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通常分为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几种。以下是常见的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可以用于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 -抗凝治疗: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颤动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的风险,因此常规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哌沙班等,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2.非药物治疗: -电复律(电击复律):通过电击心脏使其重新恢复窦性心律。这通常在麻醉下由心脏电生理专家或心脏节律专家(心电生理学家)进行。电复律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可以迅速终止心房颤动,但并不能防止其再次发作。 -心房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部释放射频能量,破坏引起心房颤动的异常心脏组织,恢复正常的心律。这种治疗方法通常由心脏电生理专家进行,适用于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3.手术治疗: -心房手术:对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较长,难以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控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房手术,如心房消融术或心房节律调节器植入术。这种手术治疗通常由心脏外科医生进行。4.心房封堵术: -对于某些具有高中风风险、不能耐受抗凝药物的心房颤动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或其他形式的心房封堵术,以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5.生活方式和心理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规律锻炼等,可以帮助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 -应对心理压力:情绪波动、焦虑和压力可能会诱发心房颤动,因此学习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技巧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并且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治疗方法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案应该由心脏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制定
在门诊,不少患者家属会问:谢主任,我妈妈年纪大身体条件又差,能不能用微创解决啊?家属把微创手术直接理解为损伤很微小的手术。现在把微创手术的优缺点简单总结如下:微创心脏手术是一种通过较小的切口或穿刺入路进行的心脏手术,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一些优点和缺点。以下是微创心脏手术的优缺点:优点:1.较小创伤:微创心脏手术通常需要较小的切口或穿刺入路,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较短。2.较少的出血:由于创口较小和手术操作较精细,微创心脏手术通常伴有较少的出血量,减少了输血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3.较短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较快,通常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并且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4.更美观:微创心脏手术的切口较小,术后瘢痕较小,外观更美观。5.更快的康复:患者通常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减少了术后的生活影响。缺点:1.技术要求高:微创心脏手术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因此可能限制了手术的普及程度。2.手术时间较长:由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细微性,微创心脏手术的手术时间通常较长,可能增加麻醉和手术风险。3.器械和设备成本高:微创心脏手术通常需要使用昂贵的微创手术器械和设备,增加了手术的成本。4.有限的手术范围:某些复杂的心脏手术仍然难以通过微创技术完成,因此微创心脏手术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5.特殊情况下并发症风险增加:虽然微创心脏手术具有较小的创伤和出血风险,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病人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或手术操作困难时,可能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综合考虑,微创心脏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情况,但也需要在患者病情和手术适应性上进行仔细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偏头痛与PFO,归根结底,最本质关系是什么?!并没有被真正理解透彻…尽管有很多的假说:微栓子-CSD假说,血管活性肽类假说,共同遗传底物机制.其实,偏头痛与PFO的本质关系是:PFO只是偏头痛的诱因,之一!是诱因,不是病因。偏头痛,是人脑进化付出的代价。其诱因可谓数不胜数:疲劳、用脑过度、睡眠不规律、光、声、月经、气候变化、情绪波动...还有一个诱因就是:PFO。难道,PFO仅仅是偏头痛的一个诱因吗?是也。通过PFO,微栓子也好,血管活性肽也好,进入敏化的大脑,诱发头痛。封堵PFO,只减少了众多诱因中的一个,因此,头痛可能会有部分缓解,然而,几乎不可能完全治愈。甚至有些患者无效,因为在这些患者当中,PFO并非是其主要诱因,所以,效果甚微因为,偏头痛的根源,是敏化和脆弱的大脑,而不是心脏。封堵PFO,也仅仅是去除了众多诱因其中的一个,只要那个敏化和脆弱的大脑没有改变,其它众多诱因,还会诱发患者反复头痛。这也可以解释,长期随访看,封堵PFO获益有限。欧洲和美国的偏头痛指南,目前都不推荐通过封堵PFO,来治疗偏头痛,除非,对其它治疗都失败的难治性偏头痛,慎重考虑能否尝试,姑息手术原创:刘恺鸣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目的:探讨重症法洛四联征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中心分流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21例重症法洛四联征患者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升主动脉至主肺动脉的分流手术.19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Gore-Tex人造血管直径4~10 mm.结果: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9.5%(2/21).全组均获得理想的血流量,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1);主肺动脉直径和左、右肺动脉直径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80.95%)患者在术后1年内接收二期根治手术,无死亡病例.其余2例患者缺氧症状,左心宣及肺动脉发育均明显改善,等待根治手术.结论:应用合适口径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分流术可明显改善重症法洛四联征症状、体征,为重症法洛四联征根治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 Gor-tex血管 中心分流术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临床分型特点,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63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资料,按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手术治疗组(A组)45例,非手术治组(B组)18例。分别按圣地亚哥医学中心四分型方法和安贞医院改良二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围手术期死亡6例,在随访期间死亡4例。B组在住院治疗期间死亡2例,随访期间死亡9例。应用Fisher 精确概率法检验表明,圣地亚哥分型I型A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P=0.009),而II、III、IV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A组与B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0.455,0.800)。而按安贞医院改良二分型方法分型,中央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A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P=0.009),外周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A组与B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A组中央型、外周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8.0)%、(768.5)%(P=0.04),B组中央型、外周型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18.7)% 、(56.210.8)%(P=0.851)。结论 与圣地亚哥医学中心四分型方案比较,安贞医院改良二分法分型方案是一个简便有效、对临床更实用的的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分型方案,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