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估肺癌侵袭性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我们特别去关注,其中,最重要的是影像上的磨玻璃成分和实性成分。 现有证据显示,影像以磨玻璃成分为主的肺腺癌,往往具备惰性发展的特点。对于纯磨玻璃结节,则切除就是治愈。 站在随访的角度,毫无疑问,纯磨玻璃结节处于最安全的阶段,随访起来应该毫无压力,但,当真如此吗? 须知,即便同为纯磨玻璃结节,预后也并非同为满分。 这背后最关键的因素,是结节大小。 直径较大的纯磨更易发生浸润 这是我经常引用的一篇文章,2021年发表在《转化癌症杂志》上,探讨表现为纯磨玻璃的浸润性肺腺癌的预后特点。 最终,作者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273例,按病灶最大径划分为4组。 第1组:≤1 cm——17例; 第2组:1~2 cm——148例; 第3组:2~3 cm——78例; 第4组:>3 cm——30例。 所有患者在术后随访阶段,均没有复发。 我们从中可以提取到哪些有效信息? 第一,纯磨玻璃确实预后好。 273个纯磨玻璃肺腺癌,都发生了浸润,但都没有发生复发。 第二,纯磨玻璃浸润性肺腺癌的患者,主要集中在1~2 cm分组。 273例纯磨玻璃浸润性肺腺癌,超过一半分布在1~2 cm分组,达到54.2%。而不足1 cm的,只占6%;2 cm以上的,也只有40%。 很有意思。 Q1:为什么最大径不足1 cm的纯磨玻璃结节只占6%? 因为不足1 cm的纯磨玻璃肺腺癌,94%都处于原位/微浸润阶段。 2021年,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最大径是影响纯磨玻璃结节发生侵袭行为的关键所在。 原位腺癌组病灶中位最大径为8 mm、微小浸润性腺癌组病灶中位最大径为10 mm、而浸润性肺腺癌组病灶中位最大径为16 mm。 所以,尺寸越小的纯磨玻璃结节,处于原位/微浸润阶段的概率越大。 Q2:为什么最大径超过2 cm的纯磨玻璃结节也只占40%? 此处,最大径超过2 cm的情况,包括2~3 cm以及≥3 cm,可是这两个区段的总和加起来也不过40%,还是比较低的,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尺寸越大的纯磨玻璃,越容易发生浸润,也就是说,越容易在病理中检出腺泡/乳头/微乳头/实体成分。 而一旦携带高级别亚型,就意味着在这个阶段的纯磨玻璃,更容易发生实变,且进展速度更快。 为什么磨玻璃会发生实变? 为什么尺寸越大的磨玻璃,越容易发生实变?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白,磨玻璃成分和实性成分之间的真正差异。 从病理层面来看,更容易表现出磨玻璃的病理亚型,是贴壁。 尽管现有研究表明,病理上的贴壁成分,并不会和影像上的实性成分百分之百对应,但绝大多数还是对得上的。 所以,从磨玻璃到实性成分的发展过程,绝大多数反映了从贴壁到腺泡/乳头/微乳头/实体的发展过程。 从下图也可以看到,贴壁密度较为疏松,而腺泡/乳头以及更具侵袭性的病理亚型则天然密度较为致密,所以前者更容易表现为磨玻璃,而后者更容易表现为实性成分。 尽管致密的贴壁一样可以是实性,而疏松的乳头一样可以是磨玻璃,但总归还是少数。 因此,从磨玻璃到实性成分的演进,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步,疏松的贴壁成分逐渐转变成疏松的侵袭成分(腺泡/乳头/微乳头/实体); 第二步,疏松的侵袭成分快速生长而密度增加,成为CT上的实性成分。 那么,为什么尺寸更大的磨玻璃结节会更容易实变?或者说实变起来速度更快呢? 因为大磨玻璃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完成了转变的第一步,即疏松的侵袭成分。 而一旦细胞加速生长,他们就会以更快的速度转变成实性成分。 病例分享 No.1 3 cm混杂磨玻璃结节 这是一名59岁男性,2022.9检查时发现左上肺混杂磨玻璃结节,最大径3 cm,实性成分1.2 cm,初诊实性成分百分比40%,未处理。 2023.11.22再次复查,病灶最大径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实性成分却肉眼可见地增大了,实性成分最大径长到1.66 cm,实性成分百分比达到55%。 3 cm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百分比从40%增长到55%,用了14个月。 No.2 1.6 cm纯磨玻璃结节 这是一名35岁男性,左上肺纯磨玻璃结节。 可以看到,2023.7和2023.12两次随访检查时,病灶都是1.6 cm纯磨玻璃结节,形态稳定,最大径也没有明显变化。 但在2024.5复查时,病灶出现明显的实性成分,最大径达到5.4 mm,实性成分百分比30%。 1.6 cm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百分比从0到30%,用了4个月。 No.3 77岁高龄2 cm纯磨玻璃结节 这是一名77岁女性。 从2021.4.1首次检查的CT可以看到右肺中叶磨玻璃区域,最大径约2cm,未见典型实性成分。 2023.5.11再次复查,可以看到中叶磨玻璃区域并没有明显改变,但是出现了明显的实性成分,最大径接近9 mm,实性成分百分比44%。 2 cm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百分比从0增长到40%,用了23个月。 写在最后 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搭建,我们越来越接受了磨玻璃肺癌等同于惰性肺癌的观点。 纯磨玻璃,自然是惰性中的惰性。 面对这样的群体,建立在大量生存结果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自然可以拍着胸脯说不会影响寿命。 但是,在是否继续随访以及采取何种方式随访的问题上,却还需要仔细斟酌。 磨玻璃尺寸越大,就越容易携带侵袭成分,只不过,此时的侵袭成分较为疏松而已。 但是,一旦开关被激活,它们就有可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出实性成分,甚至让实性成分百分比突破50%这个临界点。 所以,我才说,同样是纯磨玻璃,不论大小,只要干预就不会影响预后,都可以实现自然寿命。 但是如果选择随访,那还是需要区别对待。 越大,就越要谨慎。 这其中,随访频率的设置,对病灶变化的敏锐捕捉,切除时机的选择,都可能对我们的预后造成影响。 千万不要因为它是一只温柔的老虎,而忽略了它的兽性本能。
我们经常说,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往往是肺癌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病灶的生物学行为比较惰性,如果能及时加以阻断,就会有很大的可能实现治愈的效果。 也正是因为它比较惰性,很多病灶都可以保持多年稳定不变,所以,很多人会在相对安全的阶段尽可能选择随访,而不是手术。 但凡事过犹不及,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病例分享。 磨玻璃随访至胸膜侵犯 这是一个70岁女性,2018年10月,体检查出左下肺磨玻璃结节,后定期随访。 从患者发给我的资料来看,2020年,这个病灶就已经有1cm,虽然内部密度不均,但基本是纯磨玻璃表现,可见血管穿行和空泡表现。 在2021.7.22,该患者继续复查CT,从提供的资料来看,磨玻璃的最大径并没有明显变化,依然是1cm水平。 但相比过去,原本出现在病灶内部的空泡改变似乎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密度的磨玻璃区域,而且整体磨玻璃的范围在外扩,似乎有部分已经蔓延到靠近胸膜的水平(绿色箭头)。 2022.8.4,再次复查CT显示,原先呈磨玻璃状态向胸部蔓延的区域,已经转变成实性条带改变(绿色箭头),主病灶的磨玻璃区域则总体变化不大。 2023.7.13再次复查的时候,可以看到原先靠近胸膜的区域,实性范围在进一步扩大,并有了明显的牵拉感觉(绿色箭头),主病灶区域的实性成分也有进一步的增多表现。 但是,基于不知名的原因,患者依然没有选择手术,而是选择了继续随访。在2024.8.1再次复查时发现,胸膜侵犯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实性区域连成片状改变。 而在主病灶方面,原来相对偏淡、边缘较为模糊的磨玻璃区域,现在已经呈明显成团表现,空泡、支气管充气征非常明显,结合患者既往的影像学结果,妥妥的肺腺癌无疑。 结合多年发展及影像学表现,考虑中分化浸润性肺腺癌可能,并建议患者立即手术。 最终的病理结果,符合中分化浸润性肺腺癌表现,腺泡为主、部分微乳头(5%),Ki-67 10%,采样淋巴结未见转移(10组,0/1;7组,0/1),携带EGFR L858R错义突变。 但是,出现了胸膜侵犯,从描述来看,似乎侵犯程度已经突破弹力层(PL1),但不清楚是否累及胸膜表面(PL2),我建议患者和病理科取得联系,明确侵犯程度。 写在最后 上图是我总结的磨玻璃结节常见的发展方式,包括:磨玻璃范围扩大、实性范围扩大以及磨玻璃和实性范围的联合扩大。 今天这个病例的进展模式,就是典型的磨玻璃和实性成分共同扩大的方式。 从患者提供的电子资料来看,这个病灶在2020年还是一个典型的纯磨玻璃状态,1cm大小,但是在随后的2021年出现了磨玻璃范围的扩大,在2022年出现了实性成分的改变,而2024年实性成分则明显增多。 和胸膜的关系亦是如此,2020年,病灶和胸膜并没有明显的关系;2021年,可见磨玻璃范围扩大临近胸膜;2022年,实性成分增多+累及胸膜;2024年,则出现了明显的胸膜牵拉状态和实性成分的增加。 最终手术切除下来,是一个累及胸膜的中分化浸润性肺腺癌,虽然还是早期,但错过了最佳阻断时机,有点儿可惜。 最终,回到标题中提出的那个问题: 从纯磨发展到侵犯胸膜的中分化肺腺癌,需要多少年? 这个患者,用了4年。 但这显然并非标准答案。因为,它原本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肺癌的发展,往往会呈现出个体化的差异和各种复杂的形态。 而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以不变应万变:保持警惕,定期随访。捕捉变化,精准出击。 不要让一只小猫咪,有变成大老虎的机会。
很多患者想肺结节不应该呼吸科看吗?但胸外科医生可以从接诊到手术全过程跟踪随访,不管术前还是术中都对结节性质更为了解,所以如果第一时间发现肺结节应该前往胸外科就诊。
很多患者说不明白什么叫肺楔形切除术,如图,将肺提起来一部分,像一个楔子一样,切除的肺组织并不多,对未来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肺囊腺瘤是肺部的一种良性肿瘤,与细胞组织分化异常有关,其本质是一支未发育好的组织引起的囊泡形成,可能合并感染和恶变,包块大时可能压迫心肺引起呼吸困难,发现体积增大或出现不适时要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