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哺乳期宝宝发生过敏表现,尤其是有家族过敏史时,妈妈首先会担心是自己的饮食导致的。但由于经常不能明确过敏源,妈妈往往会采取深度忌口的饮食方式来防止过敏。有些婴儿的过敏症状会因此而改善,但有些并不一定有效果,反而还会影响妈妈的营养摄入。国际母乳会推荐了一个方案,可以用来寻找让宝宝有反应的食物,值得一试,这里介绍给大家:1.记录日记:记录下宝宝具体的过敏症状以及不舒服的反应,同时仔细记录在这段时间里妈妈吃过的食物;2.寻找关联:通过对照婴儿的过敏症状和妈妈的饮食,有可能发现食物与宝宝过敏的关联。虽然过敏症状通常会在接触某种食物4至24小时之后才出现,但如果是高度过敏,宝宝可能会在妈妈吃下食物数分钟内便有所反应;3.测试可疑食物:接下来妈妈可以制定一个排除可疑食物的饮食计划,先禁食某些可疑的食物。如果宝宝因此而好转,妈妈就可以逐步重新食用所怀疑的食物。如果宝宝的过敏反应有反复,可以确定他/她对这种食物敏感,妈妈就能相应地限制或避免食用这个食物一段时间。4.注意延后效应:在妈妈不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5-7天后,大部分宝宝的过敏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但也许得花两周或更久的时间,有问题的物质才会从妈妈与宝宝身体里完全排除。这样的饮食排除很耗时耗力,但是,许多妈妈发现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国际母乳会【过敏与母乳喂养家庭】(https://mp.weixin.qq.com/s/7wzBn6fTsnC4Jmymeig0Qw)
很多妈妈在哺乳期都会非常注意饮食,接近80%的妈妈会改变自己的饮食,主要是担心自己的饮食会通过母乳影响到婴儿。有时候妈妈发现婴儿有哭闹增多,大便颜色改变等与平常不同的表现,也会担心是不是自己的饮食所导致的。调查发现,哺乳期妈妈常见的忌口食物主要有三大类。那这些食物都需要忌口吗? 1. 酒类、咖啡、茶等兴奋性饮料各种酒精类饮料,都会抑制哺乳期妈妈催产素的分泌,从而减少产奶量。酒精进入母乳的量为母体中剂量的5%左右,且在婴儿体内代谢速度是成人的一半。对于标准饮用量,妈妈一般需要2小时才能完成代谢。所以在哺乳期应尽量避免饮用酒精类饮料。如果饮用了,又担心对婴儿有影响,可以将最近一次的乳汁挤出弃用。咖啡因在咖啡、茶、苏打水、能量饮料、巧克力中存在。咖啡因能很快进入乳汁,而婴儿代谢咖啡因的能力较弱,摄入量过多可引起婴儿的烦躁或睡眠障碍。根据文献报道,一般每天摄入量低于300mg,不会导致婴儿睡眠障碍。妈妈应注意观察婴儿的表现,调节咖啡因的摄入量,少量摄入一般不会对婴儿有影响。 2. 高FODMAP食物FODMAP是可发酵的、低聚糖、双糖和单糖类和多元醇类食物英文缩写。这些食物具有快速发酵性,而且刺激肠蠕动,会在肠道中产生气体和膨胀感。成人在食用这些食物时,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最常见的有洋葱、韭菜、大蒜、豆类、乳制品等。因此,哺乳期妈妈会自然会担心食用这些食物后,其代谢物会通过乳汁会影响婴儿,引起婴儿胃肠道不适。洋葱、大蒜中发现的含硫代谢物确实会出现在母乳中,但其代谢物是否对婴儿胃肠道有影响尚不清楚。对于辣椒、胡椒、生姜等调味品,研究发现,其代谢物辣椒素和姜辣素不进入乳汁,而胡椒碱由于亲脂性可通过血乳屏障进入乳汁,但浓度很低,几乎尝不出味道。对于此类食物,因存在较大的个体代谢差异,妈妈应评估自身和婴儿情况,以不产生胃肠道不适的摄入量为佳,不需要完全忌口以免引起营养素缺乏,但也不应一次食用过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继发乳糖不耐受一般不是妈妈饮食导致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胃肠道疾病或摄入大量前乳(低脂肪高乳糖的母乳),超出婴儿对乳糖代谢能力所致。而采用按需喂养,喂奶时先喂完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等方法,能很好地平衡乳糖和脂肪比例。 3. 过敏食物最常见的导致过敏的食物有花生、乳制品、鸡蛋、小麦类、坚果、海产品等。相关指南不推荐在孕期和哺乳期回避常见过敏食物,而且推荐纯母乳喂养到婴儿6个月。过敏性疾病受到多因素影响,其中父母有过敏史的,需要特别注意。妈妈饮食中的蛋白质可以进入母乳,有可能引起婴儿过敏。最常见的表现是湿疹和胃肠道反应,但发生率低,需要医生给予鉴别诊断和治疗。如果婴儿被诊断为母乳过敏,可根据医生要求再进行相应的饮食限制或回避,在此期间,妈妈需要补充额外的替代营养素。比如有乳制品食用限制时,要适当摄入其它食物来补充钙。 哺乳期饮食的基本原则是推荐多样化、均衡和健康的饮食。忌口食物的确定应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哺乳期妈妈长期进行某种饮食限制,可能会导致营养缺乏,进而罹患疾病。健康的饮食有利于分娩后的恢复,保证乳汁的营养,减少疾病的发生。
母乳是人体的活性组织,无论是在营养、免疫,还是在大脑发育方面,都对婴儿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即使是冷冻母乳,其营养价值也好于配方奶。母乳富含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矿物质,还有激素、酶类、生长因子和其他保护成分,能满足6个月内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以及1周岁内婴儿60%以上的营养需求。母乳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活”性,这是配方奶所没有的。婴儿出生时免疫系统不成熟,而母乳可以提供各种活性细胞和免疫因子,从而提高婴儿的抵抗力。研究表明,如果普遍母乳喂养到2岁,能在全球防止每年大约82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母乳中还含有大量对婴儿发育有益的酶,比如,母乳中的溶菌酶活性是牛奶的几千倍;母乳中的脂肪酶和淀粉酶能还帮助婴儿对母乳的消化和吸收。因此,最大限度地保留母乳的营养和免疫活性是母乳储存的基本原则。只要能确保吸乳和储存的过程符合微生物学安全性要求,那么母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优于其他代乳品。为了维持母乳的有效成分及其活性,应当尽可能使用新鲜的乳汁。冷藏母乳的抗菌活性能保持数天,使得其中微生物计数不断下降;但与此同时,母乳中的酶类还在继续发生作用,酶类的活性会逐渐丧失。因此,指南建议,在48小时内不使用的冷藏母乳应尽快冷冻。其目的是减缓母乳中酶类活性的损失。母乳的收集、储存过程的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母乳的质量。以下几点是需要妈妈们特别注意的:1. 每次吸奶前洗净双手,用清水擦拭乳头区域,避免使用肥皂。2. 对吸乳器配件进行清洁和消毒。清洁时应注意将所有配件彻底拆开,避免用毛巾擦干,也不要使用毛糙尖锐的物品进行清洁,因为磨损处容易滋生微生物。应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试剂,残留的化学试剂会污染乳汁。每天一次对吸乳器配件进行消毒灭菌,具体方法可以参照产品说明书,采用水煮、微波炉消毒、具有高温消毒功能的洗碗机等完成。3. 储存容器可选择食品级的聚乙烯储奶袋,但出现裂缝而漏奶的风险较高,脂肪也容易吸附在储奶袋上。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建议选择玻璃或食品级硬质塑料(聚丙烯)的储奶容器,这些容器的盖子密封性较好,同时也有助于保存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4. 应在储存容器上标注吸奶日期。冷冻乳汁的储存时间建议不要超过6个月,3个月内活性物质损失较少。5. 冷冻乳汁解冻时建议提前放在冷藏解冻,喂养前再放到温奶设备中加热到体温,避免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导致母乳活性成分的损失。母乳喂养越新鲜越好,环节越少越好,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证母乳的活性。母乳喂养首选亲喂,其次是挤出的新鲜乳汁,冷藏乳汁,最后是冷冻母乳。而冷冻乳汁储存时间长,能让母乳喂养持续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