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哮喘日“谈哮喘 2016-05-03 和信医药 世界哮喘日(WorldAsthmaDay)是每年五月的第一个周二,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一个纪念活动,目的是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和管理。 1 世界哮喘日的由来 1998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哮喘会的开幕式上,全球哮喘病防治倡议(GINA)委员会与欧洲呼吸学会代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开展世界哮喘日活动,并将当天作为第一个世界哮喘日。从2000年起,每年都有相关的活动举行,但此后世界哮喘日改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 2 世界哮喘日的宗旨 世界哮喘日的宗旨是使人们意识到哮喘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同时宣传在诊疗方面已经取得的科技进步,并促使公众和有关当局参与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法。 3 世界哮喘日的主题 从2009年第十一个世界哮喘日开始,持续到2015年第十七个世界哮喘日的主题均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而今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哮喘”。 【补充了解】: 1认识哮喘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的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常见引起哮喘发作的因素主要有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食物过敏原常见牛奶、鸡蛋、花生、坚果类食物等。吸入过敏原分为室内变应原(包括室尘螨、动物变应原、蟑螂变应原和真菌);室外变应原(如花粉和真菌);职业性致敏因素(指接触动物皮屑、植物蛋白、无机和有机化学物质)。 哮喘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首先,患者在哮喘发作时,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哮鸣音是指呼吸期间产生的有音乐特征的哨笛音。哮鸣音是由于肺内广泛的细支气管痉挛,在呼气时,气流通过狭窄的细支气管管腔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呼吸音,在呼气时最明显。哮鸣音的特点是音调高,具有金属丝震颤样音响、持续时间久、呼气时明显而吸气时基本消失等。 其次,患者症状严重时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 哮喘急性发作期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症(包括重度和危重型)哮喘。重症哮喘发作持续24h以上,常规疗法不能缓解的称为哮喘持续状态,如不及时控制将会危及生命。 2防治哮喘 由于春天昼夜温差变化大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加上各种过敏原如花粉等随风飘散悬浮于空气当中,均可诱发哮喘,所以在这个哮喘病的高发季节。学会日常生活的呵护可说是哮喘患者的另一门重要课题。 1)室内安排。室内清洁简单,通风换气,阳光照射,经常晒被褥,换洗床单,被褥需温暖适中,卧床宜有靠背支撑,以便因哮喘不能平卧时应用。不在家里养狗、猫、花、鸟等,对化妆品、煤气过敏者尽可能不用。 2)合理饮食。哮喘病人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调味宜清淡,尽量避免冷食、冷饮,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发作期尽量不吃辛辣及鱼腥海味等食品,特别是对已知引发哮喘的食物禁止食用。 3)正确用药。在家中要学会预防用药,按时、规律用药,尤其是掌握一些气雾剂的正确吸入方法。用药及时有利于缓解症状。另外当病情有变化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4)学会监测病情。哮喘病人要学会监测和管理疾病。正确使用相关测量仪,如病情稳定可以一周测一次,3个月做一次肺功能检查。 5)定期复诊。哮喘病人即使病情稳定也要定期复诊,复诊可以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检查用药方法是否正确。 3哮喘治疗:不讲“根治”讲“控制” 临床上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激素吸入法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但不少患者因为怕激素影响身体而不愿配合治疗,导致支气管哮喘难以有效控制,有的患者甚至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等。有的患者只有在病情发作、出现呼吸困难时才来找医生开药,一旦症状缓解,他们就立刻停药。哮喘无法彻底根治,但是可以控制。哮喘的发病往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人们防范意识再强,也仍有发病的时候,因此,规范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规范治疗,患者就能减少发作次数,甚至终身不发作,达到临床“痊愈”标准。 -------------------------------- 1、《河北中医》, 2014(5):765-765 2、陈玉辉, 黄胜立, 陈光明. 哮喘不讲“根治”讲“控制”[J]. 家庭医药, 2015(9):28-29. 3、姚健康, 徐建军. 哮喘是能够控制的[J]. 劳动保护, 2015(7):112-113. 4、秦丽娜. 抗击哮喘,拥抱优质新生活[J]. 养生大世界:b版, 2009(5):32-35.
哮喘,不讲“根治”讲“控制” 2016-05-03 茸城急救 和信医药 送走了春意浓浓的四月,在夏意初现的五月里我们将迎来第十八个世界哮喘日。 1、认识哮喘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的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常见引起哮喘发作的因素主要有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食物过敏原常见牛奶、鸡蛋、花生、坚果类食物等。吸入过敏原分为室内变应原(包括室尘螨、动物变应原、蟑螂变应原和真菌);室外变应原(如花粉和真菌);职业性致敏因素(指接触动物皮屑、植物蛋白、无机和有机化学物质)。 哮喘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首先,患者在哮喘发作时,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哮鸣音是指呼吸期间产生的有音乐特征的哨笛音。哮鸣音是由于肺内广泛的细支气管痉挛,在呼气时,气流通过狭窄的细支气管管腔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呼吸音,在呼气时最明显。哮鸣音的特点是音调高,具有金属丝震颤样音响、持续时间久、呼气时明显而吸气时基本消失等。 其次,患者症状严重时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 哮喘急性发作期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症(包括重度和危重型)哮喘。重症哮喘发作持续24h以上,常规疗法不能缓解的称为哮喘持续状态,如不及时控制将会危及生命。 2、防治哮喘 由于春天昼夜温差变化大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加上各种过敏原如花粉等随风飘散悬浮于空气当中,均可诱发哮喘,所以在这个哮喘病的高发季节。学会日常生活的呵护可说是哮喘患者的另一门重要课题。 1)室内安排。室内清洁简单,通风换气,阳光照射,经常晒被褥,换洗床单,被褥需温暖适中,卧床宜有靠背支撑,以便因哮喘不能平卧时应用。不在家里养狗、猫、花、鸟等,对化妆品、煤气过敏者尽可能不用。 2)合理饮食。哮喘病人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调味宜清淡,尽量避免冷食、冷饮,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发作期尽量不吃辛辣及鱼腥海味等食品,特别是对已知引发哮喘的食物禁止食用。 3)正确用药。在家中要学会预防用药,按时、规律用药,尤其是掌握一些气雾剂的正确吸入方法。用药及时有利于缓解症状。另外当病情有变化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4)学会监测病情。哮喘病人要学会监测和管理疾病。正确使用相关测量仪,如病情稳定可以一周测一次,3个月做一次肺功能检查。 5)定期复诊。哮喘病人即使病情稳定也要定期复诊,复诊可以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检查用药方法是否正确。 哮喘治疗:不讲“根治”讲“控制” 临床上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激素吸入法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但不少患者因为怕激素影响身体而不愿配合治疗,导致支气管哮喘难以有效控制,有的患者甚至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等。有的患者只有在病情发作、出现呼吸困难时才来找医生开药,一旦症状缓解,他们就立刻停药。哮喘无法彻底根治,但是可以控制。哮喘的发病往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人们防范意识再强,也仍有发病的时候,因此,规范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规范治疗,患者就能减少发作次数,甚至终身不发作,达到临床“痊愈”标准。
感冒90%以上都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特效药不多,除非特殊的流感病毒,早期奥司他韦有效,必须在感染3天内服用,等病毒全部复制后几乎没有作用。 一般也可以口服广谱抗病毒药物,早期服用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现在我院有小儿宝泰康、蓝芩口服液、口炎清等中成药效果都不错。 如果发热,38℃以下可以观察,只要精神好,多喝水、休息,暂时不需吃退热药,38.5以上应该积极退热,有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药物以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奈普生最常用;如果咳嗽明显,尤其伴有咳痰,血常规白细胞高,要考虑用抗生素;如果发热不退、精神差,或者伴有意识模糊或者伴有明显的咳嗽、腹泻就要到医院检查了。 预防要加强营养、加强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少去公共场合,与患感冒的家庭的成员避开也非常重要!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感染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潜伏期内后几天和皮疹消失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属终身免疫,很少有再次感染;以8个月到3岁小儿最易传染。反复高热3-4天后出皮疹,口腔柯氏斑,容易合并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脑炎,治疗为住院治疗为主,积极预防并发症;8月时打预防针;患病后要认真隔离、积极治疗。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呢?许多人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哈。每年,癌症在全球致死700万人,我国也有10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为了降伏这一绝症,科学家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直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攻克癌症的办法。癌症从哪里来,是怎么害人的呢?什么样的人群发生癌症的几率高?面对癌症这个“最强对手”,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本文告诉的远不止这些哦。每次开启癌症这个话题,都会引发大家的一声叹息。有一种说法,只要人活得足够长,那么每个人都会得癌症,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提供的《2014年最新研究解析中国肿瘤流行病谱》的支持——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每个人一生当中患恶性肿瘤的几率是22%。更为惊人的是,根据《2013年度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最新数据,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312万,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每年全国因癌症死亡的病例约为270万,每分钟就有5人死于癌症。全世界20%的新发癌症病人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无论我们多么扼腕,有多长的叹息,癌症的存在都已是事实,不妨了解多一点这个“最强对手”,再看看我们在这个巨大的阴影面前,能做些什么。“长寿”的癌症首先要说明,癌症并不是人类社会进入高速化发展的现代才出现的,追根溯源有一定困难,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的癌症出现在一条1.1万前的狗身上,这条狗通过交配将癌细胞转移到了其他狗身上,这种癌症得以存续至今。此结论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Elizabeth Murchison等人研究得出的。他们通过对这种异常长寿的癌症基因组进行研究,发现尽管已经有数百万的突变累积,但在适当条件下癌症继续存活上万年,并非难事。他们将这一结论发表于2014年年初的《科学》杂志上。其实论起对于癌症的记载,传闻一直都很多。传说在公元前2980年左右的古埃及时代,有着“医药之神”称号的印和阗在他的医术中介绍了许多种疾病及治疗方法,唯独对癌症表示束手无策;另相传公元前377年去世的欧洲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已经能够分辨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而据说我国历史上的神医华佗,已经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这些传说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不过从中可以窥视出的是,早在很远古的时代,医生们就已发现患癌这一现象,并在积极的进行着各类根除尝试。论癌的“自我修养”自分子遗传学兴起后,癌的运作方式及潜在机理才真正被揭晓:我们的DNA遭到破坏,控制不住某些细胞,它们肆无忌惮的生长,对人体其他的细胞造成影响;它们还会在人体流动,把坏的影响带到身体其他的部位,去影响其他的细胞。这是一个恶性的死循环,患者会出现很多有损身体健康的症状,最终导致死亡。我们体内的细胞每天都在更新着,人体这部机器要维持正常运转全靠他们,其中有三个角色尤为重要,一种是促进细胞生长的原癌基因,一种是控制细胞过分生长的抑癌基因,还有一种是检查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是否出错的蛋白质。如果用一个场景来形容它们之间的配合,大概会是这样的:假设你(细胞)在跳舞(正常代谢),跟着老师学着固定的动作,你做错了老师就会纠正你(DNA错配修复蛋白质)。可突然你嚼了炫迈口香糖(原癌基因发生变异),于是就变得“根本停不下来”(不停复制),这时候你的朋友把音乐关掉(抑癌基因发挥作用)了,你就停下来了。癌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患癌风险,这句话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有原癌基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癌症。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是突变累积的结果,这个突变点可能来自于遗传、病毒、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遗传会使携带不良突变的个体患癌症的几会比正常人高,环境、病毒等外界因素则是会长久刺激人体免疫应答系统,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喝酒、抽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引发癌症的因素之一。以下是《2012年的中国癌症登记年报》绘制的“中国癌症地图”,根据图中显示,癌症发病是有地域区别的。比如,宫颈癌高发地区: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胃癌高发地区:辽宁、山东、甘肃、江苏、福建,肝癌高发地区:浙江、广西、江苏等沿海地区,内蒙古、吉林。相似的地理位置意味着相似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这也表明环境对激发人体癌变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湖南等地有嚼槟榔习惯,可能导致口腔癌,矿区、化工厂等工作环境下的人易患肺癌等。 癌的“侦察兵”许多癌症在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除了患者平时对身体不适没有留意外,与检测技术也有关系。有的癌症并不那么容易发现,传统的血液测试、X射线影像和核磁共振技术没有办法让医生看清病变位置,可能出现漏检错检现象。癌症的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如何防癌,专家们动用着十八般武器,各展其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肯尼斯·金茨勒教授认为利用蛋白质谱来寻找基于蛋白的癌症标志物尤其重要,而发展基于血液、粪便或尿液中的肿瘤游离DNA以进行癌症检测也是有效的手段。另有科学家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在各种肿瘤中都有异常表达。由于微小核糖核酸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活动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且稳定性高于某些蛋白质,于是不少的机构正在尝试用微小核糖核酸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测定癌细胞。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们也另辟蹊径,开发了用核磁共振成像来显示糖消耗的癌症检测技术,使肿瘤精确成像得以较好的被解决。既然癌症与基因有关,那么想办法发现癌症的致病基因,将是诊断癌症的可靠依据。基于此思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导者之一、哈佛与麻省下属的Broad Institute院长Eric Lander更加倾向于使用基因测序这一最新手段。并认为,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在未来的五六年内,我们将有可能获得疾病基因的完整目录。癌的预与防聊过了癌症的可怕,再来强调一下,其实如果正确预防,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据世界卫生组织称,通过改变或避免以下几种主要危险因素,30%以上的癌症可以得到预防:烟草使用、体重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缺乏身体活动、酒精使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城市空气污染、家庭使用固体燃料产生的室内烟雾。当然,提前接种针对人乳头瘤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减少暴晒时间,亦可对预防癌症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定期进行检查,身体不适及早就医,具有家族遗传史、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接触易触发癌症环境的人进行癌症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的将癌症“关在门外”。【扩展阅读】《基因与癌生物学》由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arold Varmus和著名科学家Robert A. Weinberg撰写。1989年,Harold Varmus 和 J. MichaelBishop因为发现RNA病毒诱导细胞致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趣的是,Varmus原先学的是文科,后来转的医学。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癌细胞是如何形成的,解释易感染性与任何一种诱发因素(包括日光、放射线、烟草和某些病毒感染……)一起作用,告诉人们当细胞发育以及人体的正常过程被打乱或被破坏时所造成的危险后果。对癌症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值得看一下。
1. 哮喘是一种什么病?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噬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引起可逆性的气道狭窄、阻力增加,表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上述症状常在清晨、夜间或活动后加重,大多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几点解释:哮喘的“根”是慢性气道炎症,此炎非那炎,这里所说的炎症不是指感染、像胳膊上长疮一样的红肿热痛,而是指的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所以用抗生素并不见效。“可逆性 ”哮喘的狭窄是可逆性的,尤其在孩子,也就是说哮喘的症状可以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所以孩子得了哮喘不要悲观,与大夫积极配合,大多数孩子是可以长期控制的。“气道高反应性”哮喘的另一特点是气道对各种刺激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同一刺激物对一般人可无反应,而对哮喘患者可引起高度反应,从而诱导哮喘发作。这种对刺激物的过度敏感性通常称为气道高反应性。 根据上述论点,哮喘的现代概念比较全面的说法应是: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其特征是气道具有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气道痉挛、狭窄、阻塞、缺氧和呼吸困难。根据这一新概念,治疗应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消除慢性炎症为主,同时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缺氧状态。在缓解期仍应长期坚持治疗。 2. 哮喘分几类?按年龄和发作类型分3类: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内源性(感染性) ;外源性(过敏性);混合型3. 哮喘的分期和分级:急性发作期 慢性持续期 临床缓解期 分级:轻度间歇;轻度发作;中度发作;重度发作4级分度:根据患儿发作时的精神状态,语句是否连贯,有无大汗,呼吸 心率情况分轻 中 重3度4.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何只咳不喘,有何特点?咳嗽变异性哮喘,老百姓也称过敏性咳嗽,其本质就是哮喘.可以认为是一种轻型的早期的哮喘。由于不喘,所以有的称不喘的哮喘或隐匿型、亚临床型哮喘等。只咳不喘为什么还定为哮喘呢?即是因为它有了哮喘的基本特征-气道的变应性炎症和气道的高反应性,用平喘药可有效的控制这些咳嗽,用消炎药无效。事实上,我临床上遇到过一些孩子,早期表现慢性咳嗽,后来就真正喘起来了。所以,我经常告诫我的患儿家长:咳嗽和喘 是一对双胞胎,要同要引起重视。这类病人的特点是:(1)小儿可见于任何年龄,成人以中年妇女较多。(2)家族过敏史和个人过敏史阳性率较高。(3)发作多有一定季节性,以春秋季为主。(4)咳嗽以夜间和晨起时较重,无发热,痰少或无痰。较长时间抗感染治疗无效,活动后加重。咳嗽时间超过1月。(5)胸片多正常。(6)舒喘灵加酮替芬效果好。5.婴幼儿哮喘有何特点?3岁以内患儿的哮喘称为婴幼儿哮喘,主要有以下特点:*病因和表现方面:(1)感染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更重要。常有家长说我的孩子一感冒就犯,不感冒没事。(2)症状和体征也不如儿童哮喘那样典型,以喘鸣音为主,可伴有发热和水泡音,年龄越小,越不明显,易误诊为支气管炎、肺炎等。(3)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治疗方面:(1)对平喘药的反应不如大孩子敏感;(2)对这类孩子,控制感染(抗生素、抗病毒药)也很重要。(3)M-受体阻滞剂,如654-2、爱喘乐效果好。(4)调节免疫药物对其更为重要,通过免疫调节打断“感染-免疫低下-再感染”的恶性循环,其意义更大。(5)推广吸入疗法困难,依从性差。*预后方面:多数可在学龄前随着免疫功能逐渐完善,呼吸道感染的减少而逐渐好转,甚至停止发作。*护理更为重要:年龄小,不会说话,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在护理方面包括对衣着、居室、运动、饮食等的护理完全靠家长,在发现病因和新的触发因素方面也需靠家长细心观察。有的小儿对牛奶过敏,仅表现为拒奶,喂奶时哭闹,很容易被认为口腔有病,而忽视了牛奶过敏所致的粘膜肿胀。6.哮喘的诱因有那些?哮喘的诱因很多,各有不同,一般较难确定,但总的来说,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包括遗传、心理、生理等因素,是引发哮喘的基础,外因包括过敏原、有害气体、感染、食物、特异气味等,是引发哮喘的条件。现简要介绍如下: (1)环境因素 1) 室尘:是引发哮喘的重要诱因,主要通过人的呼吸进入气道,产生过敏反应而引起气道过敏性炎症。室尘中含有多种过敏原性物质,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人的上皮脱屑、植物纤维、霉菌及细菌代谢产物、食物残渣等。 尘螨:是室尘中的主要过敏原。调查发现,70%以上儿童哮喘是由尘螨引起的,80%以上的哮喘儿童和青少年对尘螨皮肤试验呈强阳性反应。幼儿期是尘螨致敏的主要时期。尘螨以人体脱落的皮屑为主要食物来源,床铺的温度、湿度、以及食物来源最适宜于屋尘螨的生长,因此床上尘土中含有较多的屋尘螨,这是尘螨过敏性哮喘容易在夜间发作的重要原因。 2) 皮毛纤维类:动物皮毛、家禽羽毛、昆虫残皮或脱屑、棉花纤维、绒毛玩具、羊毛地毯等,也容易诱发气道过敏性炎症,引起哮喘发作。这类抗原中以皮屑的抗原性最强。另外,有人发现,蟑螂也可诱发小船。 3) 花粉类:花粉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由植物的种类决定,可分为春季花粉、夏季花粉和冬季花粉。 4) 霉菌:霉菌过敏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以6-9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但空气中可有常年飘散的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因此霉菌致敏诱发的哮喘多呈常年性发作或常年性发作季节性加重。 5) 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可诱发小船,其中病毒感染是引起气道过敏性炎症而诱发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细菌感染引起哮喘不如病毒重要。 6) 有害气体及异味:日常生活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和异味是很多的,烟雾是最常见的一种/尤其是吸烟最为严重。冬季门户紧闭,烟雾不宜飘散是哮喘易在冬季发作的诱因之一。 (2)药物因素 引起哮喘的药物有很多,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心得安、消炎痛、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各种蛋白质制剂、血清制剂以及某些气雾剂等。 由药物引起的哮喘有2种类型。一种是对药物过敏,这是由于病人体质上的因素对药物产生不耐受或特应性反应;另一种是药物的反应,正常人也可以出现的药物作用,但在哮喘患者应用时,可能加重哮喘的发作。 (3)食物因素 由食物引起哮喘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对食物过敏所致。食物包括各种海鲜、河鲜,如鱼、虾、带鱼、海鱼、河鱼等;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猪肉、羊肉、牛肉等;植物蛋白,如豆制品、芝麻、花生、面粉等。饮食过甜或过咸可引发哮喘发作,甚至巧克力、冷饮、西红柿等也可诱发哮喘。食物过敏诱发的哮喘一般不是终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机会逐渐减少。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有时食物因素诱发哮喘发作并非食物本身,而是由食物中的添加剂、防腐剂等所引起的。 (4)运动因素 各种运动均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哮喘,尤其是在寒冷和干燥的空气中进行运动,吸入的空气越冷,诱发运动性哮喘的可能性越大。在湿度较大的地区中,运动诱发的哮喘相对较少。跑步运动比游泳更易诱发哮喘。大多数运动性哮喘患者在休息一小时左右症状便可缓解,症状也可随运动量的增加而加重。 (5)精神因素 哮喘为一慢性疾病,病痛的折磨、经济的负担、经理的耗费都会给家人和患者带来精神的压力,容易产生恐惧、忧郁、紧张、厌烦、生气等精神因素的影响,导致哮喘的发作或加重。例如,儿童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强迫自己哮喘发作来要挟家长;大多数精神因素诱发的哮喘合并有其他因素。 此外,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刺激,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经济困难、不良饮食和卫生习惯、吸烟家庭、也可诱发或加重哮喘的发作。 (6)遗传因素 哮喘患者的亲属中,患过敏性哮喘、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等一般群体的患病率高,在I级亲属中尤为明显。7.得了哮喘怎么治疗?目前在我们医院哮喘的治疗已与国际接轨,按GINA方案进行。具体讲,是提倡吸入疗法和阶梯式治疗方案。我们治疗的目标不再满足于缓解喘息,而是减少今后发作的程度和频度,从根本上清除气道的炎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正常生长发育,使之与正常人一样生活。8.什么是GINA方案? 早在1994年全世界80多位呼吸科专家聚集开会,出台了《全球哮喘防治创义》。在此后的15年的哮喘防治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而且也多次得到修改、完善。9.哮喘防治为什么要坚持“四早”?早发现 只有早发现才能掌握哮喘的主动权,哮喘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年幼儿为多。据调查,在我省0-14岁小儿哮喘中,85%在5岁前起病,3岁内起病者占75%以上,其中大多数在生后1年内出现喘息症状。但这些哮喘或喘息性疾病常常被忽视,由于未合理治疗,反复发作,甚至延续至成人。早发现和重视这些喘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防止哮喘要从要从娃娃抓起。早诊断 早诊断是早治疗的前提,只要符合诊断标准,不管年龄大小,都应果断地做出诊断,决不迟疑。咳嗽变异性哮喘也不能放过。早治疗 一旦确诊,立即给予吸入激素治疗早预防 优生优育 改善环境,减少12月份怀孕 准爸爸禁烟酒。10.何谓防止哮喘“五字诀” 避 忌 替 移 脱 11.哮喘治疗的误区?(1) 不治自愈和不能自愈(2) 急速滥用和不敢应用(3) 不喘了就是好了,再用药是浪费(4) 中药治哮喘能除根(5) 哮喘病人不能吃腥物(6) 哮喘病人不能进行锻炼(7) 滥用抗生素
一场雨雪过后,儿科就诊患儿骤增,不是近期频上热搜的肺炎支原体,而是应期而来的流感病毒。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近期根据流感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流行的流感毒株是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流感每年都会引起季节性流行,北方的流行季节通常是11月至次年的3月。所以现在是流感发生的高峰期,甲型流感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寒冷环境下,流感病毒容易存活,加上人们喜欢呆在室内,容易发生流感病毒的传播。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流感的症状是什么?1.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如无并发症,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2—3天可恢复。2.如果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可能并发了肺炎。尤其多发生于老人、儿童等免疫力低下人群。3.除发热外,还有可能呕吐、腹痛、腹泻。这种情况在小孩子身上发生较多。远离流感应该怎么做?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等。其次,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也需要抗病毒治疗,促进疾病恢复,减少并发症。比如,流感的患者可以使用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其次接种流感疫苗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做好健康管理,掌握医学科普知识,落实疾病预防措施,是守护健康的第一步。
“医生!医生!”一位妈妈抱着孩子着急忙慌地跑进急诊科,护士见到后立即将孩子抱进治疗室,发现孩子高热惊厥,并出现身体抽搐、双眼上翻、意识不清等情况,于是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检查,将患儿头部转向一侧,医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护士遵照医嘱给予患儿抗惊厥的药物,开通静脉通路、氧气吸入等。使用药物后患儿症状明显减轻,意识也逐渐恢复,家长焦虑的心情也得以平复。 这种状况可能会有无数位家长遇到过,虽然短短的几分钟,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大劫难,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了解儿童常见疾病,早预防,合理应对,既不会过度紧张,也不会过于大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发热惊厥”,孩子发生惊厥时该怎么办?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大约有3—4%的孩子至少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高热惊厥主要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高过快,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的短暂抽搐(抽风),简单型的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均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发育逐步建全,大多数孩子6岁后一般不会再发生高热惊厥。但家长在孩子惊厥后如果不会处理,反而会让孩子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发生高热惊厥该怎么处理? 1)高热孩子惊厥常在39℃以上发生,持续时间较短,大多数1-2分钟就会停止,惊厥发生时,不要惊慌,应将孩子迅速摆成侧卧位,避免孩子呕吐时发生窒息危险。 2)迅速将孩子衣服解开散热。 3)将退热栓塞入肛门内,同时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头部、脖颈、腹股沟和四肢协助降温。 4)抽风停止后,应立即将孩子送往就近医院。 5)不推荐掐“人中”这个方法,因为常常没有效果,而且还会将孩子皮肤掐破。 6)高热惊厥容易在孩子感冒初期发作,所以重在预防,一旦确诊疾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一是早期使用退热药,二是频繁发生惊厥的孩子可以选择性应用镇静药物。 哪些情况下出现多次高热惊厥的可能性较高? 1. 患儿家族中有高热惊厥的家族史; 2.患儿首次高热惊厥的年龄小于18个月; 3.发生惊厥时体温大于38℃; 4.发热早期即出现惊厥。 患儿同时具备以上因素越多,患儿出现多次高热惊厥的可能性越高。 高热惊厥本身不会对孩子造成生命危害,但是高热惊厥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规范检查治疗,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引起的抽风。
吃鱼?多吃鱼就真就会更聪明吗?现在有了研究证明:是的! 根据美国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本周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周至少吃鱼一次的儿童平均睡眠质量较好,而平均智商分数也比不吃鱼的儿童高。 此前,已经有研究显示鱼类中所富含的Ω-3脂肪酸有改善智力、促进睡眠的功效。但之前研究并没有将鱼直接同智力以及睡眠挂钩。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2日消息,共有541名9-11岁的来自中国的儿童参加了研究,其中54%是男孩,46%是女孩。他们回答了一个问题:他们多长时间吃一次鱼,此后开始对儿童的智力进行测试。与此同时,他们的父母也对儿童的睡眠情况进行了反应,同时回答了学者们的相关问题。 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到,那些每周吃鱼不少于两次的儿童睡眠质量更高。除此之外,他们的智商平均得分比那些吃鱼次数少或是根本不吃鱼的同龄人高出4.8分。学者们认为,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应该吃更多的鱼,从两岁开始就可以开始食用鱼类。 宾夕法尼亚州公共卫生倡议中心执行主任马丁等诸位教授都表示这项研究具有很大的潜力。她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食用鱼类对健康有很好的益处,应该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而孩子应该尽早的接触鱼类食品。”
如何治疗各位朋友:近期孩子患病的较多,大多数症状为高热、咳嗽、流鼻涕、一部分还有呕吐、腹泻等症状,主要与近期流行的病毒感染有关。这些问题导致了医院儿科人满为患,看病成了大难题。实际上,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只要孩子的免疫功能是正常的,通常一周左右时间能痊愈(咳嗽流涕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而且,众所周知,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药可治的。所以,当孩子出现症状时,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对症处理。如:退烧药退热;流涕咳嗽重时可以配合吃感冒药和止咳药,同时可以吃一点儿清热解毒的小中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或蒲地蓝口服液等。其他就是少量多次喝水、饮食清淡、多休息即可。孩子出现发热时,最好带他到医院验个血常规(社区医院即可); 如果白细胞高,考虑有细菌混合感染,可以相应的吃几天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如果血化验正常,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目前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原则上,只要孩子用了退烧药(或配合物理降温)后,体温能降到38℃以下,此时孩子精神状态好,基本不影响吃喝和玩耍,继续观察护理即可,一般三到五天体温即可恢复正常。 不要只盯着体温,要观察孩子精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要只盯着体温,要观察孩子精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要只盯着体温,要观察孩子精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如果孩子服药后体温不降,或体温虽降,但精神状态仍然不好,或伴有头痛、声音嘶哑、反复呕吐等症状,那就要及时就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