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得头晕、眩晕的诊治成为临床热点,越来越多的耳鼻喉科医生加入到眩晕诊治队伍中。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除了俗称“耳石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之外,诸多的眩晕相关疾病仍然面临着诊断不清,治疗乏术的窘境;由于眩晕不仅与耳鼻喉科、神经内科有关,还涉及到眼科、骨科、内科,甚至精神心理科,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有无处下手的感觉;甚至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陷阱”。那么,对耳鼻喉科医生来说,在眩晕的诊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区分良恶性眩晕。诸多的研究资料表明,大多数的眩晕可以归咎于前庭周围病变,在眩晕疾病的诊治中,耳鼻喉科医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恶性眩晕的发病率虽然很低,却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识别恶性眩晕,挽救生命是眩晕诊疗中的首要任务。 恶性眩晕大多数源于中枢性疾病,良性眩晕大多数是周围性疾病,因此从区分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入手是识别恶性眩晕的关键,这对于耳鼻喉科医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首先,要重视基本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查体:病人是否有意识改变,以及复视,语言肢体功能障碍,面瘫及面部麻木感,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等;这种伴有确切的神经系统体征的患者,应该首先考虑神经源性眩晕。然而,不能说一般性神经系统体征阴性就是前庭外周性疾病,习惯于把没有其他神经系统伴随体征视为外周性疾病的指征,是眩晕诊治中一个不大不小的陷阱。例如,某些累及小脑蚓部,小脑小结叶和舌叶,以及第四脑室背外侧的肿瘤、脑血管病可以表现为发作性位置性眩晕(CPPV),如果对此认识不足而当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进行耳石复位治疗,那就有可能会延误病情。此外,没有长束征,没有小脑症状,没有脑干或其他脑神经症状的 “假急性外周前庭病”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种仅有前庭症状的孤立性前庭综合征是眩晕诊治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据报道,大约有三分之二的≤10mm的极小梗死灶引起的眩晕发作表现为孤立性前庭综合征;即使是MRI检查,在48小时内也可能表现为阴性。此时,详细的采集病史,并进行规范的床旁检查以及有目的的前庭和眼动功能检测就变得十分重要,检查中如果出现变向性眼震,自发性下跳性眼震以及固视抑制失败,头脉冲试验阴性,提示中枢性损害的可能。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提高眩晕诊治的质量。 二、眩晕疾病治疗中要注意动静结合的原则,充分重视前庭康复训练的作用。在急性发作期,眩晕、恶心和呕吐等不适往往使患者深感痛苦,此时处理以止晕及止吐对症治疗和卧床休息为主。但是,抗晕药物虽然很多,但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并不多。前庭抑制药如常用的眩晕停、乘晕宁、地西泮等,在服用后易感头昏倦怠不适,患者可误认为眩晕未缓解,继续服用,引起长时间头晕及周身不适;而且这些药物可以延迟代偿的形成,用这类药时应注意及时停药,一般使用不超过48小时。 许多眩晕疾病即使在去除病因之后,由此所造成的的前庭功能损害导致的功能障碍依然存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应该及早开始康复锻炼,促进前庭适应和代偿的建立,有助于改善和恢复前庭功能。有专家建议,急性眩晕发作后即应进行前庭康复锻炼。开始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然后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一般性康复干预首选Cawthorne-Cooksey练习,这种练习是由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头动组成。在无法进行专业化康复训练的患者,可以建议他们进行一些一般性的活动,原则上选择那些在头、身体活动的时候也有眼的活动的运动,如乒乓球,保龄球和简单的舞蹈都是很好的前庭康复性活动。此外,替代性的平衡活动也很适用于康复,太极拳和瑜伽有放松的功能,对伴有焦虑的头晕和平衡障碍非常有益。这些活动几乎不需要什么花费,适合我国国情。尽管前庭康复治疗对老年患者的疗效较好,但是由于其肌力、本体感觉和关节的灵活性下降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使得老年人的前庭代偿比年轻人困难。而且,在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可能发生跌倒的风险。 (3)重视心理因素在对眩晕的影响,但是不要轻易的做出精神性眩晕的诊断。尽管对心理因素在眩晕疾病和平衡功能障碍中的影响和作用早有认识,但是临床医生往往习惯性的把目光投向耳源性、神经源性等器质性疾病,没有把精神源性眩晕和头晕疾病纳入自己的诊断视野。一些慢性眩晕或头晕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没有及时形成完全性前庭中枢代偿机制有关。例如,梅尼埃病,中枢或者外周的退行性病变,前庭中枢和外周系统处于反复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很难建立完全的代偿机制;不适当的长期应用抗眩晕药物阻碍了前庭代偿机制的形成。由于大多数患者没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未能使代偿机制在3个月内早期形成,很多急性前庭疾病患者演化为慢性甚至合并精神性疾病,由此导致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眩晕疾病的诊治中,我们一定要有整体观点,对疾病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充分认识和重视心理因素,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的作用,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采用合理的治疗手段。 我们要重视心理因素对眩晕的影响,但是当我们做出精神性眩晕的诊断时,一定要非常慎重,避免漏诊和误诊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一般来说,原发的精神性眩晕相对少见,临床上常见的是前庭性疾病后伴发的心理方面的异常。我们一定要在完善相关检查,对患者的前庭功能状态和疾病发展过程有了全面的评估和把握的基础上再做出相关的诊断。记住:所有眩晕患者,不论其精神因素多大,均应检查迷路功能; 所有的眩晕患者不论其器质性因素有多大,勿忘记精神性反应。这是一个镜子的两面,缺一不可。 (4)避免诊断的泛化。诊断的泛化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或许与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有关:病人来看医生,一定要有一个说法。但是限于检查手段和对疾病的认识,很多眩晕患者往往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诊断,但是又必须给他们戴上一顶合适的“帽子”,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美尼尔”、“ 后循环缺血”以及“颈椎病”,以及所谓的耳源性眩晕的笼统的诊断。时至如今,仍有很多耳鼻喉科医生在排除了耳石症和梅尼埃病之后,就会把患者推给神经内科,而神经内科在排除了卒中之后要么笼统的按一个后循环缺血,要么就再把患者推给骨科,看看是不是颈椎病。这样往往使患者奔波于几个科室之间,得不到及时治疗。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对可能导致眩晕的各种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兜里多准备几顶帽子,根据不同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诊断,不要一顶帽子不管头大头小都给扣上。 前庭和眩晕疾病很复杂,耳鼻喉科医生对前庭系统的解剖非常熟悉,这使得我们在诊治眩晕疾病的时候有着先天优势;但是我们不能仅仅限于本专业的范畴,要对相关的重要的机制有一个透彻的理解,用整体观念来指导眩晕的诊治,在规范的病史采集,完善的床边检查和必要的前庭功能与眼动功能检查的基础上,提高眩晕的诊治的质量,避免掉入陷阱。 本文系王明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的淋巴组织,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出生时就存在,到6~7岁时最为显著,10岁后逐渐萎缩,所以因腺样体导致的疾病多发于儿童。腺样体肥大就是孩子的腺样体组织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夜间加重,出现睡眠时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仰卧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 孩子打鼾可不“好玩” 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不难。患儿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颌面部骨骼发育不良,唇厚,缺乏表情,即所谓的“腺样体面容”。医生通过口腔可以看到咽后壁有来自鼻咽部的分泌物,常伴有腭扁桃体肥大。鼻镜、鼻咽镜检查,鼻咽部触诊都会发现问题。孩子太小不能配合内镜检查,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病因 儿童时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流行性感冒等,若反复发作,腺样体可迅速增生肥大,加重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腺样体切除术不影响免疫 很多家长担心,切除腺样体后孩子没免疫力了!其实,腺样体组织、双侧腭扁桃体与舌根扁桃体组成淋巴环,如果腺样体因为长期炎症增生导致中耳炎、鼻窦炎等,它已成为“监守自盗”的病灶组织,检查评估需要切除,同时单纯切除腺样体组织不会影响患儿免疫力!腺样体肥大的治疗 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预防感冒,增强体质,局部可以鼻腔喷药,可以加用促排及稀释黏液的药物。 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 首先,腺样体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手术。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的全麻内镜下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术式比较,在内镜直视下操作避免邻近组织损伤,更好地保护咽鼓管圆枕及咽口组织,切除彻底,减少了术后再增生及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其次,内镜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能更好地起到止血和降低局部损伤的作用。 再者,全麻内镜下手术,充分缓解了患儿的恐惧心理,减轻了对患儿心理的创伤。 手术风险小,止血效果好,术中出血少甚至无出血,创面小,局部组织水肿减轻,术后患儿痛苦减小,
一位年轻高挑女性步入诊室医师:你好,你怎么不好受?患者:我头晕,位置性,我怀疑我得了“耳石症”。医师:嗯,有意思,你怎么怀疑自己得了“耳石症”的?患者:哦,我爱人去年得过,在你们这治疗的,恢复挺好,当时我们研究过,我的症状和他的一样一样!医师:噢,那有可能了。几天了?患者:快4天了。医师:当时你是怎么样的眩晕呢?患者:我当时看东西天旋地转,不敢动头部,左翻身右翻身都有眩晕!医师:嗯,翻身回来时也有眩晕?患者:我记不住了,反正是不敢动头!医师:嗯,当时有头疼吗?耳朵有闷堵胀感听力下降吗?患者:嗯,当时有没有头疼耳朵的情况我都忘了,但我平时有头痛的情况,尤其是缺觉后或受风后疼痛更厉害!听力肯定没变化,平时偶有耳堵的感觉,捏捏鼻子鼓鼓气就没事了。医师:嗯,最近有“感冒发烧吗?最近睡眠好吗?患者:没感冒发烧,睡觉时好时坏。医师:平时喜欢安静,讨厌声音和光?平时爱逛超市吗?晕车吗?家里兄弟姐妹们有头痛头晕的情况吗?患者:对对,我就是喜欢安静,人一多我就烦,买东西喜欢直奔主题,不喜欢逛。家里就我一个,我妈妈有头痛的习惯,睡睡觉就好,厉害的时候需要吃止痛药。我们俩都晕车!有关系吗?医师:嗯,有些关系!平时“痛经”吗?患者:以前痛,现在好多了。医师:昨夜今晨睡觉翻身起床还晕吗?患者:嗯,还有一点,比开始时好多了!医师,问了这么多,我到底是不是“耳石症”啊?医师:嗯,“位置性眩晕”,你这么年轻,又没有什么基础疾病,的确首先考虑“耳石症”,但“耳石症”有自己的诊断标准,而“位置性眩晕”不都是“耳石症”,比如“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中枢性疾病中“小脑梗死”就表现单纯“孤立性眩晕”等。这样吧,这两天内没有服用“抗眩晕、镇静药”吧?患者:没有没有,我觉得应该做“耳石症”检查,特意没有吃药的!医师:好,你去做个“变位试验+双温试验”,及“纯音+阻抗”。回头拿结果过来,我帮你诊治。患者:OK。40分钟后,患者回诊室。纯音+阻抗:双“A”,双侧耳听力正常。变位试验+双温试验:自发性眼震(—),变位试验(—),双温试验(大致正常对称)患者:医师,我不是“耳石症”?医师:目前检查不是,我更倾向于“前庭性偏头痛”,也可能当时合并“耳石症”,现在已自行复位了。我会给你开处方对症处理,病情肯定会减轻,如果病情稳定,一周后复查。患者:好的。一周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嘱继续服药一周后未再来门诊。
耳廓居于头颅的两侧,不仅会影响面部的美观,而且有“集音”的作用,正常的耳廓形状有利于接受外界的声波,并有助于声源方向的判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耳廓畸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13年发表的我国新生儿耳畸形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新生儿的耳畸形的统计总体发生几率已高达43.46%。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主要包括耳廓结构畸形及形态异常,与基因遗传、胚胎发育异常及胎儿在子宫内的外力作用有关。耳廓畸形不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缺陷,还影响着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发育。常见的耳形态畸形有8种,分别是:招风耳、Stahl’s耳、Conchal crus耳、耳轮畸形、杯状耳、垂耳、环缩耳、隐耳。很多耳廓畸形是混合存在的(含2种或2种以上的畸形)。对于这类畸形,既往一般需要等患者年龄略大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几年来,研究发现: 新生儿耳中含有透明质酸,是耳软骨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到产妇雌激素的影响,进而影响耳朵的可塑性。鉴于雌激素能上调透明质酸的水平,在新生儿早期,因其体内留存有母体高水平雌激素,并且母乳喂养会减缓新生儿体内雌激素下降速度,使得这个阶段的新生儿具有耳软骨弹性小、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可以在新生儿期利用其生长发育潜能,设计了一种无创矫形系统,对招风耳、杯状耳、环缩耳、耳轮畸形、隐耳等耳廓形态畸形进行无创、无痛、非手术矫正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据国内外有关资料表明,患耳在出生21天内接受无创矫正,治疗2周可达到95%的治愈率;超过30天的婴儿也可接受治疗,但接受治疗时间将可能延长2—6周;大于3个月的婴儿基本不能进行无创矫正,需等长大后接受有创的全麻整形手术。本文系王明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耳朵具有听觉、平衡和定位功能,和眼睛一样是我们接受信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门户。拥有一个好的听力不仅可以使我们与外界的沟通更为顺畅,更可以让我们聆听优美的音乐,尽情的享受生活。然而耳朵也是脆弱的,它在尽职尽责的接受各种声音的同时,也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耳朵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对耳朵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听力呢?临床研究表明:噪声是现代人听力的第一杀手。生活中噪声无处不在:工厂,商场,KTV以及鞭炮和耳机。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损害听毛细胞,从而导致噪音性耳聋。尽管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感染性疾病造成的听力损伤有所下降,但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咽喉炎、流脑、乙脑……耳朵“左邻右舍”的这些毛病都可能会诱发耳部炎症的发生,导致听力障碍;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诱发的急性外耳道炎;乱掏耳朵也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最终会影响听力。药物致聋。很多药物会对耳蜗的毛细胞造成损害,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以及顺铂、氮芥等抗癌药物,甚至于某些中药都在临床上发现有耳毒性,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而由于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突发性耳聋,一种严重影响听力的疾病也越来越常见。听力如此宝贵,也如此脆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仔细感知身体发给我们的信号,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需要及时就诊,向医生求助。听力下降。几乎所有的耳科疾患或多或少的都会影响到听力,只是程度不同。一些轻度的听力下降也表现为耳闷堵感,听声音像隔着东西一样。很多人觉得听力有点下降,可能是“上火”了,过几天就好了。殊不知突发突发性耳聋的最佳治疗时间就是两周以内,等过几周甚至几月听力不见好才来就诊,早已经错过了挽救听力的最佳时期。耳鸣,突然出现的耳鸣,或原有耳鸣突然加重,往往提示听力有了变化,要引起足够重视。耳流脓,外耳道及中耳的炎症均会引起耳流脓。耳痛,耳廓及外耳道疾病引起的耳痛表现为牵拉耳廓时出现耳痛,急性中耳炎引起耳痛为耳的深方痛,牵拉耳廓不出现耳痛。当耳廓后方出现压痛或红肿时,往往提示有乳突炎。眩晕,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还是重要的平衡器官,当内耳受累及时可出现眩晕,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和明显的眼震,可以伴或不伴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既然我们知道了能够对耳朵和听力造成损伤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护我们的听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就能有效的减少各种耳科疾病的发生,避免听力下降。1、减少噪声,保护听力。噪声性聋主要是预防,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预防噪声性耳聋的主要措施就是尽量避免在噪音环境中停留:不要长时间大声用耳机听音乐;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2、用药需谨慎,防止药物性耳聋。不要随意乱服药物,用药需要征询医生的意见;在必需要使用某些耳毒性药物时,要仔细观察听力、耳鸣等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必须马上告知医生并停药治疗。此外,致聋药物会母婴感染,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各种耳毒性药物。3、及时治疗鼻腔鼻窦、咽喉炎等“左邻右舍”的疾病,掌握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结构相通,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不仅可以顺着耳咽管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而且也可以影响咽鼓管功能导致分泌性中耳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压力变化过大,咽鼓管不能及时调整耳内压力,也会引起急性中耳炎。鼻子不通气时切忌两个鼻孔一起擤鼻涕,鼻子内的压力可能会让炎性分泌物流入鼻窦或中耳,导致起中耳炎的发生;正确的擤鼻方法是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往外擤出,或者往后抽吸至嘴中再吐出。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4、保持耳道清洁,避免脏水入耳。在日常生活中,游泳或者洗澡时容易发生耳朵里面进水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清理,水分在狭小的耳道中不容易挥发,就会让薄而敏感的外耳道发炎,从而引起耳朵疼痛,还会造成听力下降;尤其是已经有耵聍形成的患者,浸泡之后耵聍会膨胀,引起剧烈的耳痛。所以大家游泳时最好用耳塞,阻挡水进入耳道。洗澡的时候尽量调整姿势,不要让水冲到耳朵内。如果耳膜已经穿孔,则不要游泳,以免引起各种疾病的复发。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实在不行也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5、掌握正确的掏耳朵的方法,避免人为损伤。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尽量不用指甲、铁签等锐器掏耳朵,也不要养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周左右一次足矣。但是也不能长期不掏耳朵,否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甚至形成外耳道胆脂瘤,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耳鼻喉科用专门器械取出。6、及时治疗耳科疾病。如果本身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尽量减少对听力的影响。必要时听从医生的意见,进行鼓室探查,去除病变因素,然后行鼓膜修补手术。否则,经常反复感染、流脓,会造成中耳腔内的听小骨受到破坏,发生断裂、缺损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我们的听力。7、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即使听力正常,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可以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明确是否为遗传性耳聋或者基因携带者。8、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低盐饮食;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只要我们做好以上几点,就可以尽量减少耳科疾病的发生,保护好听力,做到耳聪目明,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津城进入三伏天后,温度高湿度大,放暑假在家的孩子们几乎整日使用空调,对此四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专家给出提醒,青少年免疫机制还不完善,抵抗力相对较差,特别是过敏体质的孩子在这个季节更容易患上“鼻子病”。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最近莫名其妙就出现鼻子痒、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变得蔫头耷脑,反应迟钝,夜里睡觉时张口呼吸,还经常打呼噜。四中心医院耳鼻喉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杨彩虹解释说,青少年鼻炎常见的症状是连续鼻痒、打喷嚏、流稀鼻涕和鼻堵,打喷嚏以清晨和冷热刺激后最为明显,鼻堵时只能张口呼吸。由于长时间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大,进出时的冷热交替会刺激鼻腔,此外空调内部的温度、湿度都相对适宜霉菌、螨虫滋生,在封闭的房间打开空调,粉尘、霉菌、螨虫会随风吹进鼻腔中。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这些都可能成为过敏原引发过敏性鼻炎。据杨彩虹主任介绍,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患鼻炎后,常有大量的鼻涕,鼻涕淤积鼻道容易导致中耳炎,影响听力,另外长期鼻塞会导致情绪不佳、大脑缺氧,孩子就会出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敏捷、记忆力减退、周期性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鼻炎的症状,应及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最好不要擅自用药,以防止转化为慢性鼻炎或药物性鼻炎。青少年的鼻炎与遗传因素、过敏因素都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有鼻炎病史、或者孩子是过敏体质的话,应提早预防鼻炎发生,一旦出现症状更要及时治疗。已经患有鼻炎的孩子,除了遵循医生指导用药以外,还要注意鼻子的日常护理,不要过分擤鼻子,每天可用淡盐水清洗鼻子,使鼻腔保持清洁、湿润。
近日,小编了解到有不少市民以耳内奇痒、局部出现流水、甚至流脓症状来就诊,深入了解,患者才透露近一时期因耳朵痒得难受,就用金属耳匙掏耳,起初觉得很舒服,但后来发现越掏越痒,越痒还就越想掏,哪成想,两周下来,耳朵就出现了流水、流脓的情况。据四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病区杨彩虹主任介绍,临床诊疗过程中接诊这样的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并不少见,该病以瘙痒为主要表现,可能与变态反应、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有关,但局部不良刺激,特别是频繁挖耳是常见诱因或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轻者可表现为外耳道红肿,重者可出现耳内流脓流水、耳痛,继发感染还可引发中耳炎、鼓膜炎,甚至影响听力。应对此类外耳道炎,杨主任讲“管住手”是关键,生活中要减少抓痒挖耳等刺激,特别是少用金属掏耳器,以免划破出血;其次要少食鱼虾蟹等高蛋白饮食和容易致敏的物质;此外,一旦出现流水、流脓症状要及时就诊,在专家指导下规范使用抗过敏和治疗湿疹真菌的药物,重者还要遵医嘱定期检查,以防并发症的出现。
炎炎夏日,神州大地进入烧烤模式,我们走在街上一不小心就外焦里嫩了。这个时候,游泳池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去处。不过,什么事情都有利有弊,随之而来的是因为游泳而引起的耳科疾病,最为常见的就是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游泳引起外耳道炎症往往是因为外耳道没有搞好卫生,积累了太多的脏东西。外耳道耵聍栓塞,俗称耳屎,在遇水之后被炮涨,导致疼痛发炎。因此,在游泳之前,最好把耳道清洁一下,把耳屎清理干净。但是,清理外耳道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盲目往里面去硬掏,最好去医院让医生在直视下进行清理。如果在清理过程中造成外耳道擦伤,一定要停止游泳,避免引起感染。游泳引起的中耳炎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原因在于游泳很容易呛水。尤其是初学者,由于心急或者技术掌握不够,一边学一边呛。一呛水,污水可通过鼻-鼻咽-耳咽管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炎。尤其对于儿童,更易患中耳炎,他们的咽鼓管短、平、粗,不似成年人的咽鼓管长而有自然的45°角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孩子一旦呛水,污水易进入咽鼓管造成逆行感染。中耳炎早期症状主要有听力下降、耳内痛。初时会感觉听力下降,几天后觉得耳痛,往往伴有流鼻涕、打喷嚏等,若没注意及时治疗,没控制好的中耳炎则会变成中耳乳突炎,严重的再发展成脑炎,最严重的后果可能致命。如感到游泳后听力下降、耳内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尤其是有鼻窦炎的患者,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更应该及时就诊。但是我们也无需紧张,只要我们注意好以下几点,就可以预防中耳炎,而尽情享受水中嬉戏的乐趣:1、 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游泳(如跳水),避免呛水;2、 掌握正确游泳方法:游泳时要掌握用口吸气,用鼻出气的基本方法,防止呛水。有中耳炎或中耳炎痊愈不久的人,不应游泳。当呼吸系统有急性感染时,咽鼓管的抵抗力降低,也暂时不要游泳。3、 正确的擤鼻方法是:鼻子呛水后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往外擤出(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或者往后抽吸至嘴中再吐出。4、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内有病变(如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者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5、 游泳时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水的进入。6、游泳后应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歪头扯耳,单脚跳跃,千万不要私自乱掏。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赖于前庭系统、视觉、本体感觉组成的平衡三联。前庭系统是维持平衡、感知机体与周围环境相关的主要器官,其末梢是三个半规管之壶腹嵴及前庭两个囊斑,分别感受 直线及角加速度刺激,冲动通过前庭一级神经元即Scarpa神经节传到二级神经元,即延髓的前庭神经核,再通过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小脑和动眼神经诸核,产生姿势调节反射和前庭-眼反射。大脑的前庭代表区为颞上回听区的后上半部、颞顶交界岛叶的上部。从末梢感受器到大脑前庭中枢的整个神经通路成为前庭系统。虽然视觉和深感觉参与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但是它们的病变很少主诉眩晕。前庭病变是引起病理性眩晕的主要病因。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时,前庭感觉与来自本体觉以及视觉不同步,产生运动错觉,即眩晕。前庭核的异常信息通过内侧纵束激动动眼神经核,产生眼球震颤,而且其它核团的反馈性调节不断使异常运动得到纠正。于是产生一快一慢有节律的眼球运动,即眼震;前庭诸核的不平衡信息通过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及前庭-小脑-红核-脊髓通路,反馈性调节脊髓前角细胞功能,力图使身体保持平衡,由于信号是错误的,躯体反而因平衡调节失当而倾倒,肢体运动失衡使指物偏向。
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或运动错觉,是患者主观空间定向觉错误,患者能明确叙述自身感到外界环境(他动性)或自身(自动性)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眩晕具有环境或自身的运动幻觉,包括旋转、翻滚、倾倒、摇摆、浮沉等感觉,与头昏、头晕、头重脚轻等感觉不同,头晕指的是自身不稳感;头昏指的是头脑不清晰感;眩晕和头晕的发病机制不甚一致,但有时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