会和胃内的蛋白分解物结合,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增加胃癌风险。而且,加工肉制品除了盐渍,还经常采取熏制、烧烤等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多种致癌物。
德国联邦环境部近日提醒,儿童时期遭到晒伤是诱发皮肤癌的一个主要原因,预防皮肤癌应从儿童防晒开始。预防皮肤癌从娃娃防晒抓起?皮肤癌预防仅仅只要防晒吗? 皮肤癌以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最常见 皮肤癌(dermal cancer)是来自外胚叶的一类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最常见。好发于裸露部位,如头、面、颈及手背;也见于口腔粘膜、唇、舌、外阴等部位。鳞状细胞癌发病最高,基底细胞癌发病较低,约10∶1.5。 到底有哪些高危因素会导致皮肤癌呢?皮肤癌的高发人群如下:与长期强烈日晒、皮肤干燥、萎缩及发生角化者;化学性刺激,如长期接触沥青、煤焦油或砷剂;物理性刺激,如不稳定性疤痕、慢性溃疡及窦道长久不愈者;皮肤增生病变,如皮肤过度角化、粘膜白斑、色素性干皮症、乳头状瘤等密切相关。 德国发布儿童防晒指南 为加强成年人对儿童防晒的重视,德国环境部下属的联邦辐射保护局发布了儿童防晒注意事项: 一、穿上衣服。最好穿上宽松舒适的衣服,如T恤、盖过膝盖的裤子或裙子,还要穿上鞋子,戴宽边帽子或是能保护脖子的围巾。 二、正确佩戴太阳镜。要选购能防紫外线的太阳镜,镜片颜色应该是灰色或棕色。 三、抹防晒霜并且要随时补抹。所有裸露的皮肤最好都在出门前半小时抹上厚厚一层防晒霜。防晒霜的防晒系数至少要达到30,如果你的皮肤特别敏感,则需要防晒系数更高的防晒霜。防晒霜应同时防护UVB、UVA两种紫外线。另外,不要忘记补抹防晒霜,出汗、游泳、玩沙子……防晒霜就没了。 四、上午11点到下午3点期间最好别晒太阳。中午时分,紫外线辐射最强,这时最好躲在阴凉处或干脆在屋里待着。这样既凉爽又不会晒伤。 五、别忘喝水。出汗会使身体损失大量水分,必须补回来。 预防皮肤癌还要注意以下3方面 除此之外,还要从另外3方面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首要一点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物品如沥青、焦油、砷化物、苯并芘等,这些化学物质都有较强的致癌性。对于因工作需要,必须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的工人,尤其要有良好的劳动保护。同时,我们也要自觉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不要随意点燃轮胎、沥青、塑料、电线皮等物质。 第二,要注意电离辐射,这主要是针对放射工作者而言。 第三,患有光化性角化病、着色性干皮病等癌前病变者,应尽早进行治疗,争取将皮肤癌扼杀于萌芽之时。最后,要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腹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当胰腺癌继续发展,很多患者难忍剧痛,即使打了阵痛针也不管用,究竟什么原因引起的胰腺癌剧痛呢? 一般而言,胰腺癌从早期开始一直发展到晚期疼痛是加剧的。3/4以上患者有此症状,疼痛开始时较轻,逐渐加重,早期疼痛范围广泛不易定位,为性质较模糊的饱胀不适、钝痛、隐痛、胀痛等。当胰腺癌发展到晚期时多会出现转移性症状,这是导致患者疼痛加剧的主要原因。 胰腺癌可直接浸润胆总管壁,或在早期由于癌压迫而发生阻塞性黄疸;在肿瘤发展的同时,癌与胃、十二指肠、大肠和下腔静脉粘连,或向脏器发生癌浸润,进而浸润肠系膜上动脉和门静脉等,造成门静脉高压而出现腹水等症;胰体部和尾部癌明显地向腹膜后腔发展压迫脾动脉,常常发生脾肿大和食道静脉瘤;癌症向后扩展,压迫或侵蚀腹腔神经丛,出现腰背疼痛,同时偶可并发胰腺炎;癌症的骨转移,可致剧烈持续的疼痛;向肺及纵膈转移可产生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胆汁瘀积或转移到肝可造成肝肿大;锁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癌转移而肿大发硬,进而引发剧烈疼痛。
上周,62岁的周先生在早上如厕时突然晕倒。而这样的情况两年前也出现过,当时的检查并未发现大碍,医生说晕倒是因为痔疮长久以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造成了贫血。所以这次晕倒,家人也一直以为是贫血所致。但最后的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意外,除了有痔疮,周先生还有直肠癌,而且病理检查结果也不乐观。医生说,从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周先生至少在两年前已患癌,但一直以来都是以痔疮在治疗,因为两者的症状实在太相似,痔疮的存在掩盖了直肠癌的踪迹。 得到这个结果,周先生非常懊恼,因为第一次晕倒后,他就做了痔疮手术,之后一直未复发,直到今年年初,又出现便血、腹泻的症状。当时就诊,医生就建议他做肛肠镜检查,而周先生认为这是痔疮复发,没必要做这个检查,没想到这一拖情况就恶化到无法挽救。 “虽然两者相似度高,但直肠癌和痔疮仍能简单区别。”专家说,首先是便血症状不同,痔疮便血一般颜色鲜红,而且血与粪便不相混合,而肠道肿瘤出血多呈暗红色,含黏液,常与粪便混合在一起;其次是大便形状和排便习惯改变,痔疮一般不会改变大便习惯和形状,而直肠癌会出现排便规律变化,大便呈扁形或带沟槽痕迹。“当然,光看这些症状未必有效,最好的办法还是做肛肠镜检查。” 专家 发现早期癌变的最好方式是做肛肠镜检查 肠癌患者中,接诊过的最小的只有15岁,而这个男孩在确诊前除了持续腹泻,并无其他明显异常。在按肠炎治疗一段时间无好转后,家人才意识到要做肛肠镜检查,而这时疾病的发展已相当凶险,孩子从被确诊到去世,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其实要发现肛肠肿瘤,常规体检中有一项检查可以初步做到——肛门指诊。但在体检中,很多人会放弃这项检查,因为它的检查方法很容易让人感到不适—医生将手指伸入肛门内,根据手指触及直肠四周粘膜进行检查,得出初步诊断。这种检查在临床中简便易行,但受限于医生手指的长度,对直肠上端的肿瘤难以探及。所以,最好的检查方式还是做肛肠镜检查,不管是传统的X线(钡餐、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B超检查,还是先进的CT、MRI、PET等检查手段,均没有肛肠镜检查那么直接和准确。 这些高危人群每年应至少做一次肛肠镜检查 通常,40岁以上的中年人,每年应至少做一次肛肠镜检查。而如果有肛肠肿瘤家族史的,应该将第一次检查的时间提前,还可适当增加肛肠镜检查的频率。“其实年龄并不是硬性标准,要结合病人的实际症状来看。”专家说,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及早做肛肠镜检查: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但排便量不多,甚至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大便带血或间歇性便血,并且血的颜色为暗紫色、紫红色;大便条形变细,形状也有改变,呈扁形;腹痛,腹部包块,肠道功能紊乱,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便秘;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据一项调查——“女性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8个地区的宫颈癌病毒感染率为15%,参加筛查的四个农村地区包括河南新密。感染者从年龄上看,分布曲线呈现两个高峰,分别是20~24岁和40~44岁。 宫颈癌发病趋向年轻化 曾有一位21岁宫颈癌患者有三年性生活史,刚刚结婚两个月,最近发现自己有不规则出血,尤其是性接触时,检查结果显示,已经是晚期宫颈癌。 “现在门诊中,30多岁的宫颈癌患者很常见,30岁以下的也不罕见。”专家说。尤其是35岁以下的宫颈癌,被称作“致死性癌症”,因为生殖器官血供丰富,比较容易扩散、转移和复发,平均存活率只有3~5年。 HPV的感染率高发期一般是性生活活跃期,多在18~28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宫颈癌病人有年轻化趋势。目前宫颈癌的发病率与HPV的感染率一样,逐年升高,以40岁以下的患者最常见。 HPV感染者易患宫颈癌 “HPV感染并不代表一定会患宫颈癌,但是宫颈癌患者几乎百分之百都有HPV感染。”专家说。人有对HPV病毒有“自我清除”的能力,HPV感染转宫颈癌的概率并不高。 HPV病毒无药物可治疗,但是一般在8~10个月后会自己清除,所以查出感染的患者无需治疗,建议一年后再查,或做宫颈细胞学检查确认。由于持续感染者患宫颈癌的几率较大。所以如果再次检查仍然感染的患者,建议做进一步筛查。 性生活不规律及免疫力低者为高危人群 生育年龄早、性生活开始早、多产、多个性伴侣等都被列入了HPV感染的高危因素。这些之所以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也是因为它们是易引起HPV感染的高危因素。预防HPV感染与预防宫颈癌都要注意这些。免疫力低下也是高危因素,比如器官移植后长期服用免疫力抑制药、艾滋病患者等。” 另外,性伴侣有不洁性生活、包皮过长或有阴茎癌病史也是女性患宫颈癌的隐患。 癌前病变期发现可治愈 “很多宫颈癌患者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一般发现接触性出血等症状时已经是晚期了,所以定期普查很重要。”专家说。 宫颈癌的症状不典型,如白带增多等,可能是很多疾病的症状,有时会被当做普通炎症延误了治疗。之所以说宫颈癌可预防,是因为有大概10年的癌前病变期,在这个阶段被发现的话,有充分的时间诊断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一般25~30岁就要开始做宫颈癌筛查了,最迟不要超过35岁。”专家提醒女性,如果出现不规则出血尤其是接触出血,或者白带带血等异常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宫颈癌的普查是所有癌症筛查中推广较好的,这是由于宫颈癌病因清楚,另外,它是唯一一种体外可见的癌症,而且癌前病变期可治愈。
患者及专科医生对乳头血性溢液一般都比较重视,认为乳头血性溢液中乳腺癌较为多见,这是对的,但是也不必见到血性溢液就恐慌,认为一定是得了癌。乳腺癌以乳头血性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并不多见,常同时有乳房肿块存在。 乳头血性溢液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乳管内乳头状瘤,特别是位于乳房中心部位的、较大导管内的乳头状瘤,如果其增长速度较快,乳头分枝较多且质地较脆者,常容易发生出血;乳腺癌,发生在大导管内的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在病变先露部有毛细血管扩张和出血变化,则可有血性溢液;少数乳腺增生病、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及乳房部的炎症亦可引起血性溢液。 因此,不要将所有的血性溢液都视为癌症,需经过全面的检查之后,方可作出最后诊断。乳导管造影、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可为诊断提供必要的诊断依据。
肿瘤专家扎瓦洛斯博士表示,桃子中的酚类复合物具有抗击乳腺癌和防止癌扩散的功效,可以抑制癌细胞而不会殃及正常细胞。新研究的最大亮点是,这类物质可以防止癌细胞的转移。新研究表明,在日常饮食中,每天吃两三个桃子有助于预防和应对致命乳腺癌。 美国营养学家伊恩·马尔伯表示,吃水果能比喝果汁获得更多的纤维素等营养物质,保健功效更全面。 另外,专家还发现燕麦片、全麦面包和糙米等全谷物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女性每天至少摄入30克膳食纤维,患乳腺癌的几率减半。
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年轻时接受试管受精手术的女性较之没接受过这种手术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不过,研究员指出,这项研究结果无法确定造成这些女性患癌概率上升的仅是由于试管受精术(IVF)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据报道,西澳大学研究员追踪了21025名在1983年至2002年,曾到西澳医院接受过试管受精术的女性;她们的年龄介于20至40岁。研究员对这些妇女进行了16年的追踪,发现在13644名接受药物治疗,但没有接受试管受精的女性当中,有大约1.7%在研究结束时患上乳腺癌;那些接受药物治疗,也进行试管受精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概率则约2%,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大。 不过,当研究员以年龄层来区分这些妇女时,在24岁时就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并进行试管受精术的女性,患癌概率比只接受药物治疗的同龄女性高了56%。然而,如果妇女到了40岁才接受不孕症治疗,不论她们有没有进行试管受精术,她们患乳癌的风险都不会显著提高。 由于接受试管受精术的女性都得在受精卵植入体内时,补充额外的雌激素,以引起体内荷尔蒙上升,提高怀孕概率,研究员相信,造成年轻女性患乳癌风险提高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她们在接受试管受精术的过程中,所补充的额外雌激素较年长女性更多。
近日清华大学对外宣布,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晶体结构,有望通过特异阻断癌细胞的葡萄糖供应,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标。消息传出后,最近不少前来就诊的患者都咨询,癌症患者是不是应该禁食甜食。其实,这个问题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复杂,科学家才刚刚开始了解它,而患者则把它想得太简单了,毫无益处。 糖类是人体的热能最主要来源,在化学上又叫做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消化后会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然后被吸收进血液,再进入细胞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为我们提供能量。我们身体的所有细胞,无论是不是癌细胞,都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当然,由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往往生长更为迅速,所以癌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此外还有证据显示,癌细胞分解葡萄糖产能的代谢途径也和正常细胞不同。清华大学的研究者们也正是希望借此找到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甜食中的糖会专供癌细胞享用。我们的身体不会决定具体哪个细胞应该得到哪种营养成分。为了维持饮食健康以及防止长胖,我们当然应该限制含糖食物的摄入,但这和含糖食物专为癌细胞提供营养是完全不相干的。所谓“糖会滋养癌细胞”都是对合理饮食建议的误读。 其实,营养支持是整个抗癌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经验表明,适当的营养支持在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治疗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不少患者现在都轻信各种网上传言,忌食各种食物,甚至还有人盲目相信“饥饿疗法饿死癌细胞”的说法。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50—180万例肿瘤新病例,约有40%—80%的肿瘤病人存在营养不良,20%以上的肿瘤病人直接死亡原因是营养不良。其实,对于绝大多数肿瘤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有助于病情的治疗。以放疗为例,虽然随着技术的精确化发展,其副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但是,放疗后肌体消耗巨大,处于负氮平衡,所以必须大量补充蛋白质。另外,普通放疗后容易造成放射性食管炎、胃炎,病人会出现消化吸收障碍,所以还必须提高膳食的总热量,保证营养供给避免体重下降。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要同主治医生积极沟通制定营养方案。 (作者为八五医院肿瘤精确放疗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