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晚期复发性鼻咽癌?张焕康1,张晓华1,戴炯1,刘全,薛凯,顾晔,赵卫东,郑实兴,宋小乐,孙希才✉,余洪猛✉01前言晚期复发性鼻咽癌可广泛侵犯颅底重要结构,为了保障手术的安全,在进行肿瘤扩大切除前需要结合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对颈内动脉进行评估与处理。根据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alloonocclusiontest,BOT)的结果不同,可选择的方案有:颈内动脉栓塞[1]、术中DSA实时护航[2]、覆膜支架置入[3]、颅内外血管搭桥(EC-ICbypass)等。颅内外血管搭桥可以增加颅内供血,降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是BOT阳性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期我们结合具体病例,为大家介绍颅内外血管搭桥在晚期复发性鼻咽癌手术中的应用。02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将颅外动脉系统的血液直接引向颅内,提高局部脑血流量,恢复其正常功能,同时也增加侧支循环不良区域的脑组织供血,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和对脑梗死的耐受力。自从Yasargil完成了第一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起,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取得了飞速发展。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底肿瘤、复杂动脉瘤、烟雾病、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1)适应症晚期复发性鼻咽癌患者,如果术前MRI检查显示肿瘤累及颈内动脉,导致颈内动脉变形、狭窄,肿瘤无法从颈内动脉安全分离,则需要行颈内动脉切除。此时需要进行BOT试验。①如果患者BOT阴性,可以考虑颈内动脉栓塞。②如果患者BOT阳性,需要先行颅内外血管搭桥,再行颈内动脉栓塞。(2)手术方式适用于复发性鼻咽癌外科治疗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主要有两种:1)低流量搭桥:指将颈外动脉分支与颅内血管直接行端侧吻合,常用的搭桥方式有: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等。2)高流量搭桥:指通过选择增加供血动脉或受血动脉血管直径来增加脑血流量,其间经移植血管吻合,常用的搭桥方式有:颈外动脉-大隐静脉-大脑中动脉搭桥等。(3)术后护理1)严格控制血压,避免产生低血压;2)避免头部搭桥区域受压,影响桥血管的血流,包括避免头部绷带过紧,避免戴眼镜,避免使用过硬的枕头。3)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后按时口服阿司匹林,鼻咽癌扩大切除术前一周左右停用。(4)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优缺点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优点包括:1)增加颅内血供,降低脑卒中风险。2)搭桥后可行颈内动脉栓塞,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术中、术后颈内动脉大出血风险。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缺点包括:1)搭桥血管穿经颞肌,无法使用同侧颞肌瓣进行颅底修复。2)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创伤较大,并且有搭桥血管闭塞的风险。讨论对于累及颈内动脉的鼻颅底肿瘤,建议在鼻颅底手术前,预先对颈内动脉进行干预。不同的预处理方案要参考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具体关系、患者的全身情况、患者的经济能力、术者擅长的领域。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内镜鼻咽癌扩大切除术为BOT阳性的晚期复发性鼻咽癌患者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案。其增加了颅内血供,降低了术中术后大出血风险,提高了手术全切率。未来需要长时间随访来探讨该方案的远期疗效。
重点:鼻咽癌放射性骨坏死手术效果非常好,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科团队利用颈内动脉栓塞或搭桥+颞肌瓣或颏下瓣修复,大部分手术成功后可终生成活,及时手术可挽救更多患者生命!🙏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骨坏死的挽救性内镜手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单臂临床研究戴琪1,施宇轩1,张焕康,宋小乐,刘全,赵可庆,杨靖艺,王丽,孙希才✉,余洪猛✉耳鼻咽喉资讯•复旦EENT鼻科周刊,第87期2023,(87)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科团队在鼻科学顶级杂志Rhinology(一区,IF:6.634)在线发表创新性研究,本团队针对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放射性骨坏死的患者,通过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的治疗研究发现,内镜创新技术的生存率从以往的41.8%-42.9%提高至75%,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一、前言鼻咽癌在我国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初发鼻咽癌首选放疗,部分患者放疗后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放射性骨坏死。放射性骨坏死的患者会出现头痛,鼻腔异味,鼻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骨坏死的死亡率非常高,在10.3%-65.8%,如果累及颈内动脉,死亡率会进一步升高至72.7%。以往受鼻内镜手术技术的限制,部分患者会进行鼻内镜下坏死切除术,但是只有13.4%-28.6%的患者被治愈。近年来,随着内镜颅底外科技术的发展,复旦EENT鼻科团队创新使用颈内动脉栓塞、颞肌瓣修复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科团队开展了一项关于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骨坏死手术治疗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了颈内动脉栓塞及颞肌瓣等移植技术后,生存率从以往的41.8%-42.9%提高至75%,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二、研究结果:本团队在手术中创新性的使用了颈内动脉栓塞和鼻中隔与颞肌瓣移植技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患者的生存率从以往的41.8%-42.9%提高至75%。与此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患者的头痛及鼻腔异味较术前显著下降,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提高。三、总结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科团队创新性的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了颈动脉栓塞和颞肌瓣等技术,提高了放射性骨坏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该手术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以期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