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是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防止复发的关键。但服药的“学问”在于“服”和“药”两方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服什么样的“药”才最好。 1.胃食管反流病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胃内容物向上反流并对食管造成的刺激密切相关。因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一般包括以下三类: ①抑酸药物: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大多为酸性,这种酸性物质直接刺激食管导致烧心、反酸等症状,甚至造成食管损伤。抑酸药物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进而降低反流物酸性,减少食管受到的刺激。抑酸药物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常用的药物; ②胃黏膜保护药物:胃黏膜保护药物有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但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有限; ③促动力药物:促动力药物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偏低,一般适用于胃排空延迟的患者。另外,未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适用于促动力药物。 2.抑酸药物发展史 如上文所述,抑酸药物是临床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常用的药物。近几十年来,抑酸药物不断更新换代,目前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①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是最早出现的抑酸药物,第一代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在1976年上市。H2受体拮抗剂可缓解烧心症状,但可能在服药几周后出现快速耐药现象而导致疗效不佳。 ②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继H2受体拮抗剂之后研发出的新一代抑酸药物,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在1988年上市。质子泵抑制剂较H2受体拮抗剂抑酸作用更强,疗效更加持久。 ③钾泵抑制剂:钾泵抑制剂是最新一代抑酸药物,抑酸起效速度更快,作用更强,可弥补质子泵抑制剂未满足的治疗需求。第一代钾泵抑制剂沃诺拉赞在2014年于日本上市,并很快将在中国上市。 3.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 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有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周可使80%-90%的患者症状缓解和糜烂性食管炎得到愈合。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疗程至少为8周。标准的质子泵抑制剂服用频率为每天一次,如果疗效不佳或有夜间症状的患者可以调整为每天两次。另外,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研究显示,存在食管炎的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6个月后,81%的患者可维持食管黏膜的愈合状态。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常用的方式为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首选药物,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食管黏膜愈合,并防止疾病复发。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发生反酸、烧心,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吞咽困难、打嗝、胸痛、胸骨后不舒服、胸闷等症状。虽然吃药可以暂时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又会反复出现,令人十分苦恼。那么,应该如何防止症状复发,药真的不能停么? 1、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不能一蹴而就 研究显示,停药半年后80-9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复发。几乎所有的重度食管炎患者停药1年内都会复发。胃食管反流病复发率如此之高是因为反酸、烧心等症状的出现是由于胃食管本身功能出了问题,而服药只能通过减少反流物的酸性来减少食管受到的刺激,暂时缓解症状。但因为胃食管的功能没有恢复正常,反流并没有减少,所以用药不能一劳永逸,不可能用一段时间的药就能把胃食管反流病完全治好,永远不复发。 2、防复发,持续服药很重要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通常首选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反流物对食管的刺激。初始阶段需要每天服药一次,持续8周,而不能只在难受的时候吃,不难受就不吃。因为如果早期没有规范的药物治疗,症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舒服的时间也会拖得很长,最后用的药量并不少,效果却不好。在初始治疗之后要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制定后续的服药方案。无食管炎或轻中度食管炎患者可在初始服药8周后,进行按需治疗。严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也就是反流物导致了食管黏膜严重破损的患者,建议在初始服药8周后继续坚持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每天一次。研究显示,存在食管炎的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6个月后,81%的患者可维持食管黏膜的愈合状态。 Tips:关于按需治疗的“5问” 1.什么是按需治疗? 顾名思义,根据需要服药,即有症状就服药,症状缓解后停药 2.为什么要进行按需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常复发,按需治疗可快速控制症状,且更加方便、经济 3.哪些患者适合进行按需治疗? 内镜下显示无食管炎或轻度食管炎(LA-A和LA-B级)的患者可采用按需治疗 4. 什么样的药物适合用于按需治疗? 按需治疗的理想药物为快速起效的药物,可快速控制症状,缓解患者痛苦 5.哪些质子泵抑制剂起效更快? 兰索拉唑含有3个氟原子,更易吸收,1小时即可快速起效;兰索拉唑的口崩片剂型置于舌上即可崩解,不需饮水就能咽下,随时随地服用,十分方便 1.防复发,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 生活中很多因素可以诱发症状导致复发,所以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避免吃的过饱或过快,避免饭后马上躺下,尽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少吃甜食,少饮容易诱发反流的饮品,如碳酸饮料、咖啡、浓茶等;睡前三小时禁食、禁水;忌酒戒烟。另外,要注意的是餐后做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减少胃食管反流。但是,如果餐后做剧烈运动,尤其是会增加腹腔压力的运动,反而会加重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的初始阶段要持续服药,药不能停。初始治疗后需根据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维持治疗,同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很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揪心的不是偶尔一次的症状发作,而是症状的反复出现,纠缠不休,比如在睡觉时、聚餐或应酬时,忘记服药或停药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彻底摆脱难缠的胃食管反流病呢?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基础 改变生活方式是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一部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诱发胃食管反流病。如果把生病比作一场大火,你一边对着大火浇水(吃药),另一边却不停的往大火中添柴(不良生活习惯),那么大火很难扑灭,即使灭了也极易复燃。所以为了更好的控制症状以及避免复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体重超标患者需要减肥 ②有夜间症状患者可以抬高床头,同时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 ③戒烟、戒酒 ④尽量避免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辛辣食物、橘子、西红柿、高脂食物 二.坚持服药很重要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有效的药物为抑酸药,这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反流物对食管的刺激和伤害。专家推荐首选的抑酸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有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周可使80%-90%的患者症状缓解和糜烂性食管炎得到愈合1。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疗程至少为8周。标准的质子泵抑制剂服用频率为每天一次,如果疗效不佳或有夜间症状的患者可以调整为每天两次。 三.这些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下的胃底折叠术。顾名思义,通过腹腔镜下的手术,把下食管括约肌附近的结构加以调整(就像折了起来),减少发生反流的可能。以下3类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①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有效,停药后易复发,但又不愿意或不能长期服药的患者 ②存在食管裂孔疝的患者 ③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很差的患者 总之,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我们不仅仅要学会怎样正确服药,更要知道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并坚持下去,才能彻底摆脱胃食管反流病。 参考文献: 刘文忠. 胃肠病学. 2013;18(4):193-199.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但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而言,想要能遇到“对的”药则需要充分了解不同质子泵抑制剂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质子泵抑制剂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1、质子泵抑制剂的往事 目前在中国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有五种,按上市时间依次为: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但你不知道的是,最初质子泵抑制剂的研发分为两种路线,一种是含氟(F)路线,研发出的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另一种是不含氟路线,研发出的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以及雷贝拉唑。而氟的引入也使得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变得不太一样。 2、发现“F”的力量 氟其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含氟牙膏能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等。但你不知道的是,氟也给药物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最早合成的含氟药物是5-氟尿嘧啶,一种常用的抗癌药。而现在几乎每个医学领域都有一些重要的治疗药物含氟。氟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其具有三个作用,并且这些作用随着氟原子增多而增强: ①改变药物空间构象,增强药物活性 ②增强药物亲脂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③选择性组织药物代谢,增加药物稳定 3、兰索拉唑含有“3F”结构,起效更快,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 兰索拉唑含有独特的三氟乙氧基结构,在体内吸收速度大大提高(生物利用度越大,吸收度越快),因为质子泵抑制剂的起效速度主要由吸收速度决定,因此兰索拉唑具有更快的起效速度: ①兰索拉唑首剂生物利用度即可达到85%,首次服药即可快速吸收 ②艾司奥美拉唑首剂生物利用度只有64%,而雷贝拉唑的生物利用度只有52% ③兰索拉唑在服药后1小时即可开始起效,最初5小时抑酸作用显著优于雷贝拉唑 快速起效的药物更能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依从性,获得更佳疗效: 4、当质子泵抑制剂遇上氯吡格雷 质子泵抑制剂与氯吡格雷联用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疗效,从而增加患者心肌梗死风险。但并不是所有质子泵抑制剂都一样。选择质子泵抑制剂时应该注意: ①欧洲药物管理局、氯吡格雷说明书、艾司奥美拉唑说明书均明确指出:应避免艾司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联用 ②雷贝拉唑与氯吡格雷联用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③兰索拉唑说明书明确指出:兰索拉唑与氯吡格雷合并给药时,无需调整剂量 ④泮托拉唑具有独特的II相代谢途径,与临床常用的24种药物联用无相互作用,与氯吡格雷合并给药时,无需调整剂量 氟的引入给质子泵抑制剂带来了明显差异,兰索拉唑含有三氟结构,具有更快吸收,更快起效,安全性好的特点,可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优选药物。
人们小的时候被父母叫醒,长大了被闹钟叫醒,结婚生子后被孩子叫醒,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则常常被症状叫醒,比如晚上刚躺下就感觉胸口灼热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后半夜难受又醒了,这种情况一般叫做夜间症状,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夜间症状以及如何应对呢? 1.夜间症状常见且危害严重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烧心和反流为典型症状,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症状会在夜间出现。夜间症状严重影响睡眠,比如睡眠质量不佳,难以入睡甚至中途醒来等。研究显示75%的夜间症状患者睡眠受到影响,40%的患者第二天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影响。 同时夜间症状可能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中呼吸短时间停止的现象),增加食管腺癌发生风险(研究显示夜间症状患者食管腺癌发生风险增加9.8倍2),危及生命。 2.夜间症状是如何发生的? 首先因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胃酸的反流密切相关,而无论是否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夜间胃酸的分泌均会达到高峰,同时睡眠时的卧位也会增加患者胃酸反流的次数,进而增加夜间症状发生的可能。 另外,肥胖患者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人群,有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肥胖,而睡眠不足与夜间反流还存在直接的双向联系,即互相促发。因此通过肥胖,夜间反流与睡眠不足之间形成了超级链接,使得夜间症状更易发生且难以控制。 3.如何摆脱夜间症状? 有夜间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推荐高枕卧位及睡前2-3小时禁食。质子泵抑制剂是医生推荐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对夜间症状者,可以每天早晚各服药一次,有助于改善夜间症状。另外,由于夜间症状大大增加医疗风险,并降低生活质量,快速、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理想情况下,用于治疗夜间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药物需能快速起效并缓解症状,且能维持整个睡眠期 以上就是关于夜间症状的方方面面,你get到了吗?总之,夜间症状很常见且非常难缠,一旦出现夜间症状要及时就诊并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Shaker R,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3;98(7):1487-1493 Lagergren J, et al. N Engl J Med. 1999 Mar 18;340(11):825-31.
服药是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防止复发的关键。但服药的“学问”在于“服”和“药”两方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服什么样的“药”才最好。 1.胃食管反流病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胃内容物向上反流并对食管造成的刺激密切相关。因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一般包括以下三类: ①抑酸药物: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大多为酸性,这种酸性物质直接刺激食管导致烧心、反酸等症状,甚至造成食管损伤。抑酸药物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进而降低反流物酸性,减少食管受到的刺激。抑酸药物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常用的药物; ②胃黏膜保护药物:胃黏膜保护药物有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但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有限; ③促动力药物:促动力药物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偏低,一般适用于胃排空延迟的患者。另外,未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适用于促动力药物。 2.抑酸药物发展史 如上文所述,抑酸药物是临床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常用的药物。近几十年来,抑酸药物不断更新换代,目前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①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是最早出现的抑酸药物,第一代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在1976年上市。H2受体拮抗剂可缓解烧心症状,但可能在服药几周后出现快速耐药现象而导致疗效不佳。 ②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继H2受体拮抗剂之后研发出的新一代抑酸药物,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在1988年上市。质子泵抑制剂较H2受体拮抗剂抑酸作用更强,疗效更加持久。 ③钾泵抑制剂:钾泵抑制剂是最新一代抑酸药物,抑酸起效速度更快,作用更强,可弥补质子泵抑制剂未满足的治疗需求。第一代钾泵抑制剂沃诺拉赞在2014年于日本上市,并很快将在中国上市。 3.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 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有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周可使80%-90%的患者症状缓解和糜烂性食管炎得到愈合。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疗程至少为8周。标准的质子泵抑制剂服用频率为每天一次,如果疗效不佳或有夜间症状的患者可以调整为每天两次。另外,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研究显示,存在食管炎的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6个月后,81%的患者可维持食管黏膜的愈合状态。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常用的方式为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首选药物,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食管黏膜愈合,并防止疾病复发。
饮食指南:如何饮食有讲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很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因反酸、烧心症状而不能安心吃饭,尤其是节假日来临或外出聚会应酬时。那么得了胃食管反流病还能吃吃喝喝么,如何吃饭才能不再反酸、烧心呢?1、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最好不要吃?平时应尽量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例如瘦肉、牛奶、豆制品、鱼、虾等。适度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保证维生素及纤维素的摄入,多食易消化、细软食物均有利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及预防。最好不要吃一些可以诱发反流的食物或饮品,比如:油腻煎炸食物、腌制食物、高脂肪食物、酸辣刺激性食物、碳酸饮料、柑橘类饮料、咖啡、浓茶等。2、吃多少合适?进食量要适当,避免过饱或饥饱无常,以七八分饱为宜,少食多餐,过量饮食会加重胃的负担。要注意规律饮食,按时进食三餐。为避免睡前饥饿,晚餐不宜吃的太早。睡觉前的三个小时,不要吃食物,也不能大量喝水。3、饭后要注意什么?为减少反流,餐后尽量不要剧烈活动,尽量减少弯腰、下蹲、收腹等姿势,而选择放松、舒缓的活动方式,如散步等。也要避免餐后睡、卧,久坐等行为,因为这些都可以加重反流。实在条件不允许,可以轻轻按摩上腹部,以有助于胃内食物下行排空。
很多患者在初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后被医生建议做胃镜检查,考虑到胃镜检查会带来一些不适,“胃镜检查能不能不做?”成为很多患者心中的疑问,那么医生究竟是如何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做胃镜检查又有什么作用呢? 1.诊断胃食管反流病需确定症状是由反流引起 一般存在频繁发生的烧心或反流症状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即可怀疑为胃食管反流病。但症状毕竟是患者主观描述未必准确。同时,这些症状也不一定由胃食管反流引起。因此,后续的检查就很重要。24小时反流监测是真正能了解患者症状与反流关系的检查,但这类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且需要持续监测24小时,目前不是很普及。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叫做诊断性治疗。即首先每天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持续两周,如果症状改善则患者很可能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后续可继续服药至8周,再视具体情况进行长期治疗。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胃镜检查呢? 2.胃镜检查作用之一:判断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程度 其实胃食管反流病有两种类别,一种只有症状没有糜烂性食管炎,另一种存在糜烂性食管炎,也就是说食管在胃食管反流物的长期攻击下“受伤了”。而糜烂性食管炎也分为四种不同的严重程度,这些都需要进行胃镜检查才能观察到。比较严重糜烂性食管炎患者更易复发,需要更加积极的长期治疗。 3.胃镜检查作用之二:找出潜在的食管癌患者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发展为食管癌,但这需要经历几个阶段:首先从胃食管反流到糜烂性食管炎,然后从糜烂性食管炎到食管癌前病变,最后从食管癌前病变到食管癌。胃镜检查的作用就是找出在这个过程中正在走向或刚刚走到食管癌的患者,以尽早进行治疗。我国是食管癌和胃癌的高发国家。一项广州地区的研究显示,在469例存在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中进行胃镜检查,发现4例患有食管癌或胃癌的患者1。 总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不能仅靠症状,诊断性治疗是一种简便的诊断方法。同时,胃镜检查在我国已广泛开展且花费较低,对于判断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程度以及识别潜在的食管癌患者很重要。 参考文献 Peng S,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0 Sep;105(9):1947-52
如何选择更合适的药物?服药是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防止复发的关键。但服药的“学问”在于“服”和“药”两方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服什么样的“药”才最好。1.胃食管反流病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胃内容物向上反流并对食管造成的刺激密切相关。因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一般包括以下三类:①抑酸药物: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大多为酸性,这种酸性物质直接刺激食管导致烧心、反酸等症状,甚至造成食管损伤。抑酸药物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进而降低反流物酸性,减少食管受到的刺激。抑酸药物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常用的药物;②胃黏膜保护药物:胃黏膜保护药物有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但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有限;③促动力药物:促动力药物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偏低,一般适用于胃排空延迟的患者。另外,未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适用于促动力药物。2.抑酸药物发展史如上文所述,抑酸药物是临床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常用的药物。近几十年来,抑酸药物不断更新换代,目前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是最早出现的抑酸药物,第一代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在1976年上市。H2受体拮抗剂可缓解烧心症状,但可能在服药几周后出现快速耐药现象而导致疗效不佳。②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继H2受体拮抗剂之后研发出的新一代抑酸药物,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在1988年上市。质子泵抑制剂较H2受体拮抗剂抑酸作用更强,疗效更加持久。③钾泵抑制剂:钾泵抑制剂是最新一代抑酸药物,抑酸起效速度更快,作用更强,可弥补质子泵抑制剂未满足的治疗需求。第一代钾泵抑制剂沃诺拉赞在2014年于日本上市,并很快将在中国上市。3.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有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周可使80%-90%的患者症状缓解和糜烂性食管炎得到愈合。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疗程至少为8周。标准的质子泵抑制剂服用频率为每天一次,如果疗效不佳或有夜间症状的患者可以调整为每天两次。另外,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研究显示,存在食管炎的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6个月后,81%的患者可维持食管黏膜的愈合状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常用的方式为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首选药物,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食管黏膜愈合,并防止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