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体摄入不足:每天液体摄入量少于1500ml时肠道内水分减少,会造成粪便干结及粪便量减少而发生便秘。2、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膳食纤维不仅增加粪便容积、保持水分,从而软化大便,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对肠壁的刺激减少,影响肠道蠕动进而发生便秘。3、长期运动量不足:长期缺乏运动,肠道蠕动功能减退,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导致大便干结,可诱发或加重便秘。4、排便环境不适宜:排便环境缺乏私密性、排便设施不便利,或者不能独立排便、需要他人协助排便等,会导致老年人排便意愿下降,进而诱发或加重便秘。5、精神心理因素:老年人常面临多种基础病、丧偶或独居等问题,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不仅影响胃肠道的感觉、运动和分泌功能,还会抑制副交感神经,减弱排便反射,进而诱发或加重便秘。6、药物相关因素: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如降压药(氨氯地平等)、利尿药(呋塞米等)、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等)、化疗药(长春新碱等)、抗帕金森药(苯托品等)、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等)、抗精神药(氯丙嗪等)等都可引起或加重便秘。7、器质性疾病:老年人常见的器质性疾病如肠道疾病(结肠癌、痔疮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等),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等)等都可引起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