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心脏彩超检查的重要性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据统计,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8‰~1%,我国每年有15万到22万例先心病患儿出生,先心病是最常见的主要器官畸形之一,也是导致流产、胎儿宫内死亡以及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50%的先天性心脏病容易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获得矫治,另50%则属于复杂的严重畸形,采用目前的心脏外科手术或心脏内科介入治疗难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这种严重复杂的心脏病胎儿一旦出生,将得不到有效的救治,会给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会带来一定的负担,而昂贵的治疗费用也是大多数家庭所承受不起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一定的产前检查手段,及时地发现胎儿是否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更希望对胎儿的心脏病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以便出生后的及时早期治疗。 目前研究显示胎儿心脏彩超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敏感度高达95%,准确性达85%以上。对于大多数的心脏发育异常,尤其是一些预后较差的严重畸形,如心脏外翻、单心室、单腔心、永存动脉干、心室发育不良、大动脉的离断或闭锁、严重的法洛四联症及瓣膜闭锁等可以筛查出。但是对于小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轻度肺动脉狭窄、轻度法洛四联症等难以检出。 遵医嘱进行检查非常重要 要做到早期、及时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不仅仅需要先进的检查设备、富有经验的超声检查医生,更加需要孕妇及其家庭的配合与重视。一方面孕妈妈要按时定期地进行产检,另一方面也需要遵循医嘱,听从产科医生的建议,预约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或心脏的专项检查。 对所有的孕妇来说,在中孕期有必要进行一次胎儿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即Ⅲ级产前超声诊断,该项检查尤其适用于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或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发现或疑诊有胎儿畸形或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的患者。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会对胎儿的心脏进行筛查以便发现是否存在心脏发育畸形。对怀疑胎儿心脏大血管结构畸形者,我们会建议进行针对性的胎儿心脏彩超专项检查,从而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如果只是患有简单的先心病,出生后通过治疗是可以完全治愈的,这样的孕妇完全可以继续妊娠,等待宝宝出生后进行治疗。中等难度的先心病,宝宝出生后如果尽早手术治疗,也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但是,比较严重的先心病患儿,或者合并其他脏器的发育畸形,患儿出生后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好,即使进行手术,日后的生活质量也远远不能达到正常水平,产科医生一般会建议终止妊娠。由此可见,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脏病的类型、复杂程度、预后情况,这些对是否应该继续妊娠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畸形并不是早孕期就出现,伴随着孕期的进展,会出现各种畸形,心脏畸形也不例外。单独的一次心脏彩超检查并不能排除所有的畸形,对于轻微的发育异常,单靠一次超声检查就明确诊断也并不现实。作为孕妈妈应该了解的是:常规的超声检查、系统超声检查不能够替代心脏彩超专项检查;当临床医生建议应该进行胎儿心脏彩超检查时,应该引起重视并配合检查,还要遵医嘱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 哪些人群应该做胎儿心脏彩超 我们已经谈到了胎儿心脏彩超检查的重要性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孕妇都应该做该项检查。下面我们便来谈谈哪些人群应该进行胎儿心脏彩超检查。 根据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产前超声检查指南》上的规定,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适应证包括: 第一,母亲方面的因素: 1.年龄大于35岁的高龄孕妇; 2.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3.既往史中有异常妊娠史,如胎死宫内、流产、羊水过多或羊水过少等; 4.怀孕早期服用药物,如氧化锂、大伦丁等;孕期接触致畸物质,如放射线等; 5.各种类型糖尿病、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如孕早期TORCH感染); 6.抗Ro或抗La抗体阳性。 第二,胎儿方面的因素: 1.系统超声检查提示心脏畸形; 2.胎儿心律失常; 3.存在心脏以外器官畸形(染色体异常、脑积水及肾脏疾患、遗传综合征、非免疫性水肿、羊水过多或过失、颈后透明层增厚); 4.双胎妊娠(双胎输血综合征及无心双胎畸形); 5.接触致畸因子。 胎儿染色体异常,是引起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常染色体13三倍体胎儿伴发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高达84%。常染色体21三倍体(唐氏综合征)中,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为50%。胎儿其他系统脏器存在异常时,如脑积水、消化道闭锁、非免疫性胎儿水肿、肾发育不全、胎儿颈后透明层增厚等,往往同时伴发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第三,家族方面的因素: 1.孟德尔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Noonan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Holt-Oram综合征、Ellis-vanCreveld综合征); 2.双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3.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或患儿妊娠史。 研究显示,患心脏病的双亲,特别是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其胎儿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的几率增加。先天性心脏病的母亲,其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5%~20%;先天性心脏病的父亲,其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3.33%。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或患儿妊娠史,再次妊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为1%~5%;如果第2胎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第3次妊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增至10%~20%。 综上所述,孕期有必要进行一次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情况为:①孕期有不良接触史,如接触油漆等化学物质;②夫妻有一方患先心病或第一胎为先心病的孕妇;③胎儿心率失常,包括心动过速(>180次/min),心动过缓(<120次/min)或心率不齐;④胎儿水肿、浆膜腔积液(胸腔、腹腔、心包腔);⑤胎儿染色体异常;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⑦羊水异常(过多或过少);⑧孕期有患病、感染史、服药史,有受X线或同位素检查史等;⑨患有其它疾病的,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⑩高龄孕妇、有习惯性流产史者。 胎儿心脏彩超的最佳检查时间 孕中期20~24周为最佳检查时期,因为此时宝宝的生长发育达到一定水平,心脏显示的图像最清楚。而胎儿过小,心脏内结构发育尚小,早期妊娠较难以做出明确诊断;而怀孕晚期因羊水量减少,胎儿活动受限制或者受胎儿骨骼声影等遮挡,对检查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对于某些孕妇如腹壁厚、胎位不合适者,20周左右检查,图像质量难以保证。此外,对于有些可疑异常,一次心脏超声专项检查是不够的,往往需要进一步的随诊。 心脏彩超检查的安全性 一般认为产前超声检查是安全无害的,目前尚无研究证实诊断性产前超声检查对胚胎、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超声医生在对胎儿超声检查时遵循“最小剂量”原则,即完成该检查尽可能使用最小超声能量,同时限制单次检查时间。因此,孕妈妈不必过度担心检查的安全性,在有必要进行胎儿心脏彩超专项检查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按时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畸形或者排除畸形,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常见病,部分可以随年龄增长自愈,部分需及时治疗。大多数可以治愈,少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能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一、当小儿出现下列症状时,家长警惕小孩患有先心病?1、 平时呼吸浅而急促、大汗淋漓、、消瘦、体重增长慢;2、 哭闹、吃奶或者活动后气喘加重,并且口唇青紫;3、 平时反复感冒和肺炎; 4、 部分孩子存在手指甲、口唇及面颊部呈暗紫色;5、 青紫型先心病特殊姿势:婴幼儿期喜欢屈曲在大人怀里;年长儿喜蹲踞;6、 部分先心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偶然体检时听到心脏杂音。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平时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1、要避免感染,避免孩子到人多拥挤的环境,家中经常开窗通风,空气消毒(醋熏等),2、重症患儿不宜过度的运动,以免额外增加心脏的负担。3、青紫型先心病孩子喜欢屈曲或下蹲体位,这是代偿缺氧的表现,不可强行改变,以免发生危险。三、先心病什么时候治疗好? 原则上讲:一旦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应该由心脏专科医生诊断,指导治疗时机。1、部分轻症的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可能会自愈,需要在心脏专科门诊复查。2、如果没有明显的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和反复重症感染,多数先心病可在学龄前治疗。3、先心病出现紫绀,需要及时提前治疗。四、不开刀即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已是成熟技术,是部分先心病的首选。不开刀先心病介入治疗,是用很细的导管从腹股沟血管将封堵器送到心脏内缺损处,把缺口堵住以达到根治先天性心脏病。如果介入治疗的适应症选择恰当,成功率可以高达98%以上。心脏介入治疗已经是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治疗方法。80%的房间隔缺损可以施行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技术也日臻成熟。介入治疗的年龄也日益小龄化。五、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孩能否打预防针? 1、常见先心病,如果没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等接种禁忌症,应该预防接种。2、已经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患儿尤其是复杂青紫型先心病,预防接种可能需要暂缓。
1、要避免感染,避免孩子到人多拥挤的环境,家中经常开窗通风,空气消毒(醋熏等),2、重症患儿不宜过度的运动,以免额外增加心脏的负担。3、青紫型先心病孩子喜欢屈曲或下蹲体位,这是代偿缺氧的表现,不可强行改变,以免发生危险。
1、 平时呼吸浅而急促、大汗淋漓、消瘦、体重增长慢;2、 哭闹、吃奶或者活动后气喘加重,并且口唇青紫;3、 平时反复感冒和肺炎;4、 部分孩子存在手指甲、口唇及面颊部呈暗紫色;5、 青紫型先心病特殊姿势:婴幼儿期喜欢屈曲在大人怀里;年长儿喜蹲踞;6、 部分先心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偶然体检时听到心脏杂音。
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是在主动脉弓降部与肺动脉之间相连的管道,在胎儿时期,胎儿循环系统依赖其存在,但在出生后10-15小时,动脉导管即开始功能性闭合。据统计,88%的婴儿在出生后两个月内导管即闭合,98%在8个月内已闭合。如果在1周岁时导管仍开放,以后自行闭合的机会较少,则存留一个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通道,称动脉导管末闭,即形成导管未闭(症)。较多见,占先心病总数15%,女性儿童多见。有时候,动脉导管未闭并存于肺血流减少的复杂紫绀型心脏病时,动脉导管是患儿赖以存活的生命通道。不在本题目的讨论范围。动脉导管未闭有什么危害 无论心脏处于收缩期还是舒张期间,主动脉压力都高于肺动脉压,异常血流持续由主动脉流向肺动脉,即医生通常所讲的左向右分流,造成了肺循环的血流量增多,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扩张,回流到左心房及左心室的血流也相应增加,左心房、室舒张期负荷增加,升主动脉扩张。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未闭动脉导管腔的粗细及主-肺动脉间的压力阶差。肺动脉高压的晚期,已有阻塞性肺血管病变,肺动脉压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则可能出现右至左的分流,右心室肥厚,紫绀和杵状趾。因分流水平在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远侧,紫绀以下肢为明显。这是就可能失去手术的时机。 动脉导管未闭有什么症状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常见的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发育不良。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细菌性动脉内膜炎已少见。晚期肺动脉高压严重,产生逆向右向左分流时,出现下半身紫绀。 典型的病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偏外侧有响亮的连续性杂音,家长可以触到震颤。严重的病例在心尖部也可以听到杂音。动脉导管未闭需要做哪些检查 1. 心脏超声检查:(1)这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可以显示未闭动脉导管大致形状、管径与长度,心脏超声检查是医生和家长下一步选择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2)同时可以发现患儿的左心房、左心室增大,提示动脉导管未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3)可以发现肺动脉压力增高,提示尽早干预动脉导管未闭。 2、胸部摄片:轻型可正常。可以发现肺血增多和心脏增大 3、心电图:可以有左心室肥厚,严重者有左、右心室肥厚,左心房肥大。 如何治疗 1、内科治疗: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可用消炎痛0.2-0.3mg/kg或阿斯匹林20mg/kg促使导管闭合,近年来,对早产儿因动脉导管未闭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者,亦多主张在新生儿时期行急诊手术治疗。 2、内科介入治疗:即不开刀也根治动脉导管未闭,一般是首选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两种介入手法:Amplatzer法和弹簧圈封堵法,一般而言,当最窄直径≥2. 0 mm时,多选用前者,而只有当最窄直径,女孩多见,更多的患儿是在合并感冒或肺炎时,在医生体检时听到心脏杂音,经过门诊心脏超声检查证实为动脉导管未闭。目前介入治疗是常规的根治方法,也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具体的应该咨询小儿心脏专科医生。
1、心脏杂音:是先心病最常见的体征,大多数先心病会有心脏杂音。如果新生儿出生即听到心脏杂音,即应做心脏超声心动图,了解是否有心脏畸形存在。在任何年龄,只要发现心脏杂音都应做心脏超声心动图确诊。听到心脏杂音,最多见于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常见病,其他复杂畸形多数也会有心脏杂音。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先心病都能听到心脏杂音,一些很复杂,很重的先心病可能听不到杂音。也有一些人虽然听到杂音,但并没有先心病,称之为“功能性杂音”或“生理性杂音”。 2、青紫:即紫绀,就是通常说的病人看上去发青发紫,主要表现在口唇、指(趾)甲,皮肤的青紫,哭闹时加重。这往往是复杂先心病的体征,如果新生儿一出生即有青紫,则绝大多数会是患有复杂先心病。常见的有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出生3个月后逐渐出现青紫常见于四联症。 3、气促,呼吸费力:多发生在紫绀型先心病,由缺氧引起。 4、喜“蹲踞”:“蹲踞”就是下蹲姿势的意思,四联症患者常常喜欢作“蹲踞”的体位,可以缓解气促费力的感觉。 5、缺氧发作:紫绀型先心病病人因缺氧严重会出现晕厥,不省人事,多在费力、哭闹时发作,常见于四联症。 6、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常见于较重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缺和其他复杂畸形。 7、营养不良,发育落后:重症先心病婴儿往往喂养困难,体重增加缓慢。多表现为呼吸快、多汗、哭声嘶哑,有鸡胸。多见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