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与微循环:药物防治科普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微循环作为人体内最基层的血液循环系统,其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糖尿病并发症概览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和低血糖症,这些病症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慢性并发症则更为常见,如心血管并发症(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脑血管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足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微循环与糖尿病并发症微循环障碍会导致管腔狭窄、血液流速减慢或血栓形成,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在糖尿病患者中,微循环障碍尤为严重,它加剧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例如,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高血糖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病变,进而引发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严重后果。同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由于高血糖长期损害视网膜血管,导致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病变,最终可能导致失明。药物防治针对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药物防治至关重要。《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2021版)》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提供了参考。其中,血管扩张药如胰激肽原酶,己酮可可碱等,通过扩张小动脉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激活纤溶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组织灌注。这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肾病、视网膜病变等。此外,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还需综合考虑降糖、降脂、抗血小板等多方面因素。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可帮助患者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脂药物可改善血流变,有助于降压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则可预防血栓,减少微血小栓形成。引用出处本文所述内容参考了以下文献和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20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