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文章
医生,孩子是不是食物过敏了?能自己好吗?是不是遗传啊?
食物过敏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将某种食物当作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时所产生的反应,可由进食或接触该食物而引起,有时吸入食物碎屑也可引发。大多数过敏反应发生在进食或接触食物后5分钟-1小时内。最常引起过敏的食物有:●奶及奶制品,如冰淇淋或奶油等●蛋类●小麦●大豆●花生●木本坚果,如杏仁或腰果●鱼肉●贝类,如虾或牡蛎●芝麻人体可能对一种或多种食物过敏。有时难以判断是否确为食物过敏,因为进食后不适还有其他原因,例如,吃辛辣食物后的烧心感、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乳糖不耐受(即很难消化奶及其他奶制品),这些情况不同于食物过敏。食物过敏的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包括:●荨麻疹–皮肤上隆起的风团,瘙痒剧烈 ●皮肤发红或肿胀●眼部瘙痒、流泪或肿胀●流鼻涕或打喷嚏重度症状也称为“全身性过敏反应”,可包括:●咽部肿胀●喘息、顽固性咳嗽或呼吸困难●呕吐或腹泻●头晕或昏倒●死亡具体症状因人而异,且同一人不同次过敏反应的症状也可能不同。有2种,患者可与医生共同决定适用哪种。●皮肤点刺–通常用含微量该食物成分的器械刺入皮肤,若出现瘙痒的红色肿块(类似蚊子叮咬),则提示对该食物过敏。有的器械可一次性检测多种食物过敏。●血液检测–即检测机体有无过敏反应产生的IgE抗体(一种蛋白质)。医护人员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并询问病史。有时难以确定过敏反应由哪种食物引起,记录所吃食物和症状有助于确定。应该。若过敏症状严重,呼叫救护车,不要自行前往医院。尚无确切的治愈方法。口服免疫治疗可能降低意外食物过敏的风险。该疗法是指以可控制的方式摄入极少量食物,首先在诊所或医院治疗,以方便监测和治疗过敏,然后在家里每日食用。其目标是极缓慢地增加食物量,从而不诱发过敏反应,每次加量都应在诊所或医院进行。该治疗有风险,不大可能根除过敏,但可能适用于某些情况。若您想更详细了解口服免疫治疗,请与医护人员交流。不吃引起过敏的食物即可,一小口食物也可引起严重反应。患者可与医生共同制定相关应对计划,包括:●学习如何通过阅读食品标签来避免食物过敏●外出就餐时将自身食物过敏情况告诉餐厅人员●了解何时需因过敏反应而求助●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助注射器●佩戴医用腕带以便他人了解过敏情况大多数食物过敏患者能正常生活,但可能需做出一些改变,并遵循食物过敏应对计划。食物过敏可能伴随终生,也可能随年龄成长而消失,可询问医生如何判断食物过敏是否随成长自行消失。尚不清楚。若您或孩子有食物过敏,您可能会担心新生婴儿也有该病。新生婴儿患相同过敏的风险可能较高,但并非100%,他可能存在同种食物过敏、不同食物过敏,也可能不存在食物过敏。孕妇或哺乳者可能想要知道是否应避免某种食物。例如,如果已有小孩对奶过敏,是否应停止喝奶以降低新生婴儿的过敏风险?一般无需如此,但应跟医生沟通以确保当前膳食健康。当婴儿可以开始吃固体食物时,需要确定何时添加辅食。过去认为对过敏风险较高的婴儿最好推迟添加辅食,但现已否定此观念,应按正常时间添加,即从4-6月龄开始添加。但目前仍无法明确预知婴儿是否会出现食物过敏,可在医生的帮助下明确某些食物的喂养时间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