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MCLNetwork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平行对照III期研究,纳入初治≤66岁的进展期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对比自体移植前R-CHOP和R-CHOP/R-DHAP交替治疗;学者基于此研究的473例年轻MCL患者,分析了以生存1-8年的患者条件总生存率和无失败生存率,近日发表于《BritishJournalofHaematology》。R-CHOP治疗组,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未来生存率也稳步提高,生存7年后的5年条件生存率为81%,也就是生存12年的概率为81%;R-CHOP/R-DHAP治疗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稳定的未来生存率(78%)。参考文献JiangL,etal.Conditionalsurvivalofyoungerpatientswithmantlecelllymphoma:ResultsfromarandomizedphaseIIItrialoftheEuropeanMCLNetwork.BrJHaematol.2024;00:1–8.https://doi.org/10.1111/bjh.19854
1、对于有治疗指征的毛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嘌呤类似物克拉屈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作为初诊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克拉屈滨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高,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可达8年,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3~4级血小板减少和感染。国外指南同时推荐另一种嘌呤类似物喷司他丁,但国内该药尚未上市。克拉屈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诊患者CR率进一步提升,与延迟应用利妥昔单抗患者相比,两药同时应用的患者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阴性率更高。此外,具有治疗指征的患者若伴有活动性感染,应注意先控制感染。2、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Vemurafenib)不仅可治疗BRAFV600E突变的患者,还可增加外周血白细胞,从而协助控制感染。某些情况下(如极度虚弱、严重活动性感染、不能耐受嘌呤类似物治疗等)也可考虑应用维莫非尼±奥妥珠单抗治疗。3、干扰素-α(IFN-α)曾是一线治疗药物,由于其耐受性差,且疗效明显低于嘌呤类似物,目前不推荐应用于一线治疗,仅在特殊情况下(如妊娠、严重感染、重度全血细胞减少等)作为初诊患者的治疗药物。4、脾切除作为传统治疗方法,可以使约50%的患者血常规恢复正常,但不能达到长期缓解。因此,目前不推荐进行治疗性脾切除。
毛细胞白血病诊断后并非立即需要治疗,当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才需要启动治疗:1.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2.有症状的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3.反复感染;4.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109/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计数<100×109/L。对于无症状或未达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建议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常规等。
毛细胞白血病(hairycellleukemia,HCL)是一种少见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ellchroniclymphoproliferativediseases,B-CLPD),具有独特的临床、细胞/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1.临床表现:疲劳、乏力、出血、体重减轻等较常见,发热和盗汗较少见。约25%的HCL患者无症状。80%~90%的患者存在可触及的脾肿大,肝脏和淋巴结肿大者分别占20%和10%。60%~80%的患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粒细胞减少者可出现出血、反复感染。仅10%~20%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过10×e9/L,多数患者伴有单核细胞减少(<0.1×e9/L),LDH水平正常。2.外周血涂片:90%的HCL患者可见"毛细胞"。此类细胞中等大小,细胞核呈卵圆形、圆形或肾形,核仁不明显或缺如,染色质疏松,细胞核边界清晰,细胞质丰富,细胞膜周边具有毛状突起。3.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活检:由于骨髓纤维化及毛细胞的边缘互相交锁,骨髓常"干抽"。约10%的患者呈低增生骨髓象。骨髓中毛细胞呈弥散性或间质性浸润,极少见结节形式,少数病例可有窦内分布。骨髓活检往往显示中至重度的网状纤维增生,肿瘤细胞呈特征性"煎蛋"样形态。4.脾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红髓弥漫性扩张,白髓极度萎缩,毛细胞浸润、包围扩张的脾窦,形成"血湖"。5.免疫表型:HCL具有成熟B细胞表型,表达一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重链,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5-,CD10-,CD19+,CD20+(bright),CD22+,CD11c+,CD25+,CD103+,CD123+,CD200+(bright),CD23-,cyclinD1+(灶性弱阳性),AnnexinA1+,CD27常阴性。CD11c、CD25、CD103和CD123组合积分对HCL的诊断准确率高,98%的HCL患者积分在3~4分,而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积分<3分。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阳性。6.细胞遗传学异常:大约三分之二的HCL患者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如5号染色体三体、倒位、缺失以及14号染色体三体、易位等。7.分子遗传学特征:BRAFV600E突变存在于70%~100%的HCL患者中,是HCL的标志性遗传学异常。此外,80%~90%的HCL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体细胞突变,IGHV无突变的患者常伴有白细胞增多,疾病更具侵袭性,且多伴有TP53突变,提示预后不良和原发性耐药。10%~20%的HCL患者存在IGHV4-34重排,该类患者BRAFV600E突变率低,常伴有MAP2K1突变,其疾病进程类似HCL-v,对嘌呤类似物耐药,预后不良。CDKN1B突变在HCL患者中也有报道。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通常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泄漏到尿液中。蛋白尿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疾病的早期信号,特别是当它与浆细胞病相关时,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蛋白尿是尿液中出现异常增多蛋白质的现象。健康的肾脏具有复杂的滤过系统,能够有效地阻止大部分蛋白质进入尿液。当肾小球滤过膜被破坏时,蛋白质(白蛋白和轻链)就会渗入尿液,形成蛋白尿(包括白蛋白尿和轻链尿)。根据蛋白尿的持续时间和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通常是暂时性的,可能由剧烈运动、发热、紧张或妊娠等因素引起。生理性蛋白尿通常在消除这些诱因后自行恢复,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病理性蛋白尿:常由肾脏疾病、心脏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引起,持续存在的蛋白尿可能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肾衰竭。1.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这些疾病会破坏肾小球滤过膜,导致白蛋白从中漏出。2.非肾小球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泌尿系统感染等,这些疾病会损害肾脏的正常结构,导致蛋白质漏出。浆细胞病是一组由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的疾病,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最为常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常出现大量异常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轻链),这些异常蛋白质通过肾脏排出,形成蛋白尿。然而,常规的尿常规检查无法检测出轻链,因此对于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建议进行更精确的尿总蛋白定量、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4小时尿轻链定量。1.显微镜检查:用于进一步确认尿液中蛋白质的存在和种类。通过离心处理尿液后进行显微镜观察,还可以识别尿液中的细胞、晶体等成分,有助于综合判断。 2.尿液蛋白定量:通过定量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如Biuret法、Lowry法等,以评估肾脏损伤的程度。 3.尿液白蛋白/肌酐比值:通过测定尿液中白蛋白和肌酐的浓度,并计算其比值,可以客观反映肾脏损伤程度,特别是在肾功能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蛋白尿的关键在于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例如:药物治疗:对骨髓瘤、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细胞因子抑制剂来减少蛋白尿。非药物治疗:包括低蛋白饮食、适当的运动以及通过食疗减轻肾脏负担,改善蛋白尿症状。随着对蛋白尿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型治疗药物正在研发和试验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通过了解蛋白尿与浆细胞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管理相关疾病,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常见原因如下:1.缺铁性贫血(红肉吃的少,比如猪瘦肉,牛羊肉,动物肝脏或血制品;月经量大;痔疮出血;慢性消化道失血等)2.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部分患者做过胃大部切除术,或者存在内因子抗体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好)3.地中海贫血(尤其是南方血统常见,需要跟缺铁性贫血鉴别,看铁蛋白的水平可以做初步鉴别)4.造血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伴随的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恶性肿瘤,慢性病,肾性贫血,化疗诱发的贫血等等)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少见疾病。贫血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头晕,乏力,脱发,消化不良等等,需要及时诊治。
前天起床后,突然发现低头时右侧下颌不舒服,疼,再一摸,一个鹌鹑蛋大小的疙瘩,这就是典型的肿痛淋巴结。是淋巴瘤了吗?肯定不是。细想一下,这几天看奥运,又是烧烤又是啤酒又是应酬,牙龈上出了一小片溃疡,疼得厉害呢。这就是所谓的“炎症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属于正常的生理性肿大,我们的淋巴结在防御炎症!不是淋巴瘤。接下来怎么办呢?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不要经常触摸淋巴结,忌辛辣,烟酒。差不多1周就好了。别担心!你有同样的遭遇吗?
淋巴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发病人数约为7.54万例,发病率为4.75/10万,而且呈现着稳步增长的趋势[1,2]。越来越多的淋巴瘤患者亟需得到有效的治疗,临床试验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的统计分析,全国淋巴瘤临床试验共38项,其中北肿淋巴瘤科朱军教授和宋玉琴教授牵头的试验达30项,占到全国的79%。目前,北肿淋巴瘤科已经助力十余种药物成功上市或者即将上市,其中泽布替尼更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的批准并在美国上市,成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原研抗癌药,改写了中国抗癌药“只进不出”的历史,被人民日报评为中国新药研发的里程碑[3]。 无论是初治患者,还是复发难治患者,北肿淋巴瘤科都有对应的临床试验入组,而且建立了一系列流程和规范来保障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包括配备3名专职医生和2名科研护士、明确筛选及用药等过程的岗位职责。当然,为了方便大家的咨询,减少不必要的往返,现代科技也来赋能啦,北肿淋巴瘤科专门设立了微信号bzlbl_shiyan,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如果您有任何问题,那就随时咨询吧微信号 bzlbl_shiyan[1] LiuW,LiuJ,SongY,WangX,ZhouM,WangL,etal.MortalityoflymphomaandmyelomainChina,2004-2017:anobservationalstudy.JHematolOncol(2019)12:22.[2] LiuW,LiuJ,SongY,ZengX,WangX,MiL,etal.BurdenoflymphomainChina,2006-2016:ananalysisof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6.JHematolOncol(2019)12:115.[3]人民网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9/1115/c209043-31456433.html
IELSG37研究旨在探讨在免疫化疗后达到完全代谢缓解(CMR)的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可否省略放疗。该研究共纳入545例患者,其中268例(50.6%)达到CMR,随机分配到观察组(n=132)或放疗组(n=136)。30个月时,放疗组的无进展生存率(PFS)为98.5%,观察组为96.2%。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均为99%。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来检查晚期毒性。参考文献EmanueleZucca,AndrewDavies,IrinaKryachok,etal.Observationvs.radiotherapyinprimarymediastinalB-celllymphomapatientswithcompleteresponsetostandardimmunochemotherapy:TheIELSG37randomizedtrial.ASCO2023AbstractLBA7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