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看到了好多例血管瘤的患儿,在其他医院用激光治疗后,血管瘤没有控制,并且发展更快了。家长着急,埋怨医生没有好好治疗。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一个医生从内心都想尽快解决孩子的痛苦,让家长少花钱,根本原因是经验欠缺,没有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法,没有尽快的控制血管瘤的生长。血管瘤的疗效和治疗经验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综合治疗是首选的,单一的激光治疗,单一的外用药物,单一的口服药物,都不能达到尽快消退的目的。所以,在这次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专场上,我主讲的内容,联合治疗、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主要手段。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如何把几种方法的优点综合利用,才有可能尽快控制血管瘤的生长。首选的方案是口服盐酸普奈洛尔,大多数血管瘤在一周之内不在发展。我们观察了上万例的患儿,感觉这个效果是非常肯定的。第二选择,在控制血管瘤生长后,联合激光治疗,尤其是双波长染料激光,更能进一步的加速血管瘤的消退。第三选择,外敷药物,血管瘤生长抑制剂,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目前,我们医院在全国第一家开始使用,观察了大概五千多例患儿,也有不错的效果,尤其是激光后,能明显缩短病程。第四:局部注射药物,适应于混合型或者海绵状血管瘤,注射药物常用的有五种,每一种都有自己的适应症,主要是看血管瘤的类型和血管的分布情况,尤其是在超声的引导下,效果会更好。
黄褐斑作为一个难治性疾病,困扰了很多爱美女士,很多人经历了很多医院,使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改善,甚至加重了,最近这段时间,接到关于黄褐斑咨询的电话非常多,门诊就诊的病人也很多。现在把我的关于黄褐斑的治疗体会,做个总结,请大家参考。第一:口服氨甲环酸,这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黄褐斑的药物,从国外传过来的经验,得到了临床的证实,效果不错,价格也不贵,好多人用了有非常好的疗效。治疗的剂量,不要按照说明书服用,每次一粒,每天2~3次就可以了。第二:氨甲环酸的药物导入: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左旋维C导入更安全,对皮肤的刺激更小,效果也不错。但是如果皮肤有红血丝,皮肤角质层变薄,是不能使用的。第三:保湿剂的使用:保湿剂,一定要成分单一,不要含有香精和防腐剂,单纯的保湿成分就可以了,最好有一定的成膜性,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能持续的保护皮肤,对皮肤没有任何的刺激。第四:口服中药,中药调节内分泌有很好的疗效,缺点就是见效慢,找一个好的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慢慢调理,结合其他的手段,效果不错的。第五:激光的选择:目前美国批准的治疗黄褐斑的激光,只有玻璃饵激光,也就是1550激光,其他的没有得到批准。每一种激光都有自己的适应症,都有特殊的靶细胞,当你的皮肤适合哪种激光,才能选择那种激光,大多数黄褐斑的人群基本上不适合选择激光治疗的。我们皮肤激光科,有全套的激光设备,都是原装进口的,我使用了很多种,告诉大家,如果伴有红血丝,可以选择染料激光封闭血管,同时保护皮肤,不然容易加重黄褐斑;如果是皮肤正常,首选点阵1550激光,原理是让黑色素有新的代谢通道;如果持续性黄褐斑,并且角质层正常的,可以局部使用进口的调Q激光,光斑能量一定要合适。如果没有经验的医生,设定的激光数值,很多都是会激惹黄褐斑的。
连续两周的门诊,又遇到了几例患者,黄褐斑的部位颜色很重,追问病史,都是在某医院做了点阵调Q激光后,局部皮损比以前的颜色还要加重,持续时间超过了两个月。上一篇文章专门谈到了黄褐斑是否能选择激光,有很多患者咨询,在这里,再次告诫大家:激光是可以治疗黄褐斑的,关键是选择皮肤类型、黄褐斑的类型,不然很容易加重黄褐斑的。根据我的门诊,来就诊的黄褐斑的患者,占到80%以上的不是适合做激光的,少部分病友才适合做激光。没有一种治疗方法,都是有效的,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方法很重要,尤其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皮肤类型,和黄褐斑的黑色素的形成的原因,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黄褐斑的患者,到皮肤科门诊就诊,一般都会开氢醌霜,这个药物,是治疗黄褐斑的经典药物,氢醌褪黑色素有一定的效果,大多数医生,初次就诊的病人都会推荐用氢醌霜治疗黄褐斑。但是这个药物有一定的刺激,好多人用了黄褐斑的部位没有减轻,反而加重,这是为什么?首先要明白,黄褐斑的这种疾病,本身的发病因素就是激惹性的,外界的刺激,比如反复搓脸,反复用去角质层的化妆品、反复做美容,等等刺激面部皮肤的因素都会导致黄褐斑的产生,刚刚说到氢醌霜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也是一种激惹,所以使用氢醌后,导致黄褐斑的加重。所以,如果使用氢醌霜一定要注意,出现发红发痒,脱皮等症状,一定要停药,另外,用复方氢醌霜会比单一的使用氢醌霜效果更好,能明显减轻刺激。第二,要注意自己的皮肤是不是适合使用氢醌霜,如果你有长期的美容经历,就不要使用氢醌霜;如果你有长期的使用祛斑产品的经历,就不要单独使用氢醌霜;如果你的皮肤本身有红血丝就不要使用氢醌霜;如果皮肤的角质层变薄,就不要使用氢醌霜。
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必须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根除吗?近段时间,在血管瘤门诊遇到了好几个在其他医院治疗过的婴幼儿血管瘤的患者,都是海绵状或者混合型血管瘤,我们称为静脉畸形。在其他医院用单波长染料激光治疗了五六次后,表面的红色血管消退了,而深部的青色的大血管还是没有变化,也就是单波长的激光治疗无效了,这个时候就让病人采取手术治疗,大多数的家长考虑到手术和麻醉的风险,不愿意手术治疗,到我们血管瘤门诊找到了我,问我后期血管瘤,激光治疗无效,必须手术吗?我的回答是:NO,大可不必,还有保守的治疗方法可以完全替代手术治疗的,达到临床治愈是没有问题的。深部的血管组织,位置较深,尤其是单波长激光穿透较浅,不容易穿透到血管组织,也就达不到凝固血管的目的,而双波长染料激光,比单波长染料激光穿透深度要深一半,所以效果会更好。另外,深部的血管组织,较粗,染料激光相对要差一点,长脉宽755穿透深,尤其是对粗的血管效果更好。所以,激光的选择有大的区别,疗效也不一样的。还有重要的一个方法,需要联合治疗的,就是局部使用血管瘤生长因子阻断剂,20天治疗一次,一般1~2次,就可以完全阻断了血管组织的生长,效果好,缺点就是有轻微的痛疼感 ,相对于手术治疗风险更低,效果也能达到临床痊愈的。
该病例,是5个月的婴幼儿,发生在上肢,发展迅速,那种治疗方法更合适?1、冷冻?2、同位素?3、手术?4、激光?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口服心得安,住院观察三天,然后使用目前,最新近的双波长染料激光,可以快速治愈,不留疤痕,不痛苦,相对于其他的治疗方案,明显缩短了疗程,也不会影响孩子的肢体活动。
痤疮是体内性激素的变化(俗称内分泌失调)导致由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腺导管不能排出过多的皮脂而引起。受累部位包括面部、胸部和背部,因为这些部位皮脂腺丰富。如果皮脂腺导管与外界相通,可形成带脂栓的黑头粉刺,这一改变可刺激皮肤,如同木刺刺入皮肤,进一步引起红斑丘疹或深部疼痛性囊肿,这种炎症可破坏组织。愈后留下永久性瘢痕。痤疮发生有家族倾向,尤其父母一方或双方是油性皮肤者。痤疮的加重因素包括:食物(尤其是高糖食物,同时包含大量精制糖)、不恰当的皮肤护理、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女性痤疮患者通常在月经期加重。男性痤疮容易加重形成囊肿。上述因素可使油性皮肤发展成为痤疮。因此预防痤疮需要避免所有以上因素,而不是其中一种。由于痤疮非常常见,也无传染性,不会影响工作和学习,因此许多人未予足够重视,或者认为是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但笔者并不赞同这一观点。治疗痤疮的原因痤疮患者寻求治疗的原因治疗包括两个。第一是防止瘢痕形成,一旦瘢痕形成,将永久存在,然后患者会到处要求治疗瘢痕,为瘢痕苦恼。后遗的瘢痕表现不一,可能是小的凹陷,也可能是较大的凹陷;或者是深在的、大的毁容性瘢痕。第二个寻求积极治疗的原因是,即使没有瘢痕形成,痤疮可以作为患者其它疾病的致病源。虽然某些患者痤疮表现轻微,不引起注意,但可使患者感到窘迫、焦虑和不安。患者应遵医嘱治疗痤疮一、局部清洗面部用肥皂每天洗两次,不要过度擦洗。面部不要使用面霜、清洁霜、营养霜,或任何油性制剂。因其中包含油、脂或蜡。痤疮与油脂过多密切相关。你可能认为你的脸是干的,但其确实含有干性油脂性鳞屑。在治疗有效后,你的皮肤将确实变干,尤其在口周和双颊等敏感部位。当达到这一水平,建议患者维持目前治疗。在随诊期间若皮肤发红或不适,可中断治疗1-2晚。女性可使用面扑粉、干粉(无油型)或唇膏,但不能使用面霜,男性痤疮患者应规律除须,避免使用油剂、乳膏、霜剂或头发定型液。许多痤疮患者伴有油性发质,对于这些患者,可使用一些温和的去屑洗剂或香波。充足的睡眠是必要的,每晚至少有8小时睡眠,过多的锻炼可刺激皮脂腺分泌,是痤疮加重。适当的日晒对痤疮有益,但过度曝晒有害无益,并且会增加皮肤肿瘤的发生。晴天外出时,不可使用含油的防晒用品。二、饮食最近研究表明高糖饮食可加重病情。列出食谱是非常重要的,建议避免或限制以下食物:(1) 巧克力:包括巧克力甜点、巧克力冰激凌、巧克力花生、以及巧克力饮料。(2) 坚果:尤其避免花生、花生酱、而开心果、榛子等可适量食用。(3) 奶制品:避免食用全奶和2%黄油的奶制品,每天可饮用两杯脱脂奶,避免酸奶、 奶油、冰激淋和奶酪。(4) 肥肉:避免食用羊肉、汉堡、牛排等,鱼、鸡可食用,但避免用色拉油和动物油脂烹调。可改用椰油和玉米油烹调,薯条应避免食用。(5) 刺激性食物:尽可能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葱、大蒜等。按以上菜谱吃饭,并不意味着你要忍受饥饿,可食用瘦肉、新鲜或烹调过的蔬菜、水果、(或果汁)、面包,每日饮水(4-6杯),最重要的是避免食用高糖食物。三、痤疮治疗 (一)外用药1、阿达帕林乳膏或凝胶2、维A酸乳膏或凝胶3、抗生素 克林霉素凝胶或溶液 红霉素溶液、凝胶或软膏(但是本品已经耐药)。 过氧化苯甲酰溶液、凝胶或乳膏。(二)口服药1、抗生素类 四环素:250~500mg,每日1~4次。 多西环素:50~100mg,每日1~2次。 米诺环素:50~100mg,每日1~2次。2、维A酸类 异维A酸:0.5~1.0mg/(kg.d),分次服用。3、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生与肺、脾、胃、心经关系密切,面鼻属肺,口周属脾胃,如果肺胃蕴热,湿热之邪上蒸于头面则出现丘疹、脓疱或囊肿。心火旺盛日久则生疮,故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中医治疗上主要从肺胃和心上去调理,多数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四、家庭护理在医生为你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后,并不意味着你回家后可停止家庭护理,在你第一次就诊时医生为你列出的常规护理必须坚持进行,直到你的症状完全消失,而且以后也要持续一段时间。第一,继续坚持用肥皂。第二,你需要持续控制饮食,在几个月后,当你的皮肤症状好转,你将发现严格遵守饮食规律不在那么困难。第三,若还有症状,局部皮肤护理要坚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些方案可能比你在任何柜台上能够买的别的产品都有效。第四,某些时间,你的症状可能加重,尤其是在秋天。若发生这种情况,你应尽快就诊,以便医生给予积极治疗,防止瘢痕形成。如果能遵循这些建议,你的症状会持续好转。这样在度过这一年龄阶段后,你的脸上不会留下瘢痕。当然也有少数严重的病例,这些治疗不能阻止或减少瘢痕的形成。五、总结不要泄气!95%的患者治疗有效,一般要4-6周治疗才能见到显著的改观。症状可能会有轻度反复,但最终你的皮肤会有改善,你和你的朋友也会注意到这种改变。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性、非感染性皮肤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T细胞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均可发病。对银属病的发病率,我国近年还没有很好的大规模调查结果。早在198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银屑病的发病率为0.12%。尽管发病率并不算高,本身也不会危及生命,但临床治疗上还是比较棘手的。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从肘部、膝部的局部银屑病斑块到全身 斑块程度各异,多数的患者被评价为轻度疾病,少数为中到重度疾病。尽管很难确定银屑病的严重程度,但是多数皮肤科学者都同意在判断银屑病的严重程度时,还需要考虑患者对于疾病活动度的感觉以及对于曾经使用过的治疗方法的疗效。局部用药、光(化学)疗法和系统疗法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许多种治疗方式。但是,目前见有的治疗方法似乎还不足以完全控制银屑病。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常用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1、 局部治疗多数患者可采用局部治疗,其中维生素D 类似物和局部用皮质类固醇是一线用药。他扎罗汀可作为维生素D疗效不佳时的替代选择。在有些患者,也可以选择地蒽酚和煤焦油进行治疗。UVB光疗或光化疗(PUVA)可用于局部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全身治疗,如甲氨蝶呤、环孢霉素、阿维A酸仅用于局部治疗或光疗无法控制(因治疗耐受或毒性)的患者。皮质类固醇激素:单次皮损内注射类固醇可治愈小的斑块,并持续消退数月。局部类固醇激素起效快能控制炎症和瘙痒感,暂时性缓解,最适用于间擦部位和面部,持续用药疗效会降低,长期使用固醇激素可导致皮肤萎缩和毛细血管。钙泊三醇(大力士):良好耐受,可长期缓解 但部分患者局部有灼热感及皮肤刺激症状。最适用于中度斑块型屑病。是目前疗效最好的外用药之一。他扎罗汀(Tazorac) :疗效好,和类固醇激素联合应用可控制皮肤刺激症状并能提高疗效。蒽林: 用于慢性斑块状银屑病,地蒽酚可与其它药物或疗法联合应用,如地蒽酚与UVB联合应用或与焦油浴和UVB联合应用。短程接触疗法与UVB联用可显著延缓复发并能减轻红斑刺激的症状。与焦油联合应用,比单用地蒽酚刺激性小,而且不影响其抗银屑病活性。对于较厚的皮损,可先用角质溶解剂,然后应用复方地蒽酚。当皮损消退后,酌情维持治疗。主要是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发红、灼热、瘙痒等症状。指甲头发可染为红褐色。焦油 :新的制剂应用较前方便,但仅仅对某些病人有效果。联合中波紫外线疗效最佳。中波紫外线(UVB) :最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案是合并焦油或他扎罗汀的紫外线疗法。合并他扎罗汀的中波紫外线疗法可更迅速更有效的清除皮损。多项研究表明合并局部糖皮质激素的紫外线疗法其诱导的消退持续时间较短。当钙泊三醇与UvB合并使用时,其疗效比单独UvB光疗的疗效好。2 系统治疗局部治疗有其局限性。许多中~重度银屑患者对最强效的局部治疗方案无反应,或是皮损范围太大以至于局部治疗不可行。中~重度银屑病定义为体表皮损面积≥ 20%或是对局部治疗无反应,可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光疗、PUVA、阿维A酸、甲氨喋呤、环孢菌素A等或生物制剂。有许多系统性药物可用,其中有些药物有潜在的严重毒副作用。甲氨喋呤是非常有效的,也是相对安全和良好耐受的。但是使用甲氨喋呤后需要定期查血常规和肝脏活检,使许多患者和医生不得不放弃使用该药物。PUVA有效并相对安全,阿维A酸能加强PUVA的疗效,可单独用于治疗斑块型、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阿维A酸也有许多类似的副作用。羟基脲无肝脏毒性,因为其只对少部分患者有效,因此并不是常用药物。环孢菌素起效快,但长期使用可能损害肾功能。鉴于以上问题, 对于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建议使用适当的联合治疗或交替治疗方案。通常联合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较有利的联合治疗有:局部维生素D3和局部皮质类固醇;局部维生素D3加全身治疗;局部维甲酸和光疗;局部维生素D3和光疗。下列治疗联用可以增加毒性,应该避免:维甲酸和环孢菌素A (细胞色素P45O);环孢菌素A和光疗; 甲氨蝶呤和阿维A酸(肝脏毒性)。交替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累积毒性最小化,在最初的治疗到达毒性水平以前,从一种治疗转换为另一治疗方法,或者由于最初的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而副反应增加。在应用相对长时间(几个月或数年)后就进行交替治疗,降低药物的累积毒副反应。最早应用的交替治疗是UvB加焦油,PUVA,甲氨蝶呤和依曲替酯,每1~2年更替一次。外用药,系统用药,光疗可以交替使用。生物制剂也可在交替治疗中发挥作用。对于局部治疗、光照疗法和系统性治疗疗效不佳或有治疗禁忌证的重度患者,还可以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特异性抗体来中和、封闭和调节各个银屑病的免疫异常环节,使其临床疗效得到大大地改善。例如使用英利昔曼十周后,可使约80%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PASI积分平均下降75%。每周两次皮下注射依那西普(Etanercept/Enbre1),12周后可使关节型银屑病患者好转率达8 87%。这些新药的问世无疑为治疗和攻克银屑病带来新的希望。新药和新疗法还要经过大量广泛的临床实践才能确定其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综上所述,银屑病的治疗有许多药物和方法。每种治疗药物及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不能说哪一种药物或方法是最好的。如何把这些药物或方法进行优势互补、联合使用,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延长缓解期、降低成本、提高顺应性是每个皮肤科医生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除了要考虑疗效、安全性、疾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皮损的类型和部位、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既往治疗反应外,还要注意治疗药物和方法的长期不良反应、疗效/价格比、利弊等,有时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因此,银屑病的治疗应该个体化并与时俱进。银屑病本身并不会导致患者死亡,但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生活质量问题是银屑病诊疗过程中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与心脏病、呼吸疾病等不同的是,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绪、心理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皮肤是人体暴露在外面的器官,如果不重视皮肤病损对患者自我形象、心理状态的影响,有时即使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仍可能会对治疗结果感到不满意。有一项研究发现,随着病情的加重,有一些心理特征与疾病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如做事情总是需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对负面评价的恐惧、难以表达愤怒以及产生抑郁情绪等。因此,有些学者提出将患者的自我评价作为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准也有一定道理。因此,在临床诊疗实践中,教育患者正确认识银屑病对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借助政府力量进行相关的公众教育,加深民众对银屑病的理解也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还不能彻底根除银屑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疾病的发作。很多情况下,这种抑制作用也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现有的医学水平只能做到这样,但是很多患者并不能理解这一点,往往要求完全消除银屑病引起的损害(除根)。另外,许多治疗方法价格昂贵、不便于长期应用或者有明显的毒性,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一项研究显示,在银屑病门诊接诊的患者中,有40%成人有时或从来不遵守医嘱用药。这就要求在治疗之前,要为患者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目标和计划,这—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来完成。在初诊时就应向患者讲明银屑病的病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与患者一起制定现实的治疗目标。通常需要能迅速缓解症状以鼓励患者遵嘱用药,并能在安全的前提下维持长时间的缓解。 另外根据我们长期治疗银屑病的经验,我们总结了一套有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中药辨证口服、中药药浴、窄谱紫外线照射、封包、穴位注射等,有效率大大提高。待皮疹大部分或全部消退后给予中药长期调理防止复发,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首肯。
面部皮炎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女性,发病率更高。单纯诊断为面部皮炎,并无困难,但要细致分析其发病原因,却非易事。面部皮炎,尤其是化妆品皮炎,多不被患者重视。虽接触性皮炎最为多见,但有时其他原因所致的皮炎在临床上与面部接触性皮炎不容易区别。因此,认真分析发病过程及其症状特点,结合斑贴试验将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一)面部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外用药、职业接触物及某些生活用品均可造成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如染发过敏,常可在双上睑、发际边及双耳垂造成皮炎,眼镜框常在颞部及眶下造成皮炎,化妆品常在双颊部造成皮炎,外用药等常可在用药处造成皮炎。工业粉尘等气源性物质可以在面、颈部造成气源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及其他为美容目的而直接使用的植物汁等还可直接导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植物汁如黄瓜汁、西瓜汁以及花粉等过敏原能引起迟发型接触性反应。有的物质如遮光剂、橡皮膏等还可促发光变应性皮炎等,仔细询问病史、皮肤检查及斑贴试验是诊断的关键。应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作出诊断。由于接触物的性质、接触方式及个体的反应性不同,皮炎的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同。轻者淡红或红斑,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丘疹密集。重者红斑肿胀明显,间有密集丘疹,水疱,也可发生大疱。 (二)季节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生,由花粉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好发于春秋季,女性多发。有报告患者IGE水平增高,花粉斑贴阳性。临床表现颜面,颈部轻度红斑,水肿,拌有半米粒大红色水肿性小丘疹,后期可有糠枇样鳞屑。可拌有瘙痒,每年反复发生,可自行消退。 但需注意,在春季不少儿童和女性由于空气干燥、多风使面部脱水导致皮肤保护能力降低,洗涤过频,环境干燥,风吹等因素造成的面部,特别是颊部轻度红斑,有细小鳞屑,重者可有小的裂痕,拌有轻度疼痛。此病应与季节性接触性皮炎区别,建议将后者称为季节性面部皮炎。(三)脂溢性皮炎:多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发病,常自头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如眉弓、鼻唇沟、下颌、耳后等。典型损害是有油腻性鳞屑的黄红色斑片,境界清楚,拌有瘙痒。 (四)颜面再发性皮炎:发病多与尘埃、花粉、化妆品、日光刺激、精神紧张、疲劳以及消化功能紊乱等有关。多见于20~40岁女性,以春秋季节为主,突然发病,自觉瘙痒。皮损初起于眼睑周围,渐次扩展至面部。多为轻度的限局性红斑,和轻度肿胀,有米糠样的细小鳞屑,但不发生水疱、丘疹以及浸润和苔藓化。(五)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也称为甾体性皮炎或甾体性酒渣鼻,是指面部反复外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的持久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萎缩,偶可有丘疹和结节,特别是在停用糖皮质激素后约2周病情加重,可并发脓疱。如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逐渐下降,需升级治疗。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其主要原因是糖皮质激素使用的适应证掌握不准确,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过长等。可能与激素耐受、激素助长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过度生长、或激素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等多种因素有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糖皮质激素受体下降,光过敏也是其促发原因之一。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张磊等拟订的诊断标准是:①有1个月以上外用激素病史;②停用激素后2~10d原有疾病或皮损复发和加重;③主观症状包括瘙痒,灼热感,干皱感,疼痛;④客观症状包括炎性丘疹或脓疱,红斑、潮红水肿,皮肤干燥、脱屑,毛孔粗大,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表皮萎缩。具有①、②,且③、④中有l条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治疗上应予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治疗,为防止严重的激素停药反跳可先用1%氢化可的松软膏,但不可用含防腐剂山梨醇的氢化可的松霜,因其常引起原发刺激,也不能再用强效激素制剂,并应逐渐降级使用激素,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解释工作。此外,还应注意避免曝晒。 (六)毛囊虫性皮炎:是由蠕形螨寄生于人的毛囊或皮脂腺内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好发于中青年,男性较多,可引起酒渣鼻样和痤疮样等多种类型的皮疹,但无黑头粉刺,春末夏初较明显。按皮疹可分为:痤疮型、酒渣鼻型、混合型、湿疹型、疥疮型、眼睑炎型、水疱型、脓疱疮型、毛囊炎型、脂溢性皮炎型等。治疗可用甲硝唑0.2g,3次/日,连用15天。(七)口周皮炎:好发于20—35岁的女性,可有长期使用含氟激素或含氟牙膏的历史,损害可对称分布于鼻唇沟、唇周及颊部等处,但鼻部不受累。环绕唇红缘有一狭窄的“苍白圈”,主要皮损为红斑、针头大的红色或皮色丘疹及丘疱疹,群集性分布,以后可减轻为鳞屑性红斑,自觉微痒或灼热感,皮损时轻时重。内服四环素多有良效。有人提出口周皮炎的发生与患者并存有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同时治疗有利于口周皮炎的康复。
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氨甲环酸用于治疗黄褐斑已经有30多年历史了,1979年一位日本医生在用氨甲环酸治疗成年女性内科疾病时发现有些黄褐斑减轻了,于是他做了大量研究发现这并不是偶然的。现今氨甲环酸在皮肤科治疗黄褐斑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药 根据目前对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与治疗难度,发现皮肤屏障功能在黄褐斑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5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中明确提出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在黄褐斑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