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杨紫琼拇外翻穿“人字拖”和男友逛街的照片在网上曝光后,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骨科专家分析,杨紫琼左脚上骇人的大脚骨,是因为常年穿高跟鞋所致,这一说法让不少经常爱穿高跟鞋、尖头鞋的白领女性感到担忧。 高跟鞋、尖头鞋促使拇外翻 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女性的大脚趾根部骨骼明显外凸、呈外翻状态,大脚趾尖向第二脚趾靠拢的畸形现象,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拇外翻,也叫“大脚骨”。 据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主任王永清博士介绍,先天遗传、穿鞋不当和疾病原因是引起拇外翻的主要原因,其中穿鞋不当是该病的重要诱因。近年来,非常流行的高跟鞋、尖头鞋被医生称为拇外翻的“速成鞋”,年轻白领女性发生拇外翻多源于此。笔者在四中心医院的骨科病房看到,拇外翻的病人大多为女性,由于发病原因不同,从20多岁到80多岁各个年龄段都有。其中,由于白领女性的工作性质和要求,需要经常穿高跟鞋和尖头鞋,所以白领女性是拇外翻的主要高发人群。45至60岁女性病人,主要有其生理原因,女性足部韧带较男性弱,在同等遗传条件下,更易发生拇外翻。而且韧带的柔韧性随年龄增长而减弱,特别在更年期后,雌激素发生变化,容易发生足骨增生,导致拇外翻。拇外翻并发症多须早治疗 王博士说,临床上许多患者都是因拇外翻疼得受不了才来接受治疗的,许多人都认为拇外翻不是病,除了外观不美丽、选鞋困难及容易损坏鞋形外并没有太多不适。殊不知,随着年龄的增加,拇外翻畸形程度会随之加重,同时能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拇囊炎肿、甲沟炎、爪形趾、鸡眼、疼痛型脚垫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产生行走疼痛,而且引起足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所以,王博士提醒,当发现有拇外翻畸形时,最好及早治疗。目前,治疗拇外翻的方式有骨性手术和软组织手术,这不仅能延缓拇外翻的发展,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穿坡底鞋宽松鞋可预防 王博士建议,广大职业女性平日穿鞋应尽量选择前部较宽,没有高跟的小坡跟鞋,尤其是在运动或需长距离行走的时候;如果某些场合必须穿高跟鞋,可在办公室准备一双舒适的坡底鞋,与高跟鞋交替穿,以减轻脚部局部疲劳;经常用热水泡脚、光脚走路、足疗、按摩、理疗等,都是消除足部疲劳、缓解软组织劳损的好方法。除此之外,选择合脚的鞋是预防拇外翻最重要的方法。建议选择鞋形应尽可能与脚形一致的鞋,买鞋时要让较大一只脚来试穿,最好在每天下午四五点钟试鞋,这是人一天中脚最大的时候。媒体网络链接:http://www.jwb.com.cn/jjzb/html/2010-08/06/content_531982.htm
对于患严重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关节病急需手术,却因生活贫困难缺少医疗费的患者来说,有了一个好消息。9日,天津市红十字会和第四中心医院联合发起的“援助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关节病贫困患者健康大行动”将启动,同时在该院设立“红十字爱心病房”。专门为生活确有困难、急需手术的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提供高水平的治疗。 据介绍,该病房是我市红十字会继三中心医院心脏“爱心病房”之后的第二个爱心系列病房。 股骨头坏死由是于股骨头血液供给中断或受损,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自1888年世界医学界首次认识股骨头坏死这一疾病至今,已由少见病转变为多发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患病人数约400万,天津市的发病率约达到1‰。膝关节骨关节病是因骨关节炎或退行性骨关节病导致关节软骨破坏,摩擦力增高,引起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变形。该病总患病率约为15%,60岁以上达50%,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性关节炎,其中致残率为53%。 关节活动及行走功能障碍是这两种疾病的主要表现,最终的结果也将导致患者劳动与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治疗这种疾病的费用较高。疾病和经济的双重困扰给患者更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援助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关节病贫困患者健康活动本着“为和谐社会做贡献,为困难群众解忧难”的宗旨,在四中心医院骨科建立“红十字爱心病房”,组成了高水平的专家手术小组,计划对200名生活有困难但又急需进行股骨头或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实施关节置换手术,手术采取“开放透明”的方式,即患者手术过程中,家属可通过视频直播收看手术全程。术后出院时四中心医院直接为其减免住院(手术)费用5000元。据介绍,凡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可直接向当地红十字会提出申请,并到第四中心医院鉴诊,通过天津市红十字会贫困条件审核,同时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就可享受资助。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本章重点讨论退行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I型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Ⅱ型骨质疏松症)。 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增长及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作为中老年退行性重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备受老年学者的关注。我国约有骨质疏松症患者6000-8000万。病因病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骨丢失中骨重建(Bone Remodeling)处于负平衡,其机制一方面是由于破骨细胞的吸收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成骨细胞功能的衰减导致骨量减少,这就是骨质疏松的细胞学基础,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同增雄激素亦是调节骨代谢重要激素之一。雄性激素具有促进蛋白合成作用,对骨基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国内外均有报道中老年人骨矿物质丢失量与血清性激素含量呈负相关。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人体有三种钙调节激素,即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及1,25(OH)2D3。CT是由甲状腺“C细胞”所分泌,可降低骨转换,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PTH使骨代谢活跃,促进骨吸收。1,25(OH)2D3促进钙的吸收利用。老年人肾功能显著下降,肌酐清除率降低,导致血磷升高,继发性使PTH上升,骨吸收增加,骨钙下降。老年人肾内1α羟化酶活性下降,使1,25(OH)2D3合成减少,肠钙吸收下降,又反馈性PTH分泌上升。老年人“C细胞”功能衰退,CT分泌减少,骨形成下降。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研究表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对钙的平衡和骨钙含量起负性调节作用,我国老年人膳食结构蛋白质过量者少见。动物实验证实,单纯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导致骨量和骨强度减低。低蛋白饮食还会通过减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而影响骨骼的完整性。IGF-I通过刺激肾脏无机磷运转和1,25(OH)2D3的产生而在钙磷代谢中起重要作用。IGF-I对骨小梁和骨皮质的形成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习惯膳食属低钙食谱,钙来源主要依靠谷类及蔬菜,老年人牙齿缺失较多,蔬菜、水果、瘦肉不易咀嚼,摄入量减少,呈现“负钙平衡”,反馈性PTH分泌上升,动员骨钙溶解,血钙上升。血磷含量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老年人由于血磷降低,使Ca/P比值增大,导致成骨作用的降低。维生素K缺乏可影响骨钙素的羧化,未羧化的骨钙素的升高,可加速骨量丢失,易致骨折。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机构负荷可以增加骨转换率,刺激成骨细胞生物活性,增加骨的重建和骨量的积累。长期坚持有规律的负重行走或跑步、爬楼梯,可以增加椎体的BMD,无论年龄老少,只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及体内劳动,均可减少由于增龄而导致的民量丢失。老年人手术后或严重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尤其要避免长期绝对卧床,提倡早日下床活动。有人研究,若卧床一周腰椎骨矿信号降低0.9%,若骨矿含量减少30%时极易发生骨折。老年人行动不便,户外运动及日照减少,使维生素D合成降低,60岁以上老年人血中25(OH)2D3的含量比20岁青年人下降30%,维生素D的养活可使肠道钙磷的吸收下降,使骨形成及骨矿化降低。 (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纯合子BBAA基因型BMD降低。若对这部分高危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对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学者竹内靖博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因进行了研究,认为骨基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减少很可能是骨形成能力下降的原因。 临床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诊断和鉴别: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骨量测量就显得格外重要,再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诊断一般不存在困难。 1.生化检查 骨组织的代谢是一个旧骨不断被吸收,新骨不断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此称为骨的再建。骨再建的速率称为骨更新率或转换率。测定血、尿的矿物质及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骨代谢状态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对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骨代谢的生化指标检查具有快速、灵敏及在短期内观察骨代谢动态变化的特点,而BMD检查一般需半年以上才能在动态变化,因此,生化检查对观察药物治疗在短期内对骨代谢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并可指导及时修正治疗方案。 (1)骨形成指标。原发性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数表现为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增高,称高转移型。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多数表现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生化指正常或降低,称低转换型。 1)碱性碱酸酶(AKP):单纯测AKP意义不大,不敏感。测同功酶骨AKP较敏感,是反映骨代谢指标,破骨或成骨占优势均升高。骨更新率增加的代谢性骨病如畸形骨炎、先天性佝偻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转移癌及氟骨症等显著升高。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约60%骨AKP升高,血清部AKP升高者仅占22%,老年骨质疏松症形成养活缓慢,AKP变化不显著。 2)骨钙素(BGP)是骨骼中含量最高的非胶原蛋白:由成骨细胞分泌,受1,25(OH)2D3调节。通过BGP的测定可以了解成骨细胞的动态,是骨更新的敏感指标。骨更新率上升的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畸形性骨炎等,血清BGP上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有轻度升高。绝经后骨质疏松PGP升高明显,雌激素治疗2-8周后BGP下降50%以上。 3)血清I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简称PICP,是成骨细胞合成胶原时的中间产物,是反映成骨细胞活动状态的敏感指标。PICP与骨形成呈正相关。畸形性骨炎、骨肿瘤、儿童发育期、妊娠后期PICP升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PICP变化不显著。 (2)骨吸收指标 1)尿羟脯氨酸,简称HOP,是反映骨更新的指标;受饮食影响较大,收集24h尿之前,应进素食2-3d。HOP显著升高的有甲亢、甲旁亢、畸形性骨炎、骨转移癌等。甲状腺机能低下、侏儒症HOP显著降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HOP变化不显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HOP升高。 2)尿羟赖氨酸糖甙;简称HOLG,是反映骨吸收的指标,较HOP更灵敏,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能升高。 3)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简称TRAP,主要由破骨细胞释放,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状态的敏感指标,TRAP增高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畸形性骨炎、骨转移癌、慢性肾功能不全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TRAP增高不显著。 4)尿中胶原吡啶交联(PYr)或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是反映骨吸收和骨转移的指标,较HOP更为特异和灵敏,方法简便、快速。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畸形性骨炎、骨转移癌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显著升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增高不显著。 (3)血、尿骨矿成分的检测 1)血清总钙;正常值2.1-2.75mmol/L(8.5-11mg/dl)。甲旁亢、维生素D过量血钙增高,佝偻病、软骨病及甲状旁腺机能低下者,血钙下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血钙一般在正常范围。 2)血清无机磷:钙、磷代谢在骨矿代谢中占重要位置,两者要保护合适比例,P2:Ca3=0.66较为适宜。只投钙,不投磷,钙吸收不良;投磷过多亦影响钙的吸收。生长激素分泌增加的疾病如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血磷上升,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维生素D 中毒、肾功不全、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血磷增高。甲旁亢、佝偻病及软骨病血磷降低。绝经后妇妇骨质疏松症血磷上升,可能与雌激素下降,生长激素上升有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血磷一般正常。 3)血清镁:镁是体内重要矿物质,人体50%的镁存在于骨组织,低镁可影响维生素D活性。肠道对镁的吸收随着 年龄增长而减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慢性肾脏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血清镁均下降。 4)尿钙、磷、镁的测定是研究骨代谢的重要参数:通常测定包括24h尿钙、磷、镁,空腹24h尿钙、磷、镁及每克肌酐排出的尿钙、磷比值。该项检查受体饮食、季节、日照、药物、疾病等影响因素较多,需严格限定条件再进行测定。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尿钙、磷在正常范围,尿镁略低于正常范围。 2.X线检查 基层医院受检测仪器条件的限制,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但该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一般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X线才能有阳性所见。表现为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或消失、骨小梁的间隙增宽、骨结构模糊、椎体双凹变形或前缘塌陷呈楔型变等。 3.骨矿密度测量 (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利用骨组织对放射线的吸收与骨矿含量成正比的原理,以放射性同位素为光源,测定人体四肢骨的骨矿含量。一般常用部位为桡骨和尺骨中远1/3交界处,可测定骨矿含量(BMC,g/m),骨横径(BW,cm)骨密度(BMD,g/cm2)及骨矿分布曲线。该法不能测定髋骨及中轴骨的骨宽度。该法在我国应用较多,已积累了很多老年人骨密度生理参考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的调查资料。该法设备简单,价格低廉,适于流行病学调查,但其精确性和重复性尚欠理想。 (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通过X射线束滤过式脉冲开头技术可获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射线穿透身体之后,扫描系统将接受的信号传送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骨矿物质含量(BMC)、面积(AREA)、BMD。该仪器可测定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确度可达到0.62%-1.3%。对人体危害较小。如检测一个部位DEXA对人体放射剂量相当于一张胸像的1/30,QCT的1%。此法较准确,重量性好,在我国各大城市已逐渐开展,在有条件的单位值得推广应用。 (3)定量CT(QCT)。可以选择性地评价皮质骨和松质骨骨量,但准确度及重复性稍差,受试者接受X线量较大,不易普及应用。 (4)超声波(USA)。可测定骨密度和骨强度。与DXA法相关性良好,该法操作简便、安全无害,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约有30%-50%的患者无明显骨痛、肌痛或腰背痛等症状,生化指标变化又多不显著,因此,骨密度检测就成为研究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 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原发性I型骨质疏松症属高代谢型,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亢进引起骨量丢失,因此应选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钙制剂。原发性II型骨质疏松症,其病因是由于增龄老化所致调节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低下,应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维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钙制剂、氟化剂和维生素K2等。 1.雌激素 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有人认为单独使用有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建议同时使用一种孕激素如黄体酮可减低癌的发生率。雌激素对骨代谢的作用;降低PTH对骨吸收的作用;促进CT分泌,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促进肾1α羟化酶活性,增加1,25(OH)2D3的生成,促进骨形成;直接作用于骨细胞,促进骨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的生成,增加骨的新生。 (1)雌二醇1-2mg/d。 (2)乙烯雌酚0.25mg/每晚。 (3)复方雌激素0.625mg/d。 (4)尼尔雌醇2mg/半月,3个月后加服安宫共体酮10mg/日,共7天。如无出血,可延至6个月加服 黄体酮一个疗程。尼尔雌醇对子宫内膜增殖作用不强。 (5)利维爱(Livial)含7-甲异炔诺酮,它具有雌激素活性使骨量增加,又有孕激素活性,防止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还可使甘油三酯显著下降,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每日服0.25mg,连服2年。10%的可有轻度子宫内膜增生。 雌激素的副作用:白带增多,乳房肿胀、子宫不规则出血,发生率约为10%,有报道女性激素可以提高乳癌、子宫癌的发生度,因此,应每半年进行一次有关检查。 2.降钙素(C T) 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是调节钙的三种(PTH、活性Vit D)主要激素之一。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活化1α羟化酶,促进1,25(OH)2D3合成,改善Ca代谢。还有中枢性镇痛作用。一般在用药二周腰痛即可改善。一般主张同时补钙600-1200mg/d。若单独给CT,使血浆Ca下降,PTH上升,反而增加骨吸收。若与Vit D及Ca合用效果更好。 (1)降钙素是天然CT,猪CT,由甲状腺提取。40U肌注或皮下,2-3次/周。上痛可用200U,1次/隔日,应用前须作过敏试验,1:1000稀释液。 (2)益钙宁(依降钙素,Elcatonin)为合成鳗色(腮后腺)CT,10U肌注,2次/周或40U,1次/周。最大用量每日100U肌注。对肿瘤、多发性骨髓瘤、乳癌、甲旁亢引起高Ca血症、骨痛显著者,可用40U肌注,2次/d,2-3周显效。 (3)密钙息(合成鲑鱼CT ,Miacalcic)一般用量为10-20U,2次/周,皮下注射。现有鼻吸剂,每日200-400U,分多次鼻吸,吸收率20%-30%,使用方便。急性胰腺炎可每次用300U溶于生理盐水500ml静滴连续6日,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并有消炎作用。 以上三种CT制剂比较,以密钙息(鲑鱼CT)作用最强,比猪CT强20-200倍,比人CT强10倍,可能与半衰期长,且不易灭活有关。 3.Vir D 其作用是促进肠首Ca的吸收,调节PTH分泌及骨细胞的分化。Vit D经肝、肾羟化后形成1,25(OH)2D3为最终活性物质,直接参与骨矿代谢。老年人一般Vit D吸收代谢(羟化)功能下降,影响Ca的吸收,必要时应适应补充。老年人每日Vit D摄取量为400-800单位。 (1)罗钙全(钙三醇)。本口是活性VD(1,25(OH)2D3),无须经肝、肾羟化,直接参与骨矿代谢。每日口服0.25-0.5μg。 (2)阿法骨化醇(α-D3,Alfacalcidol)是1α(OH)D3,经肝(无须羟化,所以肾功能不全者亦可应用)羟化为1,25(OH)2D3参与骨矿代谢。0.5-1.0μg/d,,长期服用(3-6个月以上)。 4.钙制剂 常用钙制剂分无机钙和有机钙两类,无机钙含Ca高,作用快,但对胃刺激性大。有机钙含量低,吸收较好刺激性小。 (1)无机钙 1)氯化钙(含钙27%)每日400-800mg饭后服。 2)碳酸钙(含钙50%)每次0.5-1.0g,每日2-3次。该药在口服钙制剂中作为首选,含钙量高,吸收率好,与牛奶Ca吸收率相同,价廉,服用方便。 3)碳酸钙(含钙23%)每次1.0g,每日3次。 (2)有机钙 1)葡萄糖酸钙(含钙11%):0.4-2.0g静注;口服每次1.5g ,每日3次。 2)乳酸钙(含钙13%):每次服1.5g,每日3次。 3)门冬氨酸钙;每次服0.2-0.4g,每日3次。 (3)活性钙(含钙55%):是一种可溶性钙盐,生物利用度高。 (4)钙尔奇D:每片含元素钙600mg,含Vit D约125U,钙的吸收率较高,每天服1-2片,即可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 有人提出补充钙制剂,应在睡前服用一次,以纠正后半夜及清晨的低血钙状态,这样可减少因低钙反馈性刺激甲状旁腺分泌PTH而致的骨吸收。由于人体不能吸收和储存过量的钙,且钙的吸收率与服用钙剂量的对数成正比。因此,被钙应注意不间断的长期给予均衡剂量,分多次服用方法,效果较好。 5.双磷酸盐(简称EHTP) 能抑制骨吸收,减少骨丢失,并有止痛作用。 (1)氯甲双磷酸二钠(骨磷Bonefos),每粒胶囊400mg,一般每日服用一次400mg,空腹服,很易与食物、牛奶、抗酸剂中二价阳离子构成复合物降低其活性。6个月为一疗程。对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能及骨量减少均有效。 (2)羟乙基二磷酸钠( Disoduum Etidronate),200mg/片,200-400mg/d。针剂每支300mg/6ml,稀释后静滴。 6.异丙氧黄酮(依扑拉芬,Ipriflavone,CT-80,Osten) 是从牧草(紫苜蓿)中的有效成分类黄酮合成的非激素药物,该药具有直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还可协同雌激素促进CT分泌,调节钙的代谢,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从而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该药还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服药4周,对腰背痛的止痛效果达70%,服药一年止痛效果达97%。该药与雌激素合用可减少雌激素用量,提高疗效,是一种良好的雌激素增效剂。该药可长期口服,每次200 mg,每日3次,饭后服。CT-80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多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该药国内滨湖制药厂已有生产。值得推广应用。 7.其他药物 (1)雄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可以促进骨形成。如氧甲氢龙(Oxandrolone)10-20mg/d,康力龙,每次2mg,每日2-3次。苯丙酸诺龙 25mg肌注,1次/周或3周。 (2)Vit K2抑制骨吸收 ,改善钙平衡,促进骨钙素分泌,加速骨形成。45mg/d口服,无明显副作用。 (3)氟化钠,氟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每日20-50mg,若于Vit D和Ca合用效果更好。副作用较多,约30%出现胃肠症状,10%有急性下肢痛,氟过量还可致骨软化病及甲旁亢,促进骨吸收和骨质疏松,甚至氟骨病(全身关节痛、变形、活动受限、瘫痪)。 8.中医药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藏精、精生髓营骨”。“肝主筋、藏血,脾主肌肉、四肢、统血,脾主运化”。治则为益肾填精、健脾养肝、强筋壮骨、益气活血、通筋舒络、消肿止痛。成方有金匮肾气丸、乌鸡白凤丸、补肾固冲汤、六味地黄丸、归脾汤、虚潜丸。常用的中药有龙骨、牡蛎、海螵蛸、龟板、熟地、当归、茯苓、白术、黄芪、补骨脂、川芎、杭芍、淫羊藿、枸杞、骨碎补、肉从蓉、牛膝、鸡血藤、杜促、黑芝麻、胡桃仁、仙灵脾、川断、女贞子、菟丝子。 (二)其他治疗方法 1)光线疗法:紫外线可促进Vit D的合成,增加骨矿含量,可以采用日光浴或人工紫外线照射。要注意保护头部、眼睛,不可过量照射。 2)高频电疗:如短波、超短波、微波及分米具有止痛、改善循环的作用。 3)运动疗法:持之以恒可增加骨矿含量。 4)营养疗法:合理配膳,丰富Ca、P、Vit D及微量元素(锌、铜、锰),蛋白适量,低钠。 预防: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 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加强骨质疏松的基础 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2)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日本则多主张用活性Vit D(罗钙全)及钙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3)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 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但受着激素调控(主要有PTH破骨:雌激素、CT成骨;Vit D3双向调节)、营养状态、物理因素(日照、体重)、免疫状况(全身体质、疾病)、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咖啡、饮食习惯、运动、精神情绪)、经济文化水平、医疗保障等八个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这将对提高我国亿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民革党员王永清关于破解“血荒”降低输血风险大力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建言被政府采纳发表日期:2013-7-31 已经有8位读者读过此文民革天津市委会提交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关于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建议》,得到市政协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市政协主席促办提案,由市政协副主席田惠光领衔促办。提案办理期间,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医卫文体委员会多次与市卫生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就提案办理情况进行协调,并及时与民革市委会沟通。各部门对此提案高度重视,民革建言被采纳。“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将很快在医学临床中推广应用,并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切实减轻病人负担。 5月8日,田惠光副主席在市政协机关九楼会议室召开重点提案《关于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建议》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刘长顺,医卫文体委员会主任张连云,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张嘉华,民革市委会副主委王玉佩,医卫文体委员会副主任杜洪印、董金梅,市卫生局副局长申长虹,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同志及部分政协委员和民革市委会相关人员。 会上,提案提出人、民革市委会常委、河北区委会主委王永清就提案形成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作了介绍。提案首先简要介绍了“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形式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接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开展“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项目收费标准、医保政策及医生的阻力和公众的认识等方面,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围绕着国家政策扶持、医保报销政策调整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建议。 在促办会上,市卫生局副局长申长虹表示,民革市委会的提案紧密结合我市医疗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内容具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是破解“血荒”,保证用血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大力在医学临床中推广应用。接下来,他详细介绍了我市医疗机构开展“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背景、基本情况、工作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表示当前此项技术的开展主要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识度,市卫生局一定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推广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缓解用血供需矛盾。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对提案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通报了提案的办理和落实情况。市财政局表示将对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宣传上给予财政支持。市人力社保局表示已经对该项目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论证,对提案提出的“尽快将所有‘自体血液回输’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建议予以采纳,将尽快下发文件,将此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切实减轻病人负担,支持该项目的临床推广应用。 与会的政协委员均为临床一线的外科专家,他们也进行了踊跃发言,对民革提案给予肯定,对政府部门的落实措施表示满意。委员们还结合各自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对“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当前存在问题及推广应用的建议进行了广泛发言。 张嘉华代表市政府讲话。她表示,民革市委会的提案选题很好,对于建立缓解我市临床用血紧张的长效机制,保证用血安全,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今天,在田主席的促办下,各政府主管部门也提出了各自的办复意见,并达成了共识,促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我们要督促各办理部门,尽快落实各项办复措施,确保把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提案的顺利落实。 最后,市政协副主席田惠光作总结发言,她表示这次促办会议开的很成功,对市政府和各主办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复意见表示感谢,对民革市委会深入调研,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和各位政协委员的发言表示感谢。她指出,目前用血紧张和输血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国家的问题更显突出,所以大力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缓解临床用血紧张,对于保证用血安全和社会稳定最有重要意义。通过今天的促办,在各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随着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和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各项办复意见的落实,必将积极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应继续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促进“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⒈观念上:政府、医院、患者三方要共同转变观念,政府要建立对此项技术的补偿机制,保证项目实施;医院要从专业角度深入推广此项技术;患者要充分认识到输自体血的优势。⒉机制上:要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建立完善我市的运行机制。⒊法律上:要解决法律条款的壁垒,找准突破口,为技术的推广扫清障碍。⒋技术上:要不断总结创新,寻找适合我国国情、我市市情的技术体系,并不断推广完善。⒌宣传上: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宣传此项技术的重要意义,让社会各方和广大百姓充分认识到此项技术的现实意义,为此项技术的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调研处 解鸿翔) 附件:王永清撰文《自体血液回输利国利民》自体血液回输利国利民王永清 自体血回输是把病人自身丢失的血液用相应的仪器回收并经处理后,再回输给病人的过程。包括术前自体血储备、术中血液回收和术后血液回收。术前自体血储备是指在手术前分次采集一定量的自体血储存起来,在手术时再把其回输给自己。术中血液回收在手术过程中出的血利用仪器回收、洗涤出的红细胞,再回输给患者的过程。术后血液回收是利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手术切口中引流出的血液回收,经过滤处理后再回输给病人的方法。 自体血回输有利于患者:1、为病人节约了开支,尤其是需大量输血的病人。2、为特殊或罕见血型的病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即特殊血型(如RH阴性)病例的供血问题。3、大大降低了通过输血而致血液传播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乙肝、艾滋病等。4、大大降低了因输异体血所致的过敏反应的发生,无需检验血型的交叉配血,无输错血型之虞。5、“自供血”是一种选择,更代表患者的一种权利,使不接受异体输血的宗教信仰者也能接受。不仅是医学科学的一大进步,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健康,利民利国。 自体血回输有利于国家:缓解血源紧张局面,外科手术、急救等治疗主要输入库存同种异体全血或成分血,且未能及时、充分输血而死于手术台的也不乏其例。我国血资源紧缺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大城市“血荒”频频发生,天津也不例外。减少病毒性肝炎、梅毒、HIV等疾病传播。解决医疗血源短缺的困难;提高大出血时的紧急抢救成功率,避免手术中患者出血过多、过快,血液供应不及。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减少血库人员工作量。(作者系:民革河北区委会主委、骨科专家、天津市第四医院主任医师)。
2013年5月20日,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一科邀请了德国柏林大学附属医院Oberholzer教授来院就膝关节置换技术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并同台完成膝关节置换手术。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就膝关节置换术的入路、术中定位截骨、假体的安装及软组织的平衡等问题,Oberholzer教授和我院骨科医生进行了广泛的学术探讨与交流,并对我院骨科的膝关节置换术的开展情况及病人恢复状况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Oberholzer教授的技术水平使我院骨科医生受益匪浅,进一步提高了膝关节置换术的理论水平。 学术交流活动进展顺利,圆满成功。
日前,全国人工髋关节置换高级培训班在我院举行。培训班邀请了美国芝加哥Rush大学医学中心成人关节重建主任Craig教授以及全国部分省市三级医院的骨科正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共25人参加。另外我市三级医院的10名骨科专家到会进行了学术交流。 活动中,大家主要围绕髋关节表面置换与传统全髋置换手术、THA摩擦界面的选择、SL-PLUS MIA手术技术特点及经验分享、DDH和THA感染等课题进行了深入学术研讨和现场手术观摩示范,并对髋关节翻修,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内固定术后关节置换等三例不同病例进行了手术。参加培训会的骨科同仁对我院髋关节置换手术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参观了我院骨科病房。
中华慈善总会“春立阳光计划”项目,在我院正式启动,该项目目的为援助贫困的、需行关节置换治疗的骨关节病患者,希望全国各地的贫困骨关节病患者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冀原:13820789682,赵志辉:15022279346。申请表下载http://www.tj4thch.cn/html/xiazaizhuanqu/200912/13-458.html天津市红十字会和市第四中心医院联合发起的“援助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病贫困患者健康大行动”已经启动。该援助行动由第四中心医院设立两个“红十字爱心病房”,斥资百万为贫困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救治。该援助行动将对200名生活确有困难、但又急需进行髋或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实施关节置换手术,每名患者将获得5000元费用减免。手术过程采取“开放透明”方式,即患者家属可通过视频直播收看手术全程。凡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的贫困患者,可直接向居住地红十字会提出申请,然后持证明到第四中心医院鉴诊,通过市红十字会贫困条件审核,同时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即可享受资助。援助行动24小时联系电话:13820789682、15022279346。
为迎接10月12日世界骨关节日和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于2011年10月11日上午9点至11点在一楼急诊大厅举行了骨关节病大型义诊活动,以“关爱骨病患者,帮您摆脱行走不便困扰”为中心,展开了此次义诊活动。参加义诊的成员有:民革党员王永清等骨科专家及放疗科十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 此次义诊活动得到了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为此院领导也非常重视。并提前在各大媒体发出通知,受到众多关心骨关节疾病的患者的关注。当日在宽敞的义诊场地专家们接待了上百名骨关节疾病的患者。 据统计,当日上午前来咨询的患者中有80%的人患有不同的骨关节疾病,并且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义诊当日上午发放了近200张宣传手册。部分老年患者因骨关节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为此儿女们前来咨询。其中部分患者需要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术来解决问题。经过专家们的耐心阅片、查体、问诊,并给予详细的指导和讲解,同时给患者们增加了享受美好生活的信心。也使患者们了解了骨关节疾病的发病原因、如何预防和养生的相关指导,为此才会还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你。为此专家们留下了自己的出诊时间和联系方式,以便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正规治疗。此次活动得到了患者们的一致好评,给骨关节疾病患者普及了更多相关知识,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信心。推进骨关节疾病预防的发展。
我院骨科邀请了澳大利亚Henry教授同台手术和学术交流4月19日,我院骨科邀请了澳大利亚的Henry教授与骨科进行学术交流,联合手术。Henry教授与骨科主任王永清博士就人工髋关节黑晶大头假体和表面置换进行了学术探讨和交流,Henry对我院的骨科关节置换技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天王永清主任与Henry 共同完成了两例三个关节置换手术,一例为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这例手术采用了先进的骨科材料,“黑晶”学名为Oxidized zirconium ,现正推广应用于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术。由于这种材料不凡的硬度、光洁度以及抗磨损性和耐碰撞性,这种假体为患者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短时间内即能恢复正常活动的假体选择,避免了翻修置换手术发生的可能。此次这种新型关节材料在我国和天津地区为首次应用。当天进行的另一例手术为全款关节表面置换,这种手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髋关节的原有结构,使患者的下肢可以以近于生理的方式进行活动,能够满足患者较大活动度的需要。这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准着我院骨科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天津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春节临近,许多人事务繁忙,加之气候寒冷,感觉颈椎不舒服。在常犯颈椎病的人中,除了因长时间伏案工作或因桌椅高度不合适等原因所致外,专家提醒,枕头的选择和使用也至关重要。人的头颈每天都有数个小时要与枕头亲密接触,如果枕头选用得不合理,或采用了错误的枕法,就会加速颈椎间盘的退变,使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受到影响,进而诱发骨质增生等颈椎疾病。 枕位:应该枕在脖子下 很多人都认为,枕头是用来支撑脑袋的助睡工具,睡觉时把它放在头下面就行了,所以忽略了枕头对于脖子的支撑作用。 只要细心留意就会发现,大街上常能看到含胸驼背的年轻人,不仅影响形体美观,而且由于胸廓的形态不正常,还容易影响呼吸及肺活量,时间长了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四中心医院骨科主任王永清博士介绍,这种不良站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错误的睡觉习惯造成的。驼背看似小事,其实为颈椎增加了很多麻烦,因为有正常生理弯曲的颈椎与驼背后的颈椎,其支持点及受的力完全不同。例如,正常直立时的颈椎有弹性,受力均匀,而驼背者的颈椎不仅会有疲惫感,还会诱发颈椎病,甚至形成桶状胸、佝偻胸等可使肺活量受到影响的胸廓变形类疾病。 那么,预防颈椎病,枕头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怎样的枕法才是科学的呢?王永清介绍,“枕头、枕头”,其实枕的并不是头,而是颈椎。睡觉时应将枕头放在颈椎下面,即从肩部开始垫起,托着颈部的曲度,并垫到后脑勺。切忌只垫在头部位置而忽略了脖子,如果颈部的生理弯曲处不被垫起来的话,脖子上的肌肉、韧带就无法处于放松的休息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生理弯曲消失。 枕高:一拳高度最适宜 有些颈椎不好的人推崇睡觉不枕枕头,认为这样就能恢复颈椎的生理弯曲。王永清提醒,完全不枕枕头也不可取,因为枕头能托住颈椎的前曲并垫高头颈部,使颈部的肌肉、韧带和颈椎骨得到放松,否则颈部就得不到休息。如果有些人的颈椎生理曲线已经消失,颈椎和胸椎处在了一条直线上,睡觉时可以在颈椎的间隙处枕一个矮一点的小枕头。 当然,枕头过高也不可取。王永清介绍,最适宜人体的枕头高度应为“一拳”高,即把枕头枕实后,刚好是自己拳头的高度。好的枕头应该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在人们睡觉时,起到保护颈椎并能使身体肌肉、韧带等完全放松的作用。如果枕头过高,脖子始终保持向前弯曲的状态,枕头过矮,无法支撑住头颈部,都会造成颈部肌肉绷紧、脊椎受压,睡一宿觉,对颈椎的危害可想而知。 枕芯:最好就是荞麦皮 如果人每天都能保持8小时睡眠的话,那么生命中有1/3的时间都是和枕头一起度过的,因此,科学的枕形对于颈椎健康非常重要。王永清提醒,根据人体颈部的生理力学特点,“哑铃形”的枕头是最适合颈椎健康的枕形。之所以称之为“哑铃形”,是因为这种枕头呈圆筒状,且两头略粗,枕封(两端封口处)的直径为15cm,中间略细,直径约为10-12cm;枕头的总长度要与肩同宽,中间略细部分的长度应与头部同宽。这样,仰躺时可睡在枕头的中间位置,侧卧时则可睡在两边的位置,确保在不同的睡姿下,颈椎都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休息。 至于枕头的填充物,王永清介绍,荞麦皮是最理想的枕芯,因荞麦皮不仅透气性好,不易碎、不生虫,且荞麦皮的形状扁圆,既可相对稳定地支撑头颈,又可以随意塑形,能更好地匹配人体颈部的生理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