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退并非消失 血管瘤可以简单分为消退型和不消退型2类。3岁时30%消退,5岁时50%消退,7岁时70%消退,9岁时90%消退,但这些数据仅是估计。当然,文献报道的消退率各不相同,血管瘤消退的可能性多是猜测。多发性血管瘤,每个病变的消退速度不一。更重要的是,血管瘤能否消退,消退后会不会引起美观问题,尚不能预测。多数报道表明,近50%的血管瘤会造成永久畸形。家长应当明白,消退并不意味着完全消失。激光不是魔术 血管瘤患儿家长总是希望将病变立即清除,对激光治疗寄予厚望。虽然许多单位都在开展激光治疗血管瘤的临床工作,但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价值其实十分有限。这是因为,激光属于物理治疗,对于前驱期的血管瘤,单纯激光治疗不能控制血管瘤的继续生长。其次,激光的凝固作用也不能阻滞肿瘤的进展,因为577~585 nm脉冲染料激光对皮肤的穿透深度仅为0.75~1.2 mm。激光的穿透深度有限,对深部(皮下)血管瘤无效。如果一味加大功率,往往会遗留令人遗憾的瘢痕、色素等改变。另外,激光处理过的皮肤,发生萎缩和色素脱失的几率是未予处理而消退者的3倍。因此,激光治疗血管瘤,仅限于停止生长的皮肤表浅血管瘤,厚度小于2 mm者。应当鼓励家长,将激光治疗作为残留的毛细血管扩张的最终治疗手段,特别是鼻、唇病变。脉冲染料激光(PDL)是治疗血管性病灶的标准激光,主要用于表浅血管瘤的早期干预、溃疡病灶的处理和消退期遗留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带有皮肤冷却系统的595nm长脉冲染料激光的疗效优于传统585 nmPDL。低能量PDL照射血管瘤表面溃疡,可加速创面愈合。PDL和长PDL对毛细血管扩张安全有效。激光治疗不能作为血管瘤的常规治疗手段。(郑家伟)
咪喹莫特( imiquimod)为全新的非核苷类异环胺类化合物,化学名1-(2-甲基丙基)-4-氨基-1 H-咪喹并[4,5-C]喹啉。5%咪喹莫特乳膏是1997年被美国FDA 批准上市的第一个外用治疗外生殖器疣的免疫调节药物,由美国3M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Aldara。国产咪喹莫特乳膏商品名为明欣利迪乳膏。作为一种新型外用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好,使用安全,复发率低。咪喹莫特还有抗疱疹病毒和治疗某些皮肤肿瘤作用,且适应证正在不断扩大。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也取得了一定疗效。咪喹莫特仅有5%霜(乳膏)制剂,每克软膏含咪喹莫特50mg。咪喹莫特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最早由Martinez MI等于2002年第7期《皮肤病学年鉴》上报告〔Martinez MI, Sanchez-Carpintero I, North PE, Mihm MC Jr. Clinica las Americas, San Juan de Puerto Rico. Infantile hemangioma: clinical resolution with 5% imiquimod cream. Arch Dermatol. 2002 Jul;138(7):881-4; discussion 884. 〕;其后,美国学者Hazen等也在《儿童皮肤病学》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Hazen PG, Carney JF, Engstrom CW, Turgeon KL, Reep MD, Tanphaichitr A.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Case-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Cleveland, Ohio, USA.Paulhazen@aol.com. Proliferating hemangioma of infancy: 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topical 5% imiquimod cream. Pediatr Dermatol. 2005 May-Jun;22(3):254-6.〕。在今年7月于米兰召开的第16届ISSVA学术会议上,西班牙和加拿大的医生也分别报告了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注意事项。从目前少量的临床应用报告来看,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一定疗效(Topical imiquimod cream appears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y for rapidly enlarging proliferating hemangioma),尤其适合于身体隐蔽部位中、小型血管瘤的治疗。主要优点是用药方便、可控,无局部刺激性,无全身不良反应。用药方法是隔日涂擦1次,治疗3~5个月后血管瘤完全消失,患者耐受性良好。1 药理作用咪喹莫特可增强细胞免疫活性,在用药局部诱导炎症反应和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通过免疫调节发挥间接抗病毒作用。咪喹莫特在体内外均能有效地诱生包括α- 干扰素( IFN -α)和α-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在细胞实验中,咪喹莫特能诱导人外周单核细胞产生IFN -α、TNF - α、IL - 1α、IL - 1β、IL -6、8、IL - 10 、GM - CSF、MCP - 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α) 、MCP - 1β等细胞因子 。咪喹莫特乳膏局部外用(0. 05μg/ cm2 ) 1h后,局部皮肤中的IFN -α和TNF -α的浓度达到高峰。咪喹莫特的2种代谢产物S -26704和S -22770,具有相似的免疫活性。HPV可通过皮肤表面微小的擦伤进入人体,经过一段潜伏期(通常3~8周)后形成疣体,少量咪喹莫特可渗入皮肤表层,诱导产生干扰素。通过干扰素这个活性抗病毒因子限制HPV病毒增殖,抑制HPV感染的角质细胞增生。咪喹莫特诱生的细胞因子诱导单核细胞核及其他白细胞向疣体组织趋化,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对HPV抗原进行加工后,呈递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激活HPV特异T淋巴细胞并释放入血。HPV特异T淋巴细胞进入疣体后,杀灭HPV感染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进一步吞噬细胞碎片。通过建立HPV特异T淋巴细胞的免疫记忆,达到迅速治疗任何类型的HPV感染,继而显著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2 体内外实验咪喹莫特乳膏最大浓度18. 3%,按110g/kg给药,进行大白兔局部给药毒性试验,连续给药1周,除有轻微红斑形成外,未见明显的皮肤刺激作用,未发现对豚鼠皮肤有致敏作用。此外,动物试验证明,咪喹莫特无致癌、致突变、致畸毒性作用。皮肤耐受性试验表明,咪喹莫特对人正常皮肤无刺激性。用放射标记技术在7例外用咪喹莫特患者中,发现其吸收极少,应用后在血清中未检测到有药物,仅在尿和粪中有2%被测出。3 药代动力学6名健康受试者单次局部给予5mg 14C标记的咪喹莫特乳膏,研究表明, 14C标记的咪喹莫特经皮再吸收很少。局部应用咪喹莫特,在血清中没有检测到放射活性物(最低检出限:1μg/mL) ,尿和粪便中的放射活性物小于放射标记量的0.9%。4 不良反应5%咪喹莫特霜在治疗中未发现系统不良反应,无干扰素的发热、流感样症状等全身不良反应,不会破坏皮肤组织。但在黏膜、半黏膜部位,组织柔嫩,因而有一些轻、中度刺激。最常见的是红斑,约占61%,糜烂约占30%,脱皮约占23%,水肿约占14%。局部刺激炎症反应常发生于第2 ~5周,多为轻、中度,持续时间短,约4~12d,一般停药7~12d后刺激反应消失。还可发生一些主观症状,如瘙痒,约占22%,灼热约占13%,疼痛及触痛约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