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心气虚的主要表现为气虚症状(乏力、易疲倦,出汗、面色淡白)+心脏症状(心慌、气短、胸闷不适)+典型舌脉表现(舌淡红,有齿痕,脉细无力或结代)。导致心气虚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劳累,大量运动,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等等。心气虚者可用人参、黄芪、肉桂、龙眼、炙甘草等治疗。心气虚日久可导致血瘀,而血瘀日久会出现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所以要早干预,早治疗。
中药代煎与自煎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因为中药代煎,它如果用中药煎药机时,他是把所有的中药一起放入,所以如果方剂中有先煎或者后下的中药,那么就和自煎有很大的区别了。自煎的时候可以做到先煎某些有毒或者毒性较强的中药,一般先要煎一小时左右,如果存在后下的中药,有些中药,比如薄荷,大黄有后下,一般在煎药快煎好的5分钟放下。而中药代煎,用机器煎药时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如果存在特别的先煎或后下的中药,最好自己在家里进行煎制,不要中药代煎。
为什么有些中药需要先煎?有些中药需要后下?我们在去看中医大夫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大夫在开出药方后叮嘱病人某些中药需要先煎?某味中药需要后下?为什么非得把煎中药搞得这么麻烦呢?其实根据不同中药的特点进行煎煮还是大有学问的。需要先煎的中药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介壳类或矿物质药物,比如生石膏,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等等因为质地坚实,正常的煎煮时间很难煎出药力。所以必须先打碎,先煎20-30分钟,再下其他的药物才可以。另外一种情况是为了解毒,比如附子,附子这味中药为辛温回阳就逆之品,中医临床急救重要中药,但有毒性,需要先煎较长时间才能解除其毒性,而保留其药性。而具体煎煮时间还需要根据附子的用量和附子的炮制方法来选择。需要后下的中药基本上都是气味芳香的药物,比如藿香,佩兰,砂仁,薄荷等,大家都知道香味易散,其药效主要成分挥发油在高温下最易挥发,只需煎煮5分钟左右就可取效,如果煎煮久了,药效也就消失了。所以需要后下,等药物煎煮的差不多了再放入,小火煎3-5分钟即可。因此,先煎后下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药物效果,所以大家煎药一定别怕麻烦,因为先煎或后下的中药可能就是你方子里最重要的药物呢。
当心绞痛急性发作,而应急药物又不在身上时该怎么办?当然,立即去医院是最稳妥的办法。不过这个时候如果能正确的按压一个用于止痛特定的穴位—内关穴,心绞痛的症状往往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内关穴位于人体前臂的内侧,腕横纹上6厘米,两根肌腱的中间处。按压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在穴位处向下用力按压,同时做与肌腱成垂直方向的搏动,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按压穴位的力度准确时,病人可有明显的酸痛感,一般按压30秒之后就能起效。大家不妨试试。
饮酒对心血管病的影响众说纷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量饮酒对心血管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适量饮酒有益心血管健康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习惯饮酒的人尽量减少酒精摄入对心血管健康是有益的。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脂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及脑梗死的发生;饮酒还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发生。目前饮酒是我国扩张型心肌病的首要原因。饮酒引起的扩张型心肌病又称酒精性心肌病,目前在临床也很常见,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戒酒和治疗,就会发展至心力衰竭而无法治好。因此,建议心衰患者,冠心病心绞痛不稳定期患者,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波动明显的患者)以及心律失常患者,心肌病患者等做到滴酒不沾。其他心血管病人也要尽量不喝或少喝酒。
临床经常会发现一些血脂偏高的病人,生活不规律,平时应酬多,常饮酒,饮食偏油腻,体型肥胖或偏胖,习惯性便秘,舌苔腻。这些症状都是因为体内痰湿太重,脾胃运化能力降低导致的。平时工作忙又没时间规律服用中药,吃西药又怕副作用。那么告诉您一个中药代茶饮的小妙方,只要平时记得带个保温杯喝水就可以了。小妙方组成:荷叶5g,广陈皮5g,山楂5g,决明子5g,绞股蓝5。方中荷叶,清热祛湿利尿;陈皮,理气化痰;山楂,健胃消食,擅化肉食积滞;决明子,清肝明目,兼润肠通便;绞股蓝,清热化痰健脾。5味中药都有一定的辅助降脂作用。如果血脂增高的程度不是太大,符合以上症状和情况,可以经常服用这个代茶饮,再配合运动,改善饮食习惯和不当的生活方式,一定会让血脂回归正常水平。
服用中药汤剂期间需要患者配合,有一些忌口需要特别注意:⑴服用中药汤剂期间不宜喝茶 在服用中药期间不宜喝茶,是因为茶中含有一些特有的成分,与中药同时服用会影响人体对于中药的吸收。老话讲“茶解百毒”,而茶对中药药效在人体内的发挥同样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浓茶还会引起早搏,对冠心病病人更为不利。⑵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粘腻等不易消化食物。 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人正常的消化功能,同时也就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汤剂的吸收。此外,胃肠负担加重,胃肠道耗氧量增加,而心脏血管血流量就会减少,也可以加重心脏负担,对心血管病人也不利。⑶戒烟酒。首先吸烟是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喝酒过量也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在服用中药治疗期间,就更应该忌烟酒,以免影响中药治疗疾病的疗效发挥。④服用中药汤剂期间不宜吃萝卜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细心的患者会发现中医大夫在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时候总是会问患者睡眠好不好?如果不好的话,还要问是难以入睡,还是梦多,还是容易早醒?等等。那么大夫如此关心患者的睡眠状态到底是为了什么?睡得好不好跟冠心病有什么关系呢?从西医临床的角度看,多项临床研究已证明长期失眠可通过促进交感神经活性,诱发内分泌代谢紊乱等多方面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交感活性增强,儿茶酚胺释放,可使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冠心病加重。此外,失眠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失眠同样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心有两大生理功能,一方面心主血脉,影响全身血供,类似于西医临床循环系统功能;另一方面心又主神明,影响人的精神意识状态。这两大功能生理状态下互相促进,病理状态下又互相影响。而冠心病患者是心主血脉功能失常,导致心血不足日久势必会影响到心主神明功能失常,而最常见的就是出现失眠,多梦。而反过来,长期失眠,心主神明功能失常,日久定会加重心血亏耗,进一步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无论是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都应该重视睡眠对冠心病的影响。
经常有患者或朋友问我,最近化验血了,发现血脂增高了,很是担心,问要不要吃药?这个问题需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比如血脂四项是哪项高?具体高到什么程度?还有就是有无心脑血管疾病?首先,血脂四项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最大的“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诱因。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般是要求低于3.4毫摩尔每升。对大部分正常人来说,只要在3.4毫摩尔每升以下就可以了;但对于那些已经有冠心病、做过支架、脑梗死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来说,还要控制更低一些,比如低于2.6毫摩尔每升甚至低于1.8毫摩尔每升才算是达标。饮食控制固然重要,比如说少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像动物内脏、蟹黄、蛋黄等,但这只是治疗的其中一部分。我们人体的胆固醇70~80%是由自身合成的,只有20~30%是由食物摄入的,即使食物的那30%我们通过饮食给控制了,那还有70%还是要依靠药物来控制。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是轻微的升高,那通过饮食、运动,可能恢复正常;如果升高得很明显,那大多数人还是需要通过药物来辅助控制,而且需要长期吃药,从而获得远期受益。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甘油三酯(TG)这个指标,测量血脂一般是要在空腹12小时之后再测量,尤其是甘油三酯,因为饮食对这个指标的测量影响很大。正常人是在0.56~1.7毫摩尔每升之间。如果测量的数值高于1.7毫摩尔每升,并不能直接诊断高甘油三酯血症。如果甘油三酯在1.7~2.3毫摩尔每升之间,我们一般把它叫做边缘升高,而诊断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标准是甘油三酯高于2.3毫摩尔每升。那么TG高危害大么?甘油三酯它并不会直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但并不是说明甘油三酯没有危害。甘油三酯的分解产物之一是极低密度脂蛋白,它是会引起动脉硬化的;另外如果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比如说大于5.6毫摩尔每升,它就有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这是一种临床危重急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降低甘油三酯相对比较简单的,只要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大多数人都能够把它降下来。但如果是甘油三酯特别高的情况,比如说大于5.6毫摩尔每升,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一般要通过口服药物把甘油三酯降下来,从而去除诱发胰腺炎的风险。然后,我们再看一下血脂里面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一个“好胆固醇”,它的升高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能够延缓、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它降低了,那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就减弱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我们希望它高一点,但是有些人确实是比较低,那怎么办呢?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不熬夜、规律作息、多运动等,并没有专门的药物可以提高它。最后是总胆固醇,血液中各种胆固醇的总和就是总胆固醇,代表血脂的一个整体情况,而血清总胆固醇的增高同样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诱因,但危险性较低密度脂蛋白低,并且通常不会单独出现,通常伴随LDL-C或TG增高。其干预方法可参考以上指标增高的干预方法。
中医认为秋季是燥邪当令。秋燥,尤其在北方,常常会给人带来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比如皮肤干燥爱裂口,口舌干燥,鼻腔干燥,咽干,口渴,乏力,干咳,少痰或痰咯不出,脸上长痘,便秘或大便干等等。那么如何预防秋燥呢?给您一个小方子代茶饮,不妨试试:麦冬5,百合5,白菊花5,桑叶5,玫瑰花5,太子参5。大家都知道菊花是应秋令而开放的花朵,而白菊花具有较好的散风热、泻肝火的作用。而桑叶可以清透肺中燥热之邪,与菊花合用可以预防秋天咳嗽,发热和咽痒,同时还可以增加清肝明目的作用。麦冬,润肺养阴,清心除烦,可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咽干口渴,肠燥便秘等等;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有助于缓解阴虚肺燥引起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声音嘶哑等症状。太子参,益气养阴;玫瑰花,舒肝理气和血,滋润养颜。秋季时常用这个小方子代茶饮用,不仅可以缓解秋燥,,还有助于改善睡眠和皮肤状态。但温馨提醒,这个代茶饮小方子对于舌苔比较厚腻湿邪较重的人不太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