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惠民措施一:开设特需小夜专家门诊 为满足上班族家长及上学的中小学生就医的特殊需求,避免家长请假及学生误课的情况以及外地患儿来北京就诊不方便的问题,北京儿童医院眼科自2013年3月开始开设特需小夜门诊,时间为每日下午4点到晚上10点,这个门诊是由眼科知名专家以及特诊专家团队组成,保证白天看不上专业门诊及专家号的患儿能继续看专家号。北京的家长白天可以不用请假,下班后再带孩子来医院就诊;学龄儿童可以不耽误学业,下学后来医院就诊;外的的家长可以白天到京,晚上看完病后,坐夕发朝至的列车又回到家里。这样可以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人性化服务平台。 这个小夜专家门诊的医生团队中有在儿童白内障、青光眼治疗方面有独到研究,对小儿斜视弱视、复杂霰粒肿的治疗、小儿泪道疾患等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的曹文红副主任医师; 在小儿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的崔燕辉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童视觉发育工作的研究,对儿童常见斜视、弱视及泪道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的樊云葳副主任医师; 以及在小儿斜弱视、视神经疾病、先天性眼部异常、遗传性眼病等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副主任医师施维。专业特长涉及弱视的脑力影像感知觉训练,小儿屈光不正以及斜视的诊断和治疗的胡守龙博士等许多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师。 我们的团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团队,相信我们一定用我们的努力,帮助您解决您的问题,令您满意而归。便民惠民措施二:开设周一至周五晚4点到8点角膜塑形镜门诊 眼科开始开展儿童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工作以来,目前已配制近2900副,许多家长反映孩子戴了角膜角膜塑形镜后,近视眼得到了很明显的控制,目前眼科专家的共识是,角膜塑形镜在控制儿童近视的发展方面疗效显著。我们开设了角膜塑性镜免费咨询电话,24小时解决家长的问题,解决了家长对于配镜后不安全的后顾之忧,分分秒秒与家长同在,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及社会效应。目前针对许多家长表示愿意在孩子放学后到医院进行角膜塑性镜试戴检查以及取镜的情况,为了方便家长,眼科定于2013年4月8日开始晚4点到8点开设角膜塑形镜门诊。晚4点到8点角膜塑形镜门诊工作安排:1、负责角膜塑形镜的验配2、负责角膜塑形镜的复诊3、负责角膜塑形镜的技术指导4、负责并发症的处理5、负责各种售后服务6、负责调整以及保养镜片7、负责角膜塑形镜的取镜及宣教便民惠民措施三:开设每晚4点到8点弱视治疗门诊针对有些家长不能在家中督促孩子做弱视治疗的情况,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为弱视患儿更好的进行训练,取得更好的疗效。眼科定于2013年4月8日开始开设弱视治疗门诊。地点:网络训练辅导中心,由眼科医生开具训练单,嘱患儿到眼镜柜台登记,由专人领至北门网络训练辅导中心。晚4点到8点弱视治疗门诊工作安排:1、 弱视治疗2、 近视治疗—调节功能训练3、 双眼视训练4、 与学习相关的视知觉感知觉训练—学习障碍5、 多动症的治疗训练6、 与学习相关的视知觉感知觉训练—阅读障碍7、 白内障术后视觉功能训练8、 眼球震颤患儿视觉功能训练便民惠民措施四:开通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专家免费网络讲座及答疑针对许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到医院和专家面对面交流而又需要了解相关眼科疾病知识的情况,眼科定于2013年4月12日开始每周周五中午12:30—1:30在新浪SHOW(原新浪UC聊天室)开通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专家免费网络讲座及现场答疑,即时有于刚主任,吴倩主任带领眼科的专家团队回答家长的对于儿童眼病的各种问题。您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和专家现场交流,好似把眼科专家请回了家。专家免费网络讲座及答疑操作方法如下:① 您需要先下载新浪show的客户端,解压安装后,会出现如下界面:②点击新浪微博,就可以用微博账号登陆,免去您在申请号码的繁琐操作③登陆完成后,会直接进入新浪show的大厅,如下图:④点击上方的查找房间,搜索“儿童眼科科普讲座”确认后,点击进入即可与专家直接视频交流互动。讲课内容会随时更新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的官方微博上及好大夫网站(www.haodf.com)北京儿童医院眼科网站(www.baobaoeye.com),请各位家长朋友及时关注。
经常有家长抱着小宝贝急切的问:“宝宝总是出眼屎、泪汪汪的,是不是上火啊?我们经常给孩子喝水,也不见好转。”人们常将有眼屎和上火联系起来,但是对于小婴儿来说,反反复复出眼屎可能另有原因。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先天性泪道阻塞造成的泪囊炎。正常情况下泪液从泪腺分泌出来后,可以保持眼球湿润,多余的泪液会经过鼻泪管流入鼻腔。当人哭的时候,眼泪鼻涕都流出来,人们常说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就是这个道理。这条管道任何部位发生阻塞,称为泪道阻塞。眼泪不能进入鼻腔,泪水少时就会泪眼汪汪,泪水多时就顺着眼角流出来。泪液积存在泪道中,无法引流出去,还会导致泪囊内发炎,表现为黄色发粘的眼屎增多。这是婴幼儿常见病,足月儿发病率约6%。刚出生的宝宝泪腺没有发育完善,哭时没有泪,无从观察泪道是否通畅。一般在出生后3-4周,如果宝宝不哭时眼睛也是水汪汪的,特别是一只眼睛有眼泪,一只眼睛没有眼泪,那家长就要警惕这个问题了。尽早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流泪的原因。进行泪道冲洗就可以确诊了。另外结膜炎、倒睫、角膜异物,青光眼也可以导致孩子出现流泪,眼屎多的症状,所以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排除以上疾病。那么泪道阻塞会对宝宝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呢?病情轻时仅仅是流泪,出眼屎伴发眼睑湿疹这些症状。如果泪囊炎加重,泪囊区的皮肤也就是孩子的内眼角皮肤会隆起,出现红肿,最终皮肤破溃形成泪囊瘘道,大量脓液溢出。不但患儿非常痛苦,以后还会造成孩子面部的瘢痕,影响孩子的一生。当炎症侵袭相邻眼睑和眼眶深处,则可能形成眶蜂窝织炎,危及患儿生命。当然,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家长先不要着急。一般满月后的宝宝,就可以带到医院进行泪道冲洗,确诊后在医师的指导下上药,进行局部按摩,一部分婴儿就可以治愈。即使保守治疗失败,等孩子5-6个月时做一个小小的泪道插管手术也可以使大部分泪道阻塞的孩子痊愈。在我们儿童医院经常接诊泪道阻塞的孩子,遗憾的是总有部分孩子直到出现严重泪囊炎才来医院就诊,所以各位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流泪出眼屎总是不好,切莫当成上火延误病情。
霰粒肿也叫做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因为儿童睑板腺发育相对旺盛,此病的发生率较高。结膜面的霰粒肿表现为眼皮上绿豆或黄豆大的小包,皮肤不红肿,没有疼痛感。如果翻开眼皮,可在结膜面发现暗红色隆起。这种儿童可以通过眼睑结膜面手术,在结膜面做一个小的切口,将霰粒肿囊腔中的坏死和变性组织刮出即可。手术简单,眼睑不遗留瘢痕。皮肤面的霰粒肿,可以看到肉芽组织向眼皮外隆起,局部皮肤明显变薄,甚至发红、破溃。这种霰粒肿比较复杂,如果不积极治疗,最终囊肿破裂,皮肤面遗留一个大的不规则的瘢痕组织,严重的眼睑皮肤面缺损还会造成眼睑的外翻。对于此类霰粒肿需手术切除并行眼睑皮肤整型术,尽量减少瘢痕对眼睑皮肤的影响。 霰粒肿是小儿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家长抱着孩子就诊时通常以为点点眼药水就可以治好。一听到大夫说孩子需要进行手术,没有心理准备,往往不能接受。本来结膜面的霰粒肿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门诊小手术就能解决,整个手术过程也就7、8分钟。如果家长犹豫不决,耽误几个星期,有的孩子就会从结膜面霰粒肿发展成皮肤面霰粒肿。这时手术需要全身麻醉,而且要从皮肤面切口,有遗留瘢痕的可能。对于这种情况,医师会沿着眼睑皮肤纹理做横向切口,尽量使切口埋在双眼皮内,一般不是瘢痕体质的话,孩子伤口完全愈合后很难发现瘢痕。还有部分家长即使孩子发展到皮肤面霰粒肿也不愿意手术,局部的肉芽可能继发感染、破溃自行向眼皮外排出。最后会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瘢痕,表面凹凸不平。如果因为这种小毛病最终影响宝宝外观,非常遗憾。其实我们非常理解家长疼爱孩子,担心孩子做手术受罪的心理。但是奉劝家长,爱孩子要理智一些,不要等宝宝眼皮的小豆豆最终落成一个小疤瘌眼时,才后悔自己不明智的选择。
在临床上,非调节性斜视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矫正和三棱镜矫正。这两种治疗如何选择,家长们有一肚子的问题。对于诊断明确的非调节性儿童斜视,水平斜视≥15△、垂直斜视≥10△时,原则上可以手术矫正。尤其是对于双眼立体视功能受到影响的孩子,早期手术矫正有助于重新建立双眼视功能。三棱镜有自己独特的物理光学特性,当光线穿过三棱镜后会向其基底方向折射,物像向其尖端方向移位,根据物像移位的规律和斜视度的大小,在斜视眼前放置三棱镜,并不断改变三棱镜的度数,直至外界物体成像于斜视眼的黄斑,双眼有了共同的视觉方向,复视也就可以消除了。这就是三棱镜矫正斜视基本原理,主要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达到矫正斜视,消除复视,缓解视疲劳的目的。具体适应症如下:一、斜视手术后出现过矫或欠矫时,用三棱镜矫正残余斜视度:手术后残余的斜视度数往往不稳定,可以配戴三棱镜矫正,进行观察,待眼位稳定后再考虑二次手术等进一步处理。二、小度数儿童斜视:患儿度数较小,未达到手术指征,可以使用三棱镜进行矫正,帮助孩子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建立良好的立体视功能。三、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不能配合手术前的各种斜视度数的检查:因为不能准确设计手术,通过配戴三棱镜保护孩子的双眼视功能发育。作为手术前的一种过渡性治疗。四、斜视度数不稳定的患儿:术前检查发现患儿斜视度不稳定,无法准确手术时,可以给孩子试戴不同度数三棱镜,进行耐受实验,帮助确定手术方案。五、特发性眼球震颤:眼球震颤伴有斜视、代偿头位的孩子,可以通过配戴三棱镜改善代偿头位。六、不适合进行斜视手术的、特殊类型斜视:有症状的隐斜视、辐辏功能不足或辐辏麻痹、眼球后退综合症、外伤所致的麻痹性斜视等等。三棱镜本身有一定局限性,比如镜片厚重,一只眼上只能配7△以下的度数,视物变形。这些问题也限制了三棱镜在临床上的使用。近年来引进了一种膜状压贴三棱镜,是一种特殊的塑料薄膜,只有0.5mm厚,压贴在普通镜片上即可。使用这种压贴三棱镜,单眼可矫正的斜视度数达30△。由于棱镜的反射作用,配戴大度数的膜状压贴三棱镜会造成中心视力下降,在临床上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三棱镜。毕竟这一技术弥补了玻璃或树脂三棱镜材质上的不足,使得三棱镜在矫正斜视方面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斜视手术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手术出现过矫、欠矫以及斜视复发。国内外专家普遍承认的斜视手术治愈标准是,手术后正位或者手术后存在内隐斜及外隐斜的三棱镜度数不超过正负10 △。斜视手术的方案是根据术前斜视度测定精确计算出来的,绝大多数患儿刚刚进行手术后的眼位都可以达到治愈的标准,而且现在采用调整缝线技术,即使出现一定程度的过矫或欠矫,也能在术后立即进行调整。最让医生头痛的问题是斜视手术的远期效果。有些小孩做完手术出院时斜视度矫正非常理想,可是一段时间后家长会发现孩子的眼位发生变化,甚至有些外斜视的孩子会出现内斜视,有些内斜视的孩子会出现外斜视。我们能够维持正常眼位,需要大脑中枢对几条眼外肌进行控制。手术可以通过调整眼外肌的强弱使偏斜的眼位重新恢复正位,可是一段时间过后由于中枢控制能力差,控制孩子斜视的辐辏能力或者分开能力不好,斜视又会逐渐出现。一部分孩子由于斜视出现早,又没有及时矫正,双眼视功能没有正常发育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中枢系统不容易控制双眼协调运动,孩子手术后极容易复发,同时双眼视功能也难以恢复。 在斜视术后让孩子进行网络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感知觉的训练,提高中枢对眼外肌的控制能力,防止斜视复发。积极进行网络训练,帮助孩子建立双眼视功能,弥补斜视对双眼视的破坏。一方面双眼视的建立可以促使中枢对正常眼位的维持,另一方面,中枢对眼位的控制又可以帮助双眼视发展。通过网络训练可以使视觉发育在斜视术后尽快进入良性循环。这就是网络训练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年龄小,可塑性大的儿童有很积极的作用。对于比较容易回退的外斜视患儿要进行网络训练三步法:①手术后脱抑制训练;②融合训练;③立体视功能训练。一步一个台阶,最终重建双眼视功能,维持良好的眼位。 目前儿童医院采用网络训练预防外斜视手术后复发取得很好的效果。经过网络训练的孩子出现斜视术后复发的情况明显少于术后不做训练的患儿。所以这里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术后觉得孩子眼位恢复很好,就认为网络训练可做可不做。
近视眼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给千千万万青少年和家长们带来的烦恼可不小。近视发生的原因大多为眼球前后轴过长,称为轴性近视。大部分近视眼发生在青少年,在发育生长阶段随着眼轴不断变长,度数逐年加深,到发育成熟以后即不发展或发展缓慢。眼轴的增长是一种不可逆的改变,眼轴每增长1毫米就会产生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近视)。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近视只能预防,或是在出现后尽量控制度数加深。经过散瞳验光检查出的近视度数是不可能再降下去的,除非等孩子成年后进行激光手术矫正屈光不正。 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每天都要接待许多患近视的青少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了一些预防和控制近视的方法。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近视的形成和持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密切关系。所以首先应注意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去除环境因素。避免用眼过近,学习阅读时要保持正常阅读距离30-35厘米。不要长时间用眼,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在适宜的光线或照明情况下进行阅读。不在行走和坐车时阅读。不应当躺着看书。保证充足睡眠。给孩子准备高度适宜的书桌和座椅。注意膳食均衡,保证各类营养素的摄入。 在做到以上要求后,还可以辅助一些医疗措施帮助控制近视。一类是放松睫状肌的方法:比如每天睡觉前点美多丽眼药(即快速散瞳药)、使用虚焦镜使阅读时眼睛处于放松调节的状态。第二类是通过局部理疗的方法缓解视疲劳:比如舒目镜。第三类是配戴特殊的近视矫正眼镜,通过更先进的矫正方式控制近视发展:如渐进多焦点镜片、角膜塑形眼镜、RGP角膜硬性接触眼镜。第四类是补充眼部发育的关键营养素:比如口服乐盯等营养保健药品。总之,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绝对避免近视眼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近距离工作,改善视觉环境以及采用一些治疗方法进行多方面努力,减少近视眼的发病或减缓近视眼的进展。
我国青少年为近视高发群体,发病率高达50%至60%。一副近视眼镜为孩子们本该轻松快乐的童年增加了些许沉重。角膜塑形镜(OK镜)作为一种可以矫正近视的特殊隐形眼镜走入人们的视线。角膜塑形镜起源于美国,历经50年的发展,己在全球34个国家得到应用;它是采用一种特殊逆几何形态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片,其内表面由多个弧段组成。镜片与泪液层分布不均,由此产生的流体力学效应改变角膜几何形态,在睡觉时戴在角膜前部,逐步使角膜弯曲度变平、眼轴缩短,从而有效地阻止了近视的发展,被誉为“睡觉就能控制和矫治近视的技术”。我们来比较一下目前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有框架眼镜,激光手术和角膜塑形术。框架眼镜应用最为普遍,能提高矫正视力,但框架眼镜会给生活带来一些不方便,也无法控制近视度数发展;激光手术是针对成年人,而且近视度数要稳定两年以上;角膜塑形术一大优势是可以提高裸眼视力,不影响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另一个优势还能控制近视的发展。青少年一旦患上近视会以每年75-150度的增幅加深,而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可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专家指出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可阻止或缓解近视进展,其机制是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提供了更清晰的视网膜像质,从而抑制了近视的进展,也可能是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作用于角膜,改变了角膜的形态和光学性能。所以说角膜塑形镜特别适合18岁以下、处于矫治近视最佳时期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中国视光学权威专家谢培英教授以及褚仁远教授编纂的《现代角膜塑形学》对角膜塑形镜针对青少年近视的应用给予了肯定,很多国外的文献也都对角膜塑形镜应用于青少年近视的矫治做了权威的认可。它的诞生为青少年近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儿童医院接诊的很多孩子配戴后,成功的摘掉了近视镜。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是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这毕竟是放到眼睛表面的东西,安全问题非同小可。所以家长打算为孩子选择角膜塑形镜时一定要注意三个方面:一、产品是否有国家药监总局的注册证;二、是否有完善的验配条件,包含完整的验配设备和验配人员的资质以保证验配的专业性;三、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角膜塑形镜的验配要求由视光专业的验配人员进行,应当具备丰富的角膜塑形镜验配技术和经验,以确保数据更精准,保证矫治效果。电脑验光仪、综合验光仪、角膜曲率仪、角膜测厚仪、眼压计、焦度计、角膜地形图仪、裂隙灯等验配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角膜塑形镜独特的性质要求眼视光机构定期为使用者做效果复查和镜片的维护,所以后期服务和跟踪非常重要,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严谨的复查日程。应当说在正规的医疗机构,只要严格按照要求佩戴,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塑形镜的安全性毋庸置疑。谈了这么多角膜塑形镜的优势,您的孩子到底适合这种神奇的隐形眼镜吗?别着急,只有先做相关检查,才能根据孩子的条件判断其使用角膜塑形镜的效果和安全性。
如果宝宝是早产儿,如果宝宝出生体重低,如果宝宝有吸氧史,一定要记住在他(她)出生后4-6周或是矫正胎龄达到32周时进行眼底筛查。给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气,虽然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部分孩子失明。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这个被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疾病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早产儿视网膜尚未发育完整,以周边部最不成熟。处于高氧环境下,视网膜血管收缩、阻塞,使局部缺血、缺氧、诱发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改变。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穿过内界膜向视网膜表面发展并伸入玻璃体内,由于渗出玻璃体内血管机化,在晶体后形成结缔组织膜,亦可因牵拉形成视网膜脱离。 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分为I期至V期,根据病变涉及的范围又划分为I区、II区和III区。ROP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变可以密切观察,部分患儿的病变能够自行消退。病变进行期可选择激光,冷冻治疗,大部分病变可消退。但是发展至晚期的病变只能做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效果很差。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合理的氧疗及护理是预防的关键。中华医学会特制定《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严格遵照执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的抢救存活率不断提高,许多在原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成活的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得以存活。如果不严格掌握氧疗的适应症和使用规范,无辜的婴儿要为此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第二、在可治疗“时间窗”内进行眼底筛查,和随诊观察。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常在出生后3~6周出现,只有在此活动期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挽救孩子的视力。一旦错过治疗的时间窗,孩子也就永远错过了拥有光明的机会。经常在门诊碰到家长带着5、6个月的孩子来做早产儿视网膜筛查,这些早产儿家长们对这种病往往一知半解。殊不知,如果孩子真的不幸出现了这个病变,5、6个月已经为时晚矣。所以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医务人员应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总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失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千万不要因为无知毁掉孩子的光明。
作为眼科大夫,每天接触各种眼病的患儿中最让我们揪心的就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这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局部蔓延或者血液扩散至全身,最常见沿视神经转移至颅内。孩子患上这种病意味着失去眼球,甚至失去生命。过去一旦考虑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方案就是尽快摘除眼球,避免肿瘤转移危及生命。 近年来,视网膜母细胞的治疗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于早期的、肿瘤较小的患儿,可以在治愈肿瘤的同时保住眼球甚至保住有用视力。这种国际上最新的治疗方案就是先通过化疗减少肿瘤的体积,再联合局部治疗的方法达到治愈目的,故也称“化学减容法”。化疗基本方案是VEC方案,即长春新碱(Vincristine)、依托泊苷(Etoposide)、卡铂(Carboplatin)。每三个星期为一个周期,根据肿瘤的侵犯程度,分别采用6,9,12个周期。化疗不仅可以缩小肿瘤的体积,也能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联合应用的局部治疗有激光,冷冻,表层巩膜敷贴放疗和光动力治疗等等。临床上经过眼部B超、眼眶CT以及核磁等影像学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儿童,要进行全麻下眼底检查。根据肿瘤生长情况进行分期,目前使用的分级方法是IIRC或IRC(International Intraocular Retinoblastoma Classification),共分五级,分别以A、B、C、D、E表示。对肿瘤的分级可以使医生对患儿预后做出适当的评估,指导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于风险评价极高的肿瘤,仍然要进行眼球摘除,保证患儿的生存率。相对早期的肿瘤,可与在查眼底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局部激光或冷冻治疗。眼底检查后进行全身化疗。一般在每次化疗前进行眼底检查和局部治疗,一旦眼底检查发现肿瘤控制差,转移风险高,还要及时做眼球摘除。所以说即使是开始风险评价不高,在进行化疗联合局部治疗的过程中,家长还是要有进行眼球摘除的心理准备。化疗结束后的一段时期,患儿仍然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监测肿瘤控制情况。 目前化疗联合局部治疗的方案挽救了许多患儿的眼球,使其生活质量等到提高。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细心观察孩子,发现瞳孔区发白能尽早就诊,就增加治愈的希望。如果等到孩子出现呕吐,角膜浑浊,发展为青光眼期时就诊,就难以保住眼球,肿瘤转移的风险也随之大大提高。
简单的说上睑下垂就是上眼皮抬不起来,正常平视时,眼睛只露出一条缝。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有的瞳孔区全部被盖住,有的仅仅遮挡1/3的瞳孔。上睑下垂大部分是先天性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出生后一只或双眼睁不开,即使睁开也只能露出一半黑眼球,而且睁眼时特别费劲,额头也要跟着使劲,连抬头纹都出现了。还有的宝宝总是仰着头,从小眼缝看东西。这些都是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表现。不少家长误认为这个病只是影响外观,等孩子长大后再治疗也是一样的。其实不然,这个病会引起遮盖性弱视。这是因为孩子出生后要通过不断的接受各种视觉刺激,才能使视力和立体视功能逐渐发育起来,这个过程基本在上学之前完成。如果这个阶段孩子的眼睛被遮挡住会形成遮盖性弱视,严重影响视力。而成人后即便手术矫正了上睑下垂,也失去重建视力的机会了。另一方面,随着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这种外观上的缺陷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导致自卑、缺乏信心。如果孩子有上睑下垂的表现,家长可以在4、5个月时抱孩子来就诊,主要是确诊先天性上睑下垂,看一看孩子病情的程度,决定什么时机手术矫正。因为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上睑的力量也会变化,有时下垂的程度会有变化。所以即便不需要马上手术的孩子,也应该定期来复查。另有一部分孩子上眼皮抬不起来,是重症肌无力造成的。应尽早就诊,并由神经科会诊排除这方面的问题。重症先天性上睑下垂,上睑缘遮盖瞳孔1/2以上,为防止弱视发生,应尽早手术,在北京儿童医院进行上睑下垂手术最小的患儿仅有4个月;如为轻中度下垂,不影响儿童正常视觉发育,手术时机可选择在学龄前6-7岁,这时孩子局部的肌肉发育更完善,手术操作相对容易,也兼顾到孩子上学后的心理需要。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情况,如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眼外肌异常时,要综合考虑斜视矫正和上睑下垂矫正的手术方案。一般上睑下垂术后,患儿应进行验光检查,一旦发现上睑下垂眼有弱视倾向,应积极进行弱视训练,弥补遮挡对孩子视觉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