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患者脑膜瘤,距离左视神经很近,应用速锋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次,每次十分钟,全过程病人无不适。半年后现在复查,肿瘤明显缩小,体积减少1/2,会继续缩小。病人说“速锋刀治脑瘤比治感冒都轻松“。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膜瘤10年控制率达90%以上。治疗后治疗后5月此病例是脑膜瘤,多数属于良性肿瘤,距离左侧视神经很近,治疗前有增大趋势,一旦压迫视神经,会导致失明。病人惧怕开颅手术,所以选择速锋刀放射治疗。我们用4维CT定位,设计靶中靶同步加量技术,外靶区给与7Gy/次共4次,内靶区8Gy/次同步4次,既保护了肿瘤附近的重要器官组织又加大了肿瘤治疗力度,取得良好效果。半年后复查,病人无任何异常情况,肿瘤体积消退一半还要多,还会继续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率常年位于女性恶性肿瘤榜首。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乳腺癌术后放疗,能够进一步巩固疗效,提高生存期。早期乳腺癌试验协作组EBCTCG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保乳术后放疗可使10年复发率从35%降低到19%,而且可使15年乳腺癌死亡风险从25%降低到21%,放疗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保乳术后放疗时间需要5-6周的时间。但目前,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使用低分割放疗(3-4周),已经成为指南推荐的治疗模式及国内业界共识。FAST-Forward临床研究入组了英国97家医院的4096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随机分组为40Gy/15次、26Gy/5次和27Gy/5次全乳房放疗,部分患者联合瘤床加量,中位随访71.5个月,结果发现,40Gy/15次和26Gy/5次相比,乳房内复发率、医生和患者评估的正常组织副作用、乳房美容效果都没有区别,因此部分患者可以安全地选择保乳术后超低分割放疗(5次/1周+/-瘤床加量1次)。这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参照FAST-Forward研究方案,佛山禅医肿瘤精准诊疗中心乳腺专科团队在韩良辅主任的带领下,精益求精,近日成功开展三例早期乳腺癌超低分割放疗(5次/1周),大大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患者支出。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未发现急性的毒副反应。早期乳腺癌术后放疗技术发展超低分割放疗的优势新技术亮点多多从放射生物学的角度考虑,26Gy/5次的全乳房放疗等效于40Gy/15次的低分割放疗和46Gy/23次的常规放疗,这保证了放疗降低患侧乳腺内复发率这一疗效不降低,同时毒副反应不增加,治疗次数和时间大大缩短,方便患者!时间缩短,费用减少因此,新技术的开展可以直接缩短患者的治疗总时长,避免患者反复多次往返医院的不便。放疗次数减少,费用也相应减少,因而大大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注重细节把控,保证高质量放疗超低分割放疗对放疗医生、物理师和技师的专业技术及专业知识水平要求极高,要达到乳房内剂量的均匀性,不出现冷点和热点;同时不增加心脏和肺的受量,需要配合深吸气屏气放疗技术(DIBH),计划的细节也需要高度重视。目前5次放疗已经在佛山禅城医院、上海德达医院开展,入组标准:1年龄5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2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原位癌、小叶癌等除外)3分期:pT1-2(肿瘤小于3cm)N0 (淋巴结无转移或者有孤立肿瘤细胞)4保乳术后5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后或者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我们衷心希望这一最新技术可以给患者带来方便,造福更多患者和家庭!
什么是放射治疗的生物有效剂量(BED)?在速锋刀使用中经常用到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effectivedose,BED),是指外部射线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或分子等靶部位或替代性靶部位的放射剂量。在放射治疗中加速器输出的射线剂量叫物理剂量(也叫吸收剂量),组织和肿瘤吸收后能起作用的射线剂量就是生物有效剂量,两者的关系,物理剂量是外因,生物剂量是内因,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治疗作用。物理吸收剂量的单位是戈瑞(Gy)(1Gy=焦耳·千克),老的单位是拉德(rad),1Gy=1rad=100cGy.射线进入生物体内作用于细胞核染色体双股螺旋链,同时打断两根链,这个恶性繁殖的细胞就不能无限繁殖下去了,这样就治愈了肿瘤。不过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那么这些射线的作用度量计算就更为繁琐,也很难精确,就引入一个生物有效剂量(BED)。生物有效剂量(BED)与放射性损伤的“再修复”、细胞“再增殖”、细胞周期“再分布”、乏氧细胞“再氧合”、肿瘤细胞α/β值、肿瘤种类有关系,与射线性质、剂量率、射野大小、物理剂量有关等等,不一一赘述。射线究竟在体内如何起作用的,还是个黑箱概念。经过不断临床实践,目前专业人员都在用线性二次方程公式计算物理吸收剂量与生物效应剂量的关系,就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外因是条件,内因是结果。用多少物理剂量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比如:普通放疗每天一次,每次2Gy,治疗30次,肿瘤细胞α/β值10,肿瘤物理吸收剂量是60Gy,生物有效剂量是72Gy。速锋刀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5Gy,治疗4次,肿瘤细胞α/β值10,肿瘤物理吸收剂量是60Gy,生物有效剂量却是150Gy。如果速锋刀治疗每次38Gy,仅治疗1次,肿瘤细胞α/β值10,肿瘤物理吸收剂量是38Gy,生物有效剂量达到182.4Gy。如果速锋刀治疗前列腺癌,每天一次,每次3Gy,治疗20次,前列腺肿瘤细胞α/β值3,肿瘤物理吸收剂量是60Gy,生物有效剂量是120Gy。对于肿瘤而言,生物有效剂量足够大,没有不能消灭的肿瘤!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精简版) 全网发布:2012-08-03 15:29 发表者:邱晓光 (访问人次:222)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专业组 一、前言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于2009年10月公布以来,深受欢迎。为满足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需,2011年9月编写组经协商,除更新“共识”外,还增加以下内容: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节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WHO II级胶质瘤(如弥漫性星形胶质瘤、少突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等)、WHO III级、IV级中的脑胶质瘤病、髓母细胞瘤和幕上神经外胚叶瘤等。本次编写者还包括神经病理专家、神经影像学专家和康复专家。编写仍保持编写“共识”的程序,即按循证医学五级分类,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以及临床指南评估系统(AGREE)程序,多人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磋商,评估文献的证据质量,达成推荐级别。编写组经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供临床医生和有关部门参考应用。 二、概述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主要有4种病理类型: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混合性胶质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I ~IV级。低级别胶质瘤(LGG,WHO I~ II级)常见的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等。此外还包括混合型胶质神经元肿瘤,如节细胞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等。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根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统计,恶性胶质瘤约占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70%。在恶性胶质瘤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WHO III级)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IV级)最常见,其中GBM约占所有胶质瘤的50%。 胶质瘤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为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症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近年来,对TP53基因突变、P53蛋白表达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是恶性胶质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 目前,胶质瘤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一些新的MRI,如DTI、DWI、PWI、MRS、fMRI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和判断预后。PET、SPECT有助于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而最终,需通过肿瘤切除术或活检术明确病理学诊断。形态观察仍是病理诊断的基础,一些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对确定分子亚型、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Ki-67抗原等(I级证据)。 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结合放疗和化疗等。功能MRI、术中MRI、神经导航、皮层电刺激、术中唤醒麻醉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安全地、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残余瘤细胞,延长生存期;分割外放射治疗已成为恶性胶质瘤的标准疗法。近年来多种剂量分割方法、多种放疗方式[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间质内近距离放疗和立体定向外科等]以及新放疗设备的应用提高了放疗效果。替莫唑胺(TMZ)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已成为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预知恶性胶质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化疗抗性是化疗的治疗焦点。内源性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水平及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可分别作为GBM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化疗反应及预后的预测因素。 现今,神经影像学及胶质瘤的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胶质瘤的预后仍无显著改善。胶质瘤的治疗需要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和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尽可能基于I级证据),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大治疗效益,尽可能地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三、影像学诊断 强烈推荐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以MRI平扫加增强为主,CT为辅。MRI平扫加增强检查不仅可鉴别胶质瘤与部分非肿瘤病变,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而且有助于胶质瘤分级、实时发现肿瘤术中移位,明确胶质瘤侵犯范围,帮助肿瘤立体定向活检区域选择,有利于胶质瘤的切除和预后评估。推荐MRI特殊功能检查、PET和SPECT用于鉴别诊断、术前评估、疗效评价和术后随访。不同胶质瘤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胶质瘤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胶质瘤类型 MRI平扫 MRI增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肿瘤实性部分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T2WI及水抑制T2WI均为高信号。 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或延迟强化。 毛细胞粘液型星形细胞瘤 通常边界清楚,囊变少见,呈T1WI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 明显均匀强化。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实性部分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水抑制T2WI呈低信号。 实性部分及壁结节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肿瘤邻近脑膜常可受累并明显强化,约70%可呈现“硬膜尾征”。 星形细胞瘤WHO II级 肿瘤呈边界不清的均匀信号肿块,有时甚至呈弥漫性浸润分布的异常信号,而无具体肿块,也可既有肿块又有弥漫性异常信号;T1WI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囊变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通常无增强或仅有轻微不均匀增强。 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II级 肿瘤信号常不均匀,实性肿瘤部分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钙化在梯度回波T2WI呈明显不均匀低信号。 约50%的肿瘤呈不均匀强化。 室管膜瘤 肿瘤信号欠均匀,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囊变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钙化在梯度回波T2WI呈明显不均匀低信号。 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 血管中心型胶质瘤 边界清楚,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并可见肿瘤延伸至邻近侧脑室旁。 无强化。 胚胎发育不良型神经上皮瘤肿瘤 肿瘤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肿瘤内常可见“小泡征”,呈多发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通常无强化或轻微强化。 节细胞胶质瘤 囊实性节细胞胶质瘤表现为囊性病灶内见实性壁结节,囊性成分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水抑制T2WI多为低信号,实性节细胞胶质瘤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 可呈现不同程度强化。 中央神经细胞瘤 实性部分呈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囊变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钙化呈T2WI低信号,梯度回波序列T2WI呈明显低信号 呈中等度至明显强化。 高级别胶质瘤 通常为混杂信号病灶,T1WI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常沿白质纤维束扩散。 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环状强化。肿瘤血管生成明显。胶质瘤病多无强化或轻微斑块样强化。 髓母细胞瘤 T1WI多为较均匀的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边缘清晰,可有小部分囊变。 大多数为明显均匀的强化,少数呈中等强化。 PNET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强度。可见肿瘤沿脑脊液扩散。 不均一强化、不规则“印戒”样强化,偶见沿室管膜播散。 四、病理诊断及分子生物学标记 强烈推荐严格按照2007年第四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蓝皮书,对胶质瘤进行病理诊断和分级;为配合胶质瘤患者的治疗、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根据各级医院的实际情况,对胶质瘤进行选择性的分子生物学标记。LGG检测IDH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对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特征的胶质瘤及60%~70%少突胶质细胞瘤对GFAP呈阳性表达(I级证据)。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核转录因子(Olig2)对鉴别少突胶质细胞瘤及星形细胞来源的胶质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Ki-67增殖指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或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是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I级证据)。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对判断肿瘤中的神经元成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用于胶质神经元肿瘤及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可将髓母细胞瘤分成若干种分子亚型,如Wnt型、Shh型和非Wnt/Shh型。这种分类对于临床制定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及准确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II级证据),但还有待于临床病理大样本量的进一步验证。 强烈推荐胶质瘤分级的基本原则为以下已被广大神经病理医师所接受的7项(I级证据):瘤细胞密度;瘤细胞的多形性或非典型性,包括低分化和未分化成分;瘤细胞核的高度异形性或非典型性,出现多核和巨核;高度的核分裂活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出现肾小球样血管增生);坏死(假栅状坏死)和Ki-67增殖指数升高。 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中,应获取最大程度的肿瘤组织标本,并由神经病理专科医师参与复检,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分子病理学检查,流程详见图1。 五、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胶质瘤首选治疗策略。强烈推荐以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为手术基本原则。推荐不能安全全切肿瘤者,可酌情采用肿瘤部分切除术、开颅活检术或立体定向(或导航下)穿刺活检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强烈推荐对于局限于脑叶的原发性高级别(WHO III~IV级)或低级别(WHO II级)恶性胶质瘤应争取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基于胶质瘤膨胀性浸润性的生长方式及血供特点,推荐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以脑沟、脑回为边界,沿肿瘤边缘白质纤维束走向作解剖性切除,以最小程度的组织和神经功能损伤获得最大程度的肿瘤切除,并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 对于优势半球弥漫浸润性生长;病灶侵及双侧半球;老年患者(>65岁);术前神经功能状况较差(KPS<70),脑内深部或脑干部位的恶性脑胶质瘤,脑胶质瘤病,推荐酌情采用肿瘤部分切除术、开颅活检术或立体定向(或导航下)穿刺活检。肿瘤部分切除术具有比单纯活检术更高的生存优势。活检主要适用于邻近功能区皮质或位置深在而临床无法手术切除的病灶。活检主要包括立体定向(或导航下)活检和开颅手术活检。立体定向(或导航下)活检适用于位置更加深在的病灶,而开颅活检适用于位置浅表或接近功能区皮质的病灶。 强烈推荐于手术后早期(<72 h)复查MRI,以手术前和手术后影像学检查的容积定量分析为标准,评估胶质瘤切除范围。高级别恶性胶质瘤的MRI的T1WI增强扫描是目前公认的影像学诊断“金标准”;低级别恶性胶质瘤宜采用MRI的T2WI或FLAIR序列影像。在不具备复查MRI条件的单位,推荐于术后早期(<72 h)复查CT。 影像导引外科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恶性脑胶质瘤。推荐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例如皮层功能定位和皮层下刺激神经传导束定位)、术中MRI实时影像神经导航。可推荐荧光引导显微手术、术中B超影像实时定位、术前及术中DTI以明确肿瘤与周围神经束的空间解剖关系、术前及术中BOLD-fMRI判断肿瘤与功能皮层的关系。 六、放射治疗 强烈推荐采用6-10MV X线常规分割(1.8~2.0 Gy/次,5次/周)外照射;不推荐SRT和SBT作为术后初始的治疗方式;推荐3D-CRT或IMRT技术的应用;靶区勾画时需参考术前和术后的影像资料,以MR为主要依据,辅以fMRI、PET-CT等检查有助于靶区的确定,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开展CT/MR图像融合进行治疗计划设计。 胶质瘤经放疗后,可能出现假性进展,特别是TMZ同步放化疗后假性进展的发生率增加,出现假性进展的时间提前,与复发、放射性坏死等鉴别困难,需特别关注。 高级别胶质瘤[HGG,包括GBM、AA、间变少突细胞瘤(AO)和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AOA)]推荐术后尽早开始放疗。推荐肿瘤局部照射,标准剂量为60 Gy。GTV为MRI T1增强图像显示的术后残留肿瘤和(或)术腔。CTV1为GTV外扩2 cm,剂量46~50 Gy。CTV2为GTV外扩1 cm,剂量10~14 Gy。强烈推荐TMZ 75 mg/m2同步放化疗,并随后行6个周期的TMZ辅助化疗(参见GBM化疗)。 大脑胶质瘤病推荐肿瘤局部照射,剂量50~60 Gy;或全脑照射,剂量40~45 Gy。GTV为MRI FLAIR/T2加权像上的异常信号区域。CTV为MRI FLAIR/T2加权像上的异常信号区域+外放2~3 cm。 对于LGG,推荐对肿瘤完全切除者,若预后因素属低危者可定期观察;若预后因素属高危者应予早期放疗。推荐对术后有肿瘤残留者进行早期放疗。GTV为MRI FLAIR/T2加权像上的异常信号区域。CTV为GTV或/和术腔边缘外扩1~2 cm。强烈推荐LGG放疗的总剂量为45~54 Gy,分次剂量为1.8~2.0 Gy。 对于室管膜瘤,推荐对手术全切者进行早期局部放疗或观察,部分切除或间变性室管膜瘤者术后需放疗;若脊髓MRI和CFS脱落细胞检查均阴性,应行肿瘤局部照射;若上述检查有一项阳性,应全脑全脊髓照射(CSI)。预防性CSI无显著获益。使用术前和术后影像来确定局部靶区,通常使用MRI的T1增强像或T2/FLAIR像。GTV为术前肿瘤侵犯的解剖区域和术后MRI信号异常区域。CTV为GTV外扩1~2 cm。推荐颅内肿瘤局部剂量54~59.4 Gy,全脑全脊髓剂量30~36 Gy,脊髓肿瘤局部剂量45 Gy,分次剂量均为1.8~2 Gy。 髓母细胞瘤建议术后24~72 h做脑增强MRI,术后2~3周做脊髓增强MRI,脑积液细胞学检查应在术后2周以后。强烈推荐CSI+后颅凹加量照射(PF),照射分割剂量1.8 Gy/次。推荐3D-CRT、IMRT技术照射。小于3岁的幼儿,化疗占重要地位。 七、化学治疗 新诊断的GBM(WHO IV级):强烈推荐TMZ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放疗的整个疗程应同步化疗,口服TMZ 75 mg/m2,疗程42天。放疗结束后4 周,辅助TMZ治疗,150 mg/m2,连续用药5天,28天为一个疗程,若耐受良好,则在以后化疗疗程中增至200 mg/m2,推荐辅助TMZ化疗6个疗程。根据中国实际国情,亦可使用ACNU(或其他烷化剂BCNU、CCNU)联合VM26:ACNU(或其他烷化剂BCNU、CCNU)90 mg/m2,D1,VM-26 60 mg/m2,D1-3,4~6 周1 周期,4~6 个疗程。 新诊断的间变性胶质瘤(WHO III级):推荐放疗联合TMZ(同GBM)或亚硝脲类:PCV方案(洛莫司汀+甲基苄肼+长春新碱);亚硝脲类方案,如ACNU方案。 儿童胶质瘤:LGG患儿推荐术后化疗,尤其是不能放疗的婴幼儿。长春新碱+卡铂、6-硫鸟嘌呤+丙卡巴肼+洛莫司汀+长春新碱(TPCV方案)、低剂量顺铂+依托泊苷和TMZ用于儿童LGG;推荐PCV(长春新碱,CCNU,泼尼松龙)用于儿童HGG;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在儿童胶质瘤化疗前检测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 髓母细胞瘤:一般风险(年龄>3岁;术后肿瘤残留<1.5 cm3;肿瘤局限在后颅凹而无远处转移;蛛网膜下腔无播散,无中枢外血源性转移及蛛网膜下腔转移者)儿童髓母细胞瘤推荐术后化疗,但不能替代放疗,不推荐放疗前后进行夹心法化疗;高风险(年龄≤3岁;术后肿瘤残留:≥1.5 cm3;有肿瘤远处播散和转移者)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化疗疗效尚不理想,没有证据支持夹心法化疗能能提高总体疗效;成人髓母细胞瘤推荐术后化疗,夹心法化疗能够提高总体治疗效果。<3岁髓母细胞瘤推荐术后单独化疗,大剂量冲击化疗可延缓或避免婴幼儿术后的放疗,手术全切且无转移的婴幼儿,单纯大剂量化疗可替代放疗并获得满意疗效。 LGG:对全切者,无高危因素的可以观察;有高危因素的建议放疗或化疗。有残留者推荐放疗或化疗。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对LGG患者检测1p19q缺失,若联合缺失者可先化疗;推荐TMZ作为LGG辅助治疗的首选化疗药物。 八、成人高级别复发胶质瘤与小儿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复发的治疗与随访 复发肿瘤出现明显占位效应且一般状态良好的患者,首选手术,同时结合其他治疗;首次治疗中未行TMZ联合放化疗的患者,采用标准化的TMZ联合放化疗及辅助化疗方案(Stupp方案);放疗和TMZ均失败后,采用临床试验性治疗,即剂量-强度TMZ疗法、靶向分子抑制剂疗法、抗血管生成疗法、基因疗法、免疫疗法和脑内注射靶向免疫毒素等;不适合进行临床试验治疗或没有条件、途径接受临床试验治疗者,可采用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或贝伐珠单抗联合另外第二种药物(如依立替康)。已放疗但仍进展的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选用PCV方案或TMZ;1p/19q位点缺失的少突细胞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比较明显,提示此类患者治疗之前应明确1p/19q位点的缺失情况。不推荐卡氯芥为首选化疗方案。骨髓储备功能差或者对化疗耐受性差的患者,选择高精度放疗(如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或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 强烈推荐复查临床基本情况,包括全身情况、认知和精神心理状况、神经系统体征及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及影像学复查。建议多领域专家参与,包括神经外科学、放疗和化疗、神经病学、影像学、精神心理学、护理学与康复治疗学等。评估肿瘤的控制情况首选MRI平扫(T1、T2(Flair)、DWI)及T1增强扫描,除非有禁忌(I级证据)。 目前无高级别证据来确定随访的时间及间隔。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常规随访间隔为1~3个月;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为3~6个月。应根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切除程度和肿瘤残余情况、是否出现新症状、是否参加了临床试验、依从性和健康状态来个体化确定随访间隔。 九、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的康复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是恶性肿瘤,但早期发现并经临床处理的患者,也可回归家庭,延长寿命。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所致中枢神经受损引起的功能障碍,建议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功能评定手段、量表与技术进行评定。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所致中枢神经受损引起的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的方法为个体化方案的综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抗痉挛治疗、康复护理、营养支持、娱乐治疗、镇痛、心理治疗和中国传统医学治疗,并可配合相关的药物治疗等。 发表于:2012-08-02 19:52 评论
我在年月被确诊为前列腺癌经过去势治疗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达到正常水平但病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专家们意见分歧很大有的认为可以用根治手术有的认为手术风险很大因为我有年的糖尿病史怕开刀无法止血有生命之危;有的专家认为可以放疗(传统方法)有的表示不建议放疗在莫衷一是的情况下我无所适从似乎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境地后经亲友推荐了解到上海市东方医院放疗中心拥有国际先进的放疗设备和技术我决定前往一试经过了次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三个月后验测PSA为达到根治性放疗的良好效果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放疗科主任秦庆亮教授他是全国知名的肿瘤放疗专家曾获得许多科研成果奖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编纂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一部以及肿瘤专业参考书多部并为众多患者服务治疗实体肿瘤余例我也是其中一个受益者为此表示深切的感谢与敬意同时感谢我的主治医师卢欣医生他们以细心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技术使我的肿痛疾病得到精准有效的治疗这样的好医生我衷心祝愿她一生幸福我还要感谢我医疗小组中的其他医务人员我之所以将这封感谢信发表在网上是希望广大癌症患者了解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许多优点和疗效它是根据病灶形状把光照能量最大限度集中在病灶上使周边器官细胞组织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它还是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各种早中期肿瘤患者的首选疗法使各种晚期及淋巴肿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希望这封感谢信能够起一些参考作用使更多癌症患者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