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引流管患者记录每24小时的引流量(专门的小本或一张表格),换药时评估是否拔引流管。观察引流是否通畅、漏气(观察负压装置的状态);观察引流颜色是否越来越淡,如短时间内大量鲜红温热引流及时就诊。2.防止便秘,可进食粗纤维食物(韭菜.芹菜.玉米.红薯.香蕉.酸奶等);3.注意休息,作息规律,不要熬夜,保持心情舒畅。4.高蛋白低脂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多吃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牛奶,可适当服用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片或复合维生素片。)5.如非必要,不要服用使用激素类药物、含药物的避孕环等。尽量少吃补品和保健品、少用国外成分不明的化妆品。避免动物雌激素过高的食物(羊胎素.蜂胶.羊胎素等)。6.按医嘱换药复查,出现异常随时就诊。以上建议供您参考。
直播时间:2025年04月16日19:29主讲人:张孝丹医师医生集团-北京乳腺外科问题及答案:问题:浆细胞性乳腺炎做手术需要多久时间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直播时间:2025年04月09日19:29主讲人:张孝丹医师医生集团-北京乳腺外科问题及答案:问题:随访,是多久检查一下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慢性乳腺炎作为一种影响女性乳腺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情况在不同地域呈现出显著差异。通过对2007年至2025年3月期间5531例慢性乳腺炎病例分布数据的深入剖析,我们得以窥见地域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复杂关联。疾病的地域分布犹如一幅蕴含着诸多奥秘的拼图,每一块碎片都可能牵连着当地独特的环境、生活方式乃至遗传脉络。慢性乳腺炎的发病数据在全国各省市勾勒出了一幅值得深入探究的画面。从分布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内各省份的慢性乳腺炎发病数量参差不齐。山东、山西、河北、江苏等省份的发病数相对较高,成为了发病的“热点地区”。以山东为例,高达422例的发病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地区发病数较高,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人口基数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潜在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多。另一方面,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也可能与发病密切相关。例如,长期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对乳腺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压力,也可能成为慢性乳腺炎发病的诱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藏、青海、海南等地区的发病数相对较少。西藏仅有4例,青海23例,海南42例。这些地区发病数较低,或许得益于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比如,一些地区的居民长期保持着较为规律的生活作息,且饮食以天然、健康的食材为主,这可能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降低慢性乳腺炎的发病风险。此外,相对宽松的生活节奏和较小的生活压力,也可能对乳腺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国外病例总数相对较少,共计22例(美国6例、日本3例、加拿大2例、德国2例等)。但这也反映出慢性乳腺炎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情况。不同国家之间的发病差异可能与统计范围、生活方式的不同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慢性乳腺炎的细分类型中,肉芽肿IGM的发病比例相对较高,达到了5182例(其中对侧发病459例),这提示我们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肉芽肿IGM这一类型,加强对其病因研究及诊断和治疗的重视。总体而言,慢性乳腺炎发病地域分布不均是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医疗水平等多因素交织结果。通过解读这张地图,我们能更精准地制定防治策略,为女性乳腺健康筑牢防线,让这幅疾病地图的“阴霾”逐渐消散。以上分析只是基于数据的初步推测,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还需结合更多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等进一步深入分析。
直播时间:2025年04月02日19:30主讲人:张孝丹医师医生集团-北京乳腺外科
今日收治一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自诉经历,下肢出站结节性红斑,去皮肤科带状疱疹,去骨科丹毒,去风湿免疫去活检,病人一路波折。在临床治疗中结节红斑可以占比到34.83%,应该是很常见的肉芽肿乳腺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应该认真去分析每一个病例,病人这样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遇到这样的乳腺炎患者伴有结节红斑,一定要知道是乳腺炎并发的。只有原发病治疗,红斑即可缓解。
直播时间:2025年03月19日19:22主讲人:牛冬杰主治医师医生集团-北京乳腺外科
一、背景与风险:警惕长期炎症与恶性肿瘤的潜在关联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LobularMastitis,GLM)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外伤、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相关。尽管GLM本身并非恶性肿瘤,但近年临床观察发现,其与乳腺癌的合并存在虽罕见(约0.4%概率),却需高度警惕。例如,马来西亚曾报道一例GLM患者,在反复发作8年后最终发现乳腺癌转移至眼眶;国内亦有病例显示,部分长期迁延不愈的GLM患者术后病理意外检出乳腺癌。此类案例提示,慢性炎症可能通过诱导DNA突变或掩盖早期癌变病灶,增加恶性肿瘤风险。 二、保守治疗的局限性与误诊风险 目前GLM的治疗仍以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为主,但保守治疗周期长(1-2年)、易复发,且可能掩盖潜在癌变风险。更值得注意的是,GLM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如肿块、皮肤红肿)存在重叠,影像学检查(如B超、钼靶)缺乏特异性,导致误诊率较高。例如,部分病例因病理穿刺仅报告肉芽肿性病变而漏诊乳腺癌,直至手术切除后经全面病理分析才确诊。这种延迟可能使患者错失早期干预机会,显著影响预后。 三、杜玉堂教授的核心观点:倡导早期手术干预 我国著名乳腺病专家杜玉堂教授基于多年临床实践提出,对GLM应摒弃过度依赖保守治疗的观念,主张“及早手术”,制定“小切口,外形美,不复发”的手术目标。以降低合并恶性肿瘤的风险。其核心依据包括: 1.根治性清除病灶:通过“西瓜籽雕刻式切除”等精准术式,可在保留乳房外观的同时彻底清除炎性病灶,避免炎症反复刺激诱发癌变,又能发现合并的早期恶性肿瘤。2.病理确诊的黄金标准:手术切除标本的全面病理检查是鉴别GLM与乳腺癌的唯一可靠手段,可避免穿刺活检的局限性。 3.缩短病程与改善预后:早期手术患者平均康复时间仅需12天,而延误治疗者可能面临数月甚至数年的反复发作与乳房毁形风险。 四、手术治疗的显著优势 1.降低癌变风险:手术可切除长期炎症病灶,减少慢性炎症对局部组织的持续损伤,阻断可能的癌变通路。 2.提升诊断准确性:术中快速病理与术后大标本分析可全面评估病变性质,避免漏诊合并的微小癌灶。 3.美学与功能保全:现代乳腺外科技术(如病灶区段切除联合乳头矫正)在根治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持乳房形态,减少患者心理创伤。 4.缩短治疗周期:相较于保守治疗的漫长疗程,手术可快速控制病情,减少药物副作用(如激素导致的代谢紊乱)。 五、临床建议与未来方向 1.患者教育:需强调GLM并非“自限性疾病”,长期红肿、破溃或反复发作需及时就医,避免陷入“三拖陷阱”(拖延症状、检查、治疗)。 2.多学科协作:结合影像学、病理学与外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其对病程超1年或激素治疗无效者,应优先考虑手术。 3.研究深化:需通过大样本队列研究明确GLM与乳腺癌的因果关系,探索炎症微环境对癌变的分子机制。 结语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潜在关联虽罕见,却不容忽视。杜玉堂教授提倡的早期手术干预策略,不仅可根除炎症、避免恶性转化,更能为患者争取最佳预后。医学界需进一步推动对这一疾病本质的认知,优化诊疗指南,最终实现“既保健康,又护美丽”的双重目标。 (注:本文观点综合自国内外临床研究及专家共识,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
直播时间:2025年03月12日19:29主讲人:张孝丹医师医生集团-北京乳腺外科
今天是2025年3月5日。今天晚上19:30---21:15,由我们杜玉堂乳腺炎专家团队的王医生和张医生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直播,连麦义诊。其中3个典型案例引发了一个深入的思考。咱们在这里做一个总结。一、1号这位患者呢,一侧是得过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也可能是病急乱投医,当时就全切了,然后现在呢,是另一侧又得了。其实通过这个病例呢,我们就引入了一个思考,就是说现在咱们国家对这个肉芽肿、浆乳、导管瘘,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虽然是一个不影响生命的一个炎症,但是去全切到底值不值得?有没有必要?另外就是说应不应该全切?患者全切以后会不会后悔?或者说医生这么做是不是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一个影响?这个都应该去思考的。不能切了就没事了,作为我们这个专门儿的乳腺专科呢,尤其是对这个浆乳肉芽肿导管瘘研究比较多的一个团队来说。对于这个全切,肯定是坚决抵制和不提倡的。因为这个病,它不是说为了降低它的复发率,然后你去全切。首先这个患者得这个病的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妇女,年纪轻轻的你让她一个乳房全切这个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外形,一个是自卑,现在这个乳腺癌都在想办法去保乳,那咱们为什么会因为一个炎症在整个医疗界去让患者全切了这个不能说因为说切的越大然后就为了降低复发率,这个肯定是错误的,其实在2020年我们团队也收到一名患者她是一名护士,来自是四川那边,这名护士才二十四岁她就是先是一边得了肉芽肿然后在当地做了一个全切,10cm刀口,不幸的是她另一侧又得了,同样也是肉芽肿,他通过这个网络途径就到了北京求医,团队给她采用的是环乳晕的小切口,术后患者非常满意,这个你说对患者来说,它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希望患者不要去轻易的全切,不要冲动,不要病急乱投医,要理性,要慎重,要学习,要勇敢而不是莽撞!二.2号患者呢,是来自一位内蒙的患者。在我们的病友群2群,今天呢,正好直播,他就连线上了。就是说,六年时间,她一直在关注我们。她在6年前在当地确诊为他是浆细胞性乳腺炎,但是患者自己和通过他在群里的学习,我们义诊当时是确定的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现在我们依然坚信,他当时应该就是一个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现在她是什么问题呢?今天连线,她自己讲述发现了小叶性乳腺癌,在当地已经做了穿刺确诊了。这个问题也严肃,为什么呢?因为炎症不管怎么样,它毁形也好,还是说痛苦也好,还是折磨人也好,起码不影响生命,但是现在是发现了癌,虽然不相信当地的这个病理结果,但是一般这个结果不会有错的,他也可以去上级医院进一步的去会诊。她六年前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经过清创换药2年自述痊愈,现在确诊癌?我们就引发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说这个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癌两者之间到底什么关系?这个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肉芽肿到底会不会变成乳腺癌呢?我只能说现在这个病在咱们国家目前为止。从我国著名乳腺病专家杜玉堂教授2001年首位开始专门关注研究这个病到现在为止24年的时间。对于医学界来说这个病太新了。还不能说完全去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说根据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给大家一个回答。到底会不会变成癌?从这个炎症的一个细胞变化来说啊,有可能。而且每年我们都会有发现1-2例,这个乳腺癌合并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到底肉芽肿先得,还是说乳腺癌先得,这个不得而知。而且,一旦发现肉芽肿又有癌的情况下,他再做穿刺,这个是非常不准确的,因为癌太小了,就好比西瓜里面放了一个西瓜籽。你去给一个给西瓜穿刺,你正好儿穿到这个西瓜籽的癌。这个太难了,所以在这里真的奉劝常年去保守治疗的患者一定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虽然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就是一个很悲惨的事儿,它是影响生命的。另外呢,就是说通过这个事儿,也让大家应该知道,你可以去保守,但是不可以去愚昧的保守。一定要有一个辨别的思想,你不能说一条道走到黑,该变的时候就要变。三.3号患者呢,这个就是咱们群里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他在当地做了一个引流儿,现在呢,下方又出现了红肿。这个群里老在强调,就是说好多患者问我可不可以引流儿?答案是可以,但是你要首先想明白,你去引流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说我去缓解疼痛,我去缓解红肿,这个引流完全是可以的。你如果说我去通过引流儿去根治这个病,这个不太可能。因为这个里面有病灶,病灶就是引起化脓的组织。这个引起化脓的东西会不停的去侵犯你好的腺体,好的脂肪,然后不停的侵犯它会就会形成新的脓肿。所以说,你即使把这个脓给引了,但是你其他地方病灶未出,它侵犯好的组织,形成一定的脓液以后,它依然会再次红肿,因为里面是弯弯曲曲的窦道,是不相通并且多发散在的。所以说,这个就说明去除病灶的一个重要性。你去单纯的引流儿可以除根儿吗?肯定不除根儿,很多患者问能不能引流的问题?这个问题呢,没有什么深度,它就是一个传统的乳腺炎和咱们这个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一个区别。如果说是哺乳期产后两个月左右发生的由于积乳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乳腺炎,这个通过去引流是可以根治的,因为它的脓腔是独立的,因为对于急性乳腺炎来说,病病根儿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那你通过抗生素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给杀死了,然后脓液引流出来了,这个就可以好了。但是对于肉芽肿来说,它是个无菌的炎症,你去输液然后去引流是不可以解决根本问题的。今天这三个病例呢,都非常的有特点,也非常的令人有所感慨。所以有感而发。随笔分享,大家都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祝愿大家都可以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