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贝的大便应该是怎样的?根据Bristol大便分类法,大便可分为以下7种不同类型:对于成人,通常认为第一、二型为便秘,第三、四、五型为正常大便,第六、七型为腹泻。但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大便的性状与年龄及喂养方式有关。第六、第七种类型在小婴儿常见,不属于腹泻。二、宝贝每天多少次大便是正常的?婴幼儿的排便次数有年龄依赖性,而且与喂养方式有关。1、与年龄的关系:刚刚出生的新生儿,排出的胎便为墨绿色,每天4-8次,甚至10余次,如果过于粘稠则可能出现胎粪性便秘。随后的过渡期大便为绿色,稀薄、或者伴有奶瓣,每天4-8次;满月至6个月左右为黄色软便、匀糊状或烂便,母乳喂养的为金黄色,每天1-6次,但部分宝宝可能2-6天才排便一次,少数甚至10天排便一次。但性状仍然是软便、匀糊状或烂便。宝宝在6个月以后,随诊辅食的添加,饮食结构的改变,可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大便,主要是成条的软便,糊状便,约1/4的宝宝有硬便,约1.2%的排水样便,主要为褐色,黄色,少数为绿色,1-3天1次或每天1-3次。2、与喂养方式的关系:对0-3个月宝宝的观察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宝,随月龄的增大,每天排便次数减少,而配方乳喂养或混合喂养者无明显改变。同年龄段母乳喂养的排便次数高于配方乳喂养。而且母乳喂养的大便性状比配方乳喂养者柔软,较多的金黄色大便。而配方乳喂养的,50%的宝宝大便呈绿色。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的总大便量相同,大便次数多者大便量少。本文系杨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临床经常遇到“过敏的宝宝能打预防针吗?”这个问题。首先,牛奶蛋白过敏不是预防接种的禁忌症。且目前国内外尚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随诊科技的进步,疫苗的生产工艺在不断的改进,目前国内生产的疫苗仅少数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牛奶或乳糖作为稳定剂或乳化剂,或用鸡胚细胞培养生产。含有牛奶成分或用鸡胚细胞培养的有:以乳糖作为稳定剂的有:流脑,轮状病毒;含牛奶的疫苗有: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糖丸);用鸡胚细胞培养的疫苗有:麻疹,腮腺炎,麻疹-腮腺炎疫苗,麻疹-风疹疫苗,麻风腮三联疫苗,流感。牛奶或鸡蛋过敏的宝宝,在接种以上疫苗时,建议观察30分钟至1小时。流感疫苗的鸡胚浓度较高,对鸡蛋有速发过敏的宝宝,不建议接种!参考文献:Clin Transl Med.2015 Feb 14;4:3. doi: 10.1186/s40169-014-0043-0.Nutr Res.2011 Jan;31(1):61-75. doi: 10.1016/j.nutres.2011.01.001.本文系杨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确定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饮食中回避牛奶和牛奶制品,避免接触牛奶及其相关产品。为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是否选择替代配方主要取决于宝宝的喂养方式、年龄及对其他食物的过敏性。1、纯母乳喂养: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饮食,也是预防食物过敏的最佳方法,因此,尽可能给予纯母乳喂养。对确诊为牛奶过敏的宝宝,妈妈饮食回避牛奶及所有奶制品,妈妈补充钙剂(800-1000mg)及维生素D(400-600单位),避免营养缺乏。仅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转为氨基酸配方喂养:①妈妈饮食回避后,宝宝症状持续且严重;②宝宝出现生长发育迟缓;③妈妈饮食回避导致严重体重减轻影响健康;④妈妈无法饮食回避或出现心理问题。2、人工喂养:确定牛奶过敏的宝宝,选择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轻中度宝宝建议在3个月后在医师的评估下,决定是否转为部分水解或普通婴儿配方。重度过敏的宝宝建议6个月后专科医生评估,或进行较长期饮食管理。3、混合喂养(母乳+牛奶配方粉):继续母乳喂养,母亲回避牛奶及所有奶制品(参照母乳喂养的管理);婴儿配方粉首选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参照人工喂养的管理)。替代配方选择:①氨基酸配方:由100%游离氨基酸组成,对95%以上的CMPA患儿有效,无免疫源性,推荐为一线的诊断和治疗配方。②深度水解配方:以乳清蛋白或酪蛋白为氮源,分子量<1500-3000 Da的肽,对90%以上的CMPA患儿有效,极低的免疫源性,推荐为治疗配方。③部分水解配方:分子量3000~10000 Da的短肽,降低了抗原表位数量,同时保持了牛奶蛋白的免疫源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仅对50-66%的CMPA患儿有效,且有引发过敏反应的风险。因此,部分水解配方仅推荐为预防配方,诱导免疫耐受,不用于治疗。④其他配方:大米的深度水解配方:用于治疗CMPA安全有效,对于素食家庭或不能耐受氨基酸配方或以牛奶蛋白为基质的深度水解配方的婴儿,可以选择大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婴儿大豆配方:因植酸盐和大豆异黄酮的影响,对于<6月婴儿,可作为二线的候选配方。其他哺乳动物的奶(如绵羊奶,山羊奶,骆驼奶),它们的组成与人乳差别大,大部分营养不足或存在交叉过敏性(如羊奶),不推荐用于CMPA。饮食回避时间:确诊CMPA的婴儿,应回避牛奶蛋白,使用治疗配方至少3-6个月,或直到9-12月龄。有严重的速发反应或重症CMPA患儿,饮食回避时间为9-12个月或更长,需要专科医生的评估。辅食添加:研究发现在4月龄前引入固体食物可能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而在这之后引入固体食物可促进免疫耐受形成。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均建议在4-6月添加辅食。原则:首先选择蔬菜和水果等低致敏性食物,可在家中进行。每次引入一种,持续1周,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食入量。首次引入新的食物选择上午时间,以便监测进食后的反应。引入蛋白类食物时,煮熟以降低致敏性。在医生指导下引入高风险致敏食物:鱼、小麦、坚果、奶油、鸡蛋。本文系杨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婴儿血便或血丝便:婴儿出生后,肠粘膜经历无数抗原(病毒、共生微生物、饮食抗原)的挑战,可诱发消化道炎症,导致血便。因血便就诊者占儿童急诊的0.3 %。婴儿血便多数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可持续数天至数月,呈反复、间歇性发作。判断是否出血:大便常规检测+隐血试验是验证出血必不可少的步骤。1、 类似于鲜红色的血液:食用色素,儿童饮料,红色糖果,番茄皮,抗生素糖浆。2、 黑便:服用铁剂,进食菠菜、蓝莓、葡萄、甘草等。隐血试验是检测大便出血的定性方法:氧化还原法有假阳性结果,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降低了假阳性反应,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常见疾病:1、 肛裂:鲜红色血液附于正常大便表面、擦手纸染血。多因便秘或大便次数多而过度用力擦拭肛门导致。2、 直肠结肠炎:有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急迫感),夜间排便,腹痛(阵发性哭闹)。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大便常规检查及大便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检测)有助于诊断。3、 牛奶蛋白过敏:<6个月婴儿,除血便或血丝便外,出现厌食、拒食或喂养困难,湿疹或肛周皮疹、红斑或糜烂,头面部、颈部或全身皮肤湿疹、红斑,阵发性哭闹等其他表现。牛奶回避-激发试验确诊:牛奶回避(选择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2-4周,症状消失。恢复普通配方症状再现。4、 幼年性息肉:3岁以下幼年性息肉常见,1岁以下罕见。无便秘症状,少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混杂于大便中或覆盖于大便表面。钡灌肠检查有80%以上的阳性率。可通过结肠镜检查及结肠镜下电凝电切摘除。5、 痔疮:儿童及青少年罕见。6、 乳糖不耐受:本身不会导致血便,但因大便次数多,过度用力擦拭肛门可导致肛裂。
婴儿便秘的治疗措施:饮食调节、排便训练、缓泻剂应用。饮食调节:1. 充足的水分:每日最低液体摄入量:5kg体重的液体摄入量500mL,10kg体重为960mL,15kg体重为1260mL,20kg体重为1500mL。2.膳食纤维素摄入:婴幼儿纤维摄入量的合理目标约5g/天,婴儿米粉提供的膳食纤维可忽略不计。多数蔬菜和水果供应的纤维约1g/份,全麦、大麦和杂粮谷类能提供的纤维1-2g/份。 未开始固体食物的婴儿,添加含山梨糖醇果汁(如苹果,李子或梨)。4个月以上已添加固体食物的婴儿,用含山梨糖醇的果泥。增加固体食物的纤维含量,用杂粮粥替代米糊。 1岁以上儿童出现大便干硬,排便费力,轻微的排便疼痛(无忍便、出血或肛裂),改变饮食结构就足以解决问题。缓泻剂应用:如果大便为球状硬便或粗大的成形硬便、有忍便行为、排便疼痛、直肠出血或肛裂,建议应用缓泻剂如乳果糖等治疗以软化大便,增加排便次数。如直肠内的大便很硬,可以偶尔使用开塞露,刺激直肠排便。因可能产生依赖,这些措施不应常用。大便恢复为软便,无排便疼痛及直肠出血,建议排便训练。排便训练:便器准备:外观颜色鲜艳,便器高度适宜,使双膝水平高于臀部,有利于直肠韧带下降, 双足应着地,以便用力。排便动作:捏住鼻子吹气球的动作。时间选择:早起或餐后半小时,持续5-10分钟。如果没有大便排出,家长不要训斥儿童,如果成功排便,给予口头表扬或小奖励。避免久蹲、久坐、强努而导致肛门肌疲劳。
便秘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症状,被认为是可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的正常现象。便秘的关键症状: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大便干硬如球状或成形便。婴儿大便次数及性状与年龄和喂养方式有关。配方乳喂养与母乳喂养比较:配方乳的大便次数少,大便含水分较少。母乳喂养的大便次数稍多,但每次大便量少。但两种喂养方式的大便总量无明显差别。正常婴儿大便次数:0-4周婴儿:0-10次/天。水样、糊状、软便、硬便(约10%)。1-6月婴儿:0-7次/天或1次/0-7天。水样(1.2%)、稀便、糊状便、软便。便秘与婴儿大便储留(婴儿排便困难)鉴别便秘:罗马Ⅲ标准:4岁以下,有以下2项以上症状,并持续1个月:每周排便≤2次,每周至少一次大便失禁;有大便潴留病史;大便粗大/干硬;大量大便导致厕所堵塞。便秘可能导致肛裂、忍便和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婴儿大便储留(婴儿排便困难):原本健康的婴儿,用力排便的时间长、伴有大哭、尖叫、身体蜷曲、脸面涨红,持续10分钟直到排除少量水样便、糊状便或软便。是导致小婴儿便秘样症状的常见原因。婴儿从母乳过渡到奶粉,过多的牛奶摄入,固体食物过渡期是诱发便秘的常见因素。家长注意宝宝的排便属于何种类型,大多数就诊的患儿属于婴儿排便困难,无需过多干预。
饮食回避是目前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最安全的治疗策略。配方奶的选择:1、 氨基酸配方(AAF):100%游离氨基酸,无抗原性。是一线诊断及治疗配方,用于重症牛奶蛋白过敏、多种食物过敏及对深度水解配方治疗反应差的患儿。2、 深度水解配方(eHF):80%短肽+20氨基酸,几乎无抗原性。适用于90%以上牛奶蛋白过敏患儿。3、 婴儿大豆配方:与牛奶蛋白过敏的交叉过敏性低,可满足婴儿营养需要。2014欧洲胃肠病肝病与营养协会推荐可用于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4、 适度(部分)水解配方:20%短肽,抗原减少,可诱导免疫耐受。用于预防牛奶蛋白过敏,不用于治疗。5、 无乳糖配方(腹泻配方):用于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或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不用于牛奶蛋白过敏。
常见的临床表现1、 消化道:吞咽困难,频繁反流,呕吐±呕血,肠绞痛,腹痛,厌食,拒食,腹泻±蛋白质丢失或便血,便秘±肛周皮疹。生长迟缓,大便OB(+),缺铁性贫血。2、 皮肤:荨麻疹(非感染、药物等),特应性湿疹,血管性水肿(嘴唇、眼睑)3、 呼吸道:流涕,喘息,非感染性慢性咳嗽4、 全身表现:过敏反应,休克、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呕吐,腹泻(食物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疾病分型:轻中度(约90%),重度(约10%)1、轻-中度: 反流,呕吐,腹泻,便秘,肠绞痛/腹痛,特应性皮炎,血管性水肿,荨麻疹,口唇肿胀,鼻炎,流涕,喘息,非感染性咳嗽,易怒等。2、重度: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严重肠病(如重度结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病及因肠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等),重度渗出性/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急性过敏综合征,休克,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呕吐,腹泻(食物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
直播时间:2022年02月17日16:49主讲人:耿岚岚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问题及答案:问题:我一直有便意怎么办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克罗恩病人得了肺结核怎么办?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孩子9岁,类克跟阿达木都用过了,效果都不太好,后续还有什么生物制剂能用啊?好担心啊!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小肠可以移植吗?问题:请问小肠可以移植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同时免疫五项中补体c3c4都稍微下降。与嗜酸细胞胃肠炎相关吗?还是基因突变的其他疾病问题:孩子被倾向诊断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现在检测发现外周血CD8+T细胞18相对低,CD4+T细胞52(高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耿主任好,小孩13岁,钙卫蛋白320,血沉38,血小板666,C反2.6,是不是说明肠内还有炎症?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类克浓度低和饮食有关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耿主任您好!怎么才知道有没有肠结核?问题:克罗恩病人怎么辫别有没有肠结核?问题:克罗恩病人得了肺结核怎么办?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治疗克罗恩哪种生物制剂好一些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孩子得了克罗恩病体重一直下降,一直没长个,怎么办啊?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耿主任,肠镜对儿童伤害大吗?一般复查多久要做一次肠镜?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生你好!确诊、胃隆起糜烂性胃炎,肠是直肠炎,吃什么药好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谢谢你,知道我是焦虑的问题:我现在已经54岁了,现在都不知道该咋样了问题:难道要终身打下去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是克罗恩病人,打类克近七年了,去年说抗药了,复发了,换了维得利珠单抗,这些药打多久可以不打呢?难道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依木兰可以连续吃多少年?问题:依木兰可连续吃多少年?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克罗恩会隔代遗传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CD类克间隔9周的血药浓度是2.2算不算低?需要调整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耿教授,孩子两岁半,在外院确诊了克罗恩病,孩子这么小有什么治疗方案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小孩得了克罗恩病,之前听说过基因检测,请问耿教授基因检测贵吗?有什么作用啊?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请问耿主任,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属于IBD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生,您好。孩子得克罗恩病能治好吗?是否需要长期用药啊?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