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华行为医学会主任委员杨菊贤教授估计,在综合医院就诊者中,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碍者约占1/3。北京宣武医院曾对神经内科就诊者所患的病种做过一个月时间段内的统计,脑血管病占1/3,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占1/3,心身疾病(包括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占1/3,比例之大显而易见。可在我国,由于受历史,文化和人们头脑中的某些习惯观念的影响,与应激相关的疾病患者中有90%就医于综合医院。这些患者往往以躯体症状为主诉,不愿主动诉说心理症状及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还可能受社会偏见的影响而隐瞒病情、不愿或拒绝去精神心理专科就诊。所以,有很多的患者,从这个医院看到那个医院,检查作了不少,最终没解决问题。因此,综合医院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因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很需要懂得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从生物医学模式转为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迎接“精神疾病时代”的到来。
“这个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这是门诊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但科学用药对时间的要求绝不仅限于此。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某种药物,有时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英国《每日邮报》曾刊出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等几所世界著名大学的最新研究,哪怕是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到底什么才是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呢?凌晨4时:降糖药、强心药 此时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即使给予低剂量胰岛素,也可达到满意效果。心衰患者对洋地黄等强心药物,在凌晨4时最为敏感,这时药效比其他时间能高10倍--20倍。不过,若需此时服药应适当减少剂量,以防中毒。早晨7时:利尿药 利尿剂在体内发挥药效,与肾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等因素密切相关,选择适宜的时间服药尤为重要。如双氢克尿噻,早晨7时服药较其他时间服用的副作用要小。上午9时--11时:降压药 研究表明,血压在上午9时--11时为高峰值,夜间入睡后则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若夜间继续用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易诱发脑血栓。中午12时:关节炎药 骨关节炎患者通常晚上比白天更易感觉到疼痛。美国得克萨斯州科技大学的研究报告说,若能正确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可以保证当人体感觉最疼痛时,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最高。由于这类药物通常要经过七八个小时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因此中午12时服用效果最好。下午3时--4时:平喘药 人体会在夜晚自动减少激素分泌,从而缩小气管的宽度,因此哮喘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加剧。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下午3时--4时吸入类固醇,有助于次日凌晨3时--4时预防哮喘发作。”下午4时:感冒药 下午4时是高烧及其他普通感冒症状的发作高峰,所以也是服用感冒药物的最佳时间。晚上8时:抗贫血药 硫酸亚铁等补血剂,晚上8时服用最佳,吸收率比早晨8时要高得多,且可延长作用时间达3倍--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