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凯特王妃患癌的新闻上了热搜,报道中并没有说她得了什么病,毕竟这是别人的隐私。但她才42岁,无论患什么癌症都是件不幸的事。很多癌症都有年轻化的趋势,结直肠癌也不例外。我见过的结肠癌患者,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这种年轻化的趋势,已经被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类小于50岁的年轻人得的肠癌,称为早发型结直肠癌,与之对应的:50岁以后的结直肠癌称为晚发型结直肠癌。晚发型仍然是所有结直肠癌中占比最大的,早发型占比约10%。但是两者趋势不同:从1980年代开始,晚发型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3.1%的速度下降,而早发型肠癌的发病率却以每年1.4%的速度上升。早发型结直肠癌的特点:多见于男性多发生在左侧结肠和直肠,腹痛、便血等症状更明显发现时分期通常较晚,容易出现转移,肿瘤恶性程度高。家族史比较明显临床工作中也能感觉到,肠癌患者越年轻,恶性程度就越高,分期就越晚。尽管年轻患者通常没有合并症,能够承受较大强度的放疗、化疗,但早发型肠癌的预后,却仍比晚发型肠癌差。为什么肠癌越来越年轻化?具体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基因、肠道细菌,以及幼年时的饮食因素有关。现有的研究已经观察到:早发型肠癌是和饮食、生活方式高度相关的。肥胖,脂肪具有高代谢活性,能够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的发生。含糖饮料,每天饮用两份或更多份含糖饮料,早发肠癌风险高出1倍多。缺乏体育锻炼,每周久坐超过14小时的女性,患肠癌风险升高68%。爱吃超加工食品的人,患晚期腺瘤的风险高57%。所谓超加工食品,就是通过复杂工业加工、添加了各种添加剂的食品,各类零食饮料基本都是超加工食品。饮酒,爱吃红肉、加工肉类。红肉指烹饪前呈现红色的肉,猪、牛、羊肉就是红肉;加工肉类是使用腌、烟熏、盐渍等方法处理的肉类,比如腊肉、火腿、培根、香肠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酒精列入1类致癌物,红肉、加工肉类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怎么应对?已经知道肠癌与上述饮食、生活习惯有关,要说这个病是吃出来的也不为过。要降低患肠癌的风险,就应该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但是健康的不好吃、好吃的不健康,有人说不让他吃肉还不如死了,那就是在抬杠。以前有句话叫做:知道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道了却不改变,那谁也帮不上忙了。此外就是重视筛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应该提前筛查。之前发过两篇文章介绍筛查,可以了解下。今天就到这儿。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前不久,有家属给我电话:听村里人说,得这个病很少有活过一年两年的,是真的吗?有这么快吗?到底能活多久啊?这是平时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了,在医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预后。然而就像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明天的天气,只能知道明天阴天、下雨的概率有多大。对于每个患者,无法准确预测具体的生存时间,数据只能告诉我们患者生存的概率。癌症的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最大因素。而预后的好坏可以用5年生存率来衡量。每位确诊肠癌的患者,入院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比如增强CT、增强磁共振,甚至昂贵的PET-CT。这些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癌症分期,不同的分期对应着不同的5年生存率。•Ⅰ期--Ⅱ期,肿瘤局限在原发部位,没有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91%。•Ⅲ期,肿瘤转移到周围淋巴结,没有转移到远处器官,5年生存率73%。•Ⅳ期,肿瘤转移到远处的器官,比如肝脏、肺脏等,5年生存率16%。可以看出来5年生存率和确诊时的分期是密切相关的,分期越晚,预后越差。为什么用5年来界定?5年生存率有什么意义?举例来说:Ⅲ期肠癌5年生存率73%,意味着100个Ⅲ期肠癌患者经过治疗,5年后有73人依然在世。5年生存率在1930年代首次提出,之所以选择5年是因为那时候大部分癌症治疗效果不佳,存活5年被认为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5年生存率已经有了很大提升。癌症治疗后5年没有任何复发迹象,可以认为是临床治愈,复发的几率就很小了。还有种情况,比如患者在术后第3年发现复发、转移,开始接受治疗,5年时是带病生存状态,这是5年生存率说明不了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人能超过这些数字,有些人可能没有肿瘤复发却因为其它慢性病离世。所以,多和你的医生沟通,不要轻信非专业人士的话。了解这些知识可以让家属和患者本人对疾病多些认识,但如果因此加重心理负担就得不偿失了。有时知道还不如不知道,切勿把概率的事往自己身上套。此外,更重要的一点:结直肠癌的治疗是日新月异的,新的药物、新的检测方法等不断涌现,5年生存率也在不断提高。即使Ⅳ期肝转移的患者,在经过靶向药物治疗后,接受肿瘤完全切除,5年生存率高达60%。所以,选择忽视这些数字,积极治疗、放宽心,才是更重要的事。今天就到这儿。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结直肠癌是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好消息是,有癌症筛查方法可以及早发现结肠癌。哪些人容易得结直肠癌,如何应对但坏消息是,它通常会出现模糊、不明确的症状,如果你不注意,很容易被忽视。因此,许多患者在癌症已扩散到全身时才来就诊,他们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4%。本文介绍6个结肠癌的隐匿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接受检查。1.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结直肠癌(或任何与此相关的癌症)不易察觉的症状之一是原因不明且无意识的体重减轻。有些人可能觉得他们的体重减轻是由于:•工作或生活压力•饮食习惯的改变,或正在减肥•年龄增加•近期有过感冒或胃肠道感染的情况虽然这些都可能导致体重下降,但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时,医生最先想到的、最重要的诊断是癌症。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的衣服突然开始宽松,当你发现体重明显减轻时,就说明需要去看结直肠外科医生了。2.疲劳、乏力许多结直肠癌患者表示,癌症疲劳感觉就像日常疲劳一样。但当人们患有癌症时,即使没有进行大量活动,他们也可能会感到疲劳。包括:•持续精力不足•嗜睡•记忆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执行基本的日常任务如果任何一个症状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持续存在,就应该去看医生。如果有结肠癌家族史,这一点尤其重要。3.贫血贫血是指体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缺铁性贫血(IDA)是一种由缓慢、长期出血引起的贫血。右侧结肠癌常常是这种类型的出血,并且由于血液量很少(通常是微小的),因此在粪便中不容易注意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一般没有肠道症状。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包括:•心悸•疲劳•甲床或结膜苍白对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尤其是成年男性,需要进行结肠癌筛查。4.大便变细狭窄或粘稠的粪便是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结肠癌迹象。大便的形状像铅笔一样细,意味着肠道有阻塞。对于左侧癌症尤其如此。有时会伴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5.大便带血(有时肉眼不可见)大便带血是结肠癌最容易引起重视的症状。然而,早期出血很少,可能不会注意到粪便中有鲜红色的血。有时可以观察到深色的粪便(有时甚至是黑色)。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明确表明胃肠道内有出血。但是,胃肠道内出血并不总是意味着癌症。大便带血并不都是癌症信号。患有溃疡、良性息肉、憩室炎和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都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但由于它可能意味着癌症,因此如果发现大便带血或者大便颜色发黑,最好咨询医生。6.腹部痉挛痛或腹胀痉挛是指腹部持续疼痛或烧灼感。腹胀是指腹部不舒服的收紧或饱胀感。这些症状是结肠癌的最早症状之一,但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如果您经常出现痉挛/腹胀现象(持续超过三周),最好咨询医生。如果年满45岁或以上,这一点尤其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结肠癌筛查。以上就是结肠癌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包括持续疲劳、体重减轻、排便习惯改变和腹部痉挛。如果您长期遇到这种情况,请立即去看医生。
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攀升,但幸运的是,它是少数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实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癌症类型之一。结直肠癌从息肉阶段发展到晚期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期间若能通过筛查及时发现并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一、粪便潜血试验(FOBT/FIT)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便捷且非侵入性的筛查手段,方便快捷,费用低廉。主要用于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隐匿性出血,提示可能存在肠道病变。新型的FIT(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使得检测结果更为可靠。但容易收到饮食、药物的影响,推荐每年检查一次。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是目前最直观有效的筛查工具,通过柔软的内窥镜深入大肠内部观察,不仅能够直接看到息肉或肿瘤的存在,还可以同时进行切除并取样做病理活检以确定性质,是检测结肠息肉、确诊结肠癌的金标准。粪便潜血试验阳性的患者推荐进一步完善结肠镜检查。对于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患者的人群,推荐从50岁开始进行肠镜筛查。三、CT结肠造影(CTC)或钡剂灌肠造影对于不适合或不愿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群,可以选择无创的影像学筛查方式,如CT结肠成像或钡剂灌肠X线造影,它们能提供大肠内部情况的详细图像。但是检出率较低,有一定的辐射。同样CT结肠造影阳性的患者仍然需要进行结肠镜的检查来确诊。四、多靶点粪便DNA检测近年来新兴的筛查技术,通过对粪便样本中的脱落细胞DNA进行分析,检测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变异,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可以居家取材,寄送到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缺点是费用相对粪便潜血实验价格较高。如果结果是阳性,仍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来确诊。既往病史及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根据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一般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但对于高风险人群应提前并增加筛查频率。每个人在选择筛查方案时,都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筛查计划。总结而言,结直肠癌并非不可战胜,关键是做好筛查工作,让疾病在萌芽阶段就能被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让我们共同关注肠道健康,积极参与结直肠癌筛查,用科学的方法为生命保驾护航,远离这一沉默的杀手。
痔疮是肛肠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对于痔疮患者来说,除了外痔,其它两种都可能会引起便血。痔的出血通是鲜红色血,附着在粪便表面,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便后滴血的现象,甚至有鲜血从肛门喷出。此外,痔疮患者在便血的同时也会伴有疼痛感。而对于肠癌患者来说,由于肠道肿瘤容易受到粪便的摩擦,从而出现破溃、出血的情况,肠道位置高于肛门,血液通常是与大便混合在一起,不会出现便后滴血,或者喷血的情况。同时,因为肠道距离肛门的距离不一样,便血的颜色会表现为鲜红色、暗红色、黑色。另外,随着肿瘤的不断进展,会破坏肠道粘膜,引起肠道粘液分泌增多,也有可能发生肠道感染,进而出现粘血便或者脓血便。大多数痔疮患者是在饮酒、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后,才出现便血、肛门疼痛等症状,改善饮食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而结肠癌患者一般都会有消化道症状,比如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最典型的特征是排便习惯的改变,同时还会出现发热、食欲下降、消瘦等恶病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