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话:如果您的宝宝是庄稼苗苗,农家肥好还是化肥好?母乳就是农家肥,代乳品就是化肥。 第二句话:人类现阶段还是哺乳动物。 第三句话:母乳喂养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没有那许多“讲究”。 第四句话:保持一颗平常心,少点爱心泛滥,凡事过犹不及。
自从陈晓旭、姚贝娜相继去世,越来越多的女性同胞对乳腺癌的相关问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这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患者年轻化明显。可以说,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不幸的是,另外一个“隐藏的杀手”在最近几年也突然间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广大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的乳房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个杀手我们暂时统称为非哺乳期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包括特异性乳腺炎和非特异性乳腺炎。前者包括乳腺结核、真菌、寄生虫感染等;后者包括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晕旁脓肿(Zuska病)和慢性硬化性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等。非哺乳期乳腺炎是相对于哺乳期乳腺炎而进行命名的。过去,我们常见到的乳腺炎都是发生在产褥期、哺乳期,都是急性发病,称为哺乳期乳腺炎、产褥期乳腺炎或急性化脓性乳腺炎。那是由于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所导致的,病因明确,治疗起来相对简单,疏通乳汁、抗感染、引流脓液等等,治疗效果也比较满意,对乳房的伤害也不算厉害。但是,非哺乳期乳腺炎却表现得要复杂的多、严重的多。首先,这类疾病虽然大多发生在非哺乳期,但其实妊娠期和哺乳期也可以发病,虽然少见,但是诊断起来更加困难,处理起来更加棘手;其次,这个病往往先是急性起病,乳房疼痛、肿块,很快发展为皮肤红肿、破溃流脓,呈慢性炎症表现。乳房脓肿、破溃此起彼伏,伤口迁延不愈,有些甚至持续十年以上,最终导致乳房毁形明显,患者极为痛苦。第三,有时,部分病例经过常规治疗会有愈复表现,或者病灶稳定不再发展,但是过不了多久,相当多的患者又会继续出现乳房红肿、破溃。容易复发是这类疾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第四,很多非乳腺专业的医生甚至一些乳腺专科医生对此认知不足,认为这是像其他体表脓肿一样切开引流就行了。其实,如果冒然地切开,那就给下一步治疗带来了更多的烦扰。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疾病谱中,目前看,又以非特异性乳腺炎中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和乳晕旁脓肿(Zuska病)相对多见。近几年来,尤其以好发于30岁左右年轻母亲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增长最为明显。说到这类疾病的病因,这也正是令国内外学者最为苦恼的地方。大量的实践观察,乳头畸形、乳管阻塞、外伤、吸烟、某些药物和食物、高泌乳素血症、特殊细菌感染、自体免疫反应等等都可能是发病的诱发因素。但具体如何致病?虽有各种假说,但目前国内外专家都没有确切的定论。在临床工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关系。一方面非哺乳期乳腺炎在肿块期时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若两类疾病误诊将必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一方面,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腺癌的病例已经变得不是那么罕见了。因此,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鉴别诊断不仅仅表现在自身类别的互相鉴别,还更应表现在与乳腺癌的鉴别上,而鉴别诊断的关键就是病理学诊断。所以说,在开始相关乳腺炎的治疗前,穿刺活检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国内外学者已经逐步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病种、不同的分型、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多种手段,包括手术、激素、抗痨等等,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在国内,我们的传统医学—中医中药也已经显现出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国内专家的推崇。 虽然,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的相关问题专家们还有诸多争论。但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医生们认识到了这个疾病,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应用到了临床实践,而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治疗过程复杂,治疗时间比较长,但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全女性乳房健康、美丽,我们医务工作者会和大家一起百分百地努力,共同抗击这个“隐藏的杀手”。最后,提醒一下广大非哺乳期女性,如果发现乳房肿块、疼痛并伴红肿、破溃,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请及时求治于乳腺专科医生,他们会给您提供更加专业的诊治措施。本文系张恩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从事肿瘤外科工作,经常有朋友拿着超声单子来看,报告上经常有甲状腺多发结节。一看到这些诊断,不免心中恐慌。甲状腺结节到底可不可怕?这到底该怎么办?用不用手术?会不会癌变?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我们临床上触诊获得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高分辨率B超检查获得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76%。甲状腺结节中的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为5-15%。目前甲状腺结节高发,一定程度上就归功于我们的超声检查,分辨率越来越高,诊断率也随之越来越高。甲状腺结节的病因是什么呢?目前研究表明,甲状腺结节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学疾病,放射线接触、环境中碘的接触有关。甲状腺结节目前大致可分为囊性结节、炎症性结节、增生性结节、肿瘤性结节、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5类。其中多数病变属于良性结节,只有5-15%左右为恶性结节。得了甲状腺结节怎么诊断呢?①甲状腺超声检查是一定要做的,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借助于普通超声,诊断符合率最高可达到90%左右,结合超声造影及弹性超声检查,其诊断符合率更高。②如果我们怀疑有恶性可能,这可能就要用到细针穿刺了,借助于一支小小注射器,穿刺到甲状腺结节部位,必要时在超声下进行,吸取一些细胞,通过细胞学病理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结节的性质。③对于一部分甲状腺结节,我们可能还需要借助甲状腺核素显像、甲状腺CT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检查。得了甲状腺结节是不是一定要手术呢?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对于考虑良性的甲状腺肿物,我们一般都可随访观察,很少一部分甲状腺良性肿物,可选择手术治疗、TSH抑制治疗、放射性碘(radioiodine, RAI)即131I治疗,或者其他治疗手段,如射频治疗。对于手术治疗,其具体适应症为①出现与结节明显相关的局部压迫症状;②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无效者;③肿物位于胸骨后或纵隔内;④结节进行性生长,临床考虑有恶变倾向或合并甲状腺癌高危因素。即使是甲状腺癌,特别是微小甲状腺癌,如果能除外一些危险因素,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密切观察。得了甲状腺结节,要吃什么,什么不能吃,需不需要忌口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吃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发菜、淡菜、干贝、蛏、海蜇、海参、龙虾、鲐鱼、鱼肚、蚶、蛤、甲鱼等。同时忌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花椒、辣椒、葱、桂皮等;忌肥腻、油煎食物。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薏米、蘑菇、香菇、木耳等;宜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菱、芋艿、油菜、芥菜、猕猴桃等。可以进食河鱼、河虾、肉类、蛋、牛奶等。适量进食三文鱼、金枪鱼、带鱼、黄鱼等海鱼。正确就医,合理诊治,甲状腺结节并不可怕。本文系王永恒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们每年接诊气胸、肺大疱患者大约400-450例次,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无论在普通患者,甚至在有些呼吸科医师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认知误区。误区一、气胸反复发作,反复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或者认为手术费用高,而反复内科治疗。我们的观点:其实气胸发作两次以上,就需要手术治疗。因为两次发作以后,会越发的频繁的发作,严重影响身体状况和耽误工作学习,尤其是初三或高三的学生,发作一次需要休息十天左右,有时一月之内要发作两次,严重耽误上课和复习的进度。反复发作的多次住院治疗费用加起来,可能是超过一次手术费用的,这种情况我们屡见不鲜。再者,反复发作后胸腔粘连严重,手术难度大,出血多,手术效果没有难以得到保证,且这种情况下手术费用会明显增高。误区二、气胸反复发作,内科医师也不提倡患者手术;或者出于某种原因,不告知患者有手术治疗的选择。我们的观点:其实无论是内科教科书,还是外科教科书,均明确阐述“气胸发作两次以上,建议外科手术治疗”。绝大数内科医师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出于利益的驱使,将不明就里的患者抓在手上,过度的无效的医疗。误区三、气胸发作,行胸腔闭式引流,持续漏气超过两周以上者,仍然继续内科治疗,结果每每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如形成脓胸;肺表面纤维板形成,即使手术肺也难以完全复张;胸腔粘连致密,手术难度加大,出血多;本来可以胸腔镜完成的手术,由于长时间引流,被迫开胸手术等。我们的观点:其实引流两周,仍然漏气的患者,只要身体能耐受,则最好要手术治疗。误区四、认为胸腔镜手术“不彻底”、“不干净”。我们的观点:其实胸腔镜手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在腔镜下完成几乎所有开胸手术下的操作,如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等,所以胸腔镜手术治疗气胸完全可以达到标准开胸切口(切口长20-25cm)同样的手术根治效果,但是胸腔镜的微创效果却是开胸手术所无法比类的。误区五、近年来,很多内科医师喜欢用“深静脉置管”来代替以往的胸腔引流管。我们的观点:这种方法早期效果不错,易于被患者接受。但实践表明:这种引流管三四天后很容易阻塞,往往延误治疗,使用时要留意这种情况。误区六、很多患者、家属,甚至医生都会讲“不就是简单的气胸手术吗”。我们的观点:诚然,大多数情况下气胸的手术并不复杂,但是如果反复发作多次的、反复插管引流的、高年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的、低心肺功能的、肺大疱巨大且多发的,则手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有时手术需要特殊的方法、技巧、材料和手术流程,围手术期也是有相当的风险的。
死亡是绝大多数人不想谈及的话题,尤其是对肺癌患者来说。在很多普通患者甚至基层医生的认识里,只有早期的肺癌患者才有接受手术的机会。晚期肺癌患者只能姑息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其实,部分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同样具有手术机会。尽管如今治疗肺癌的手段越来越多,但只有手术切除才能带给患者根治的机会,手术质量的高低对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占了肺癌80%的非小细胞肺癌,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以确定有无远处转移以及局部浸润的范围,如有可能,通常应首选手术切除治疗。但事实上,由于早期肺癌症状隐匿,目前确诊时可以直接手术的肺癌患者仅有不到20%。那么,其余超过80%的患者是否就失去手术机会了呢?目前认为部分局部晚期及合并孤立转移病灶的晚期肺癌同样具有手术机会。临床上定义的局部晚期肺癌指的是肿瘤较大,而且已侵犯了邻近的其他组织器官或区域淋巴结出现转移,但尚未有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这类患者如今可先通过其他综合治疗使肿瘤病灶缩小,然后争取手术切除。还有部分IV期的患者,即使癌细胞已经出现了转移,但如果转移灶为单发的,仍然有机会手术切除。例如肺癌伴颅内转移,也可同期或分期进行转移病灶和肺叶的切除术。对于一名专科医生来说,肺癌手术不仅强调肿瘤所在肺叶的整块切除,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也是肺癌手术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淋巴结清扫是否完全,不仅直接影响手术的疗效,还关乎术后分期是否准确,从而影响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正确制订。”总之,不同的患者应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手术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手段有机地结合,绝大多数肺癌患者可以延长生存期,其中相当部分可以治愈。据了解,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30.1%~42% ,其中Ⅰ期60%~80 %,Ⅱ期 40%~60%,Ⅲ期15%~30%。而手术的死亡率则仅为0.8%~3.1%。我们平时在临床上要鼓励肺癌患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把握一切生存机会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不可回避的并发症,患者痛苦医生尴尬,静脉高营养,胸腔引流冲洗是吻合口瘘的处理方法,一周左右,吻合口瘘自认为愈合了,如何验证呐?碘水造影等很麻烦,而美兰有的医院没药。现有一法供同仁参考;米汤+碘伏=?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认为吻合口瘘愈合了,可以少量进流食,脓腔冲洗用碘伏,脓腔里有碘伏残存,让患者少量喝米汤,如果瘘口没有愈合,那么引流液就是兰色的,与美兰一个色,如果愈合了,引流液不变色。本人第一次当着患者及家属做这样的试验,先在体外做,一个尿杯加入10ml米汤,米汤是浅黄色,然后滴入几滴碘伏,结果米汤变成兰色,家属患者都明白了,积极配合,而且重新赢得患者及家属的尊重。
胸部损伤时,无论是闭合性损伤或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均属常见,约占61%~90%。其中4~7肋最高发。局部疼痛是肋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且随咳嗽、深呼吸或身体转动等运动而加重,有时伴有胸闷、气急、呼吸困难;伤处可有骨擦音、骨擦感。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出现“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是导致和加重休克的重要因素之一。疼痛以及胸廓稳定性受破坏,可使呼吸动度受限、呼吸浅快和肺泡通气减少,病人不敢咳嗽,痰潴留,从而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肺不张、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第1或第2肋骨骨折常合并锁骨或肩胛骨骨折,并可能合并胸内脏器及大血管损伤、支气管或气管断裂、或心脏挫伤,还常合并颅脑伤;下胸部肋骨骨折可能合并腹内脏器损伤,特别是肝、脾和肾破裂,还应注意合并脊柱和骨盆骨折。X线胸片上大都能够显示肋骨骨折,但是,对于肋软骨骨折、“柳枝骨折”、骨折无错位、或肋骨中段骨折在胸片上因两侧的肋骨相互重叠处,均不易发现。目前较先进的64层多排CT经扫描后三维肋骨重建可较准确的反映损伤情况。骨折除了合并胸膜和肺损伤及其所引起的血胸或(和)气胸之外,还常合并其他胸部损伤或胸部以外部位的损伤。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吕亚军肋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可口服或必要时肌注止痛剂。肋间神经阻滞或痛点封闭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且能改善呼吸和有效咳嗽机能。半环式胶布固定具有稳定骨折和缓解疼痛的功效。但是,因其止痛效果并不理想、限制呼吸且有皮肤过敏等并发症,故而除在转送伤员才考虑应用外,一般不应用,或应用多头胸带或弹力束胸带,效果更好。预防肺部并发症主要在于鼓励病人咳嗽、经常坐起和辅助排痰,必要时行气管内吸痰术。适量给予抗菌素和祛痰剂。对于连枷胸的处理,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尤其注意尽快消除反常呼吸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供氧、纠正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和防治休克。肋骨骨折多可自行愈合,治疗中也不像对四肢骨折那样强调对合断端。单纯性肋骨骨折本身并不致命。治疗的重点在于对连枷胸的处理,对各种合并伤的处理以及防治并发症,尤其是呼吸衰竭和休克。反常呼吸运动的处理:1.包扎固定法:在胸壁软化区施加压力或用厚敷料覆盖,外加胶布或弹力胸带固定;2.牵引固定法:用巾钳夹住软化区中央处肋骨或肋骨下穿钢丝后用绳带吊起,固定于外支架或经滑轮重物牵引;3手术固定法:切开后手法复位骨折端,然后用钢丝、克氏针、多孔钢板或爪型接骨板固定;4.呼吸内固定法: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呼吸治疗。肋骨骨折治疗的常见误区:1.受伤入院检查胸部除了骨折其他没什么情况,应该没事。胸部创伤伤及胸壁或胸内任何器官,凡有伤口与胸膜腔沟通者,均可产生血胸或血气胸,出血或漏气较慢时,伤后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数小时或几日后逐渐明显,出现症状。故伤后应随诊1~3月。2.伤后除了疼痛其他没什么不舒服,不用住院。住院检查可以发现肋骨骨折的并发伤如血气胸等,关键是下胸部肋骨骨折可能合并腹内脏器损伤,特别是肝、脾和肾破裂,尤其是有包膜下血肿迟发性破裂最为隐蔽、凶险;疼痛以及胸廓稳定性受破坏,血气胸的发生,可使呼吸动度受限、呼吸浅快和肺泡通气减少,病人不敢咳嗽,痰潴留,从而逐渐出现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肺不张、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伤后全面的检查、治疗还是必要的。3.肋骨骨折一定要开刀。肋骨骨折多可自行愈合,治疗中也不像对四肢骨折那样强调对合断端。单纯性肋骨骨折本身并不致命。治疗的重点在于对连枷胸的处理,对各种合并伤的处理以及防治并发症,尤其是呼吸衰竭和休克。手术固定可用于多根多处骨折时消除反常呼吸运动。
肺癌微创治疗方式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肺癌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其在胸壁上打个观察孔,放入一个电视摄像装置观察胸内的情况,然后再打1-3个操作孔,进入手术器械,在电视屏幕图像下完成相应的手术操作。肺癌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 1.胸腔镜手术胸壁孔仅1.5厘米左右,所以手术创伤小,与常规手术30cm切口相比较可明显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手术危险性。 2.术后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但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在切除标本较大如肺切除时需要辅助小切口完成,遇到严重的胸腔粘连或肿瘤外侵或较大出血时要中转开胸。肺癌微创手术治疗的适应人群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直径<5cm;未侵犯胸壁或支气管;没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其他肺部恶性疾病(如肺转移癌的姑息治疗);肺良性疾病(肺大泡、支气管扩张、肺囊肿、肺良性肿瘤等)。结语:肺癌微创手术治疗,对于病程病情不同的患者,发挥的作用并不一样。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进展和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式,进行肺癌微创手术治疗。
甲状腺肿瘤有哪些临床表现?甲状腺腺瘤:大多病人无任何症状,多为偶然发现,一般病程长,发展缓慢。早期表现为颈前区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状、大小不等,边界清楚,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因无不适,发现时多为枣样大小。有时肿瘤可突然增大,并伴有胀痛不适,多由肿瘤囊内出血所致。极少数较大的腺瘤可发生气管受压现象,但压迫喉返神经极为少见。 甲状腺乳头状癌:青年女性多见,属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多无不适,就诊较晚,平均病程约5年,个别可达30年,故多误诊为良性肿瘤。肿瘤多为单发,质地坚硬,不规则状,边界不清,活动性差。瘤体较大者常伴囊性改变,穿刺可抽出浅棕黄色液体,每易误诊为囊肿;较小者不易触到,常以发现转移的肿大淋巴结而就诊。晚期肿瘤可侵犯压迫邻近组织器官,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不畅等症状。此型淋巴结转移可早期发生,初诊时约半数以上患者已出现转移,血行转移较少见,仅占4%-8.6%。 甲状腺滤泡状癌:常为中年人,多见于缺碘性甲状腺肿流行区,部分患者有多年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一般病程较长,生长缓慢,少数病人可出现近期生长增快。肿块多为单发、实性硬韧、活动、光滑、边界不清,常缺乏局部恶性的表现。血行转移常见,较少发生淋巴转移,部分患者可以骨转移为初发症状就诊。转移灶癌组织可分化良好,颇似正常甲状腺滤泡结构,有较强的摄碘功能,故有“良性转移性甲状腺瘤”之称。 甲状腺髓样癌:此型少见,肿块多局限于一侧腺叶,生长缓慢,病程长。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该细胞无合成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主要分泌降钙素,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髓样癌的临床表现与其它类型的甲状腺癌截然不同。约30%的髓样癌患者有顽固性腹泻,为水样稀便,每日约10次左右,伴面色潮红。瘤切除后,腹泻症状消失,复发转移时,腹泻症状又复出现。有10%-20%的髓样癌患者有家族倾向,并同时伴发多种内分泌疾病,例如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柯兴氏综合征等,现已证实为正染色体遗传。髓样癌淋巴转移为主,初诊时约有60%的患者已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未分化癌:老年男性多见,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肿瘤,包括大细胞癌、小细胞癌、梭形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粘液腺癌等。未分化癌患者一般常有多年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结节的病史,肿块近期突然增大,发展迅速,短期内侵犯邻近组织,出现声嘶、呛咳、疼痛、呼吸困难、吞咽障碍、检查时可见弥漫性双侧甲状腺巨大肿块、质硬、固定、不光滑。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常易发生血行转移。如何判断甲状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正确区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其主要依靠是: 病史①儿童出现的甲状腺结节50%左右为恶性;②发生于年轻男性的单结节,也应警惕有恶性的可能性;③如患者突然发生结节,且短期内发展较快。则恶性可能较大。 体检①甲状腺单结节比多发结节恶性概率大;②触诊瘤体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吞咽时活动度大多为良性腺瘤;③表面不平整,质地较硬,吞咽时活动度较小,多为恶性结节,此时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且有时癌肿虽小但颈部已有肿大的淋巴结。 其他检查如核素扫描、彩色B超检查、穿刺细胞学检查等。同位素甲状腺扫描时,冷、凉、温、热结节的含义是什么?由于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I)或锝(99mTc)有特异的吸收功能,临床上常用以显示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由于甲状腺的不同病变对同位素的吸收量不同,因此同位素可用以显示甲状腺病变的位置、范围和功能状态。甲状腺扫描的报告分为:①热结节:提示结节摄取碘的功能高于正常甲状腺腺体。发生甲状腺癌的机率极小。②温结节:提示结节的吸碘功能与正常腺体接近,多见于良性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发生甲状腺癌的机率亦小(一般在15%以下)。③凉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低于周围正常组织,表示摄碘功能低下。④冷结节:结节处的放射性分布明显低于正常腺体,接近于无摄碘功能,常见于甲状腺腺瘤出血囊性变,发生甲状腺癌的机率大于温结节(7。1%~54。5%)。
甲状腺肿瘤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甲状腺肿瘤形状似核桃,质地较硬,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发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所以人们通常在体检时才被发现。但有的患者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颈部变粗,再继续发展可影响呼吸,少数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此外,它还可以继发甲亢,也可以发生恶变。甲状腺肿瘤是癌吗?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甲状腺良性肿瘤 主要为甲状腺腺瘤,约占甲状腺疾病的60%。以女性为多,据国内资料统计,女性与男性之比为3:1。发病年龄多在甲状腺功能活跃时期发病,即20~40岁为多,40岁以后发病逐渐下降。(二)甲状腺恶性肿瘤 1. 甲状腺癌 其中乳头状腺癌约占75%;滤泡状癌约占10%~15%;髓样癌约占3%~10%;未分化癌约占5%~10%。 2. 甲状腺恶性淋巴瘤 单独原发于甲状腺者极少,常为全身性恶性淋巴瘤的一部分。 3. 转移癌 罕见。 4. 甲状腺肉瘤等其他原发恶性肿瘤 极罕见。甲状腺肿瘤后果严重吗? 甲状腺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其中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良性甲状腺瘤本身并不严重,一般瘤体小时无明显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瘤体会逐渐增大。个别瘤体较大的患者,会因为瘤体压迫气管、食管和喉返神经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由于良性甲状腺瘤有10%~20%的恶变率,所以一旦发现应尽早治疗。 恶性甲状腺瘤即甲状腺癌,其中多数患者恶性程度为低、中度,存活率比较高,手术后平均5年生存率为83%~95%只有少数患者恶性度比较高(即未分化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