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09年5月25号体检时发现 及时治疗。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展鹏远:既然是体检时发现的,应该没有任何症状,如:消化不良、腹胀、厌油、右上腹痛等;不知道结石有几颗?大小怎么样?泥沙样胆囊结石可以通过吃药排除,其他种类的结石药物排石效果差、花费高,只有通过切除胆囊来治疗,如果没有症状,可以先观察,有症状后再切除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展鹏远:胆结石有保守治疗的方法,但仅对于泥沙样结石有效;而且疗程一般要两年左右,治疗费用高,需每天吃药,不易坚持。胆囊结石患者,如果从来没有任何症状,超声显示胆囊壁光滑,无水肿,可以不做手术,定期(3-6个月)做B超检查;如果已经有症状了:上腹部疼、剑突下疼、右上腹疼、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壁毛糙、欠光滑、胆囊壁水肿,就需要手术治疗;此外没有任何治疗方法可以将结石消除掉,起码目前没有这类方法。目前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早已经成熟,创伤小、成功率高、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
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方法有:1、胆囊切除术。2、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3、胆囊切开取石、胆囊硬化术。4、肝脏切开取石或肝脏部分切除术。其中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器质性病变的经典治疗方法。胆囊切除术通过切除病变胆囊,不但取走了结石生长的物质基础和场所,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仪器的改进,不开腹通过腹腔镜切除胆囊由于损伤小、恢复快,受到绝大多数患者的欢迎,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小损伤技术的发展,降低腹腔镜高昂的设备和手术费用,可以选择实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是由化学刺激(浓缩的胆汁或返流入胆囊的胰液)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壁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可有发热、右上腹疼痛和压痛、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和白细胞增多等,95%以上的急性胆囊炎是由结石阻塞胆管引起,称之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绝大多数与胆石症同时存在,称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极少数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如伤寒的带菌者,胆囊存留伤寒杆菌而致慢性胆囊炎,一般无临床症状。慢性胆囊炎以慢性起病,也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迁延发作而来。因为慢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罕见,不能仅仅根据胆囊壁粗糙或增厚而做出诊断。
胆囊结石能引起心脏病吗,什么叫胆心综合征? 胆囊结石和冠心病都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而且两者常在同一病人身上出现。因此,以前有人认为胆囊结石病可以引起心脏病。但近几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并未发现胆囊结石会导致心脏病,而是发现两病同时存在时,胆绞痛发作会引起冠心病症状的出现,这就是临床上所谓的胆心综合征。 引起胆心综合征的机理是由支配胆道和心脏的神经,在脊髓部位有部分交叉,当胆囊病发作时,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有病的冠状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电图异常。这时若单纯采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常不理想。特别是胆心综合征发生的心律失常,应用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好,而采用那些减轻胆绞痛的药物如阿托品、度冷丁等反而有效。
"瘤芽”,听起来似乎很神奇,但在结直肠肿瘤中,却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当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单个肿瘤细胞或成群的肿瘤细胞团,会获得脱离主瘤体的能力,形成肿瘤的小芽体,称为——瘤芽。 瘤芽一旦出现,很可能会侵犯周围的其他器官,甚至会随着淋巴系统和血管发生远处转移,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可以这样说,瘤芽是肿瘤发生侵袭(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的重要标志。如果能早期、准确判断瘤芽的发生及分化程度,将更好地指导医生治疗决策,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但现在,还没有已制定的或国际认可的瘤芽评估系统。 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的结直肠肿瘤患者有近100万,一般晚期患者的预后比较差。在临床中,多学科会诊(MDT)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标准化程序,肿瘤分期主要是由病理科医生判断的,主要通过监测肿瘤标记物、显微显像或分子生物学分析等途径来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这些肿瘤标记物提供的信息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还可以为化疗提供参考依据。 今年4月,在由结直肠肿瘤组织召开的国际瘤芽共识大会(ITBCC)上,提出建立瘤芽的国际评估体系,要求用简单方便快捷的方法替代价格昂贵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这就意味着,瘤芽作为肿瘤侵袭的指标,将被写入结直肠肿瘤的预后判断指南,从而为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诊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如果你经常感觉到上腹部不适以及饱胀,应该引起特别重视,根据胃癌早期症状统计,腹部饱胀是胃癌早期症状的表现之一。胃癌,作为一种比较高发并且难治愈的疾病,每个人都想避而远之,但是事实上胃癌总是不经意起源于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因此对于胃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进行适当的日常防护非常重要。 下面来看看胃癌的5大早期症状。 表现1.乏力和贫血。事实上乏力和贫血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一些饮食起居不规律和偏食的青少年久而久之会出现乏力,肯能表现的症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也懒得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对于轻度的乏力和贫血,建议去做一个简单的检查,并且用药一段时间看看疗效。如果是用药一段时间后如果症状没有好转,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又有反复,这时候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建议发现问题最好是一发现问题就去医院咨询医生,这样是最保险的方法。 表现2.经常出现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在没有进食血豆腐的情况下,吃铋剂等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大便发黑,就应尽早去检查。以免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表现3.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对于食欲减退,并且可伴或不伴胃部疼痛,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但是胃癌的早期症状应与肝炎患者的食欲减退相区别。肝炎患者常有氨基转移酶升高以及发热、乏力、尿黄、黄疸等症状。有些患者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等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至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的食欲减退、消瘦、乏力,都应该与胃癌的早期症状做相对的区别。 表现4.恶心、呕吐。胃癌的早期症状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严重者可能伴随贲门部肿瘤,并且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由于恶心、呕吐会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胃窦癌进一步发展可因幽门梗阻而出现呕吐。 表现2.上腹饱胀不适应。这是很多胃癌患者都可能表现出的一些症状。根据胃癌的患者特点显示,近半数早期胃癌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仅仅有类似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嘈杂感、隐痛、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但是这类症状的出现并不代表是胃癌早期的临床表现,这些症状也可以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甚至有些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类似症状。
一、大便习惯和形状发生改变: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腹泻或便秘,有排便不尽感,便前有肛门下坠感,大便进行性变细,在晚期还可能伴有下腹痛。 二、便血:是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虽然常见,但不典型。在早期瘤体较小时,通常不会发生便血症状,但是随着肿瘤的生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粘膜发生糜烂、溃疡或肿瘤破裂发生出血现象。 三、脓血便和粘液便:直肠癌粪便检查不仅有潜血阳性而且粪便中混有脓细胞和黏液,肿瘤表面粘膜破损时容易因肠道内的大量细菌而发生继发性感染,还因为组织脱落、肿瘤大量渗液等原因,所以脓血便和黏液便发生的几率会相当高。 四、急慢性肠梗阻:这是因为肿瘤侵犯导致肠管狭窄,就会引起肠腔阻塞完全或者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进行性加重。 五、腹痛:那是因为肿瘤局部侵犯、肠道刺激或肠梗阻、穿孔等原因导致的直肠癌患者发生腹痛症状,发生慢性肠梗阻时,可以出现腹部膨胀,肠鸣音亢进和阵发性绞痛。 六、贫血:主要是因为急性或者慢性出血导致的,还有就是因为肿瘤导致摄入障碍或者胃肠功能紊乱及肿瘤对造血系统的破坏,都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原因。 七、全身恶病质:这是直肠癌晚期会出现的主要症状,患者会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黄疸或者腹水等症状表现。
因胆囊疾患而行胆囊切除术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疗效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不可否认,胆囊切除术会发生些并发症和后遗症,虽然为数不多,但也是令人担心的问题。同时,切掉胆囊后,在一段时间里对消化功能会有影响,但不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后果。 胆囊具有浓缩、贮存和排空胆汁,从而起到调节胆道内压力的作用,胆囊切除后这些功能消失,肝脏分泌的胆汁持续不断地流入十二指肠,这样,在消化阶段会显得流入肠道的胆汁不够,而在非消化阶段,流入肠道的胆汁不能发挥其作用。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代偿,胆管会代偿性增粗,部分代替胆囊功能,胆总管下端的括约肌也会出现持久而有节律的关闭或开放,以适应消化的需要。因此,部分病人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对脂肪消化的耐受性差,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步改善。事实上,有不少病人术前胆囊已无功能或功能下降,病变胆囊会影响病人的消化功能,还会发生胆绞痛或急胆发作,甚至癌变,这种病人胆囊切除后,不但不会出现术后消化功能不好,反而切除病变胆囊而改善了消化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少数病人胆囊切除后,可能出现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上为数不多,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胆囊切除后,短时间里可能会有一引起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代偿即如常人一样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对人体健康没有什么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