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疼痛医学的发展史•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有麻醉科医生开设疼痛门诊。50年代开始,国外许多医院又相继开设了疼痛科室,建立疼痛研究治疗中心。随着1976年国际疼痛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热衷于疼痛医学的医务人员可以自主地研究和开展•疼痛疾病的诊疗方法。中国疼痛医学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了针刺麻痹(针麻),治疗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1989年成立了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相继1992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随着国内疼痛医学的兴起,各大医院疼痛科的开设,2007年07月16日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发[2007]227号),明确了: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文附件1)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有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2016年10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936号,下称《指南》)公布。此份指南相比之前的2014年07月的《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多了一个科室(3.16疼痛科)。2016年《指南》指出了三级医院疼痛科应具有的诊疗能力及“脊柱内镜、等离子技术、射频消融术、臭氧注射术、神经阻滞技术、冲击波技术、银质针技术、鞘内注射及脊髓电刺激”等关键医疗技术,对于疼痛科的定位与发展及疼痛科医生均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2021年10月17日国家疼痛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成立,2023年5月青岛市疼痛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促进我国疼痛诊疗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缩小地区之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疼痛诊疗的差距,更好的为疼痛患者服务。•二、何谓疼痛:•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三、疼痛医学发展障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知识的局限,大多数患者,包括一些医务人员都不了解疼痛医学的真正内涵,认识疼痛医学领域还存在着一些误区:•1,疼痛治疗只是一种对症处理,不解决根本问题,即所谓“治标不治本”。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传统的治疗手段是镇痛药物加按摩、牵引、热疗、针刺等,只解决“疼痛”问题,现在疼痛科多采用微创介入技术,对出了问题的神经进行营养、解压、调理、刺激甚至毁损等治疗,从而达到消炎、镇痛,阻断痛觉传导,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对疼痛疾病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且某些疾病的过程本身就是疼痛引起的恶性病理循环,解除疼痛就是治疗疾病,如带状疱疹。•2,疼痛科是独立的科室,不等同于其他科室,内科治疗以服药为主,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康复科以物理治疗为主,麻醉科主要解决围手术期的急性疼痛,而疼痛科则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首先针对临床相关科室治疗效果不好的各种疼痛,进行明确的诊断,然后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手段,无创、微创方法加以治疗。•3,患者急病乱投医,频繁寻医找药,贻误病情。•急痛、轻痛和一般疼痛均由各科室诊疗,而慢性顽固性疼痛,包括疼痛没有查出病因或查出病因目前无法根治的则需到疼痛科来治疗,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变成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或中枢疼痛,疼痛更加剧烈,更加难治。•4,疼痛治疗后是不是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人体的神经分为感觉、运动、植物神经等,疼痛的治疗,只是选择性阻断感觉神经的传导或毁损痛觉纤维,并不影响其他神经。•四;疼痛科诊疗项目:• 1、急性疼痛:软组织及关节急性损伤疼痛,手术后疼痛,产科疼痛,急性带状疱疹疼痛,痛风等;• 2、慢性疼痛:软组织及关节劳损性或退变疼痛,椎间盘源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等;• 3、顽固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疱疹后遗神经痛,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头痛等;• 4、癌性疼痛:晚期肿瘤痛,肿瘤转移痛等;• 5、特殊疼痛类:血栓性脉管炎,顽固性心绞痛,特发性胸腹痛等;•6、相关学科疾病:早期视网膜血管栓塞,突发性耳聋,血管痉挛性疾病,面肌痉挛,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逆,末梢血管疾患,失眠等。•五;疼痛科医师的职能: 1.推进对疼痛医学的基础研究 2.认真检查病人,做出正确的诊断 3.对疼痛之神经生理与心理学有深度的认识 4.以爱心与耐心对受疼痛折磨患者加以悉心的照顾 5.对放射检查资料,一般医学检查,电生理检查,心理测验资料都有辨读的能力 6.对与疼痛治疗有关的药物临床药理学有深度的认识,合理地使用镇痛药物 7.会执行各种新进的疼痛治疗技术•六;疼痛科的治疗方法:•1.神经阻滞:阻断疼痛等伤害性刺激向中枢传导,从而打破恶性病理循环,既是症状治疗,又是病因治疗•2.针刺疗法:针刺腧穴能提高机体痛阈和耐通阈•3.中药治疗:多用于慢性钝痛,发挥祛风止痛作用•4.物理疗法:包括直流电疗法、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红(紫)外线疗法、超声波疗法等•5.电刺激疗法:脉冲电流刺激可引起周围神经粗纤维兴奋,冲动传导至中枢系统,使脑啡呔、内啡呔释放,引起镇痛效应.•6.射频疗法:可以选择性毁损痛觉纤维,保留触觉•7.激光治疗:低能量激光如氦氖激光主要适用于物理治疗,具有消炎、镇痛、促进组织再生作用,可治疗局部炎症、皮肤溃疡、面肌痉挛等,二氧化碳激光散焦照射治疗扭挫伤、关节炎、神经痛、喉炎等•8.臭氧疗法:臭氧大自血或者臭氧关节及神经阻滞治疗•9.手术治疗:对于强烈的顽固性疼痛,采用各种治疗措施均难以控制,而又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七;疼痛科前景•疼痛科是综合的医学专科,具有高度的跨专业性,医疗范围广泛,覆盖人群庞大,患者病情复杂,临床前景广阔。而这些年中国的疼痛医学发展并不均衡,一些国内知名大医院都没有设置疼痛科,有的医院虽开展疼痛科,还是以门诊居多,且多为麻醉科医师兼职,疼痛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很大的空间,但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社会发展的需求,疼痛医学必将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我院疼痛科引进最先进冲击波治疗仪,该设备是现今物理治疗界首屈一指的先进仪器,又称“不流血的手术刀”,它是利用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高能冲击波能量,经聚集后进入特定的部位,通过冲击波能量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的物理和生理效应,达到治疗目的。冲击波治疗没有服药或注射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因而越来越广泛用于各种骨组织疾病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治疗中。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冲击波治疗。 一、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1.机械压力效应: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如脂肪、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以及骨骼组织等,因此,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间的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以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压电效应:冲击波作为一种机械力作用于骨骼后,首先增加了骨组织的应力,产生极化电位,引起压电效应。这种压电效应对骨组织的影响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有关。许多动物实验都发现高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引起动物的骨骼骨折,低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刺激骨的生成。 3.空化效应: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4.止痛效应:(1)由于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力较强,可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从而缓解疼痛;(2)体外冲击波可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由此缓解疼痛;(3)体外冲击波通过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4)体外冲击波可引起局部充血,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二、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 根据这些生物学效应,目前,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的主要适应症包括骨组织疾病,如: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早期)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内上髁炎、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髌骨腱炎、冈上肌肌腱损伤等。并有文献报道称对足底筋膜炎、腱鞘炎、棘上韧带炎、髂嵴炎、肩周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膜炎、骨性关节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冲击波治疗的副作用:冲击波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组织的红肿、皮下出血、瘀斑、疼痛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过性的,治疗后1-2天就可以缓解或者消除。所以无需对冲击波治疗心怀恐惧,从国内外众多报道来看,冲击波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冲击波治疗具有非侵入性、组织损伤小、疗效满意等许多优点。 四、冲击波治疗的疗程:冲击波治疗一般3-5天进行一次,4-6次为一个疗程,是一种安全、便捷、省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漫游电治疗仪(负压动态干扰电治疗)?漫游电治疗仪是在干扰电基础上,结合临床需求,研发的新技术-----多通道漫游电交互刺激技术。漫游电交互刺激技术核心是高效、精准,是由多组吸附电极形成的多维度立体空间内,电极交叉干扰,突破单一固定点位,实现大范围多维度节律性漫游交互。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疼痛科,康复科,功能障碍中心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 二、漫游电治疗仪有哪些特点?1.漫游电除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外,交互刺激将能量高效传入体内,穿透深度10cm以上,可达深层的骨骼肌和内脏,可高效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增强深部肌肉收缩,更好地克服人体产生适应性。漫游电除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外能进入人体深处,由于不同的调制频率,调制幅度,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使肌肉发生强烈的收缩,且治疗结束后仍有持久的“肌肉兴奋感”,真正实现了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2.作用范围广,治疗力度有力、均匀、柔和,效果持久,治疗深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患者有“漫游”般的感觉,具有A、B、C三个治疗模式,可根据病情随意切换,易于长疗程治疗。三、漫游电作用:1.兴奋神经粗纤维,通过闸门调控,抑制传导疼痛感觉的细纤维,并提高痛阈,达到镇痛效果。2.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疼痛性物质的排出,能扩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松解粘连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等,可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3.可作用于深部组织,并在体内产生低频电流,产生细胞内外极性改变,使膜电位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兴奋神经和肌肉。使人体释放具有镇痛作用的吗啡样物质。漫游电可促进内脏平滑肌活动,提高其张力,改善内脏血液循环,调整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四、治疗范围:1: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痛、神经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伤病 等。2:血液循环障碍:动脉硬化、早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雷诺氏病、血肿机化等。3:关节软组织肌肉系统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滑囊炎、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骨折延迟愈合、软组织扭挫伤、肌纤维织炎、肌炎、肌肉劳损、废用性肌萎缩、关节挛缩、术后粘连等。4:皮肤疾病:瘢痕、瘢痕挛缩、炎症后硬化等。5:内脏系统疾病:胃下垂、肠粘连、尿潴留、便秘、术后肠麻痹等。6:五官科疾病:慢性咽喉炎、声带麻痹等。7: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乳腺增生,产后盆底肌修复等。五、漫游电治疗好处多,人人都适用吗?漫游电虽应用广泛,仍有部分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漫游电治疗仪:1.恶性肿瘤,局部皮肤破损、感染;2.有出血倾向患者;3.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4.有心衰或严重心脏疾病,局部有金属异物者;5.昏迷、抽搐等神志不清者;6.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什么是射频治疗技术?射频治疗技术是一种微创医疗手段,它利用特定设备通过穿刺针向局部组织传递超高频无线电波,实现热凝固、切割或神经调节,以治疗疼痛疾病。这项技术主要有两种模式:标准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自19世纪的动物实验起,射频治疗技术逐渐发展,20世纪中叶首台商业射频发生器的问世标志着其临床应用的开始。1997年,脉冲射频技术由荷兰医师Sluijter和工程师Rittman首次提出,以其不损伤神经、减少并发症的优势,成为传统射频治疗的重要补充。如今,射频治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顽固性疼痛,并且仍在不断发展中。射频治疗在关节中的应用一、肩关节脉冲射频在肩关节痛的治疗中有较多的应用,包括肩胛上神经、关节内以及经皮脉冲射频,其中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运用最为广泛。脉冲射频是一种安全、可重复的长期控制肩关节疼痛的疗法,其中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疗效较为确切。二、膝骨关节射频射频治疗在膝骨关节炎的疼痛治疗中有针对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各支配神经的多种应用方式,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关节内射频是直接穿刺或者通过关节镜引导,消融关节内病变组织或者脉冲射频调节。其他的射频方式包括隐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以及关节周围神经丛的射频调节。近年来,超声引导被广泛运用膝骨关节的射频治疗,使其治疗更为精准有效。射频治疗技术的优势01微创治疗痛苦小,无创伤——不开刀、局麻手术,射频针的直径只有0.7毫米,产生治疗作用的针尖长5毫米,作用半径3毫米。02定位准确在B超、C型臂X线透视机和CT引导下精确进行穿刺靶点和神经定位,再通过针尖发放感觉和运动刺激进一步验证是否到达靶点神经,最终保证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03无耐受性射频的治疗作用周期从2周到数月不等,可通过数次治疗的效果累加达到治疗目的。且由于不对组织造成过多的结构破坏,疼痛复发时可重复治疗。04治疗时间短一般微创治疗30分钟-1小时,关键射频作用时间仅数分钟,高龄和身体条件较差的病人大部分都可以坚持完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