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划个重点,发热,在临床上通常是指肛温≥38.0℃或腋温≥37.5℃,而不是≥37.0℃。不发热,不要用退热药或者含有退热药成份的药物!如果是为了用退热药退热之外的作用,比如镇痛,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次我主要和大家聊聊退热药怎么吃,通过上一条科普,相信大家应该能够明白发热只是一个症状,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更为重要,降温治疗不能降低发热性疾病的病死率,用退热药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不是单纯的为了降低体温。 大概是3年前我看过一个小孩,就诊的原因是呕血,端着个盆子呕,仔细询问病史,最后的元凶就是退热药,小家伙得了流感,一直反复高热,家属连续两天,每2小时就喂一次退热药,最后导致小家伙出现了胃黏膜破损。这是个典型的不合理使用退热药造成了严重后果的例子,当然,我说这个例子并不是说不吃退热药,而是要适量合理的吃退热药。 退热药的合适使用时间是,对≥2月龄、腋温≥38.2°C,或因发热导致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给予退热药物。而不是很多医生说的38.5℃以上就吃,38.5℃以下就不吃,之所以很多医生这样说,是因为大多数小家伙体温超过38.5℃时已经有不适感了,至于<2月龄发热,那么带医院就诊,禁止自行服用退热药!我希望关注我的宝妈奶爸们可以更靠谱点,严格的按照使用指征给退热药。 退热药具体吃多少,可以看我给的图,首先退热药的量是按体重吃,不是按年龄,因为退热药有很多规格,所以药物浓度也不一样,大家可以自己换算下,比如说某个厂家布洛芬是30毫升含0.6g布洛芬,那么10公斤的娃就是吃100mg,就是5毫升,这张图强烈建议家长保存到手机上,也可以拿当屏保。 两种退热药不建议交替使用,不建议!也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比如说小儿氨酚黄那敏(很多时候时候小家伙有点流鼻涕,又不发热,家长就是用这个药来坑娃)。不要问为什么,问的话就是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副作用。 有的小家伙既往有高热惊厥史,只要一发热,家长就立马给退热药,担心体温升高抽搐,那么我明确的说退热药不能阻止热性惊厥的发生,没有半毛钱的预防作用! 有的家长应该又开始对高热惊厥出现疑问了,先不着急,下回我会和大家讲讲高热惊厥相关的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留言想听其他。希望大家通过这条科普可以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退热药。如果对退热药使用还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
大家好,这是我做的第一条科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最主要是和大家聊两个家长关心的发热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发热会不会烧坏脑袋,第二个是发热为什么吃了退热药退了一会又烧起来了,大家可以听一听,没有专业的术语,都是用简单的例子去消除大家的担心,相信大家都能够听懂。首先我给大家讲个例子,小陈同学走路不小心把手摔骨折了,然后手很痛,痛的死去活来的,然后去吃止痛药,吃完过了一会手不痛了,但是过了一阵子手又痛起来了,这个例子中,骨折是个疾病,痛只是骨折这个疾病导致的一个症状,这两点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吧。然后大家认真听,能够导致手痛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比如说切菜切到手,被狗咬到手,都会导致手痛,就像我今天做饭一样,被油溅到了手上一样(小陈医生还是个顶级大厨),痛的我眼泪都要出来了,但是手还好,没有痛断。这件事说明什么?说明手痛不会把手痛断,也就是说疾病可以导致症状,但是症状一般不会导致疾病的。然后我想大家也应该都能自己懂为什么小陈同学吃了止痛药过了一会手又痛起来了吧,因为小陈同学骨折还没好呀,所以止痛药药效过了又痛起来了。只有等小陈同学手骨折恢复到了一定程度手才不会再痛了。现在回到大家关心的那两个问题上面。首先是发烧会不会烧坏脑袋,答案是肯定不会烧坏脑袋的,就好比上面的例子,小陈同学骨折了手很痛,但是被油溅到了手上的这种痛不会把手痛断,不会痛到骨折,别人说的烧坏脑袋其实先是脑袋坏了之后(比如脑炎、脑膜炎之类)导致了发烧,所以会让人产生发烧烧坏脑袋的错觉。导致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手足口病-肺炎-尿路感染之类都可以导致发热,所以发烧是不会烧坏脑袋的,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相信大家现在应该都懂了发烧不会烧坏脑袋了吧。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吃了退热药后过一会又烧起来了,也是回到上面的例子,就好比骨折之后吃止痛药一样,可以止痛一段时间,但是过一会又痛起来了,因为骨折没有好。之所以吃了退热药,过一会又烧起来了,因为导致发热这个症状的疾病没好,所以才会这样。所以很多时候,小家伙出现发热后,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什么疾病导致的发热,而不是发热这个症状。当然,有过发热抽搐的是特例,这个的话我下一期再和大家聊,这一期先聊到这,下一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