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脑瘫?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指在胎儿或婴幼儿时期(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发育中的脑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导致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发育障碍和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症候群,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为的异常,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癫痫、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2.脑瘫患儿为什么会出现流口水?流口水,又成为流涎,是脑瘫患儿常见的症状之一,所占比例大约在25%-35%。脑瘫患儿脑组织在发育未成熟阶段受到损伤或者发育不全,导致所支配的吞咽功能异常、口腔感知觉差、唇部力量不足、舌头灵活性不足、脸部肌张力低,从而患儿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口水,而导致流口水现象的发生。患儿出现流口水之后,如果不及时清理,长期口水浸泡下巴处皮肤会导致皮肤红肿,甚至溃烂。3.流口水的严重程度如何划分?教师流涎分级法(TeacherDroolingScale,TDS):Ⅰ级,不流涎;Ⅱ级,小量或偶尔流涎;Ⅲ级,不时地流;Ⅳ级,经常流,但不成线;Ⅴ级,成线地流,胸前常常弄湿。教师流涎分级法疗效评定:痊愈,流涎完全消失;显效,流涎基本消失,或分级上升2级;有效,流涎明显减少,分级上升1级;无效,流涎无减少或加重。流涎频率评级:Ⅰ级,从不流涎;Ⅱ级,偶尔流涎,不是每天;Ⅲ级,频繁流涎,每天都有部分时间;Ⅳ级,不断流涎。流涎严重程度评级标准:Ⅰ级,从不流涎,嘴唇是干的;Ⅱ级,轻微流涎,仅仅引起嘴唇湿润;Ⅲ级,中度流涎,引起嘴唇和下巴湿润;Ⅳ级,严重流涎,达到脖颈,引起衣服潮湿;Ⅴ级,过多流涎,将衣服、双手、周围物品弄湿。4.什么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脱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脱术,又称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或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或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简称FES-CCA手术)。该手术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期是为了改善周围血液循环而采用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足部溃疡,此手术可以广泛用于治疗肢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狭窄或闭塞疾病。该手术通过手术切除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来达到改善脑瘫患儿大脑血液供应的目的,从而促进大脑发育,减少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调节神经的兴奋性。目前该技术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主要方法之一。5.为什么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脱剥术能治疗脑瘫患儿的“流口水”?从中枢神经的角度看,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后,可使脑部血管扩张,脑供血增加,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得到改善,侧支循环建立,使部分临界状态下的神经元细胞功能得到恢复,改善脑组织的代偿功能,从而通过中枢调节使患儿的吞咽运动和口腔括约肌协调功能改善,最终达到减少流涎的目的。从外周神经的角度看,唾液腺由交感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经发自脊髓胸段灰质侧角,在颈上神经节交换神经后发出节后纤维,攀附在颈总动脉外膜上,向上分布至唾液腺。手术剥离了颈总动脉外膜,阻断了交感神经的传导,交感神经的直接支配效应减弱,从而减少了唾液的分泌,最终减少了流涎。6.除了减少患儿流口水之外,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脱剥术对脑瘫患儿还有什么好处?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脱术除了能够减少流口水之外,该手术通过双侧颈动脉外膜剥脱,能改善大脑供血、供氧,从来促进未被损毁的脑细胞生长、发育,促使感觉运动神经得到进一步的释放,使全身紧张的肌肉得到松弛,从而改善患者的扭动、语言、智力、多动等诸多症状。7.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脱剥术手术风险高吗?该手术需要在全麻下在颈部进行手术,颈动脉鞘是包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结构的筋膜鞘,手术需要打开这层筋膜,到底颈动脉外膜。颈动脉搏动明显,容易定位,颈动脉的血管壁较厚并坚韧,钝性剥离情况下不容易损伤。此外,显微镜下操作精细,进一步降低了手术风险。故该手术风险并不高。
1、什么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定义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多吗?有数据显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万。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5‰。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70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机制目前不完全明了,神经可塑性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产生的基础,其机制可能有:①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生神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引起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响未损伤的邻近神经元;②中枢敏化:中枢敏化是指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觉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升高或突触传递增强,从而放大疼痛信号的传递,包括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增多、感受域扩大、对外界刺激阈值降低、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等病理生理过程。脊髓及脊髓以上水平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2-δ亚基及钠离子通道表达上调、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下降、支持细胞的坏死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引起中枢敏化。相应的临床表现有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等。痛觉超敏即为正常的非伤害性刺激通过Aδ及Aβ低阈值机械受体引起脊髓背角疼痛信号的产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持续疼痛的主要机制在于中枢敏化。③炎性反应: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表达通过继发的炎性反应导致周围神经兴奋性及敏感性增加。④去传入:初级传入纤维广泛变性坏死,中枢神经元发生去传入现象,引起继发性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另外,还涉及交感神经功能异常。4、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样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呈间断,也可为持续性,特点如下:疼痛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其中胸部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骶尾部占2%-8%,其他部位<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双侧疱疹。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疼痛特征:①自发痛:在没有任何刺激情况下,在皮疹分布区及附近区域出现的疼痛。②痛觉过敏: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或延长。③痛觉超敏: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如接触衣服或床单等轻微触碰或温度的微小变化而诱发疼痛。④感觉异常:疼痛部位常伴有一些感觉异常,如紧束样感觉、麻木、蚁行感或瘙痒感,也可出现客观感觉异常,如温度觉和振动觉异常,感觉迟钝或减退。病程:30%-50%患者的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其他临床表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常伴情感、睡眠及生命质量的损害。45%患者的情感受到中重度干扰,表现为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5、什么样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适合做射频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特别是疼痛影响睡眠的患者,应考虑行射频治疗。6、射频治疗风险大吗?射频治疗是在影像学引导下将射频电极插到目标神经的旁边进行治疗,最常见的风险是气胸,由于有C臂等影像学引导,出现气胸的几率并不大,故风险不大。7、射频治疗起效的机制是什么?射频技术是作用于局部组织,起到热凝固、切割或神经调节作用,从而治疗多种疼痛疾病,具有射频毁损和脉冲射频两种工作模式。射频毁损:使局部温度持续升高,产生永久性神经损害,又称为热凝固术。脉冲射频:使局部组织温度低幅度升高。从而产生了呈周期性的、短暂的对神经突触活动的调节作用。脉冲射频具有可逆性、神经损伤小的特点,所以逐渐被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就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