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型心律失常重点在心律失常是持续性的还是非持续性的,是否有心电图证据。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临床症状的机制是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不足,主要是脑血流不足,常见的包括头晕、乏力、黑蒙、晕厥。症状性的心动过缓是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的重要适应症。持续性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根据心电图来诊断。间歇性缓慢型的心律失常,需要动态监测才能够确诊。常见疾病1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没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并不能从起搏治疗中获益,因此,心脏起搏治疗的核心在于改善临床症状,心动过缓相关的临床症状是决定起搏治疗的关键。2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起搏治疗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预后更为重要。尤其是二度二型,三度传导阻滞的患者,心脏起搏治疗可以预防心源性晕厥的发生,可以提高生存率,对于二度一型传导阻滞的患者呢,心脏起搏治疗目前存在争议啊。3有心电图记录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如持续存在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啊(40-50次/分钟),并记录到窦性停搏或是窦房阻滞,快慢综合征,快速性心律失常终止以后的长间歇,通常认为大于3秒可以引起晕厥。4血管迷走性晕厥,即使该类患者出现间歇性心动过缓或者是心脏停搏,心脏起搏治疗对预防晕厥的发作无明显获益。除非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经常出现晕厥发作,心电图记录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总之大家还是懵懵懂懂,如果有心率慢,没有症状不要过分担心,做个动态心电图是必要的!
首先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左心耳是心脏的阑尾😬它像一个小袋子,位于心脏的左侧,内部空间不光滑,导致左心耳容易产生血液淤滞非瓣膜房颤患者90%以上的血栓来自左心耳什么是左心耳封堵术?手术时在房颤患者大腿根部穿刺并插入导管,进入心脏后精准定位,在左心耳入口处释放一个外表覆盖有膜的草莓形封堵器,封堵左心耳,从而消除左心耳形成血栓的隐患,预防脑卒中那些患者适合做左心耳封堵术?非瓣膜房颤,房颤卒中评分大于等于两分,同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获益更多:1.不能长期口服抗凝药患者,比如有抗凝禁忌,肝肾功能异常2.不愿长期口服抗凝药患者,比如经常旅行,认知能力差3.高出血风险患者,has-bled评分大于3分有事@我希望大家健健康康,万事顺心!
2024年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EuropeanHeartJournal的建议——延缓心血管老化的10大秘诀1.减少腰围,增加肌量通过耐力运动和适度的卡路里限制来减少腰围;通过抗阻运动增加或维持骨骼肌量。2.坚持地中海饮食模式推荐食用各种蔬菜、全谷物、豆类、坚果和水果,避免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推荐多吃植物(豆类、坚果和全谷物)蛋白,以及鱼、海鲜和低脂乳制品。如果吃肉类和家禽,尽量选择瘦肉,避免加工肉类;避免摄入富含高热量、糖和不健康脂肪的超加工食品和饮料3.间歇性进食和限时进食推荐超重人群在饱腹感达80%时停止进食;每周1~2次仅吃非淀粉类蔬菜和豆类沙拉4.每日锻炼身体每天至少进行30~60分钟的锻炼,交替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运动5.避免或限制饮酒不饮酒人群应避免饮酒;饮酒人群应尽量减少酒精摄入,以预防癌症、房颤和心脏病。6.不要吸烟避免吸烟,包括电子烟和雾化电子烟。7.保持优质睡眠设定尽量早的就寝时间,保持7~9小时睡眠8.滋养和保护心灵通过正念冥想和深呼吸减压;通过学习新技能或从事艺术活动刺激大脑,以增强认知功能和大脑健康;保持终身学习心态9.培养积极人际关系和同理心与家人和朋友建立深厚联系;培养利他主义和同理心10.减少污染暴露,多接触大自然减少污染暴露,包括空气、水和噪音污染;多接触大自然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今天门诊有个患者提问:“我患房颤1年了,目前也没有任何症状,需要治疗嘛?”房颤是一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1.5-2倍,可能与血栓栓塞、心衰风险增加,以及共患疾病的协同作用有关。未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无房颤人群的3-5倍,与非房颤相关性卒中相比,房颤所致卒中往往病情更严重,致残、致死率和复发率均更高。20%-30%的房颤患者合并心衰,可能与房颤伴快心室率、房室收缩不同步、心室应变不同步,以及房颤相关心肌病等有关。房颤患者的痴呆发病率约4.1%/年,是无房颤人群的1.5倍,可能与卒中、颅内出血及大脑低灌注等机制有关。60%以上的房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症状,16.5%伴有严重或致残性症状。房颤患者住院率非常高,达到了43.7次/100人年,心血管住院较非心血管住院更为常见。房颤发病机制复杂,多方面因素均可增加房颤易感性,促进房颤的发生、维持,包括年龄增加、原发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以及非心血管疾病,如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呼吸系统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超重/肥胖、饮酒、吸烟、体力活动过量/不足等)、遗传等。此外,严重疾病状态(如重症感染)及外科手术均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识别并纠正导致房颤发作的可逆因素,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可避免一大部分由可逆因素导致的房颤发生,因此,房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
最近,我有个小学老师在上课时突然猝死,幸好校医在附近,心肺复苏抢后,送医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目前生活很好心脏性猝死(SCD)是心搏骤停导致的意外死亡,患者可以伴或者不伴已知的基础心脏病,死亡方式和时间都是在预料之外的。美国每年有460000例心脏性猝死,占死亡的10%-15%,占心脏死亡的50%。SCD的病因,1.冠状动脉疾病。占SCD80%以上。2.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是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以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和SCD)3.离子通道病,先天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预计综合征合并房颤等SCD的一级预防,目前来说单一检查很难精准预测,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冠脉造影,运动负荷试验,心脏磁共振,实验室检查等。联合多项检测最有效,最有预测价值的是左室射血分数。SCD发生时最有效的救治是心肺复苏,每延迟抢救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10%。及早识别心脏骤停的发生,从小了解心肺复苏知识,了解公共场所除颤器位置,是所有人应该具备的生活技能。小学老师心脏猝死生还后,她家里的所有家属都找我学习了心肺复苏术,如果有需要的兄弟姐妹也可以找我学习!
今天门诊有患者问血脂高饮食有什么可注意的?那高脂血症是什么呢?中国成人总胆固醇平均值是4.50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是4.9%;甘油三酯平均值是1.38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13.1%。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是40.40%。也就是一家人中大概率是有一个人血脂异常的。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者总胆固醇(TC)增高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及死亡危险。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或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影响总胆固醇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与性别,总胆固醇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总胆固醇升高。遗传因素。甘油三酯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与种族、年龄、性别和饮食有关。甘油三酯水平个体间变异大,同一个体甘油三酯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甘油三酯可能有较大差异。高脂血症患者饮食有什么注意的嘛?1.减少摄入:以鱼肉,鸡肉,瘦肉为主,避免肥肉,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油炸食品。尽量选用脱脂牛奶,鸡蛋服用蛋白,蛋黄部分胆固醇含量较高。2.增加膳食纤维:燕麦,荞麦,新鲜蔬菜,豆类,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3.增加omega-3的食物:坚果,鱼肉,鳄梨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甘油三脂。高脂血症患者应保持饮食均衡,少盐,少糖,增加运动,保持身心愉悦。
今日患者问:“我早搏,平时要注意点什么?”过早搏动,简称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则的心脏节律的基础上,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而提前发生的心脏搏动。按照发生的部位,分为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患者和90%的健康人群均可出现早搏。室性早搏是指HIS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提前收缩。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人群均可发生。临床症状多样,大多数患者可无症状,常见的症状是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房性早搏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任何部位的过早搏动。健康成人24小时动态监测约60%的人有房性早搏的发生。“早搏”,除检查,吃药外,平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1.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2.精神放松,缓解紧张焦虑。3.避免感染,发热。4.禁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大蒜等5.禁忌冷食,冷食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性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早搏。6.减少咖啡摄入,尤其是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与咖啡的相关性还存在争议,但建议患病期间减少或不饮用咖啡。7.忌酒,饮酒明显与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发生和增多相关,所以要忌酒。8.逐渐戒烟。但是突然戒烟反而可能产生戒断症状,令患者坐立不安,反而增加早搏。“早搏”是临床的常见病,也见于健康人群。经过检查,诊断,其中大多数“早搏”不必服药,更不必焦虑。
今天门诊患者问,我这个房颤要不要消融呢?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近15年来电生理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导管消融可以治愈房颤,减少房颤负荷,改善房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心脏功能等等随着对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不断研究,房颤消融成功率正在稳步提高,射频方法也在改进,目前指南仍坚持以肺静脉隔离为房颤消融治疗的基石,对于复发病例,可以在肺静脉隔离基础上进行心房线性消融,心房基质改良等等……患者年轻,病史短,发作持续时间短,无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大小无明显变化,这些患者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时间长,比例高。总而言之,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在80-90%,持续性房颤的差别比较大,约在50-70%。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药物疗效欠佳或者不能耐受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是导管消融的I类指征。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也应该行射频消融术,改善患者预后。还有是诊断一年内的房颤,如果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应考虑射频消融治疗。随着时代的发展,房颤消融治疗,维持窦性心律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追求。
房颤目前比较积极的办法是行心脏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通过射频消融的办法,将房颤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当然,手术治疗也要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果心脏结构正常,患者为阵发性房颤,往往手术效果比较理想。而如果患者是持续性房颤,心脏结构出现了左房、右房扩大等等。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效果会稍微差一些,甚至要行二次或三次手术。第一,目前治疗房颤的主流术式是针对肺静脉前庭的,而小部分患者其房颤起源可能并不是或并不仅仅是肺静脉,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界嵴等心脏其他部位都有可能触发房颤。首次消融时可能不一定能发现此种来源的病灶,二次消融时可以对上腔静脉等部位进行消融,并可通过触发灶诱发和消融来达到治疗目的。第二,干预肺静脉的术式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是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隔离术,即以解剖为基础的消融模式。虽然手术过程中,肺静脉隔离的成功率相当高,通常要达到95%以上,但术后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电传导恢复十分常见,这是房颤复发的最常见原因。针对这部分患者,就有必要行二次消融,查遗补缺。通常来讲,这部分患者的二次消融要较第一次简单,因为第一次的大部分消融位点都是有效的,只需要将恢复传导的缺口补上即可。第三,一般房颤的二次消融多在3个月以后再做。因为部分房颤患者消融术后3个月内复发,甚至出现发作频繁的“房颤风暴”现象,而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房颤却逐渐消失。这种术后有早期复发,而后不再发作的称为延期治愈。国外有报道肺静脉电隔离术后20%~30%的患者出现延迟治愈。所以,很多电生理中心将房颤消融术后3个月称为观察期,常规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而一般对于3个月后仍存在的房颤发作才考虑再次消融,以避免那些有可能延期治愈的患者经受二次手术的风险及痛苦。第四,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来讲,二次消融则是比较常见的,甚至国内有专家提出持续性房颤患者平均要经过两次消融才能治愈。因为持续性房颤机制十分复杂,肺静脉只是其触发以及维持的一部分,防治持续性房颤常需更大范围的消融以改良房颤的电学机制及触发灶。最后,若首次消融时发现心房基质弥漫性低电压或疤痕化,做二次消融的成功率就比较低了,需要慎重决策。
很多患者问:“房颤手术后还吃不吃抗凝药?”答:“抗凝至少维持到术后2个月。”问:“之后是否继续服用抗凝药?”答:“要看患者的卒中风险,风险高人群要一直服用。啥是高风险人群?高龄(尤其是75岁以上大爷大妈),患过脑卒中,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的人群,合并症越多,风险越高,具体要找医生评估一下……”所以,抗凝问题不单单看房颤手术是否成功……,当然房颤手术成功的获益是大大的💐💐💐复杂的抗凝问题欢迎来北京安贞!封面是我大北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