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肝肾囊肿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一般不太严重者多以前者为主,囊肿过大或较严重者采用后一种方式。但传统的外科手术需要开刀,风险较大,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穿刺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微创治疗方法。什么是肝肾囊肿穿刺术?囊肿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微创疗法,通过注入硬化剂使囊腔缩小、闭合,减轻、消除或显著改善囊肿引起的临床症状,恢复脏器形态与结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脏器功能,达到不留瘢痕的目的。与传统的开刀手术相比,囊肿穿刺术优点显著:1.手术效果好操作过程快速且简单,可重复进行,应用灵活,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于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时术中联合运用,以进一步提高总的疗效。2.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伤口小,痛苦轻,患者普遍接受度好。3.费用便宜费用相比于传统手术低,经济负担轻。但并不是所有肝肾囊肿患者都适合这种治疗方式,一般而言,只有当患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才适合使用穿刺治疗:1.肝肾囊肿直径>4~5cm2.囊肿产生压迫症状或影响肝肾功能者3.囊肿合并囊内出血或感染者4.囊肿疑有恶变,需要通过穿刺抽液明确细胞学辅助诊断5.多囊肝或多囊肾,个别囊肿较大,为了防止破裂或解除压迫症状者以上就是对囊肿穿刺治疗的原理和优势的解答。总之,囊肿穿刺比较适合不能或不愿意进行开刀手术或有美观需求的患者。若有相关的治疗需求,建议大家可以前往医院进一步咨询医生。
很多人对肝肾囊肿不太了解,当体检查出自己有肝囊肿或肾囊肿时就会很焦急,甚至有些患者会误认为自己得了肿瘤。那么,肝肾囊肿到底严不严重呢?实际上,肝肾囊肿一般不太严重。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囊肿都是良性的,可以长在身体的表面,也可以长在体内的某个器官上,且囊肿的表面光滑,很少会和其他组织发生黏连。通常来讲,囊肿的产生多数是无明显致病因,先天存在和后天感染都有可能,在临床上这类疾病十分常见。那么,如果得了肝肾囊肿,该怎么办?1.肾囊肿有研究发现,肾囊肿的发展速度很慢,大部分囊肿的平均直径都在5毫米到10毫米左右,对肾脏和周围组织没有影响,一般不会有临床症状出现。患者只需每半年或一年做B超检查,观察肾囊肿是否增大即可。而当肾囊肿的直径超过5厘米,或者有相关症状,如腹痛、排便不畅等症状时,则说明囊肿已经压迫到周围组织,这时就要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了。2.肝囊肿当肝囊肿的大小不超过5厘米,且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时,不需要进行治疗,只需要定期检查,对比一下囊肿有没有变大就好了。但是如果肝囊肿超过了5厘米,并且出现右上腹腹部不舒服、腹胀、腹痛,而且临床检查发现肝脏变大或腹部有包块,甚至囊肿破裂引发了感染时,就必须进行相关治疗。总之,肝肾囊肿是临床上十分普遍的一类良性病变,患者不必过于焦虑,一般只需按照医嘱做好定期检查就可以了;若出现了恶变,则需要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来判断是否需要后续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乳腺增生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好发于29-39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常表现为乳房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地长些肿块,质地柔软,边界不清,可活动,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一般而言,乳腺增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增生是指在体内多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乳腺腺体出现周期性的增生和复旧。就像月经来潮一样,成为女性每个月都发生的正常生理现象。它通常不伴有乳腺结构的改变,仅表现为周期性的乳胀、乳痛。病理性增生是在乳腺腺体增生和复旧的过程中,出现过度增生或复旧不全,引起乳腺结构的紊乱。简言之,就是它该增生的时候正常增生了,但该复原回去的时候却没能彻底回去。常见的有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及乳腺囊性增生等。临床上把病理性乳腺增生称为称为“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对于单纯的生理性增生,绝大多数女性的不适感会随月经的结束而自行消退,无需特别处理;若是因负面情绪或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乳腺增生,患者则可通过缓解紧张,控制情绪波动,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进行消除。对于病理性增生,需要依据患者的情况来为其定制合理的治疗方式。一般不太严重者多以密切观察、定期随诊为主;而对于持续疼痛者或查出有恶变倾向者,临床上较多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 传统的手术治疗,主要以开刀为主,痛苦较大,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超声介入治疗就是一种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能充分满足患者美观等需求的治疗方式。它是指在实时超声的监测下将特制的针具、导管、消融电极等器械,直接引入人体,对病变进行诊断性活检或局部治疗。它的适用范围较广,除了乳腺疾病治疗外,还能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囊肿或脓肿、恶性肿瘤、积液、静脉曲张等。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超声介入治疗乳腺增生的优势在于:①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降低危险性。②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乳腺。③操作简便迅速,费用低,反复性强。对于爱美且不愿承受痛苦的女士较为友好。
谈到乳房发育,大家总觉得是女性的“专利”。其实不然,我们的男同胞们也会有乳房发育,甚至会因发育过度而得病。我们把这个病称为“男性乳腺发育症”。什么是男性乳腺发育症?男性乳腺发育是指由于男性体内雌性激素/雄性激素比例增高,导致男性乳腺组织异常发育、乳腺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种疾病。通俗地说,就是男性的乳腺呈现出乳房增大,女性化乳腺的一种临床表现。男子出现单侧或双侧可触及的乳腺组织,呈圆盘状结节或弥漫性增大,有时可伴有乳头和乳晕增大。局部可感隐痛不适或触痛,少数患者在挤压乳头时可见少量白色分泌物溢出。男性乳腺发育症的病因是什么?该疾病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在临床上主要分为生理性、病理性、药源性、特发性4种类型。生理性:多见于新生儿期、青春期及老年期,前两者多为自限性疾病,即身体可自行恢复。而老年期乳腺发育需要与乳腺癌进行鉴别,排除恶性肿瘤可能。病理性:病理性男性乳腺发育多见于睾丸功能减退、垂体功能降低、肝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各种全身其他器官疾病继发引起的乳腺异常发育。药源性:指服用药物引起雌激素比例异常,常见药物包括:螺内酯、酮康唑、非那雄胺、西咪替丁等。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服用该类药物即可发生男性乳腺发育。特发性:是指体内激素水平正常,尚未找到内在或外在病因的乳腺发育,同时该类也是男性乳腺发育最常见的病因。如何治疗该病?临床上,男性乳腺发育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得病类型等进行区分。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1. 只观察不治疗大多数男婴和青春期男孩所得的乳腺发育属于生理性,大都可以自然恢复,不必治疗,观察即可。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为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雷洛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阿那曲唑等治疗青春期男乳发育。3. 手术治疗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还取决于其发病原因、症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其对患者造成的困扰。像持续2-4个月或乳房增生多年不消退者、有症状者、有恶变危险者、药物治疗无效者、影响美观有精神负担而要求手术者,可推荐手术。总之,男性朋友若发现自身乳腺异常发育,一定要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可以。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对于微小癌,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解决,但传统手术可能导致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且手术后在体表会留下明显的瘢痕,终身服用优甲乐,生活质量下降,尤其对青少年、年轻女性的影响难以消除。而介入治疗恰恰能避开外科手术的劣势,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往患者的血管、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有着创伤小、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但是,介入治疗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都能适用这项治疗方法。甲状腺结节诊治专家共识中有提到:“位置较好,有足够安全距离和穿刺路径,没有超声可见的侧颈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尤其是年轻且拒绝行外科手术,又不愿意随访观察的患者可以选择激光消融这种介入治疗方式。”另外,低危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体积较小且未发生内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也可以行介入治疗。总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能够进行介入治疗,但需要视患者的身体状况、自身诉求及医生的综合诊断而定。
近年来,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既往的治疗方式多数是选择手术切除,术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有一定的甲减和喉返神经损伤概率,有些人做完手术声音就变嘶哑了,有些人的脖颈上还会留下难看的疤痕,这就导致了部分患者不想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来治疗微小癌。那么,对于这些诉求明确的患者来说,如何能在不开刀的情况下,也能治好甲状腺微小癌呢?说到这儿我们就不能不提甲状腺微波消融治疗。什么是甲状腺微波消融治疗?它是在超声显像引导下将一根微波消融针(仅有牙签粗细)经皮精准穿刺到甲状腺结节内,启动仪器后针尖发热,产生高温达100-120度,可杀死肿瘤细胞包括癌细胞,使结节或癌灶发生凝固坏死。术后结节不断缩小甚至消失,可达到只消融病灶,不损伤正常组织,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扩散的目的,最终可以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同的效果。消融治疗有何优势?1.只需要局部麻醉、痛苦小2.伤口只有一个针眼,术后恢复快。3.治疗只针对病变组织,正常甲状腺得以保留,术后不会出现甲减。总之,甲状腺微小癌的消融治疗是一项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它并非适合所有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那什么样的情况下能进行消融治疗?1.超声提示单发结节,直径≤1cm,没有贴近包膜(距离>2mm),FNA证实为乳头状癌,颈侧区没有可疑淋巴结转移。2.经评估,患者自身条件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或患者主观拒绝外科手术治疗的。3.患者思想顾虑过重影响正常生活且拒绝临床观察(患者要求微创介入治疗的)。因此,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能否进行消融治疗,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
许多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在做手术前都会问:“我做手术能防止它发生远处转移吗?”实际上,根据恶性肿瘤的特点来看,甲状腺微小癌是会出现远处转移的,但通常在进行手术切除后,大部分人转移的概率会降低。换句话说,做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甲状腺微小癌发生远处转移。可是,仍然有小部分人存在远处转移的情况:1.局部淋巴结转移若甲状腺微小癌做手术时没有将恶性肿瘤彻底切除干净,手术后肿瘤细胞可能会扩散到周边组织上,局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微小癌切除后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团、活动度不佳、局部包块等现象。2.肺转移当甲状腺微小癌切除后转移到肺组织时,可能会引起支气管内黏膜的咳嗽反应,从而引起人体咳嗽的现象,局部肿瘤组织破溃后可能会出现咯血,如果肿瘤组织贴近胸膜,可能会牵拉胸膜引起疼痛的现象,对于单发的肺转移可以局部切除肿瘤,如果肺转移结节较多,可以使用化疗或者放疗的措施。 3.骨骼转移当甲状腺微小癌切除后出现骨转移,可能会诱发人体骨骼局部疼痛的现象,同时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对于局部骨转移可以进行切除治疗,如果骨转移较多,通常需要给予化疗措施。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尽量避免转移情况的产生呢?对于患者而言,要尽量做到避免接触某些能够诱发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如放射线的刺激;另外,患者需要动态观察,在术后头三年内,每三个月复查一次。总之,甲状腺微小癌切除后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当锻炼身体,有助于增强自身体质,能够保持身体健康。
很多人会把甲状腺微小癌与低危甲状腺癌混为一谈,认为甲状腺微小癌一定属于低危癌,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甲状腺微小癌不一定是低危癌。那甲状腺微小癌(PTMC)是什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甲状腺微小癌(PTMC)是指肿瘤最大直径≤10mm的甲状腺癌。这个定义仅仅是肿瘤大小的描述,并没有肿瘤的侵袭性、多灶性以及转移等描述。所以,微小癌不等于低危癌。虽然目前的诊疗技术发展迅猛,PTMC的诊断已经达到较高的临床水平,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法精准地判断PTMC的预后。现行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认为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患者才可属于低危PTMC患者。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方可建议密切观察:1、非病理学高危亚型2、肿瘤直径≤5mm3、肿瘤不靠近甲状腺被膜且无周围组织侵犯4、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证据5、无甲状腺癌家族史6、无青少年或童年时期颈部放射暴露史7、患者心理压力不大、能积极配合总之,根据现有的医疗情况来看,微小癌≠低危癌。 对待甲状腺微小癌,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客观面对、科学诊疗,绝不能简单认为它就是早期癌。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最近几年,体检中查出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实际上,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一般而言,良性的甲状腺结节是癌的可能性较低。换言之,甲状腺良性结节不是癌。甲状腺结节VS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是两个概念。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里长了个东西,但是什么性质还不确定。当长的这个东西性质确定为良性时,它是甲状腺良性结节;而当性质是恶性时,它就是甲状腺癌了。那甲状腺良性结节会变成癌吗?大量的研究表明,甲状腺癌其实一长出来就是癌,良性甲状腺结节是不会长成甲状腺癌的。但是,如果良性甲状腺结节长得非常大,它还是会对人的健康及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治疗。我们还可以根据TI-RADS评分来判断“什么样的甲状腺结节是癌”,一般认为评分达到4-5分的,就有甲状腺癌的可能,建议做穿刺活检来进一步判断是否为恶性结节。1类:正常甲状腺,无结节,或手术全切的甲状腺复查(无异常发现者);2类:典型而明确的良性结节,如腺瘤或以囊性为主的结节;3类:不太典型的良性结节,如某些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风险小于5%;4类:可疑恶性结节,4类再分成4a、4b和4c亚型,恶性风险5%~85%;5类:是典型的甲状腺癌,恶性风险85%~100%,怀疑甲状腺恶性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归为5类;6类:是经细胞学和组织学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恶性病变,未经手术和放疗及化疗。 医生提醒:总之,甲状腺良性结节不是癌,但不排除它不会恶变。因此,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我们建议以随访观察为主;当它有恶变倾向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
是癌症就一定要切除吗?可能对于其他“大癌”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治疗的好方法,但对甲状腺微小癌来说却是不一样的。因为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很低,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7%,而且肿瘤越小复发风险和死亡风险都更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甲状腺微小癌可以视而不见,是手术还是观察要分情况。一、适合手术的情况有符合下列任一条高危因素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均建议行手术治疗:1.在青少年或童年时期,有过颈部放射暴露史者;2.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3.已经明确或高度怀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出现远处转移者;4.肿瘤侵犯甲状腺外重要组织,如气管、食管及颈部神经等情况者;5.病理学提示高危亚型者,如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弥漫硬化型、实体/岛状型、嗜酸细胞亚型;6.BRAF基因突变检测提示阳性者;7.短期内肿瘤进行性增大者(6个月内直径增大超过3mm)。二、适合观察的情况同时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患者可建议密切观察(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者属于低危微小癌)1.病理学提示非高危亚型者;2.癌灶直径不超过5mm者(≤5mm);3.肿瘤不靠近甲状腺被膜,且周围组织无侵犯者;4.不存在颈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证据者;5.无甲癌家族史者;6.青少年或童年时期无颈部放射暴露史者;7.患者乐观、心理压力不大、能积极配合定期复查者。一般而言,初始观察周期可设为3~6个月,后根据病情进行调整,如病情稳定可适当延长,最好有统一规范的观察记录。在患者观察过程中,若出现下列情况可考虑选择手术治疗:肿瘤直径增大>3mm;发现临床淋巴结转移;患者有手术治疗的意愿。总之,甲状腺微小癌是否手术,需要进行综合风险评估,既要考虑超声二维成像特征,肿瘤的组织学特异性,包括浸润性、是否存在多灶性、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家族史等,还要充分考虑患者自身的意愿,是否可以配合定期随访等多维度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