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下颌后缩是一种颌骨发育畸形,对孩子的容貌,心理,乃至呼吸功能都有较大影响。许多家长因孩子上牙列前突前来就诊。在生长发育早期,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颌骨矫形治疗手段,帮助下颌骨生长,抑制过度生长的上颌骨,从而使颌骨生长重归平衡,使面型有机会趋于正常。什么是下颌后缩 下颌后缩是一种严重影响外貌的颌骨发育异常,在人群中占比约15-25%,表现为上牙列前突(龅牙),唇部前突(突嘴)以及颏部发育不足(没下巴)等。有些孩子因为下颌后缩,导致上气道狭窄,引发睡眠时打鼾,甚至出现呼吸暂停。下颌后缩的评价标准 需要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光片,经过专业的软件测量分析,明确上下颌骨的位置,长度,生长方向。对于夜间睡眠打鼾的孩子,需要额外行耳鼻喉检查以及多导睡眠检测,明确睡眠时呼吸状态。下颌后缩治疗的必要性 对适龄期的孩子(8-12岁),生长发育高峰期之前,若发现有下颌骨生长的问题,应及时到专业的口腔正畸医生面诊检查。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口腔内佩戴功能矫治器,经过这一期的治疗,可以获得如下的益处:显著改善面部前突,颌骨生长模式正常化,大幅缩短第二阶段治疗疗程,减少未来拔除恒牙的概率,创伤性牙齿损伤几率大大降低。下颌后缩治疗方法 戴用功能矫治器,必要时配合口外弓矫形装置,具体矫治器的选用需根据孩子的牙列情况以及配合程度,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选择。一般分为活动式和固定式两大类,治疗周期一般一年左右,复查频率1.5-2月。下颌后缩功能矫治器治疗前后总之,下颌后缩对容貌,咀嚼乃至呼吸功能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唯有在颌骨生长期,激活潜在生长潜力,才能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获得美丽的侧颜。
大多数到正畸科就诊的患者都会被医生告知需要拔牙才能做矫正。很多人“闻拔牙而色变”,有些是恐惧拔牙所带来的疼痛,而有些则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对失去的牙齿感到惋惜。说实在,正畸医生也是牙科医生的一份子,我们的使命是保护牙齿,并教会大家保护牙齿的方法。 牙齿的健康,不仅仅关乎到咀嚼、发声等功能,更与一个人的面部轮廓有很大关联。在很多情况下,破损的牙齿乃至仅剩下牙根的牙齿,只要有恢复咀嚼功能的可能,都是值得保留的。那正畸为什么需要拔牙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排不下呗!主要是现代人进食比较精细,颌骨逐渐产生了退化,但牙齿的大小和数量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小小的颌骨容纳了太多或者太大的牙齿,产生了牙列拥挤或者门牙前突,造成了一系列的错合畸形。就比如一张双人床,睡一个人很宽适,那如果睡四个人,岂不成了叠罗汉?或者另两个人只能睡床沿了。 在面对每一个患者时,我们经过模型测量、X片头影测量分析、软组织评估,会很慎重地决定治疗中是否涉及到拔牙;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医生对患者自身意愿的考量。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每个人对美的期望以及对自身的要求,抑或是治疗的目标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希望自己的牙齿整齐些,存在一些牙齿或嘴唇的突度可以接受;而另一些人希望自己治疗结果尽可能完美,有一个更直立的面形,更美观的侧貌,少几颗牙也能够接受。 当然,也有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牙齿拥挤度太大,在现有的骨架上不拔牙完全没有可能排齐,那就没有选择了。或者也有时,医生会给出几套方案,有的包括拔牙,有的是不拔牙,那就要权衡利弊了。个别时候医生也会为难,不拔牙可以排齐,但前牙会更突;拔牙的话,要考虑对称,一下少了四颗牙,医生也会感觉可惜。 所以呢,医生和患者是统一战线的,拔牙与不拔牙取决于牙齿本身拥挤前突的情况、上下颌骨的匹配程度、面部美学以及患者诉求的综合考虑。
很多家长在孩子十一二岁时匆匆忙忙来到正畸科,想要通过治疗解除孩子牙列不齐等问题,殊不知有些孩子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大家可能会问,正畸治疗的最佳年龄不就是十一二岁,孩子换完牙来治疗么?这个观念,不仅在普罗大众中存在,即便在一些对正畸不熟悉的牙科医生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认识。在现代正畸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正畸早已不仅仅是排齐牙齿,更在于牙、颌骨、面型、关节以及咀嚼肌群的协调。正畸不仅能改变牙齿的位置,而且在生长期更能通过施力使上下颌骨得到有效的改建,使颌骨的长短、位置相匹配,从而避免将来骨性错合的发生。接下来,将简明地谈一下正畸治疗的年龄选择。3-6岁,此阶段为“地包天”较为合适的干预年龄。地包天治疗原则为患者能配合的前提下越早干预,越能在将来规避骨性下颌前突,“月亮脸”的风险。对于一些严重下颌后缩的患者也可予以干预。7-10岁,此阶段由于下颌生长还未定型,治疗地包天仍然可行。这一年龄阶段,牙列前突、嘴突、下颌后缩、小下颌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往往这些孩子存在上下颌骨的差异性生长,有些甚至有呼吸功能的问题,应当及时阻断,否则会日趋严重。个别孩子存在腺样体肥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病症,长期存在将影响面型,表现为长脸,下颌后缩等,应积极处理。其他的情形,比如牙严重错位导致咬合创伤,个别牙阻生、萌出困难,还有咬唇、吐舌等不良习惯,也应该及时治疗。11-13岁,此时乳牙脱落完毕,恒牙萌出到位,此阶段是正畸调整牙齿位置,排齐牙齿的最佳时期。对于颌骨有问题的孩子,此时应该观察骨龄,若骨龄趋向于发育成熟,则治疗颌骨可能效果不佳,应当注意。14-16岁,此阶段多数孩子处于生长减速期,对于下颌骨发育不良的孩子可能治疗效果有限。而这一阶段,由于颌骨生长变慢,有利于判断地包天的严重程度。对于轻度地包天,此时单纯矫正,排齐牙齿,仍有帮助。中重度可能需要选择外科手术治疗。17岁以上,随年龄增加,正畸治疗周期将会增加,但对于个体来说,具体治疗周期也因人而异,还要看骨密度、新陈代谢等水平。对成年人来说,正畸治疗早已不是禁区,目前有记录的开始正畸的患者年龄已经超过了80岁。除外小部分患者,我们中的大多数选择正畸还是为了美;因此,越早治疗显然“性价比越高”。当然,成年人组织修复能力较弱,治疗中清洁不到位将产生牙周的问题。做到每天好好刷牙,清洁到位,保护好牙齿,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正畸治疗从婴幼儿到老年人都能治,并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当然,不同年龄阶段治疗的目标是不同的。记住以上的年龄节点,有利于把握治疗时机,让正畸发挥最大的功效,不仅整牙,而且焕颜。
许多朋友进行正畸治疗选择矫正器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扰。有些人觉得隐形矫治时尚,美观,又比较舒适;而另一些人则担心隐形矫治效果不佳,疗程长,还是固定矫治比较稳妥。那究竟事实如何呢?作为一个经手500余例隐形矫治,千余例固定矫治的医生,我现在罗列一些简单易行的判断指标供大家参考。舒适感受隐形>>自锁托槽>传统金属治疗费用隐形>自锁托槽>传统金属易清洁性隐形>自锁托槽>传统金属美观程度隐形>自锁托槽=传统金属治疗疗程隐形=固定矫治治疗疗效隐形=固定矫治进食影响隐形<固定矫治复诊周期隐形<自锁托槽<传统金属近年来,由于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力学模拟在隐形矫治领域的广泛应用,隐形矫治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绝大多数牙列畸形的问题均能通过隐形矫治来解决。然而,由于需要个性化定制,隐形牙套的加工费仍较高。此外,与固定矫治相比,隐形矫治对患者依从性更高,毕竟矫好一口牙需要数年的坚持与付出。
几乎每一个正畸医生都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医生,我这个牙治疗那么久为什么还没好。殊不知,医生是比患者更为着急,希望患者能够尽快好起来的人。比如说,甲一和乙二选择同样的矫治器进行治疗,甲一一年半完成了矫正,而乙二花费了三年才完成矫正,在乙二身上花费的劳动相当于甲一的两倍,如果你是医生,你会倾向于选择哪一种。而以上这种情况,在隐形矫正中更为普遍。隐形矫治器依靠与牙面的包裹而发挥作用,因而需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也就是说,隐形矫治器佩戴时间,每天不能少于22个小时,而且佩戴时要保证每颗牙与矫治器紧密贴合,在附件处矫治器空泡要与附件紧密服贴。若矫治器与牙面包裹不佳,有时候非但起不到矫正的作用,反而使牙齿排列更为紊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佩戴牙套会得到一个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有时候在治疗中,我们甚至会发现患者治疗中途重启后,矫治器比第一批数量更多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存在矫治器不贴合呢? 隐形矫治器是一种活动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不同,它与牙面的连接并非像固定矫治器那样属于一种刚性的结构,因此如果佩戴不到位,或者每天佩戴达不到牙移动所需要的最低时间,那么很有可能牙齿的移动很难跟上矫治器的变化,最终出现脱套的现象。 另外,由于隐形矫治器是一个柔性的结构,所发挥的矫正效率,并不是100%的。有时候患者佩戴矫治器很贴合,但由于柔性结构力度不够牙齿难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过矫治,让牙齿在所需要移动的方向上进行过度的移动,这样才能达到所需要的治疗目标,当然这种过矫治的设计目前可以用大数据作为参考,还要结合每个厂家矫治器的性能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因此,在选用矫治器的时候尽量选择相对大的厂家,这样医生才会对矫治器的性能有一个更好的把控。 当然,在临床工作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案例,比如说需要关闭磨牙间隙或者纠正倾斜的后牙。在这个时候,隐形矫治器,对这些方面并不是很擅长,因此在动画中该移动的牙呈现出黑点警告,也就是说很有可能通过一个批次牙套的矫正会不到位。如果存在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多用咬胶进行辅助,尽量充分发挥矫治器的弹性,使牙齿排到理想的位置。如果矫治器出现不贴合的现象,怎么办? 假如说佩戴矫治器的过程中出现不贴合,我们一般会评估这种不贴合对后续的佩戴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不贴合的情况比较轻微,或者说不贴合的牙齿,后续不会进行大幅度的移动,不贴合的牙齿对所需要移动的牙不存在支撑作用,那么这种不贴合对整体的治疗影响不大,可以通过最后的精调来完成。如果不贴合的牙齿仍需进行大幅度的移动,而且在移动过程中不贴合的程度会进一步加重,那么医生可能会考虑重新制作新的牙套来匹配现在的情况。有些时候我们也可以尝试往前挑选出最合适的矫治器,并且辅助咬胶就位,看看能不能达到贴合的情况。 如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问题,那么我们的正畸周期一般是可控的,甚至会比我们预想的要短。相信每一名正畸医生都有相同的信念,都希望隐形矫正的患者都能乖乖戴牙套,多出来的时间能帮到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