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萎缩胆囊等胆囊无功能的。2合并糖尿病的。3瓷化胆囊。4直径大于>2.5cm的胆囊结石。5充满型胆囊结石。单发的结石直径不超过20mm,不累计胆囊管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如意向强烈要求可考虑保胆取石手术。 反复发作的胆囊结石应该在静止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关爱生命,呵护健康!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应用,是我们每位公民应该掌握的技能。
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心肺复苏是我们每位公民应该掌握的急救技能。
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心肺复苏是我们每位公民应该掌握的急救技能。
1胆石症危险因素有哪些?胆石症常见危险因素总结为5F,Female(女性)Forty40岁Fertile多产Fat肥胖Family家族史。具体来讲主要因素3个方面1)环境因素:长期高脂高蛋白饮食。高热量饮食。不进早餐都可促进胆石形成。2)自身因素: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导致发生率升高。3)遗传因素:胆石症是多基因遗传病被大家认可,研究发现有家族史的发生率可大50%.2胆结石分类?一般分为3种类型1)胆固醇结石,以胆固醇为主,占80%以上.多成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淡黄色,质硬。常常单发或者多发,往往在胆囊内,X线常不显影,2)胆色素结石,是未结合胆红素和不同数量的有机物和少量钙盐组成,呈泥沙状或块状,棕黄色或者棕黑色。质软而脆。大小不一。3)混合结石.约占胆结石1/3左右,由胆固醇,胆红素,钙盐混合组成。多数在胆囊内。淡黄色。棕黄色。如含钙盐较多x线可显影。3胆囊结石临床表现?常出现症状为右上腹绞痛。往往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胆囊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梗阻和炎症,50%的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较大的结石可引起右上腹不适疼痛。。较小的结石常于进食后或者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胆囊炎。4诊断彩超是诊断胆囊结石的首选。诊断准确率可达95%.5治疗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
关于“十日观察法”在我国的应用。WHO在各类文件中多次提及“十日观察法”,其对于消除“恐狂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有积极意义。我国目前仍属于犬传人狂犬病流行地区,动物狂犬病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结合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0%的特点,我国不能完全参照狂犬病非流行地区的“十日观察法”应用策略。目前我国对“十日观察法”的应用建议:暴露于高风险动物后立即开展暴露后处置。如能观察到致伤动物(犬、猫、雪貂)10天后仍然存活,则狂犬病传播风险可排除,可停止后续针次接种。特别指出:“十日观察法”绝对不是说,动物致伤后,不做任何处理去等待十日!!!
按“2-1-1”免疫程序接种,如果更换为只批准了5针法程序的疫苗,则按照5针法继续接种(按照5针法首剂加倍,后续针次延迟进行延续接种)。替换原则:(视为)首剂加倍,保证间隔①举例一:在还没到第7天时转换执行程序:第0天(2针)【视为五针法首针加倍】→第7天(换苗后第1针)【视为五针法第二针延迟】→第11天(1针)【视为五针法第三针顺延】→第18天(1针)【视为五针法第四针顺延】→第32天(1针)【视为五针法第五针顺延】。一共打6针。②举例二:已超过第7天、还没到第21天时转换执行程序:第0天(2针)【视为五针法首针加倍】→第7天(第3针)【视为五针法第二针延迟】→第21天(换苗后第1针)【视为五针法第三针延迟】→第28天(1针)【视为五针法第四针顺延】→第42天(1针)【视为五针法第五针顺延】。一共打6针。注意:如起始按5针免疫程序接种,不可采用“2-1-1”免疫程序替换。
一、高风险动物包括犬、猫、野生食肉哺乳动物(如狐、狼、豹、熊、鼬獾、貉子等)以及蝙蝠。此类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较高。有狂犬病可疑症状或风险因素的犬,如伤人后犬死亡、未激惹情况下主动攻击人、流浪犬、一犬伤多人、未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等风险高于无上述症状或因素的犬。WHO《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2018版)》指出,蝙蝠咬伤或抓伤不易观察或检测到,与蝙蝠有直接接触的暴露均属于Ⅲ级暴露。美国得克萨斯州卫生服务部门规定,接触蝙蝠,无论是否存在咬伤、抓伤或黏膜接触,都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二、低风险动物包括饲养的家畜(如牛、马、猪、羊等)、兔及啮齿类。此类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极低,除该地区发现此类动物有传播狂犬病的事件发生或不明原因死亡,被此类动物致伤后一般无需进行暴露后处置。目前尚未发现人咬伤后出现狂犬病传播的病例,因此人咬伤后一般也无需进行暴露后处置。(3)无风险动物包括鸟类(如鸡、鸭、鹅等)、鱼类、爬行类等非哺乳动物。目前为止未发现此类动物自身携带RABV,被其致伤后无需进行暴露后处置。
目前,我们多数地区还是处在被狗咬伤后,进行狂犬病的预防与处置。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居民患病风险,所以,推荐暴露前免疫。狂犬病处置工作规范指出:人员范围: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应进行暴露前免疫,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工作人员、兽医、动物收容机构工作人员、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人员、猎人等。计划前往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也可进行暴露前免疫。疫苗接种: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为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持续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者,全程完成暴露前基础免疫后,在没有动物致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剂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剂次。推迟免疫:对妊娠妇女及患急性发热性疾病、处于急性过敏期、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可酌情推迟暴露前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