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畸胎瘤是一种常见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来源于胚胎性腺的原始生殖细胞,约占原发性卵巢肿瘤总数的15%,其中95%-98%为成熟畸胎瘤(即良性畸胎瘤),只有2%-5%为未成熟畸胎瘤(恶性畸胎瘤)。成熟畸胎瘤里含有很多种成分,包括皮肤、毛发、牙齿、骨骼、油脂、神经组织等;未成熟畸胎瘤分化欠佳,没有或少有成形的组织,结构不清。临床表现成熟畸胎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肿瘤较小时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大多是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增至中等大时,感腹胀或腹部可扪及包块,边界清楚。若肿瘤长大充满盆、腹腔,即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约10%患者由于肿瘤破裂、扭转或出血出现急腹痛。未成熟畸胎瘤多见于年轻患者,平均年龄11-19岁。早期常无症状,晚期主要症状为腹胀、腹部肿块、腹水及胃肠道症状。肿瘤若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压迫神经,可引起腹痛、腰疼或下肢疼痛;若压迫盆腔静脉,出现下肢水肿。晚期可表现为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症象。临床诊断1.影像学检查 ①超声检查: 诊断率较高,临床诊断符合率>90%,但不易测出直径<25px的实性肿瘤,可了解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囊性或实性,囊内有无乳头,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测定卵巢及其新生组织血流变化。②腹部X线摄片:可显示牙齿、骨质及钙化囊壁。③CT、MRI、PET检查:可显示肿块及肿块与周围的关系,提示肝、肺等其他器官或淋巴结有无转移。2.肿瘤标志物 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有报道称,未成熟畸胎瘤患者血中 CA125、CA199、AFP表达水平高于成熟畸胎瘤患者,但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未能达到理想水平。3.病理检查 手术病理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处理原则1.成熟性畸胎瘤 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单侧肿瘤宜采取肿瘤剥除术,保留患侧卵巢的正常组织,如果肿瘤较大,正常卵巢组织较少,无保留意义,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双侧肿瘤争取行卵巢肿瘤剔除术;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可考虑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手术方式可选择腹腔镜或开腹。2.未成熟畸胎瘤 ①手术治疗 应尽量行完整的分期手术。术中全面探查盆腔、切除大网膜及腹膜和淋巴结活检,了解肿瘤浸润的范围和各器官组织受累的程度。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未成熟畸胎瘤患者,可以考虑实施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手术的基本原则是无论期别早晚,只要对侧卵巢和子宫未受肿瘤累计,均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仅切除患侧附件。复发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仍主张积极手术。②化疗 对化疗十分敏感,目前WHO推荐采用的化疗方案为BEP方案。分化较好的Ia期未成熟畸胎瘤患者术后可仅进行观察,其余患者术后应接受3-4周期化疗。随访时间:术后1年内每月1次,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术后3-5年视病情4-6个月1次,5年以后每年1次。内容:临床症状、体征、全身及盆腔检查,B超(必要时MR或PET),肿瘤标志物测定等。预后成熟畸胎瘤的复发率为2%左右,复发时间间隔超过10年,多见于双侧病变患者。成熟畸胎瘤的恶变率为2%-3%。未成熟畸胎瘤的复发率较高(>50%),常见于诊断后的2年内,但复发后未成熟畸胎瘤具有向成熟转化的特点,恶性度逐渐减低。目前早期病人五年以上生存率已达95-100%,晚期复发肿瘤通过化疗和反复、细致的手术配合疗效也有大幅提高,可以达70-80%。
卵巢畸胎瘤是一种妇科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妇科手术中常见的一个病因。畸胎瘤,不仅仅是可以见于女性的卵巢中,男性睾丸、后腹膜、纵膈、头颈部以及胎儿骶尾部均可以发生畸胎瘤。卵巢是一个常见发生畸胎瘤的部位。所谓畸胎瘤,就是长“歪”了的胚胎,通常是起源于胚胎早期,在生之前就存在,女性中卵巢畸胎瘤是常见的一个部位,但是通常是在成年后体检的时候才无意中发现。通常超声检查就可以通过图像的判读做一个大概的诊断。有些患者在术前做X线检查甚至可以在下腹部可以看到有牙的存在。畸胎瘤里面看那会有不同胚层发育来的组织,常见的是有皮肤、毛发、油脂、甲状腺、神经组织。卵巢畸胎瘤通常是没有症状的,个别畸胎瘤大到一定的程度,会有发生扭转的可能(有点象西瓜蒂转了好几圈),会导致急性的腹痛。罕见的畸胎瘤也会有导致神经系统的脑炎症状。术前检查有些患者的肿瘤标记物如aFP、CA125等会有升高。通常而言,发现的畸胎瘤需要手术处理,目前通过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主流,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和以前传统的开腹手术已经创伤小了很多。腹腔镜手术通常是在腹壁上切3-4个5mm或10mm的切口,对于年轻的女性,有不少的吸引力。发现畸胎瘤以后是需要择期手术,对于过小的卵巢畸胎瘤,也可以不必着急手术,有报道对于过小的畸胎瘤手术中有发生遗漏的现象,3cm以下发生扭转的机会也不大,但是3cm以上的就建议择期手术。也有些患者会问是否可以带着瘤子怀孕,然后通过剖腹产的时候一并去处理,这样做不是不可能,不过倾向于在孕前要处理,以避免孕期因为扭转导致的孕期意外和孕期的难处理,单纯合并畸胎瘤并非是一定需要剖腹产的。绝大部分的卵巢畸胎瘤是成熟的,或者说是良性的,少数有未成熟或者恶性的可能性,主要是要依赖于术后的病理检查来确定。术后需要定期的随访,个别患者也会有可能在同样的一侧卵巢或者对侧卵巢出现复发,复发以后的处理仍然是要考虑手术处理为宜。
明确HPV感染的几个问题:1、HPV感染在普通人群中非常普遍!75%的女性在一生中某个时间都会感染HPV病毒;HPV有110余种,大约35种型别涉及生殖道感染,20种与肿瘤有关;多种型别可以重复感染,混合感染。2、大部分HPV感染都是一过性的感染!在一定时间内会自然清除!2年内的清除率可以高达80%以上。3.HPV感染通过性传播、密切接触!4.hr-HPV持续性感染:导致HPV-DNA与人体DNA整合;随着HPV感染时间延长、持续,DNA整合比例增加,癌变风险提高。HPV感染后的后续处理的问题:持续的HPV感染的HPV感染时导致宫颈恶性肿瘤的主要因素。主要的因对措施就是:1、宫颈的筛查,目前主要的筛查手段是HPV和TCT或LCT。2、癌前病变的处理以及定期随访。3、传统中医药对于提高机体的免疫系统,抵抗病毒的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HPV感染的预防:1、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然后禁止性生活并不是现实的做法,避孕套并不能避免HPV的感染。2、HPV疫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专家推荐适合接种的人群主要包括:处女几乎不感染HPV,是接种疫苗效果最佳时间。英国推荐11-13,补种13-26加拿大推荐9-14,补种14-26美国推荐女性9-26岁,男性9-15岁已感染HPV疫苗的患者疫苗仍可有效预防HPV其他亚型病毒的感染。(交叉保护作用)疫苗对年龄大的妇女效果差别不显著。男人打不打?能有效地预防HPV6、11、16、18型所引起的:生殖器疣、阴茎癌、口腔咽喉癌附件:美国FDA于2014年12月发布 九合一HPV疫苗(MSD)适合年龄:女性9-26岁,男性9-15岁预防疾病:子宫颈癌、外阴癌前病变,阴道癌前病变,生殖器湿疣。效能:主要预防约90%子宫颈癌。
什么是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是指女性在月经中期,即排卵期,阴道出现点滴或少量出血,是月经中期出血的最常见类型,属于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就 28 天的月经周期而言,排卵期出血通常发生在月经的第 14 ~第16 天,随个体月经周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许多动物来说,排卵期出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排卵的标志。但是对人而言,一般生理情况下不会出现排卵期出血,但排卵期出血并非罕见,很多女性朋友都可能遇到。如果只是偶尔出现排卵期出血,不必太在意,更不必忧心焦虑。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就应该到医院就诊。 排卵期出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1、子宫出血 子宫出血发生在月经中期,出血时间从 2 ~ 3 小时到 1 ~ 2 天不等,可以自行停止;出血量一般少于正常月经量,可表现为点滴样或白带中带血丝;出血颜色从淡红到红色不等,有时仅为咖啡色分泌物。如果出血量同月经量,或出血时间超过 3 天,就需要到医院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如阴道、宫颈、子宫内膜及卵巢的病变。 2、腹痛 腹痛可轻可重,表现为周期性月经中期下腹部疼痛或不适感,有的还可向腿部放射,即所谓的排卵痛,一般持续几个小时。如果出血同时合并排卵痛,应考虑排卵期出血。 3、不孕 不孕是因排卵期出血而中止性生活,错过受孕时机所致。 排卵期出血的原因 关于排卵期出血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雌激素下降 在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由卵泡生长发育、排卵以及黄体的形成、退化所控制。随着卵泡的生长,卵泡分泌的雌激素逐渐增加,在排卵前形成一个高峰。当成熟卵泡破裂即排卵之后,雌激素水平急骤下降,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引起子宫内膜表层局部溃破、脱落,发生突破性少量出血。之后,随着黄体的形成,分泌足量的雌、孕激素,溃破的子宫内膜表层得以迅速修复而停止出血。 2、排卵前成熟卵泡分泌较多雌激素 个别学者认为,排卵期出血是由于排卵前成熟卵泡分泌了较多的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高度充血,部分红细胞外漏而出血。 怎样诊断排卵期出血? 出现经间期出血,首先需要到医院就诊,进行妇科检查和B超观察,以排除各种引起阴道出血的器质性疾病,如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在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后,再考虑排卵期出血。 1、根据月经周期判断 根据出血发生在月经的中期,伴有轻微的下腹部疼痛,不难做出排卵期出血的诊断。对于月经规律的女性来说,容易识别排卵期出血;如果月经不规律,就很难区分是排卵期出血还是月经。由于排卵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 14 天左右,因此,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女性来说,如果出血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 14 天左右,也应考虑排卵期出血。 2、测量基础体温 如果是双相体温,出血发生在体温由低向高转化期间,也就是说在排卵期,也应考虑是排卵期出血。 3、请医生帮忙 请医生监测卵泡发育以及检测血液中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出血是否发生在排卵期。 如果阴道出血时间较长,出血量也比较多,就不一定是排卵期出血的问题,建议你注意观察出血的量、性状以及持续的时间等。如果出血量多或持续时间长(超过 3 天),甚至出现严重的腹痛等其他症状,提示有妇科疾病,就要及早去医院就诊。 排卵期出血如何治疗? 排卵期出血一般出血量少,时间短,偶尔出现一两次,对健康并无妨碍,多数人能够自愈,无须特殊治疗。 在出血期间应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腹痛重时可予腹部热敷;禁食辛、辣、燥等刺激性食品,以免使出血量增多或出血时间延长。 倘若排卵期出血频繁出现,且出血量多,给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到性生活与受孕,则需要治疗。如果没有明确的原因,可在排卵前 3 天开始服用低剂量的天然雌激素,如补佳乐,直到超过通常的出血期。对于有明确病因者,需积极去除病因,如切除宫颈和子宫内膜息肉等。针对卵泡发育不良、黄体功能不足,可行促排卵治疗,促进卵泡的发育。 女性须认识到排卵期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发生时不要过度紧张,应保持情绪稳定。在平素生活中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排卵期出血的发生。
排卵期出血,顾名思义,就是指女性在排卵期发生的异常子宫出血,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月经中期出血类型,以28天的周期为例,排卵期在第14天至16天,若是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少量的出血,有的可能还伴有腹痛,就很有可能是发生排卵期出血了,这是排卵的一个信号。为什么会发生排卵期出血呢?还得从我们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说起,一般从月经第5天开始,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开始增殖,逐渐长厚,在月经的第14天达到高峰,而到了排卵期,随着卵泡的排出,雌激素的水平会出现下降,如果这时候雌激素的水平下降到不足以维持维持子宫内膜的水平,就会发生突破性的内膜脱膜,就形成了排卵期的出血了。而排卵后随着黄体形成,雌激素的分泌会再次逐渐上升,这个时候,突破性的出血就停止了。简单的说,就是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出现下降,而黄体分泌的雌激素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出现一个比较大的空缺的时候,就会引起排卵期出血。然而这个空缺通常不会太长,所以大多数排卵期出血的量和时间也不会太长,有的甚至只是表现为排卵期出现褐色的分泌物。怎么判断到底是不是排卵期出血呢?首先是要通过超声排除其他的器质性病变,包括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等,排除掉这些器质性改变后,才考虑功能性的改变。然后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基础体温测定,缩写为BBT,方法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什么事情都别做,先测体温,然后记录下来,可以自己用记录表格记录,现在很多app也提供这样的功能,在完整的记录一个周期的体温后,就能得到这个月经周期中体温变化的情况。正常的体温变化是双向型的,在月经期开始表现为一个相对的低体温,而排卵后体温通常会有一个0.5℃以上的上升,并持续到月经来潮。出现这样的体温情况,则说明是有排卵的,如果在体温升高的时候发生了出血,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排卵期出血了。基础体温检测(BBT)示例当然也可以通过超声检测排卵同时配合激素水平测定来更明确的诊断,但似乎没有这么兴师动众的必要。偶尔发生一次排卵期出血的话,多数能够自愈,并不需要治疗,少量的出血也不影响性生活和受孕。如果是长期反复发生,那么还是会有一定生活上的困扰的,这个时候可以在排卵前后使用雌激素或者孕激素来调整一下,一般几个周期之后,就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了。
有些女性朋友生殖道感染了HPV,就陷入了自我纠结之中,甚至还有人因为这个闹离婚,那么HPV感染是否代表“自己得了性病”,“老公乱搞,对自己不忠”呢?HPV病毒感染是性病吗?HPV中文名字叫“人乳头瘤病毒”。而性病的定义是各种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这里面的尖锐湿疣恰巧是由于HPV病毒感染造成的!HPV病毒家族十分庞大,目前已确定HPV型别有百余种,包括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尖锐湿疣由HPV6、11这些低危型毒引起,虽然这些低危型HPV和尖锐湿疣有很大关系,但更多的不是属于性病,比如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等。再则,即使尖锐湿疣是由于hpv病毒引起的,那也只能说HPV感染和性活动有一定关系,但是不完全是性活动造成的。高危型HPV病毒可致宫颈癌、口腔癌、阴茎癌、肛门癌等,尤其是女性的宫颈癌,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尖锐湿疣是性病的一种,属于低危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尖锐湿疣的HPV病毒在湿热的环境中易于生存。外阴部的上皮细胞就成为他们很好的栖息地,特别是有包皮过长的男性及有炎症、白带过多等妇科疾病的女性,如果有不洁性行为,就很容易感染HPV病毒从而患尖锐湿疣。HPV的传染源HPV的携带者,尤其是生殖器皮肤或黏膜内含有HPV病毒。HPV的传播途径(1)性传播: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性或异性性行为中的黏膜触均可造成感染。(2)母婴传播:生殖道染HPV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传给新生儿。(3)接触传播: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用品等,比如泡温泉、公用毛巾、马桶等,如果没有严格消毒也可能会感染。如果免疫力低下也可能感染HPV病毒,但是80%的人自身会清除,不会导致疾病,所以我们也称HPV感染为“宫颈感冒”。当然,即使HPV≠性病,女性朋友们还是要重视,定期的HPV检查,营养均衡的饮食,合理的作息安排,一样不能少!总的来说,HPV感染和传统意义上的“乱搞”“性病”绝对不是一个概念。希望所有的女性朋友正确认识HPV感染,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
不少妇女总是觉得自己有白带流出来,就认为是有炎症,喜欢使用“护垫”,,也喜欢购买一些“护理液”、“清洁液”来洗外阴,冲洗阴道,个别妇女还用手指裹着毛巾伸到阴道内擦洗,以求彻底将白带清除,美其名为:“健康护理”,可白带不仅没有洗干净,反而越洗就越多。如此洗法不仅白带越洗越多,而且还将外面的细菌“洗”进阴道里面,越洗越不洁,越不洁越洗,形成了一个女性“洁阴”的怪圈。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喜欢清洁的女性陷入这个怪圈中,最终因为严重的阴道炎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要到医院找妇科医生求治。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会问:我反复发生阴道炎,也换过多所医院多位医生给我治疗,不但没有治好阴道炎,却反而老是觉得越“治”越不舒服,白带越洗越多!这是为什么?面对着满面狐疑的患者,笔者的回答是:原因是您得不到适当的治疗,过度使用或者说是滥用药物造成阴道内的局部抵抗力下降,所以就容易发生阴道炎了。经过笔者细心的检查,选用必要的药物,嘱咐患者停用一切外洗药,阴道炎很快就治愈了,白带也就正常了。 为什么白带越洗越多?这得从白带说起:白带是女性阴道分泌的少量粘液状物质,呈白色半透明,如鸡蛋清状,是一种无味或(在月经前后几天)带有轻度铁腥味的分泌液。白带不引起外阴刺激症状。白带分泌的量的多少与年龄、月经周期及性活动等有关。育龄妇女在两次月经中间的日子,白带显著增多,甚至自动流出来,像鸡蛋清一样可以“拉丝”。妊娠期妇女月经“停闭”,但白带反而明显增多。热恋中的姑娘,白带分泌量也增多。在激情的性活动中,白带的分泌量更多。这一切都是女性体内雌激素作用的结果。 白带就是阴道的分泌物。女性阴道分泌物的多少,受体内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的影响。雌激素有使子宫颈管分泌粘液和增加阴道粘膜渗出液的作用。一般在月经来潮刚干净的日子,体内雌激素处在较低水平,子宫颈管分泌的粘液较少,形成阴道分泌液就少,并显得稠浊;在月经周期中期,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增多,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子宫颈管所分泌的粘液也最多。这时候阴道流出来的白带(分泌物)量多,有些像清水鼻涕一样,清澈透明,粘性很强,可以“拉丝”。常使阴部感到湿润,青中年妇女尤甚明显。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加上受到性兴奋的刺激的时候,子宫颈和阴道壁组织充血、渗液增多,白带就多。同样地,怀孕时,因为胎盘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孕激素进入孕妇体内,子宫颈管和阴道壁充血,渗液明显增多,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绝经期的老年妇女,因为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很低,生殖器组织萎缩,白带的分泌就稀少。可见,正常的白带是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信息之一,是正常健康的生理表现,决非不洁之物。一个健康的人体是因为身体内有一个健全的防御系统每时每刻地抵抗外界的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的侵入,而身体内还存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环境,来保持身体内部在相对恒定的条件下进行一切生理和心理活动。这两者的结合就是身体的免疫力。阴道开口是与外界相通,进入阴道的外界物质可以通过子宫、输卵管进入盆腔和腹腔,所以,阴道是直接与腹腔内相通的。阴道就像国家的海关一样,过了海关,就进入这个国家,可以四通八达随意到达这个国家的任何地方,真是防不胜防了。非常幸运的是,阴道有一道防御的屏障,这道屏障就是阴道内的生态环境。必须维持阴道内的生态环境的平衡,阴道才有屏障的作用。阴道内的生态环境由阴道内的寄居菌群和免疫系统(免疫抗体、白细胞等)构成,并且两者达到平衡。健康人的阴道内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就像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其中一个环节受到破坏,平衡就失调,阴道的屏障就被破坏掉。 那么,阴道是怎样保持生态平衡的呢?正常人的阴道里面并非无菌,而是恰恰相反,阴道内有多种寄生菌群在生长,这是一群各式各样正常共生的细菌,如乳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棒状杆菌、加德纳菌、大肠埃希菌、消化球菌、粪链球菌、动弯杆菌等,还有支原体及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虽然,正常阴道内有多种细菌微生物存在,但由于这些微生物菌群之间形成互相制约的生态平衡,因此并不致病。在维持阴道生态平衡中,雌激素、乳杆菌及阴道pH值起重要的作用。在生理情况下,雌激素使阴道上皮增生变厚并富含糖原,增加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糖原在阴道乳杆菌作用下分解为乳酸,使阴道内维持在酸性环境(pH3.8—4.4之间),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这就是“阴道自净作用”。所以,正常阴道菌群中,以能够产生过氧化氢(H2O2)的乳杆菌为优势菌,乳杆菌除了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外,其产生的过氧化氢与阴道壁和宫颈管分泌的抗微生物因子协调作用可抑制或杀灭过分繁殖的其他细菌或微生物。正常女性的白带在阴道内起着保持阴道内的pH值在3.8—4.4之间的作用,正常女性的白带含有一定量的各种抗体和含有一定量的白细胞(白细胞有吞噬和消灭病菌的自卫作用),正常女性的白带使阴道内的乳杆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若体内雌激素下降或阴道pH值长期发生超出正常范围的改变,例如阴道灌洗使阴道pH值升高,又例如频繁性交(性交后阴道pH值可上升至7.2并维持6—8小时),这些都不利于乳杆菌生长。此外,长期应用抗生素的话,会抑制乳杆菌的生长,或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均可使阴道内其他细菌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这就是条件致病菌导致阴道炎。阴道炎的产生,从致病途径来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外界侵入力强的致病微生物的侵害,例如滴虫、念珠菌、淋球菌等;一种是阴道内条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这时候阴道内的优势菌—乳杆菌被抑制、甚至消失。从选择药物治疗的效果来说,阴道炎分为:特异性阴道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特异性阴道炎是指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也称阴道念珠菌病或霉菌性阴道炎),淋病等,这一类阴道炎可以选择特效药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指的是没有某一种特定的药物可以治愈的阴道炎症,这一类阴道炎多数是由于阴道内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导致某一种或某几种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造成的阴道炎症,例如细菌性阴道病、衣原体支原体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等。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阴道内的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正常菌群失调,阴道内极少量寄居的假丝酵母菌(念珠菌)大肆繁殖往往是假丝酵母菌阴道病(念珠菌阴道炎)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的原因。 由此可见,维持阴道内的生态平衡本身就是避免感染的一道天然防线。盲目地使用药物洗外阴或冲洗阴道,甚至用手指裹着毛巾擦洗阴道,不但容易将致病菌带进阴道内,而且,由于外洗液会改变正常的阴道内的pH值,正常阴道内菌群分布相互制约关系遭到破坏,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造成阴道炎症,同时也会给外面的有强烈侵入性的淋球菌、酵母菌、滴虫等乘隙而入,发生本不该发生的严重的阴道炎、宫颈炎。如果因为洗外阴和冲洗阴道发生阴道炎、甚至宫颈管炎后,子宫颈管和阴道壁受到致病微生物的侵害而发生组织充血,大量渗液,阴道内的分泌液(白带)当然就会增多。外洗药物不但不能治疗阴道炎,却反而越洗越加重阴道内的菌群失调,所以就会出现白带越洗越多的现象。
宫颈是子宫暴露在阴道里的部分,是阴道通向子宫腔的必经之地。平时宫颈管里的粘液栓,也阻隔了外界和阴道的病原体进入子宫里头。所以,宫颈是很重要的,宫颈也容易受到阴道里的细菌、病毒等等病原体的进攻。宫颈糜烂并不全部是真正的炎症性疾病,也不是真正的糜烂,平时网上咨询和门诊的很多患者经常因宫颈糜烂过度治疗的,所以有必要了解宫颈糜烂。什么是慢性子宫颈炎?慢性子宫颈炎可由急性子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以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慢性子宫颈炎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或不适。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或有黄色分泌物覆盖子宫颈口或从子宫颈口流出,也可表现为子宫颈息肉或子宫颈肥大。无症状的生理性糜烂样改变无需处理。有炎症表现的糜烂样改变以局部治疗为主,治疗前必须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宫颈糜烂是病吗?以往的观点,在所有的教科书里都提及,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病理类型。几十年的时间下来,宫颈糜烂是一种“病”,已经深入人心,目前已明确“宫颈糜烂”并不是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缺失所致的真性糜烂,也与慢性子宫颈炎的定义即间质中出现慢性炎细胞浸润并不一致。因此,“宫颈糜烂”作为慢性子宫颈炎症的诊断术语已不再恰当。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只是一个临床征象,可为生理性改变,也可为病理性改变。“糜烂”这个词威力巨大,普通人一听到宫颈糜烂这个词,就已经想象到“我的子宫开始烂了,如果不治的话,慢慢地整个子宫都会烂掉、发臭”。其实,这只是医学名词史上一个大失误。“宫颈糜烂”已被“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取代,属正常生理现象。宫颈糜烂如何形成的?宫颈有一个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交界位置,青春期前,“鳞-柱交界”位于宫颈管内,青春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颈的体积迅速增长并大大超过子宫体,随即发生宫颈外翻。外翻使宫颈柱状上皮暴露于宫颈外口,呈红色粗糙状——红色是因为柱状上皮呈单层排列,其下方有丰富的血管网;粗糙是因为柱状上皮相互融合呈绒毛或颗粒状。简单地说,柱状上皮外翻是雌激素“作祟”而造成的,这一生理现象会从青春期起持续几十年。但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是因体质而异。哪些情况可以表现为宫颈糜烂?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的子宫颈癌也可呈现子宫颈糜烂样改变。什么是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子宫颈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即子宫颈外口处的子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阴道镜下表现为宽大的转化区,肉眼所见的红色区为柱状上皮覆盖,由于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而成红色。既往教科书曾将此种情况称为“宫颈糜烂”,并认为是慢性子宫颈炎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柱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发现宫颈糜烂样改变,怎么办?还是需要看医生,由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和及早期子宫颈癌时宫颈也呈宫颈糜烂样改变,因此对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者需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测,必要时候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哪些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宫颈炎症一般不需要补液抗炎治疗,物理治疗一次就能完成,不需要做疗程。不同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1) 对表现为糜烂样改变者,若为无症状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者无需处理。2) 对糜烂样改变伴有分泌物增多、乳头状增生或接触性出血,可给予局部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冷冻、微波等方法,也可给予中药保妇康栓治疗或其作为物理治疗前后的辅助用药。若已生育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果尚未生育,一般不建议物理治疗,积极随访体检即可。3) 发现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则按相应病变进行治疗。对生育有影响吗?理解宫颈糜烂是生理现象的话,也就意味着这不会对生育造成影响的。物理治疗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常规行子宫颈癌筛查;2)、有急性生殖道炎症列为禁忌。3)、治疗时间选在月经干净后3-7日内进行;4)、物理治疗后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有大量水样排液,术后1-2周脱痂时可有少许出血;5)、在创面尚未完全愈合期间(4-8周)禁盆浴、性交和阴道冲洗;6)、物理治疗有引起术后出血,子宫颈狭窄,不孕、感染的可能,治疗后应定期复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直到痊愈,同时注意有无子宫颈管狭窄。需要定期检查和预防吗?宫颈的定期检查很有必要,不是为了预防宫颈糜烂,而是为了预防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有些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时,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宫颈癌自从有了宫颈刮片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关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目前推荐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30岁以后,可以联合作HPV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片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检查一次,65岁以后可以停止筛查。本文系沈晓燕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药物影响孕早期的两个阶段:1、在胚胎着床的 14 天以内 按孕周计算即孕5周内,这期间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的! 什么叫做“全或无”呢?是指如果药物发生了影响,是直接作用到胚胎细胞上,导致大量的胚囊细胞受损,造成了胚胎的直接死亡;或者就是影响不够,只是少量细胞受损,不影响其他胚囊细胞发育成正常个体,换句话说,如果这段时间服用的药物影响较大,胚胎会直接死亡,结局就是妊娠不成功,或者仅仅生化妊娠了,只是化验血HCG升高,之后马上下降;如果成功妊娠,那么说明药物没有发生作用,不必过于担心药物影响了胚胎! 2、着床 14 天到 3 个月左右 这是经典的“致畸期”,即前3个月是胎儿发育的敏感期,首先是心脏,大脑开始分化发育,继而是眼、四肢、性腺生殖器等,由于本期重要脏器分化的重要时期,极容易受到药物毒性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畸形,因此这个时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任何药物,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被证明是绝对安全,只有当收益大于可能的危害时,考虑使用药物! 二、对孕期影响的药物分类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规定孕期安全用药分五级: A 级:指动物试验和人类试验结果均表明安全的药; B 级:指动物试验显示安全,或者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不安全而人类试验显示安全的药; C 级:指动物试验显示不安全而人类试验没有做过的药; D 级:是指人类试验显示对胎儿有危害,但当孕妈有严重疾病时可以考虑使用的药; X 级:是禁用的药,肯定对胚胎造成影响的! 常见的维生素B、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E,以及常用的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A和B类,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把维生素当成安全药和营养药,这是不可取的,如维生素A可以破坏胎儿软骨细胞导致骨骼畸形,维生素D使胎儿血钙增高导致胎儿智力发育低下,另外也有报道孕期服用大量维生素C、B也可导致畸形,因此,看似安全药物,也要掌握适应症和剂量疗程! C类如治疗结核药物利福平、庆大霉素及雷米封,心脏药物心律平,以及常用镇痛消炎药物阿司匹林等等。 D类及X类药物,证实导致畸形,尤其是X类药物,孕妇禁用,如抗生素类有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以及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常用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孕妇用后可能导致胎儿骨骼畸形,神经系统或者肾脏畸形,雌激素可能导致女婴阴道腺病,男婴女婴化,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也不禁忌用于孕妇,另外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可以影响胎儿软骨发育,不仅孕妇禁用,未满18周岁亦禁用。 另外,大多数药物属于不能明确对胎儿是否影响,这也是很多药物说明书上写明孕妇慎用,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或者中成药物,被大多数人们认为是“绝对无害”,这种想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对于人体来说,不仅化学品、人工和产品属于抗原,植物也是外来物,属于一种抗原,任何抗原进入机体,尤其是经静脉输液途径进入,就可能发生免疫反应,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输很常见的“双黄连注射液”很多人会过敏的原因。 因此,孕期必须用药时,应选择疗效确切的药物,在不影响疾病治疗前提下,选择最小的有效剂量,尽力缩短用药时间,还应该选择时间应用较久的“老药”,避免选择上市不久的“新药”,尤其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盲目的自行用药,保护自己的“宝贝”安全! 本文系王海兴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并且引起一种类似慢性炎症反应,最终生成疤痕粘连样病灶,引起患者痛经、盆腔包块和不孕症等一系列临床问题的时候,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疾病,就像癌症可以蔓延泛滥到全身各处。异位内膜最常出现的部位是盆腔腹膜,卵巢,子宫直肠窝,直肠阴道膈,膀胱和肠道。也可生长在远离子宫的部位,如肺、横膈等。目前除了脾脏,全身各个部位都被报道过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累及。这是一种育龄女性不得不重视的发病率相当高的疾病。据估计,每10个育龄期女性(15-49岁)中就会有一位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全世界大概有1亿7千6百万患病女性。青春期第一次来月经的女孩就可能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妇产科学界越来越趋向于认为,这是一种慢病,病症可能一直持续到绝经期,才获得缓解。如果卵巢上出现巧克力囊肿,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面临恶变的风险,绝经后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恶变并不少见,医生要对这部分病人给予持续的跟进随诊,即使进入绝经期,也不可掉以轻心,也就是说,一旦卵巢上出现巧克力囊肿,需要终身随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包括月经期疼痛,排卵痛,深部性交痛,性交后的延期疼痛,异常出血,慢性盆腔疼痛,疲劳感,不孕症。有的女性因此丢掉工作,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有的女性不能过性生活,或者无法生育,导致婚姻破裂,并由此导致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还有社会交往能力。就是这样一种穷凶极恶的病症,延误诊断、延误救治的时间竟然长达7-12年。对痛经问题缺乏重视,甚至女性从母辈或者社会传统中领会到的错误认识,是造成诊断延误的最常见原因。很多女性认为月经就是痛的,疼痛是女人的宿命。实际上,至少2/3确诊女性在20岁之前就已经存在明确的痛经症状。这么长的时间里,疾病足以破坏掉很多女性的生育能力,所以需要非常重视少女痛经,如果孩子一来月经,就需要卧床休息、停课、打止痛针,必须带她去看妇产科专科医生。除了B超检查,医生会做盆腔检查,未婚少女不需要担心,如果没有性生活经历,医生可以通过直肠指诊对整个盆腔情况进行评估,在医生的轻柔操作和有充分润滑的条件下接受“肛诊”是没有创伤的,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感。虽然,至今仍然没有一种能够彻底治愈此病的药物,但是医生还是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大部分的疼痛症状。病人需要的是坚持治疗,药物虽然都有副作用,但是医生一定会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并且根据您的病情定期检查和监测,让您最大程度享受药物治疗的收益,尽量减少严重副反应的发生。对于疼痛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合并不孕症女性,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去除内膜异位症病灶和疤痕组织,缓解疼痛,增加受孕能力,很多女性手术后顺利成为母亲。手术的成功率严重依赖疾病的扩展范围,以及手术医生的手术技巧,应该说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所有良性疾病中,手术治疗难度极高的疾病,需要具有高超手术技巧,并且非常熟悉这类疾病临床特点的专科医生实施。手术中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病灶,可以缓解症状,但仍然不是根治性方法,只要有卵巢的周期性激素分泌,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有复发风险,手术后仍需长期坚持随诊,预防复发。如果在切除子宫的同时切除双侧卵巢,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疼痛缓解和疾病治愈的机会,对于年龄比较大,已经完成生育,或者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已经经历多次手术者,可以考虑根治性手术,但是患者会在手术后迅速进入更年期,年轻病人要慎重考虑。孕期会出现生理性停经,大姨妈不来的日子,内膜异位症病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怀孕虽然能够暂时缓解症状,但是无法彻底根治该病,不存在“生个孩子,病就好了”的事情,女性朋友也不要因为想治病,而去生育本来没有计划的二胎。同样的道理,生育完成、月经复潮后的几次大姨妈可能比以前轻松好多,但是不要掉以轻心,随着时间的进展,子宫内膜异位症随时都有复发风险,一定要坚持随诊检查。对于还没有完成生育的育龄期女性,医生会建议尽早考虑生育。至少30%以上的病人,在月复一月的痛经过程中,生育能力惨遭破坏,所以,赶在生育能力遭受破坏之前生育,是王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学者们更加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基因易感性疾病,如果女性的姐妹或者母亲患此病,她们的发病风险将增高。很多病人会在门诊询问,吃些什么能够帮助身体康复,有什么饮食禁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并不是病人吃错了什么东西才得病,内膜异位症病人可以和常人一样食用桂圆、大枣、豆浆等食物,同理,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等也和这几样无辜的食物无关,常量食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使如此,如果能够在饮食方面做些适当的调整,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症状,例如经期减少动物脂肪、咖啡因、酒精的摄入,增加亚麻油、鱼油、橄榄油的摄入,没有疾病的原发性痛经女性也可以尝试。子宫内膜异位症被称为具有恶性疾病生物学行为的良性疾病,是妇产科医生非常棘手和头痛的疾病,治疗包括手术、药物、内分泌调节、心理疏导、辅助生殖等多重手段,需要医生具备精湛的妇科手术技术、扎实的妇科内分泌基础,为不同年龄段、不同症状、不同生育要求的病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思辨能力,以及将这些需要病人具有很好顺应性的治疗方案贯彻下去的沟通能力,还需要具有保证病人长期随诊不失访的亲和力。这除了考验一个医生的医术,她的体力和精力,她本身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还考验一个医生的医疗黏度,考验她有没有把病人紧紧吸引在自己身边,不放弃治疗,不失访,碰到什么困难解决什么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医生弄懂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他就掌握了整个妇科学。希望所有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都能找到一位专攻此病的专科医生,坚持治疗,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育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生育计划,预防复发,严防癌变。新浪微博:@协和张羽微信公共号:协和张羽图文咨询请登录好大夫在线网站:http://zhangyupumch.haodf.com/内容原创,文章转载/健康讲座等事宜,敬请联系工作邮箱:xiehezhangyu@163.com张羽医生著有超级畅销书《只有医生知道》系列丛书,超级畅销书《只有医生知道》系列,开创西医科普写作的新风格,寓知识于故事,获得极大反响。该书荣获央视“2013中国好书”大赏;2013年世界读书日中宣部向读者推荐的25本好书中唯一的科普健康书;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最佳健康书;中国图书势力榜2013年度好书;《新京报》2013年度畅销好书榜;文津图书奖,台湾第七届吴大猷医学普及佳作奖;2017年健康中国年度十大健康书。新华书店、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书店有售。点击购书链接,火速送书到家!https://union-click.jd.com/jdc?d=dIXg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