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霞(主管治疗师)踝关节扭伤是最高发的运动损伤,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表现包括:伤后迅即出现扭伤部位的疼痛和肿胀,随后出现皮肤淤斑,严重者患足因为疼痛肿胀而不能活动。经休息后疼痛和肿胀可能消失,若处理不得当,则会出现因韧带松弛导致的踝关节不稳,反复扭伤,由称习惯性踝扭伤。在踝扭伤的急性期,也就是48小时内,可遵循PRICE原则。PRICE原则是一种常用的运动伤害修复原则,它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保护(Protection):保护受伤部位,防止进一步受伤,可视受伤程度选择使用绷带、护具等。2.休息(Rest):暂停负重,使受伤部位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受伤部位需要的休息时间因伤情而异,轻微拉伤或扭伤一般需要1-2周的休息,更严重的伤势需要更长的休息时间。3.冰敷(Ice):在受伤部位(常见为外踝周)冰敷,减轻疼痛、肿胀和炎症。一般建议每次冰敷15分钟,每天3-4次。4.压缩(Compression):用绷带等物品进行包扎,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需要注意的是,包扎不能太紧,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时尽量漏出脚趾,可通过观察脚趾颜色判断是否包扎过紧。5.抬高(Elevation):将受伤部位抬高,减轻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肿胀和疼痛。建议抬高部位高度至少高于心脏,保持15-30分钟。通过使用PRICE原则,可以更快、更安全地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但是,对于严重的伤势或无法通过PRICE原则得到缓解的伤势,需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康复治疗科能提供什么帮助呢?1.查体通过查体(主要是特殊检查),判断受伤程度,确定是否需要相关影像学检查,如:X光、肌骨超声、MRI等,根据受损程度,制定康复方案。特殊检查:(1)内翻及外翻试验:将踝关节内翻,检查外侧韧带损伤(足内翻时,踝关节外侧活动范围是否变大或松动),再将踝关节外翻以检查内侧韧带损伤程度。(2)前抽屉试验:一手握住踝关节上端向后推,同时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检查是否活动范围变大(和未受伤一侧比较)。康复方案急性期:目标:消炎、消肿、止痛首先,可以使用手法促进淋巴回流,放松周围其他紧绷肌肉,如小腿三头肌、胫后肌、腓骨长短肌,甚至是股四头肌及臀肌。其次,可借助其他仪器、小器械消炎、消肿,如低频、中频电刺激、超声波、超短波、超激光等。恢复期:疼痛及肿胀减轻后,就可以视损伤程度而进行相应的运动治疗,包括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训练时注意循序渐进。大多数患者在踝扭伤后,只要疼痛基本消失,就掉以轻心,开始逐渐恢复日常活动及运动,然而,未进行规范治疗者,再次扭伤的风险很高,即容易产生习惯性踝扭伤。
腰方肌(QL)是腰部区域最深的肌肉,从骨盆延伸到最后一根肋骨。坐位、行走或站立时,QL会持续收缩,长时间站在同一姿势会减少QL的血液流动,容易导致疼痛。疼痛通常是由过度使用引起的,但有时也可能是肌肉无力和紧张引起的。同时,背部伸肌的无力也可能是疼痛的基础,因为它会对QL施加负荷。腰痛为大多数QL受累患者的主要表现。腰背痛分为三种综合症1.颈背痛综合症:颈部线以下、第一胸椎横突上面,颈部侧表面周围的疼痛。2.胸背痛综合症:疼痛在T1到T12之间的躯干上部和中部。3.腰骶背痛综合症:这是下背痛的同义词。疼痛位于第12肋骨以下和臀沟褶之上。在某些情况下,下肢可能会出现放射性症状。QL综合症属于这种低背痛类别。腰方肌解剖肌筋膜疼痛综合症(MPS)是慢性腰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然而MPS经常被忽视。在脊柱稳定肌肉中,QL经常是一个触发点和引起腰痛的位置,QL的过度使用和拉伸是慢性下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MPS的症状包括局部肌肉敏感、肌筋膜触发点、可触及的肌肉紧张带和肌肉抽搐反应。MPS是肌肉骨骼系统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占门诊诊所和疼痛管理中心肌肉骨骼疼痛病例的20%至95%。管理MPS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消除触发点来打破疼痛的恶性循环。有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消除肌筋膜触发点,包括触发点注射(TPI)、缺血性压迫、拉伸、按摩和超声治疗、经皮电神经刺激。MPS特点是腰部区域的疼痛和紧张,但MP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疼痛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腰痛通常被描述为深层疼痛,也可能感到剧烈和急性。虽然不适通常在休息时发生,但在运动时可能会加重,如躺卧、行走、站立和翻身可能会加重疼痛。打喷嚏或咳嗽时可能也会感到剧烈的疼痛。QL疼痛甚至可能干扰日常活动,如行走和坐着。QL疼痛可能会变成慢性疼痛。长期的疼痛经常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并且还会在身体上产生影响。慢性腰痛的人比没有慢性疼痛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此外,如果身体的一部分引起疼痛,其他部分会试图支持疼痛区域。例如,如果QL紧张和疼痛,我们可能会发现患者开始扭曲或改变步态,改变姿势。异常的姿势可能会给身体其他部位增加额外的负荷,如臀部,导致进一步增加疼痛。触诊及激痛点QL的触诊位置:髂骨内唇的脊柱旁部位。这个区域的过度敏感表明肌肉处于紧张状态。髂腰肌和QL在髂嵴内唇处融合,因此张力的增加将作用于两个肌肉。激痛点是肌肉或结缔组织的敏感区域,在受到刺激或压力时会疼痛。激痛点也经常被描述为结节。按压激痛点也会引起特定位置疼痛或放射性疼痛。其中放射性疼痛指是在身体其它部位感到的不适。QL激痛点可能会导致下背痛、骨盆和臀部疼痛。QL激痛点可能会导致下背部深层疼痛或臀部或骨盆刺痛感。当QL缩短时,咳嗽或打喷嚏时也可能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原因1.不良姿势2.职业压力,如在工作场所长时间坐或站立或持续的举重活动。3.久坐的生活方式4.肥胖5.肌肉痉挛(QL)6.怀孕疼痛评估方法1.压痛阈值:这是通过压力痛觉计测量的。痛觉计垂直于肌肉的敏感点,患者感到疼痛时必须说“停”。它的测量单位是kg/cm2。2.视觉模拟量表:用于疼痛的常用结果测量工具。物理治疗管理由于QL综合症属于腰骶背痛综合症的范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处理许多周围结构。1.缓解与腰方肌接触的肌肉和筋膜的紧张状态,如髂腰肌和与骶骨结节韧带结构连接的肌肉。2.减少臀中肌、臀大肌、骶骨结节韧带和脊柱伸肌的萎缩。3.通过锻炼纠正躯干和髋部的正确运动模式。物理治疗治疗QL综合症通常出现在患有腰痛(如上所述)或髌股疼痛综合症的患者中。在慢性腰痛的情况下,QL处于紧张状态,并出现激痛点。激痛点手法治疗是有效的,可缓解激痛点疼痛。干针刺激是另一种治疗形式,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激痛点疼痛,并减少过度活跃肌肉的张力和敏感性。常用的疗法还包括TENS和超声。QL拉伸训练对于非特异性腰痛的患者也有效。佳通治疗可以继续进行自我按摩和冷疗。
“中风”随时都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认识和预防中风是减少中风风险和损害的最佳方法。中风是血液流向大脑的一个区域被切断,脑细胞缺氧并逐渐死亡。该区域控制的能力,如记忆、视觉、听力和肌肉控制就会丧失。第16、17个世界卒中日主题分别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识别中风症状,把握宝贵时间”。都强调了中风的症状以及尽早识别就医,具体有哪些症状,又如何识别?下面介绍3种筛查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和临床评估工具。一、“中风120”口诀:一种适用于民众的脑卒中识别方法:“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脑卒中,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二、“快速测试:BEFAST”“B”(Balance,平衡):平衡障碍,不能站稳、坐稳“E”(eyes,眼睛):视物模糊,眼睛看不见或不清晰“F”(Face,脸):要求患者微笑或露出牙齿:口角歪斜,脸部不对称“A”(Arm,手臂):要求手臂上抬并维持5s,坐位上抬90°,卧位上抬45°:不能完成“S”(Speech,语言):与患者交流,或让说出常见人物和物体名称:说话不流利或含糊不清“T”(Time,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四、发生脑卒中怎么办?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患者在发病后立即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卒中中心等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得到规范的治疗,可增加恢复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常遗留各种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严重影响生活。及时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至关重要。理论上讲,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越早规范康复治疗,患者预后越理想。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治疗、中国传统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不仅需要康复医师的帮助,也需要社区、患者自身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从而帮助脑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双重层面上回归生活,重返社会。
一、解剖:梨状肌是一种扁平肌肉,位于臀肌深部,呈金字塔形。从骶椎前面开始,通过坐骨神经大切口离开骨盆,固定到达大转子的上缘。它是髋关节外侧旋转肌(闭孔内侧、上和下侧肌、股四侧肌、闭孔外侧肌和臀大肌)的一部分。它具有,几乎与臀中肌的后缘平行。起点:S2到S4水平的骶骨前侧。骶骨结节韧带。大坐骨切迹周围。止点:大转子的上侧和内侧。支配神经:骶丛:L5-S2。动脉:动脉供应来自臀下动脉、臀上动脉和内动脉,髂内动脉的所有分支。功能:1.当髋部伸展时(即站立时),髋部进行外旋运动。2.当髋部屈曲时,髋部进行外展运动。3.稍微帮助向侧面倾斜骨盆。4.还通过将骶骨向大腿下拉轻微帮助向后倾斜骨盆二、测试临床表现:梨状肌可用于定位坐骨神经,该神经从梨状肌的下方进入臀部区域。如果髋部的外旋肌肉过紧,它们可能会对坐骨神经施加压力,导致疼痛向下肢放射,称为梨状肌综合征。临床测试:通过两种梨状肌-张力试验进行测试。1.侧卧位的梨状肌测试:在进行测试时,患者侧卧在未受影响的一侧。症状性屈曲髋关节60至90度,屈曲膝关节90度。患者应面向检查者躺着,检查者的一只手放在骨盆上以稳定它,另一只手放在膝盖的外侧。检查者在膝盖的外侧施加手压,并尽可能地拉伸该部位。检查者在向桌子方向施加压力的同时进行水平内收。在拉伸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这个测试也被称为FAIR测试(屈曲内收和内旋)。2.坐姿梨状肌测试:保持坐姿背部挺直,脚踏地上。将症状腿的脚踝放在另一侧膝盖上进行的,一只手在脚踝处稳定该部位,而另一只手放在膝盖的外侧。然后要求患者向前弯曲,感受臀部区域的拉伸,或检查者将膝盖向胸部拉。测试结果:出现坐骨神经孔肌、臀部疼痛、大腿后侧疼痛,或疼痛突然加重。这表明疼痛是由于坐骨神经孔肌紧张引起的坐骨神经受累,而不是直接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阳性结果表示有坐骨神经孔综合征,可能臀部和坐骨神经沿线(大腿和小腿的后部)都有疼痛。另外可以通过进行直腿抬高试验来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