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如下:1. 年龄的增长,虽然任何年龄都可能形成动脉瘤,但高发的年龄段是30-60岁2. 女性患病的概率明显高于男性3. 吸烟4. 高血压5. 酗酒6. 结缔组织病,例如埃当氏综合征(Ehlers-Danlossyndrome),纤维肌发育不良(FMD)7. 多囊肾8. 有脑动脉瘤的家族史9. 吸毒10. 心脏粘液瘤、细菌性心内膜炎 如果具有上述一个甚至多个危险因素的,就应该到医院就诊筛查,目前最佳的筛查方法是不注射对比剂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这种检查不注射对比剂,也没有辐射损害。另外,动脉瘤在未破裂的时候也可能出现头痛、一侧眼皮下垂等症状,更需要尽早检查
患者:于5月21日早9时发病,头痛,CT检查出血住院 现已于5月28日作夹壁手术,头痛消失 左侧手和腿不能动,有知觉。上海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张桂运:上述表现可能源于几种情况:1、脑血管痉挛导致右侧大脑半球缺血;2、手术侧为右侧,术中具体情况不祥,不便猜测。可以做个MRI平扫+弥散成像。如有梗塞可靠虑脑保护治疗及活血治疗(前提是动脉瘤夹闭确切)。
特发性颅内高压(IIH,IdiopathicIntracranialHypertension)的典型症状是下面的三联征(1)头痛、(2)发作性短暂视觉障碍、(3)搏动性耳鸣(指耳鸣的声音节律和心跳脉搏的节律一致)。最典型的病人上述的三种症状都有,也可能只有其中的一两项症状。如果得不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头痛(约占76-94%)多种多样,压迫式的,部位可以是整个头,前额部或眼球后疼痛多见,胸腔腹腔压力增加的动作容易使得头痛加重,增加胸腹腔压力的动作,这些动作包括屏气、咳嗽、擤鼻涕、身体前倾弯曲、用力大便等。头痛往往伴有恶心甚至呕吐(约占75%),可以伴有畏光,畏声。发作性短暂视觉障碍(约占70%,瞬间视觉遮蔽Transientvisualobscurations),表现为短暂的视觉障碍(突然眼前发黑或发灰),往往是在胸腹腔压力增加的时候(比如屏气、咳嗽、擤鼻涕、用力大便等)出现,持续时间往往只有数秒钟,很短暂,胸腹腔压力降低后会消失。搏动性耳鸣(约占52-61%)指耳鸣的频率和心跳一致,搏动性耳鸣往往是因为血管的因素导致的,无论是动脉(狭窄、扭曲、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或者是静脉(狭窄、憩室等)的原因。静脉原因引起搏动性耳鸣的特点是压迫颈部静脉后耳鸣减弱或消失。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还包括背部疼痛、头晕、颈部疼痛不适、视力模糊、认知障碍、复视等。病因最多见的是脑静脉窦的狭窄引起的,静脉窦严重狭窄导致颅内静脉压升高,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脑压升高。可以通过无创的CT静脉成像(CTV),或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进行筛查,确诊需要脑血管造影(DSA)。对于严重的静脉窦狭窄,支架手术是最合理的针对病因的治疗。
原创: 张桂运 张桂运医生神经介入笔记 7月31日 ——微创介入技术彻底治愈硬脑膜动静脉瘘!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常见的一类发生于硬脑膜上的动脉和静脉异常吻合,导致高压的动脉血流未经过毛细血管而直接经硬膜上的瘘口进入脑表面静脉或静脉窦,从而引起静脉窦压力增高或引流静脉扩张成球状或静脉湖样改变。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甚至发展成癫痫或脑出血。本例患者在20几岁上学时期就发现脑内有异常血管性病变,但未予重视,本次发病在30年后的近期。突发的剧烈头痛伴有呕吐。急诊入院时的头颅CT和CTA检查提示右侧颞叶出血,CTA上可见扩张的引流静脉,如鹌鹑蛋大小,这就是出血的罪魁祸首! 患者入院后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了诊断。张桂运主任采用微创的介入技术,将直径相当于3根头发粗细的微导管精细导入硬脑膜上的瘘口,注入ONYX胶,彻底阻断了动脉和静脉沟通的通道,解除了再出血的风险,患者三天后就顺利出院了。 随着现代制作工艺和材料学的进步,神经介入医生可以凭借先进的介入材料,以最小的创伤治愈越来越多的脑血管病患者,助其再度起航,续步人生!精彩图片登陆本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