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颈椎手术入路选择:颈椎前路和颈椎后路。我们先看前路手术示意图:我们再看颈后路手术示意图,后路手术也就是从脖子后面做。手术目的是椎管减压,无法切除前方突出椎间盘。我们通过下面两个不同入路手术,可以更好理解这两个手术区别,先看一个后路手术:患者外院做了后路手术,这个手术目的是椎管扩大,间接给颈髓减压,打个不太恰当比方:脚面上长了个茧子,手术没有切除茧子,只是给鞋底剪了一个口子(茧子好比突出间盘)让鞋的空间大了一些,脚就舒服一点。那么类似病人,前路手术如何做呢?颈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区别,我们打个比方:手术都是要给挤满东西的房屋腾空间。前路手术:直接打开前面窗户取走房间里多余的东西;后路手术:是在后面承重墙上开了扇门,东西还在没取走,只是整个房屋空间做大了。因此单纯颈椎间盘突出能做前路手术尽量做前路。我们神经外科医生更喜欢在显微镜下,从前路把突出间盘切除,甚至磨除后方增生的骨赘,直接给神经减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安全,微创,精准。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患者生命健康大于一切,安全、微创、精准才是最好的选择。
椎管内肿瘤是脊柱神经外科主要诊治的疾病,手术前常常需要先定位,也就是先要精准定位肿瘤位置,才去切开肌肉,拿走骨头,最后切除肿瘤。术前检查核磁,CT和X线片都会给我们提供依据让我们准确找到肿瘤,这些检查缺一不可。手术前我们需要完善这些检查,就是为了对肿瘤位置,性质,形态有一个全面了解,才能做到精准微创。下面这个病例就很有说服力。这个患者在做核磁平扫时,肿瘤定位位于胸11(黄色标记T11),做完增强扫描肿瘤定位于胸10(红色标记T10)。两次定位标记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我们是从骶椎向上计数的,从腰5往上数,如果骶椎椎体长的像腰椎(骶椎腰化),把骶1误认为是腰5,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我们术中该如何定位呢?我们建议按照下面方法去做,会减少定位错误的发生率。我们取三个无菌注射器针头,触摸定位棘突,用酒精消毒皮肤后,将三个针头分开刺入棘上韧带,从尾端向上分别为1、2、3号针头,三个针头。在C臂机下透视。从尾端向上分次照侧位片,第一张侧位定位片显示第一号针和腰5-骶1,和髂嵴重叠的椎体我们把它作为腰5,那么1号定位针对应的是腰3棘突。最后确认肿瘤节段,划线,术中验证定位准确,术区切除椎板后便看见椎间孔区肿瘤,证实定位准确,10环定标。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尽可能把检查做全做对,不同检查提供信息不同,综合分析,才能做到精准定位,事半功倍,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颈椎间盘突出,会造成颈髓受压,严重造成脊髓变性,导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会出现双上肢麻木无力,感觉减退,走路不稳,双脚踩棉花感,下楼需要扶楼梯,平道走路易绊倒,严重者出现肢体瘫痪。手术目的是给脊髓减压,压迫脊髓的不仅仅有突出间盘,还有椎体后缘增生骨质或骨化的后纵韧带。因此,手术不仅要去除突出椎间盘还要将增生骨赘磨除,只有这样患者术后症状才能有效缓解,单纯摘除间盘,没有充分磨除增生骨质,脊髓压迫依然存在。我们在显微镜下从椎体前缘向后把突出间盘完全切除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一步是用手术磨钻把后缘骨质再磨除,只有这样才能“斩草除根”,颈髓才能被完全解压。从前方做手术能把后方骨赘磨除,可谓“隔山打老牛”的功夫,我们能轻松做到靠的是显微镜和手术动力系统,肉眼下是无法完成的。我们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放大术野下,用磨钻将骨赘磨除,直至看见正常搏动的硬脊膜,为脊髓充分减压。显微镜是术者的放大镜和千里眼,用它才能看的清楚,看得清才能拿得准。放置零切迹融合器进行两个椎间固定融合。只有微创手术,患者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疗效,遭受最少的痛苦、最少的损伤。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神经外科颈腰椎病门诊 周三下午神经外科门诊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里最重的一种类型,一经确诊务必手术,那么一味保守只会加重病情,即使决定手术,手术风险也大大提高! 这名患者一直害怕手术,担心手术后留下后遗症,直到自己走路不稳,需要拄拐行走,手拿不住东西,不能使用筷子进食,才来住院手术。颈椎核磁显示颈髓严重受压,也被压成一条薄片。这无形中加大了手术风险! 我们在显微镜下完成了减压,把突出髓核全部切除,看到了受压硬脊膜囊恢复正常搏动后,放置零切迹融合器固定。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二天下地活动。 总之,脊髓型颈椎病切莫拖延治疗,术前专业评估后,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早诊断,早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它虽然不减少患者寿命,但严重者无法进行书写、饮食、穿衣、说话和其他精细活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的男性患病率1.7%,女性患病率1.6%。目前,全球有5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我国患病人数超过200万,居世界第一,其危害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成为中老年人“第三大杀手”。脑深部电刺激术,又称脑起搏器治疗手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也是国内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好方法之一。该技术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特定神经核团的位置植入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可抑制异常电活动的神经元,以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癫痫、扭转痉挛等疾病。术后可通过体外程控调节体内神经刺激参数,随时适应病情变化。1.帕金森病患者,什么时候安装脑起搏器效果最好?帕金森病患者安装脑起搏器的时机是有个体差异的,但总体来说,患者吃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药物“蜜月期”结束,出现“开、关”现象、“异动症”等药物副作用的时候,是考虑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时机。2.什么是“蜜月期”、“开、关”现象?药物有哪些副作用?在帕金森病初期,患者都会选择吃药来控制震颤、僵直等症状。每次吃药起效的一段时间内,运动功能几乎能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效果非常好。运动功能几乎能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甚至周围人都看不出这个人患有帕金森病,这就叫做药物的“蜜月期”,一般会持续4~6年。随着病情的进展,药效会慢慢下降,或者只有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药效,说明“蜜月期”将要结束了。同时还会出现“开、关”现象,也就是患者吃了药,药效维持时间缩短,无效的时间相对延长,这就是所谓“开”期变短,“关”期延长,比如原来吃一次药,可以维持三个小时,而现在吃一次药,只能维持一个小时了。常见的副作用还有“异动症”,也就是患者吃了药之后,手脚不由自主地动,手舞足蹈,幅度很大。3.过晚植入脑起搏器可能带来的困难?过晚植入脑起搏器,因为病程过长,患者会有肌肉痉挛、关节变形等症状,术后效果不如早期植入脑起搏器的患者;同时病程过长的患者可能年龄偏大、合并症多,也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腰5-骶1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很常见,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引起腰腿痛,腿痛以压迫侧大小腿后侧及足跟为主,有的患者不能踮脚尖行走,严重者伴有肌肉萎缩或大小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微创通道技术是利用肌肉间隙,逐级扩张撑开建立工作通道,显微镜下磨除部分椎板下缘,不破坏关节突,扩大椎板间隙,显微镜下辨认间盘和受压神经硬膜囊,镜下切除突出髓核并对受压神经做360度彻底减压,伤口不到2cm,患者术后恢复快,效果好,花钱少,手术全程无痛苦,住院时间短。我们已成功开展百余例此类手术,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与好评,术后两年内复发率远低于传统手术。 病历分享 女性 34岁,主因腰痛及右侧腿痛4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痛苦表情,强迫体位,直腿抬高实验(20度)阳性,VAS评分(反应疼痛程度的评分,0分不疼,10分最疼):8分。 术前核磁显示:突出髓核压迫神经硬脊膜囊 矢状位上见髓核游离至椎间隙上方,增大了手术难度。 术中C臂引导下放置微创通道,精准定位,指向目标。 显微镜下暴露目标,一次性切除突出髓核 完整取出髓核,直径大小约2cm 术后复查核磁:突出髓核被取出 受压神经硬膜囊彻底减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实验阴性(70度) 微创通道技术为广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该技术具有3D手术视野,解剖清楚,神经减压彻底,安全性高,不易损伤神经,术后不易复发;对患者创伤小,无痛苦,恢复快,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无需内固定,花费少,住院时间短。
颈椎病可以扎针灸吗?一一谨慎 朋友圈内看到河南王一公主任分享这个病人针灸后出现颈部疼痛加重四肢无力不全瘫症状,MRI显示椎管内出血。 颈椎病到底可不可以针灸呢? 1,脊髓型颈椎病针灸也没用。打个比方:得了脊髓型颈椎病就等于电脑坏了主板,针灸就好比你不停重启开机,真的不顶用。 2,椎动脉型颈椎病也不用针灸。再打个比方:得了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水管子堵了,流水不畅了,针灸就好比你不停的挖坑找漏水的地方,不是漏水的问题是管子不通了! 3,有明确压迫原因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好不要针炙。好比你脚上压了块大石头,疼得不能动,消除疼痛你有两个选择:搬走石头和把脚整麻木了,这两个选择后者类似于针灸,前者就好比微创手术,现在您选哪个? 4,只有颈型颈椎病(颈肩背肌肉筋膜等劳损引起的颈肩背疼痛酸困不适等)可以选择针灸,但不能扎的过深和扎颈后正中区域,因椎管内硬脊膜外和内有很多的血管,损伤后可引起硬膜外或硬膜下出血,血肿会压迫颈髓严重时导致高位截瘫。 无论你选择哪种治疗,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是否对病治疗,前提是搞清楚自己到底患了什么病,哪种类型;只有这样才是有的放矢的治疗,才会事半功倍!
腰椎病阶梯式治疗很重要72岁的张卫生老人是临汾乡宁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常年繁重的农活使老人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从推拿按摩,到在村里过度打封闭针,再到各地市医院各种拍片子怀疑成其他病症。15年的求医路,老人走得跌跌撞撞,迷茫又无助,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老人来到山医大一院求助。 由于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张卫生过度地使用封闭治疗,给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山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刘晓东主任表示,腰突患者要正确了解腰椎间盘的治疗原则,如果一种治疗方式不起作用,切不可一条道走到黑,延误治疗时机。 病情缠绵十五年 最终选择手术治疗 见到张卫生老人时,老人正坐在病床上,精神头不错,他的家人忙着办出院手续。“手术已经做完了,感觉原来的症状减轻了很多……”老人的脸上挂着笑容,如果不是穿着病号服,完全看不出是前一天刚做完手术的样子。 张卫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老家乡宁县,几十年的劳作使老人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在求医问药过程中,不科学的治疗方法让他腰椎问题越来越严重。最近两三个月,老人的病情加重,晚上疼得睡不着觉,腿就像是泡在开水里似的,走路的时候,脚下像踩了棉花。在家人的陪同下,老人来到省城山医大一院治疗。 山医大一院神经外科脊椎脊柱组主任刘晓东对张卫生的病情进行研究后,建议实施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直到进行手术的前一天,老人还在犹豫。“有期许又有担心。”张卫生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来医院前也没想到要做手术,仅仅是想拿片子让医生看一下,但在医生对病情耐心的讲解下,老人决定手术。手术后,老人腰部、腿部疼痛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减轻,所以他准备出院后回家慢慢休养。张卫生还让山西晚报记者看了看他背后两个仅一厘米的手术刀口,愈合得比较好。 曾打十四针封闭止疼导致休克 “为了减轻疼痛,我真的是什么法子都试过,刚开始听着村里人的介绍,按摩、推拿、理疗、打封闭……都试过。”说起以往的治病经历,张卫生很感慨。“刚开始是按摩,有些效果,但维持不了太长时间,后来在村里医生的建议下打封闭针,虽然听说封闭针也有危害,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总希望少花钱就能把病治好。”在庸医的误导下,张卫生一连5天打了5次封闭针,后来又先后打了9针。在过度打针之后,张卫生出现了休克,才不敢再打了。 “张卫生老人的情况,属于极端使用介入治疗,给后续其它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刘晓东说,“第一是身体正常的结构被破坏。在手术过程中,会发现正常结构的地方有很多瘢痕和纤维组织。第二,一味地保守治疗,使得局部问题最终变成整个腰椎的问题。” 刘晓东强调,打封闭针属于介入治疗的一种,但是封闭是有讲究的,好多人也都在做封闭治疗,会得到缓解。但是,正确的封闭要有严格的药量,掌握正确的部位,正确的频率。如果不正确的话,会带来很多并发症,所以说介入治疗,也要通过正规的医院。而且当一种治疗没有效果,就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了。 腰突病要遵照阶梯式治疗原则 腰椎间盘疾病什么情况下需要保守治疗,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这是很多腰椎间盘疾病患者都困惑的问题。山西晚报记者问及刘晓东时,他说:“在诊疗过程中,很多患者也面临同样的困惑,我们必须把正确的认识传递给患者。腰椎间盘的治疗是阶梯式治疗原则,得了腰椎病不一定要手术,首先要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时间是3个月。如果患者症状就是腰椎痛,没有神经功能损伤,没有肌无力,没有大小便的障碍,肢体的活动没有受到限制,那么优先保守治疗。一般保守治疗百分之九十的患者病症都会得到缓解。理疗、针灸、推拿、正骨、卧床休息,包括贴膏药,这都是保守的治疗方法。” “如果保守治疗三个月后,症状没有好转反而是越来越重了,走路时,下肢无力,走一段路就得歇一歇,神经功能也受影响了,这种情况建议手术,不能拖延。”刘晓东说,“腰间盘手术是阶梯式治疗,大部分的患者通过微创手术就能达到很好的手术效果,其次是显微镜手术,最后才是融合固定的终极疗法。” 一味保守治疗可能会延误病情 对于腰椎间盘疾病患者来说,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保守治疗已超过三个月了,没有效果,但是很多患者不敢手术,千方百计地选择一些其它方法来缓解疼痛。可是无论怎么办,都回不到原来正常的生活。“长期不能正常生活,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整个腰椎出问题。”刘晓东说。 刘晓东解释,很多患者腰间盘突出不敢随便乱动,不敢锻炼,这会导致腰大肌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而腰大肌起的作用就像斜拉桥的钢缆一样,腰间盘就像桥墩子底下的那块橡胶皮,桥主要靠钢缆拉着,由于腰大肌缺乏锻炼,脂肪越来越多,肌肉被脂肪侵占,导致腰椎后柱的力量不够,椎间盘之间压力就越来越大,长此下去,不只原来的病灶出问题,整个腰椎都会出问题。 刘晓东说:“我们的原则是,尽量避免走到必须要腰椎融合固定的地步,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无论是哪种治疗手段,在进入恢复过程后,要注意锻炼腰大肌,这样才能避免病症复发,以及相邻椎间盘的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