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痛,除了腱鞘炎,还要警惕这个病 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相信大家一定都受过一种伤的困扰,那就是手腕痛。 手腕痛我们通常会想到腕管综合征或腱鞘炎,但还有一种疾病常常被忽视,那就是TFCC损伤。 提到TFCC损伤,多数人可能会比较陌生,别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的这篇文章,将会让你对TFCC损伤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什么是TFCC TFCC(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全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是腕关节尺侧连接桡骨和尺骨的一个复合性结构,由三角纤维软骨盘(TFC)、背侧与掌侧桡尺韧带(radioulnar ligament,RUL)、尺侧副韧带(ulnarcollateral ligament,UCL)、半月板近似物、尺侧腕伸肌腱鞘(extensor carpi ulnaris,ECU)等组织组成,因形状大致是三角形,因此得名。 他的作用在于稳定手腕和缓冲对腕部的压力,尤其是手腕旋转和抓握时。由于TFCC结构复杂,所以其很容易受损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2、 TFCC损伤主要有那些症状? TFCC损伤主要表现为腕尺侧(小指侧)疼痛,伴有腕关节活动受限,或活动手腕时出现弹响声。疼痛于前臂旋转时明显,生活中常常不能做拧毛巾、旋转门把手、支撑等动作,手握东西的力量也会随之下降。 3、TFCC损伤的原因? TFCC损伤根据Palmer分型可分为I型创伤性损伤和II型退变性损伤 。 I型创伤性损伤通常有明确的腕部受伤史。可在摔倒手撑地时发生,此时腕关节在伸腕、旋前的位置受到轴向应力。其他损伤机制包括较大的旋转暴力或牵张暴力造成损伤,比如: 1.网球、高尔夫球、羽毛球等运动者手腕尺侧受力和快速扭转活动; 2.车祸中司机手握方向盘腕部受到旋转牵张暴力; 3.与人扭打过程中手腕受到暴力; 4.提重物不慎或手腕用力不当时扭伤。 II型退变性损伤通常由于多年的工作或者生活习惯日积月累形成的累积性损伤,往往发生在中年以上人群。 4、 怎么诊断TFCC损伤? 首先需要确认腕部有无明确的外伤史,手腕部尤其是尺侧(小指侧)是否具有疼痛、活动受限、无力、弹响等症状, 若怀疑TFCC损伤,可进行以下几种体格检查加以判断: 尺侧小凹征:尺侧小凹位于尺骨头、远端的豌豆骨、背侧的尺骨茎突和掌侧的尺侧腕屈肌腱构成的空间内,按压尺侧小凹出现明显的疼痛时,即为阳性。 琴键征:将患者前臂旋前平放于桌面上,检查者向掌侧按压尺骨远端,松开时可见尺骨头回弹至半脱位或脱位状时,即为阳性。 尺骨远端位移试验:检查者面对患者,将患者的患肢上臂与肘平放在桌面上,前臂竖直,分别在前臂中立位、旋前和旋后时固定尺骨,前后移动桡骨。若中立位时的位移超过5mm,或旋前、旋后位时出现位移,即为阳性。 尺腕应力试验:患者体位同上,检查者固定患者前臂,另一手将患者腕关节置于最大尺偏位,同时施予纵向应力并旋转前臂。若患者出现腕尺侧的疼痛、弹响、摩擦感,且这些症状与日常感受到的一致,则尺腕应力试验阳性。 除以上几种特殊的体格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必不可少。目前对TFCC损伤的辅助检查主要包括X线、CT、MRI和关节镜检查。 X线: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损伤的TFCC,但是可以通过对骨头形态的观察,间接的评估TFCC有无损伤。在腕关节X线正位上可以观察月骨和尺骨头有无影像学改变,月三角间隙是否正常,远尺桡关节是否有退行性改变。侧位可以观察远尺桡关节有无脱位的发生。 MRI:是诊断TFCC的最重要的无创手段。正常情况下,三角纤维软骨呈不规则三角形或不规则带状低强度信号影,而三角软骨撕裂可造成外形和信号强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在正常无信号区出现增强的信号影,并可延伸至尺侧腕骨的关节面,也可表现为局限性或均匀性增强的信号影。 腕关节镜检查: 腕关节镜检是诊断TFCC损伤的金标准,它能够直接对腕关节尺桡骨、腕骨以及韧带等结构进行观察,判断TFCC损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尺骨撞击程度等情况,并且同时进行清理、修复等处理。 4、 TFCC损伤怎么治疗? TFCC损伤治疗以缓解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为原则,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通常包括制动、理疗、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关节腔注射等。 若保守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应考虑手术治疗。 不同分型的TFCC损伤治疗原则如下: I型修复原则: Ia型损伤手术多采用清理、修整。 Ib、Ic型损伤手术治疗多采用缝合修复。 Id型损伤手术尚无公认的手术方法,可采用清创或缝合修复。 II型修复原则: Ⅱa-b无特殊处理。 Ⅱc-e型多数采用清理、修整。 尺骨变异:描述桡尺骨远端关节面的相对长度。尺骨远端长于桡骨远端为正向变异。 除先天性尺骨正向变异,一些TFCC损伤行关节镜下清理、修整术后的病人,因职业或用腕习惯等原因,可后天发展为尺骨正向变异,这种情况往往需要行关节镜下Wafer术、尺骨短缩术。 腕关节镜手术 开放手术可直观的对TFCC进行观察,对其解剖结构有清晰的认识,适用于复杂性TFCC损伤,但创伤较大,功能恢复时间较长,对显微结构不能有效观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腕关节镜手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粘连小、可早期康复等优点,创口只有0.5-1cm,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镜下更是能直观的观察到一些细小或深层结构的损伤。目前腕关节镜下诊断及修复TFCC损伤的技术日渐成熟,现已成为绝大多数TFCC损伤的首选手术方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在收治了不少TFCC损伤的病人,其中不乏一些现役运动员,在完成腕关节镜微创手术后,通过系统的腕关节功能康复,很快可以重返赛场。 4、 腕关节镜术后应该怎样进行康复锻炼? 每种手术的康复训练略有不同,下面以清理为例,腕关节镜清理术后的康复训练主要分四个阶段: 1. 术后3-5天后:在护具的保护下,每天练习被动活动手腕和前臂4-8次 2. 术后10-14天后:主动练习关节的活动度,也可用另一只手加以辅助进行辅助主动活动训练 3. 术后3-4周后:去除支具,佩戴腕套。加强主动活动训练,可施加适当的压力进行牵伸训练,来更好地练习关节的活动度 4. 术后6周后:若恢复良好可拆除腕套,进一步加强关节活动练习,抗阻训练,逐渐增强力量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杨睿教授表示,大众对于TFCC损伤的认识普遍存在欠缺,重视程度更是明显不足,TFCC损伤有些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但是有些损伤程度较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目前腕关节镜技术日渐成熟,TFCC损伤通过腕关节镜微创治疗往往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您一直饱受腕关节不适的困扰,一定要及时就医,排除TFCC损伤,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2021年5月22日在甘肃省黄河石林景区举办的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突受极端天气影响,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截止目前为止已确定有21位国内顶尖的跑马运动者因为“失温”再也“跑不回来了”。 什么是“失温”?“失温”为何如此恐怖! 当身体散发的热量超过其吸收或产生的热量,使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来供应体内平衡和正常的身体功能时,就会出现失温。失温,常出现于严寒的地区;但是经过这次教训,我们发现失温并不局限于严寒的地区或时间,也可能发生在较温和的气候。失温可以导致人的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如没得到恰当的干预,死亡在所难免(致敬逝世的21位跑者)。原本,失温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天气冷,不要在外面呆太久(就如被牧羊人救起的6位跑者);如果在这种严酷的气候下外出,合适的着装是关键;如果衣服湿了,赶紧把它们换掉。当然,马拉松遇上“失温”极其罕见,但马拉松遇上运动性损伤却非常常见。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的杨睿教授、博士生导师将带来跑马运动者常见运动损伤的介绍及其处置。马拉松所致的运动性损伤包括:抽筋(肌肉痉挛)、胫前疼痛、足踝扭伤、髌股关节疼痛、腰臀痛、跟腱炎以及足底筋膜炎等。一、肌肉痉挛腿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在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肌肉突然、不自主僵直收缩的现象;此时可出现肌肉僵硬、疼痛难忍,同时伴有肌肉持续紧张或抽搐,通常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甚至更长。常见的原因有:1.长时间运动造成肌肉疲劳;2.环境温度的突然改变(比如此次的失温情况);3.水份、盐份的急慢性流失过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4.运动姿势不当造成的肌肉协调不良;5.本身即有系统性性疾病等。抽筋了该怎么办呢?1.需立刻停止运动;2.顺着抽筋肌肉的方向缓慢的拉长肌肉;3.不可以突然拉长肌肉、或用力过猛,以免拉伤肌肉造成二次伤害;4.等抽筋部位缓解后,再轻轻按摩直到肌肉舒缓为止。二、胫前疼痛胫前疼痛,通常是小腿肌肉的过度使用所造成的伤害,常见于需要长时间跑步的运动(马拉松、长途急行军等)。在胫前疼痛的处理上根据所处的时期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在急性期(0~48小时):休息、冰敷、 抬高患肢;亚急性期(第3天~第 6周):行肌肉伸展、 肌力增强训练等;恢复期(约第7星期开始):运动前热身、肌肉伸展运动、热敷,运动后冰敷、肌肉伸展运动、训练胫前肌等。三、足踝扭伤足踝扭伤是常见的跑马运动性损伤之一, 80%的脚踝扭伤发生于外侧,最常受伤的韧带是前距腓韧带。足踝扭伤该怎么办呢?在排外骨折后通常在急性期(0~48h)内主要予休息、冰敷、抬高患肢;过了急性期后后可予理疗等减轻疼痛、增加血液循环促进韧带重新癒合,运动康复等。在这,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的杨睿教授重点提醒各位跑者,大部分的踝关节急性扭伤均可行保守治疗,但是踝关节急性扭伤没有得到合适的处理或者是未处理,20~40%的踝关节急性扭伤患者将会演变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最终告别跑马生涯。四、髌股关节疼痛症髌股关节疼痛症是指髌骨前方或是周围疼痛,尤其是在膝盖弯曲伸直的活动时候,疼痛会加剧;常见于过度使用膝关节,如马拉松长跑等。对于髌股关节疼痛的处置,建议多休息,减少造成膝关节不舒服的活动,避免长时间将膝关节维持在固定或大角度的弯曲的姿势;同时穿护膝或髌骨贴,训练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五、腰臀部痛腰臀部痛在长跑运动员中也很常见。这是因为跑马的人群中,可能存在双足的足弓高低不一,造成两腿在功能上的长短不一 ;或是腹、臀及下背的肌肉力量弱;或是背、大腿后肌、及骼胫带的长期绷紧导致慢性劳损等。跑马运动员经常腰臀疼该咋办呢?1.多做改善足弓的肌肉练习;2.加强腹、背力量及耐力;3.增进背肌–大腿后肌–骼胫带–小腿后肌-跟腱的伸展运动;4.避免下坡跑。六、跟腱炎常以足跟部上方慢性疼痛为主,这也是跑马运动者就医时常见的主诉之一。对于跟腱炎的处理包括:1.冰敷(运动后,一日数次);2.在跑鞋內加入鞋跟墊;3.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药物;4.加强对跟腱伸展运动的锻炼;七、足底筋膜炎跑马者长期超负荷运动,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在所难免;这是引起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原因。足底筋膜炎表现为脚底的酸软、痛,特別是在起床后的最初几步,在步行一段距离后,症状会缓解。对于足底筋膜炎的处理,一般经过休息、冰敷、使用消炎葯、脚踩筋膜放松按摩球等保守康复治疗后均可自愈。最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的杨睿教授强调,跑马运动者的运动性损伤应该是预防大于治疗,一份预防大于十分治疗,不治已病治未病。
专家简介:宋斌,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李卫平教授,现任职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擅长运动医学,关节镜,四肢关节运动损伤及康复,尤其对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以及治疗。人老了之后,零件都磨损的不行了,尤其是膝关节,一动就疼!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保养。随着年龄的增加,膝关节逐渐老化,过度的使用、肥胖、创伤等都会加速这个老化的过程,导致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和骨质增生等病变,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老王今年56岁,每天晚上回家都要面对一道大“槛”,每爬一层楼梯,膝盖就一阵剧痛。膝关节该如何保养?1、经常变换姿势,不要一个动作保持很久,避免膝关节扭转动作,特别是蹲着的时候2、减轻关节负重。能做电梯就别爬楼梯,尽量减少蹲和跪的次数,不搬重物。上楼梯的时候,膝盖承重是体重的3倍;下楼梯和跑步的时候,承重是4倍。年少之时,爬山、爬楼是很有益于膝关节的,但老年人,就要避免这些运动了。游泳的时候,膝盖几乎没有负重,所以游泳是膝关节损伤患者最好的选择。3、进行功能锻炼。运动不足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功能锻炼可以维持关节功能,增强大腿肌肉力量。例如:仰卧屈膝,俯卧屈膝等4、保守治疗。佩戴护膝,御寒保暖,尤其夏天炎热时,切忌猛吹空调冷风。局部热敷、按摩、理疗也有良好效果,急性期口服消炎镇痛药。自我按摩,可以坐着,按摩膝盖周围的穴位,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我们身体好比一辆车,人生的旅途上,人人都想开着它去更远地方,看美丽的风景。但是,车最重要的,不是开的多快,而是要会保养。
文章来源: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455886101_4561012021-03-16 16:17 关键词:儿童寰枢椎脱位,唐氏综合症,手术 4岁的小鹏是唐氏综合征患儿,2个月前不慎摔倒后,出现了左侧肢体乏力的症状,无法行走,左上肢无法上举、持物,在医院确诊为寰枢椎脱位。小鹏妈妈胡女士经过多方了解后,将小鹏转诊到我院骨外科艾福志教授团队。经过手术治疗,小鹏左侧肢体力量已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遇到类似情况的还有2岁的小博,遭遇车祸伤后小博出现了颈部活动受限,四肢无法活动等症状,一度出现休克及呼吸衰竭。艾教授会诊后发现小博第二颈椎(枢椎)骨折,具有手术指征,转入我院PICU后进行相关治疗。达到手术条件后,由艾教授主刀进行了精确手术,术后小博也顺利康复出院。“唐氏患儿”跌倒后寰枢椎脱位,治疗却遇到重重困难 据胡女士回忆,小鹏出生时即诊断为唐氏综合征患儿,并出现了严重新生儿黄疸。通过进一步检查,后续诊断了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经当时医生介绍其中利害关系后,胡女士坚持继续对小鹏的治疗,并进行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个月前,小鹏不慎跌倒后出现左侧肢体乏力症状,能站但不能行走,左上肢不能抬起,不能持物。在其他医院就诊后,MRI检查提示寰枢椎脱位,在进行理疗等保守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第一例患儿小鹏的颈椎X光检查提示:寰枢椎脱位明显,且后伸位基本复位,提示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 经初步检查,小鹏颈椎X光显示寰枢椎脱位,而前屈位脱位程度进一步增大,后伸位寰枢椎基本复位。由于寰枢间没有明显阻碍复位的因素,是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中的可复性脱位,可直接进行后路手术复位固定。 然而,进一步检查却发现了棘手的“问题”。颈椎CT检查提示:小鹏枢椎双侧椎弓根发育狭小,且右侧存在椎动脉高跨,这无疑对术中置钉提出了极大挑战。此外,颈椎CTA可见寰椎后方有一变异血管呈直角注入右侧椎动脉,且注入点极为贴近寰椎后方进钉点,手术难度陡增。小鹏的颈椎MRI检查提示:寰枢椎脱位,脊髓受压明显灵活置钉、精细操作,高难度手术完美复位 艾福志教授仔细阅片后认为,颈椎CT检查可见C2(枢椎)左侧椎弓根虽发育狭小,但仍可见松质骨通道,具备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基本条件,而右侧存在椎动脉高跨,椎弓根螺钉置入困难,可考虑置入椎板螺钉。小鹏的颈椎CT检查提示:C2双侧椎弓根发育狭小,右侧椎动脉高跨,右后方变异血管于寰椎后方进钉点附近呈直角注入右侧椎动脉艾福志教授介绍,虽然椎板螺钉把持力逊于椎弓根螺钉,但通过椎板前后骨皮质的“夹持效应”亦可获得良好的把持力。寰椎后弓虽小,但置钉时保证寰椎后弓上方骨皮质完整,即可避免损伤上方走行的椎动脉,即使下方骨质破裂亦可保证所置入螺钉为“寰椎部分经椎弓根钉”,有可靠的把持力。而右后方畸形血管在汇入椎动脉前是包裹于后方软组织中,汇入点虽毗邻骨面,只要术中保证骨膜下剥离即可避免血管损伤。置钉时,轻微牵开血管,即可保证手术的安全。 根据术前制定计划,艾福志教授团队为小鹏进行了后路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时仅2小时,出血50ml,术中螺钉均顺利置入,寰枢椎完美复位。术后小鹏哭闹情绪较术前明显减少,并已可主动使用左上肢进行摆动、抓持等动作,活动能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并于2月10日顺利出院。小鹏的术后检查可见寰椎完美复位,螺钉位置理想,脊髓压迫完全解除2岁宝宝车祸后留“隐患”,医生精湛医术助其脱险境 受到相似困扰的还有小博一家,2岁的小博遭遇车祸伤后出现严重复合伤,除了颈部活动受限,由于寰枢椎脱位脊髓损伤而导致的左侧肢体活动困难等症状,一度出现休克及呼吸衰竭。经过一系列治疗,包括头环牵引、呼吸机辅助通气,胸腔闭式引流、纵膈切开引流、气管形成术之后,终见好转。第二例患儿小博的术前检查可见: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骨骺分离,脊髓受压明显 “小博为新鲜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骨骺分离,但是年龄只有2岁,解剖结构都非常小,置钉困难,手术难度很大,但是无明显解剖变异,仍然可直接后路进行复位固定。”艾福志教授在会诊时即提出了治疗方案,并按原定计划顺利为小博进行了手术治疗,为最终神经功能康复保驾护航。近期术后3个月复查,小博已可以在家人扶持下下地行走,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小博的术后检查可见寰枢椎解剖复位,螺钉置入位置、角度理想,脊髓前后空间充分专家小讲堂:儿童寰枢椎脱位,小齿突大关键! 艾福志教授介绍,寰枢椎是人体脊柱中第一、第二节颈椎(C1、C2),主要通过外侧侧块关节及齿突前后关节进行耦合,周围辅以关 节囊、寰椎横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覆膜及寰椎后弓与枢椎椎弓间的黄韧带进行加固。寰枢椎的骨性结构或上述韧带结构出现异常时均可导致寰枢椎脱位。 对于儿童寰枢椎脱位,其致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先天性畸形是齿状突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引起明显的寰枢椎关节不稳,通常在创伤后或者出现症状后偶然被发现,多见于唐氏综合征、Klippel-Feil综合征及椎体骨骺发育不良的患者。外伤是导致齿状突异常的另一重要因素,多致齿状突骨折。 对于齿状突畸形或齿状突骨折所致的儿童寰枢椎脱位,多无明显复位阻碍因素,因此大部分均可进行后路复位内固定。虽然儿童寰枢椎脱位手术原则与成人基本一致,但相对于成人,儿童颈椎发育不完全,解剖结构均细小,手术难度非常高,国内一般认为小于6岁,即应慎选手术。 艾福志教授是上颈椎领域知名专家,常年进行上颈椎区域复杂手术,收治来自全国的上颈椎患者,对于儿童寰枢椎脱位的治疗同样具备丰富的经验,成功救治过的儿童年龄段已覆盖1-12岁,最小的患儿1岁3个月,为迄今世界范围内已报道年纪最小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岁3个月寰枢椎脱位患儿:A.术前齿突骨折骨骺分离;B.术后完全复位;C.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完全恢复颈椎功能;D.术后2天下地活动 “目前世界上均无针对儿童的内固定系统,只有成人的内固定装置可供选择。不过,通过以往的手术经验,即使是1-2岁的幼儿,手术仍然可以取得成功。但针对每一例患儿,术前均应从影像资料上详细测量解剖参数,做到真正的个体化操作,才能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艾福志教授表示,对于先天发育畸形如游离齿突引起的寰枢椎脱位,需要进行骨融合手术,但对于外伤骨折引起的枢椎齿突骨骺分离而导致的寰枢椎脱位,应尽量采用“非融合”的手术方式,骨折愈合后拆除内固定,这样就可以完全恢复患儿的颈部活动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普遍运动意识有着显著的提高,人们都愿意在自己闲暇时间通过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我们经常会看到公园里的高手们舞刀弄枪,挥鞭撅棍,磨炼自己的武功,一套棍法行云流水,让人叹为观止。事实上,这些武林高手不仅没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医院的常客,而罪魁祸首,就是平日里练习的“功夫”,正是这些功夫造成了无法被忽视的运动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是肩关节疼痛发生器之一,通常由于肩关节过度前屈上举或类似挥鞭动作的快速屈伸而产生的炎症反应。其病变极大影响肩关节功能,在临床治疗中不可小觑。同时,这种损伤往往伴随着肩关节其他问题,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没办法将其完全独立出来,从而导致病情延误,炎症加重。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临床治疗中,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均是让人颇感头痛。下面就用实际案例来讲解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治疗。有一43岁男性患者,因“左肩疼痛2年余”入院。该患者于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关节疼痛,上举时加重,后伸伴有颈部严重抖动。期间予药物及理疗等保守治疗,症状略有缓解。1年前在我院行左肩关节MRI平扫,提示:左侧肱骨大结节及左肩关节盂滑液假性囊肿形成。继续予保守治疗,仍有不适,后于外院再次行左肩关节MRI平扫提示:左肩胛盂前上盂唇损伤;左肱骨头上缘及关节盂上缘囊性变。入院查体:疼痛弧(+);冈上肌力 IV级;O‘brien(+);speed(+)。拟行左肩肩峰成形+盂唇修补,冈盂囊肿切除,备肱二头肌长头腱离断止点下移固定术。该患者术前X线提示CSA角过大,呈III型肩峰形态,MRI提示骨囊肿形成,同时存在肱二头肌长头腱间沟水肿信号通过术前的病史询问以及查体我们很难明确诊断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说明该患者起病隐匿,同时该患者病史非常长,尝试过使用保守治疗也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通过该检查,我们发现该患者存在冈盂囊肿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这充分解释了患者肩痛久治不愈的原因。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对其进行了关节镜微创手术的治疗。与传统方式不同,微创手术具有出血少,速度快,视野清晰等显著优势,是新时代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一门非常前沿的手术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肩关节各种疾病。我们通过关节镜对该患者进行了盂唇修补、囊肿切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肱二头肌长头腱离断止点下移固定术。首先我们探查肩关节,发现冈盂囊肿病灶以及在这之下的骨隧道,其次我们发现其肱二头肌长头腱存在损伤,这与术前核磁共振的片子相互验证。于是,我们进行了盂唇的修补,而后在骨隧道处使用同种异体骨来进行填塞。接着,我们对肱二头肌长头腱进行了处理。我们将其从盂上结节处离断,在肱骨头上进行了固定,将困扰患者多年的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彻底解决。最后,我们也进行了肩峰成形术,将可能引起肩痛的不利因素扼杀在摇篮中,让患者过上了个好年。该患者探查时可见到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炎症,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离断以及止点下移固定,同时,我们用同种异体骨植入骨隧道,补足骨缺损。最后我们磨除了肩峰的骨赘术后患者CSA角降至30.7°,同时由III型肩峰变为I型肩峰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均为其他肩部病理改变的继发性病变,但其所产生的疼痛往往是导致肩关节功能丧失的罪魁祸首。同时,在有其他肩部病理改变的情况下,准确判断肱二头肌长头腱炎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临床接诊中,患者通常表现为整个肩部的疼痛,很难辨别直接由肱二头肌长头腱引起的疼痛程度。从该案例不难看出,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起病隐匿,通常与过度运动相关,同时保守治疗并无明显效果。本例患者病程较长,进行了相关保守治疗也未见明显好转。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低温环境中,尤其注意对于肩关节的保护。首先,就是选择合适的训练动作。运动前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如果长时间未曾运动过的最好进行运动相关的专业解答,适量的进行运动。挥鞭撅棍绝不可取,适量运动才能避免运动损伤;其次,运动前要进行足够的热身。我们推荐在主要运动开始前至少进行三组热身训练,每组热身有三个动作,包含了对肩袖肌群的激活。同时,一个动作至少重复20次,这样才能起到充分热身的作用,最大程度减少肩关节运动损伤发生率。最后,运动后也要进行相应的拉伸,同时进行足够的营养补充及休息,给肩关节充分的缓冲,来应对下一次运动。前面我们阐述了如何预防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损伤。下面我们将讲解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损伤后的处理。目前,肱二头肌长头腱主要为继发性的病变。其治疗方式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通常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其往往作为其他肩部病理改变的伴随损伤,而又是肩关节疼痛的发生器,所以在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通常会将其进行处理。目前肱二头肌长头腱手术处理方式有清创,修补,肌腱离断及肌腱固定四种处理方式。单纯的清创及修补非常少见,最常见的就是肌腱离断或肌腱固定。这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也是目前该领域争论的焦点。但很多研究表明,无论哪种手术方式,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其实并未相差太多。Peter MacDonald等人针对肌腱固定以及肌腱离断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实验,并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他们发现无论是肌腱离断还是肌腱固定均取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术后患者屈肘和旋后的肌力也并无明显差异,但他们发现,肌腱离断的患者在离断肱二头肌长头腱后更易产生大力水手征,但这种美容畸形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其他一些研究也有类似的研究结果,但有些研究表明,肌腱离断后会存在更多的肱二头肌痉挛及酸痛,其术后并发症如神经系统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和感染等也会更加严重。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也进行了1000例左右的肩关节手术,而对于较为年轻的、对运动有一定需求的患者,我们通常会选择应用肱二头肌肌腱固定的手术方式。我们更倾向于通过固定而非切除肱二头肌长头腱,消除患者的疼痛。本例患者也采用了该手术方式。综上所述,在大健康环境发展的当下,运动损伤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本着以患者为导向,精准判断病情,将创新与医疗相结合,进行个体化治疗,让患者告别肩痛!最后,新春过后,给诸位拜个晚年,愿各位患者及在一线奋斗的同行们新春快乐,平安顺遂,牛年大吉!
专家简介:宋斌,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李卫平教授,现任职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擅长运动医学,关节镜,四肢关节运动损伤及康复,尤其对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以及治疗。在所有运动中,跑步绝对是一项最容易开展的项目,它不需要任何器械和设备,也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谓老少皆宜,童叟无欺。然而就是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也有很多讲究,如果跑步的姿势不正确,或者强度控制不当,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其中“跑步膝”便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小潘酷爱路跑,每周都要跑差不多十几公里。然而最近跑步后小潘出现了右侧的膝盖痛,听其他跑友说有可能是半月板损伤,让他休息不要跑步了。但小潘不忍心放弃,于是来到运动医学门诊咨询,医生检查后告诉他,问题是膝盖外侧的一根肌腱(髂胫束)发生炎症了而引起疼痛。01什么是跑步膝?其实,临床上“跑步膝”并不是专指某一个疾病,只是很多人喜欢把跑步后膝盖发生疼痛都归结为跑步膝。“跑步膝”最常见的两大原因是:髌股关节紊乱(也有人称为髌股关节综合征)和髂胫束综合征。前者表现为膝关节前方疼痛,后者则为膝盖外侧疼痛。髌股关节紊乱:多见于运动人群,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髌前或髌周的疼痛,或伴有髌股关节内(老百姓讲的“菠萝盖”)的弹响、摩擦音、打软腿、关节肿胀等症状,严重者引起关节软骨损伤,最终导致关节炎的发生,疼痛症状尤其在上下楼梯等半屈曲位膝关节受力的活动为主,有时候会伴有久坐、下蹲后的关节不适、僵硬等感觉,或者会感觉关节就像“缺油”一样的发紧、发胀,久而久之运动能力下降,患者不敢进行运动。髂胫束综合征:很多人会对“髂胫束”比较陌生,在我们悬空伸直大腿的时候,可以看到大腿外侧有一条浅浅凹陷下去的条形区域,一直延续到膝盖外侧,这一条就是我们的“髂胫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髂胫束与其周围结构摩擦或者损伤而引发的综合征,我们称为髂胫束综合征,属于临床中较常见的运动损伤。具体表现为膝关节外侧伸屈时的疼痛,在膝关节屈曲 20°~30°或伸直时最为明显,跑步时加重,股骨外上髁或其周围疼痛,有时候细心的患者会发现偶尔还出现一些响声或者一种很细微的摩擦的声音。其实“跑步膝”并不是只是跑步的时候才会有的,也常见于步行、骑自行车、爬山等其他屈膝运动。02哪些人容易患跑步膝?长期进行冲刺或增强式训练等反复弯曲膝关节、高强度的运动方式。对膝关节部位的直接暴力伤害。股四头肌(大腿前方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它可使髌骨在屈膝或伸膝时在正常位置滑动。若其力量不平衡便可导致髌骨位置异常。下肢力线紊乱,如果从髋部到踝部的任何一个骨骼脱离正常位置,均会使膝关节某一点压力过大,引发疼痛。例如“O”形腿或“X”形腿。足部疾病,扁平足或足内翻会改变步行方式,导致疼痛。03跑步膝的治疗跑步者一旦发现膝关节疼痛,特别是髌腱处出现疼痛,应立即减少运动量,并进行科学评估与诊断,大多数患者通过早期的手法松解、调整跑步姿势和习惯、运动强度以及必要的康复训练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疼痛严重时可以口服一些抗炎药物,如:布洛芬、消炎痛等。如果出现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急性的膝关节疼痛或者外伤,可以参照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学会推荐“RICE”准则进行处理:休息Rest: 尽可能让关节休息,避免负重。冰敷Ice:冰敷来止痛、消肿。每3~4小时一次,一次20~30分钟,持续数天,直到肿痛消失。包扎Compress: 用绷带或支架包扎膝关节。抬高Elevate:坐和躺下时,把膝盖用枕头垫起来。最后就是尽快就医,进行科学评估和治疗了。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平时采取适当的自我康复以及预防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严重的或者反复出现的跑步膝,可能涉及到手术治疗,现在很多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治疗,其中最常见的是关节镜手术:通过铅笔尖大小的内窥镜,清理受损的组织,并对造成摩擦或者撞击的部位进行减压,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对于跑步膝的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和选择,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文章转载自:运动医学宋斌医生专家简介:宋斌,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李卫平教授,现任职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擅长运动医学,关节镜,四肢关节运动损伤及康复,尤其对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以及治疗。一直以来都有病友在问我:“宋医生,我磁共振上显示我的半月板是2度损伤,需要做手术吗?”。其实大家都非常想听到非常明确的“是”还是“否”的回答,前段时间也在微博、抖音等地方看到有一个具有较高粉丝的“专家”非常明确的在宣传:2度损伤不用做手术!!今天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以及分度。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0、1、2、3度,其实严格来说称呼分别为:正常半月板、1度信号影、2度信号影、3度信号影,因为3度信号影是比较明确的损伤,所以3度经常也被称为3度损伤。我们看看磁共振是如何扫描的:磁共振扫描的时候是按照不同方向对人体组织进行分层扫描,就好比一把刀按照一定方向切蛋糕,可以是横着切、纵着切还有水平位切(冠状位、矢状位、水平位),因此就得到一个个的断面,这些断面就是我么看到的磁共振的图片,正常半月板就好比是一个月牙形的大蛋糕,而且这个蛋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像沙滩一样,内侧缘锐利,靠近边缘就逐渐增厚,加上半月板组织在磁共振上是低信号,也就是黑色的,因此按照前面说的三种切割方式以及不同部位可以切出不同黑色形状,具体看下图:这里为大家显示了纵着切(矢状位)的时候的形状,其他的道理也一样,而半月板损伤后,组织就变得没那么均匀,会在损伤部位出现一些水或者关节液,这些液体为高信号,也就是白色的、亮的信号(下面是常见组织在磁共振上的表现)当然严重损伤的时候半月板的形状也会出现较大变化,我们就是通过观察半月板组织内这些高信号以及半月板的形态特点来判断是否有半月板损伤了,就有了前面所说的各种分度。通俗一点讲,就是把半月板这个大蛋糕放在这里,外观看不出是什么馅的,通过不同方向的切割来看蛋糕里面有什么内容。半月板分度详先下图:或者这个也就是:0度信号就是半月板组织内没有见到高信号影,质地比较均匀,此时可以认为是正常半月板组织;1度信号影是表示半月板内有点状高信号影,对半月板整体的结构无明显影响;2度信号影表示半月板内有线性的高信号,而且这个线性信号影没有和关节面贯通,可能是损伤,也可能是血管影或者其他伪影。3度信号信号影表示半月板内的高信号影与关节面相贯通,表述损伤较严重,通常作为手术的指证之一。现在问题来了,以上的分度是根据半月板内的信号强度来决定半月板是否为损伤以及需要手术呢??这其实是两个问题。首先一个是如何判断半月板损伤,严格来说只要出现了1、2、3度影就可能存在一定的损伤,但是也有很多存在不确定的情况,比如青少年的半月板内会有血管影,也是高信号,此时会出现2-3度信号影,此时就不是损伤,另外就是即使存在损伤,也未必都需要手术处理,一般1度信号影,或者不伴任何症状的2度信号影,或者轻度退变等,通常都不作为手术指征。其次什么时候需要干预或者手术呢?刚刚讲过,3度信号影是比较明确的撕裂,也是手术常用的适应症,那2度呢?是否一定表明就没有问题呢?显然这是不一定的,因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半月板撕裂了,但是扫描的时候没有扫描到半月板的撕裂口,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只是2度甚至1度信号影,也就是影像学上的“漏诊”,其实早就有文献报道过,磁共振平扫评估半月板损伤的准确率在70-90%,所以盲目把磁共振上的分度当作临床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唯一标准甚至与手术挂钩的做法是不准确的!通俗点理解就是蛋糕内有一个草莓,但是几刀下去始终没切到草莓,你就判定这个蛋糕内没有草莓,这时候就不够准确了。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指证主要依据是影像学检查结合体格检查、患者症状以及关节整体情况评估,是一个综合判断,不能仅仅依靠是2度还是3度来决定,伴有明确半月板损伤症状的2度信号影同样有手术指征;同时手术方式的选择也需要对患者整体判断,如年龄、关节软骨情况、下肢力线、患者年龄等,所以在这里,宋医生要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不要再用几度信号影来问我是否需要手术了,直接找我们去评估和判断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