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紊乱而引发的疾病,其治疗并不是很难。但要防治复发,关键还在饮食的调理上,那么对于甲亢患者,饮食应该注意什么呢? 1、哪些疾病需要低碘饮食? 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疾病都需要禁碘或者不补碘,那么哪些甲亢疾病需要选取低碘饮食呢?在临床上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亢)、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患者常常需要“低碘饮食”。 2、正常人每日需要摄入多少碘? 甲亢患者如果需要补碘,补充多少比较合适呢?正常成人最低碘生理需要量75μg/d,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等国际组织认为,正常成年人(包括12周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平均每日摄入碘150微克为宜,婴儿、幼儿和学前儿童为90微克,12岁以下学龄儿童(包括12岁)为12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为200微克。成人每天摄入标准碘盐6-8克即可获得120-150微克碘,完全可满足大多数成年人的生理需要量。 3、甲亢患者饮食原则。 甲亢患者还应该注意哪些饮食原则呢? 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增加餐次,以减低负氮平衡以及体重下降的情形; ②减少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和酒等; ③补充综合维生素; ④补充水分。
肖辉盛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内分泌内科 甲状腺疾病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都属于功能性异常,要查血查甲状腺功能才能判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可以出现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减低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等状态。 第二,甲状腺抗体水平的异常,包括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抗过氧化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这三个指标,主要是代表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 第三,甲状腺形态学的改变,包括甲状腺的肿大,甲状腺缩小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都属于形态学的改变。 在临床上判断甲状腺疾病,需要把功能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然后具体判断。
高血压怎么形成的?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首先要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血压的形成作用力主要有两种:心脏射血与外周阻力,两者互相依赖,维持血压平衡。 简单来说,当循环血量下降,血钾增多或血钠下降时,血压就会下降,机体会分泌一种叫肾素的东西,刺激血管紧张素的释放。血管紧张素会排钾保钠,保水令血压升高。 水中元素与高血压的关系? 饮水中加入氯化钠,也就是盐水,会明显地提升血压。饮水中含钙高,会影响升压元素(镉、锌等)的吸收,间接起到降压作用。此外,镁能降低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平日里普通喝水是不会对个体有明显降压效果的,但如果喝水不正确,例如盐水,就会对个体产生明显的升压效果,想要降压还是一条漫漫长其修远兮的道路。 高血压患者喝水需注意: 1、人平时要合理进行水分补充,特别高血压的人,若水分摄取的太少,易造成血液浓缩、黏稠度提高,导致脑血栓。所以,合理的补充水分于高血压的人有益。 2、高血压的人,不可一次喝过多的水,要不然水分很快进到血液,有可能造成血压上升、头发晕、恶心、呕吐等。水分补充过多还会为心脏、肾脏加大负担。 3、喝水要少喝多次,最好在早起、上午八到十点、下午大约三点、睡觉之前时间段。每隔一个时辰喝一杯水最好。 4、水温不要太热也不可太凉,要小口慢喝。一天水分补充2到3千毫升。 5、水要喝白开水,尽可能不要喝高糖高热量饮料等。要注意摄取矿物质,特别大量出汗时,不要只喝纯净水。矿泉水、茶水里都富含矿物质,喝茶要喝淡茶。不宜喝放置时间过长白开水。
一般人群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 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 颈动脉硬化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早期首先表现为内膜-中膜增厚,然后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在此基础上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脱落、附壁血栓形成及继发血管狭窄等,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彩色多普勒超声目前是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硬化病变的筛查及随访。不仅可以显示斑块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狭窄部位和严重程度,还能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并可对斑块进行形态学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正常IMT应小于1.0mm,IMT在1.0~1.2mm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mm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mm为颈动脉狭窄。 超声下根据形态和回声特点,斑块可分为 ①低回声脂质性软斑; ②中等回声富含胶原组织的纤维性扁平斑块; ③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块; ④回声强弱不等的溃疡性混合型斑块。 其中,软斑、扁平斑和混合斑属于不稳定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甲状腺癌在临床上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 以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为主,最多见的是乳头状癌,临床治疗效果好、预后好。 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发病率比较低,尤其是未分化癌发病率非常低,但是预后最差,生存率最低。
糖尿病肾病重在预防 看清糖尿病肾病的蛛丝马迹 来源:羊城晚报-金羊网 作者:陈映平 王海芳 郭海奇 发表时间:2017-01-18 18:02 图/视觉中国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教授张锦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王海芳 郭海奇目前我国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而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20%-40%。也就是说,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2-4个人患有糖尿病肾病。什么是糖尿病肾病呢?它的危害和表现怎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副教授张锦为您解释。A 高危因素 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蛋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代表,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也是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罪魁祸首。它早期表现比较隐秘,仅仅表现尿中有微量白蛋白的排除增多;而当出现水肿等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晚期,治疗非常困难,常需要采取透析和肾移植。张锦表示,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三个: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蛋白摄入。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肾脏受到了伤害,体内的蛋白质就会悄悄地从小便中漏出来,可导致蛋白的流失造成水肿及血压增高;而高血压又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最终导致肾功能恶化,高蛋白饮食能加速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损害。B 检测 每年小便中查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早期是可以发现的。首先,平时需注意身体是否有下列情况:早上起来尿里面泡沫比较多或者双脚出现酸痛、水肿的时候,这些都是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出现的表现,要立即去医院就医。另外,即使没有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医院筛查小便中尿微量白蛋白(AER)或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并查血肌酐来判断肾功能的情况。张锦建议,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需要立即以及每年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如结果异常需3个月内复查以明确诊断;而1型糖尿病患者如超过5年病史,亦需要每年筛查。张锦称,控制好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关键之一。对新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用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可明显减轻高糖毒性和脂毒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进而缓解病情,降低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危险。另外,控制高血压和控制血脂也是控制预防糖尿病肾病很重要的方面,血压一般控制140/80mmHg,而降压药首选是ACEI和ARB类降压药,这两类药物已经被证实能明显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脏病进程。C 提醒 糖尿病肾病重在预防张锦指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重在预防,早期的糖尿病肾病需要严格地控制血糖及血压,这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同时避免应用止痛药及其他容易造成肾损伤的药物。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饮食方面,需要记住“四个限制,两个补充”,即限制蛋白质、热量、食盐和钾的摄入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体来说,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摄入合适热量的食物;每天控制食盐在6克以内;控制蛋白质摄入,推荐成人每天摄入蛋白质以每公斤体重0.8-1克为宜。同时尽量选择吃优质动物蛋白,如牛奶、鸡蛋、鱼等,多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高纤维素的食物。张锦提醒,戒烟也是糖尿病肾病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吸烟对早期糖尿病肾损害很大,甚至超过高血糖的危害。戒烟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危险性达30%。此外,运动也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展,但运动应从低强度、低运动量开始,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出现的以全身代谢亢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得了甲亢后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一起来看一看甲亢患者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吧! 01. 高蛋白饮食 甲亢是一种高代谢消耗性疾病,甲亢患者代谢率会很高,要给予高蛋白饮食,如鸡肉、廋肉、鸡蛋等,以补充营养需求。 02.高热量饮食 甲亢患者消耗极大,及其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等症状,必须要给予高热量饮食,这样才能补充营养,高热量食物有:巧克力、奶酪、汉堡、核桃、花生等。 03.高维生素饮食 甲亢患者消耗极大,代谢率高,在给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进食高维生素的饮食,比如:菠菜、香蕉。 04.多补充水分 甲亢患者常常多语、性情急躁、怕热、多汗,饮食当中必须要补给足够的水分或者液体,以补充因为出汗而丢失的水分。 05.避免饮用浓茶 甲亢的患者本身的症状就会有容易激动,情绪亢奋这样的症状,要注意避免给其饮用浓茶补充液体,以免更加的兴奋。 06.避免饮用咖啡 与浓茶的作用一样,正常人和咖啡也是为了让自己有神,兴奋一下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然而甲亢者就不需要咖啡的刺激啦。 07.避免进食含碘的食物 甲亢 者饮食当中还需要避免进食含碘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生蚝以及各种海产品,否则会加重病情。 08.戒烟限酒. 甲亢者日常生活当中还需要注意戒烟限酒,吸烟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诱发或加重突眼!。 特别提示: 得了甲亢就需要去医院进行就诊! 本文系肖辉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甲亢患者随访监测注意事项 治疗前必须完善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及抗体、甲状腺超声治疗中抗甲状腺药物常见副作用:皮肤瘙痒、皮疹、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关节炎……常规监测血常规,治疗期间如有发热和咽炎,应立即进行血常规检测。常规监测肝功能,有助于防止严重肝脏毒性。治疗期间一旦出现痒疹、黄疸、无胆汁便和深色尿、关节痛、腹痛、恶心、疲乏、发热、咽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疗程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以调整药物的剂量。如果选择甲巯咪唑(他巴唑/赛治/MMI)作为一线治疗,应持续服用1-2年后停用或减量维持,并评估是否缓解。治疗需持续约12-18月或更长时间。
20世纪末叶研究人意外地发现,吸烟与突眼有关。瑞典医生首先报道了吸烟与甲亢患者的突眼有关。综合各方面所研究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甲亢患者中,轻度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平均眼球高0.23毫米,而重度吸烟者则平均可高0.32毫米;同时对数百例并不存在突眼的甲亢患者进行追踪观察5年,结果在不吸烟的人群中仅有一名出现突眼症状,而吸烟者突眼率高达100%。吸烟可加重甲亢某些症状是事实,甲亢患者应积极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