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注事项
各位家长:恭贺您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但因为宝宝出生时存在一定的高危因素(如窒息、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等等),需要我们更加细心的呵护宝宝的成长,定期随访,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家长、医生双方面的努力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干预。不少发育落后或脑损伤的婴儿在呱呱坠地后,家长们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明显异常状况,特别是那些轻型的脑损伤儿童更容易被忽视。这样就使婴儿错过了早期诊断,贻误早期治疗的机会。严重者可导致脑瘫、智力低下等,给孩子及家庭带来心理及经济等不同方面的压力。其实,脑损伤儿童在早期所表现的运动异常、姿势异常以及进食异常等,只要细心地观察,就不难被发现。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识别。早期症状:太闹人:易激惹、持续哭闹、睡眠不安等。太安静:对外界不理不睬,过分安静。太难喂:吸吮困难,呕吐频繁。太难带:护理困难,肢体僵硬,翻动如滚木样。太难看:握拳头、“飞机手”(手后背)、“芭蕾脚”(脚尖点地)等。临床表现:脑损伤婴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儿童差。如“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角弓反张、少动或过多乱动;喂奶时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2-3个月时,还不会笑、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另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异常的动作或姿势有:流口水、颤抖;在学站时、两腿并拢,双脚总是脚尖着地,有的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不能保持正中位置等,这些都是脑瘫患儿常见的动作或姿势。总之,根据脑损伤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各种不同姿势,结合母亲在怀孕时及产时的高危因素,便可早期发现,并应尽早去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进行早期的治疗。高危儿包括:(一定要定期随访!)⑴早产,胎龄<37周;⑵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g;⑶围产期窒息,包括宫内窘迫和生后Apgar评分1min≤3分或5min≤6分;⑷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⑸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⑹新生儿颅内出血(Ⅲ~Ⅳ级);⑺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小于同龄儿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⑻持续低血糖,血糖<1.11mmol/L;⑼新生儿惊厥,入院前抽搐3次以上者;⑽持续低氧血症,肺泡氧分压PaO2<533kPa(40mmHg);⑾影像学显示脑异常;⑿高危妊娠孕母的婴儿,如高龄孕妇(年龄>35岁)、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老化、有过不良孕产史的孕妇等;⒀分娩时各种原因导致难产、羊水胎粪污染Ⅱ°以上等等。高危儿随访办法:1.出院前宣教——家长健康教育。2.42天来院回访,建立高危儿随访档案,以后每月回访1次或遵医嘱。3.如果发现运动落后,肌张力和姿势异常尽快到妇幼保健院或邵阳市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开始正规康复治疗。早期干预治疗的时间早期干预的时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脑的结构和功能代偿在生后2岁内。治疗得越早越有效。一般来说,在新生儿临床情况比较稳定后即可开始早期干预治疗,持续至生后3岁,有条件者可继续。早期干预开始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脑的恢复及代偿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