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顾客面诊时问起了我会不会注射下颌下腺这种打法来改善下颌缘轮廓(可能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不禁觉得来找我的小美丽都还是学习型的求美者,对新的技术抱有好奇心,巧在这个问题也有同行问过我,借此契机就和大家聊聊。 颌下腺在哪?干嘛用的?颌下腺是我们人类口腔内分泌唾液的腺体之一,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能分泌口水的腺体哈哈。其实我们人体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它们是位于口腔周围独立的器官。 我们唾液腺除了分泌唾液,还可以起到保持口腔湿润的效果,有一定的消毒作用。另外,唾液腺还可以将进入口腔里面的食物有效的分解成淀粉,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唾液腺肿大会让脸变大?一提到唾液腺肿大,我脑海里浮现出的只有我小时候的盆友得腮腺炎肿脸的样子......唾液腺肿大通常是因为腺体发炎的管道堵住不通引起的,有病毒、细菌、还有结石、肿瘤等都有可能。除此之外,也常见于饮食失调,有唾液腺肿大家族史,做过面部骨手术或颈部吸脂手术,经过肉毒素治疗后咬肌萎缩的患者(看来肉毒素打咬肌也要注意些,咬肌全萎缩,本身腮腺或者颌下腺的肿大的人会不会更突显?所以咬肌适当缩小就好,这也是我一直的理念——不建议咬肌萎缩太厉害,适度就好,否则还有可能会出现松垂的表现)。所以,如果我们发现下颌骨角度的腮腺肿大时,首先应排除实性肿块或其他疾病的存在,影像学检查可选择CT。 (比如图中的这位女士,考虑腮腺和下颌腺增大。这种严重且多发的唾液各种腺体肿大,可能是神经性厌食症或暴食症等饮食失调的征兆,建议进一步检查。)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经过排查没有任何病变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注射肉毒毒素改善唾液腺肿大引起的“方脸”或“牛颈”?肉毒素与唾液腺据报道,注射肉毒素不仅可以有效治疗唾液漏,唾液囊肿,初咬综合征,还可以有效治疗唾液腺炎……听起来都是好专业的名词,其实作为皮肤科医生的我,对这些诊断也不熟悉……真是术业有专攻~ 我们说些相对熟悉好懂一点的,有学者得出结论,在唾液腺局部注射肉毒素可以治疗唾液分泌过多(流口水),很可靠,副作用还低。肉毒杆菌神经毒素(BTX)腺内注射是通过“化学去神经”的过程,减少对唾液腺的胆碱能神经刺激。化学去神经支配是短暂的,但反复注射可导致腺体萎缩或形状重塑,这和治疗咬肌肥大的方法相同。唾液腺腺体中注射肉毒素,听起来是不是就比较复杂,我初次听到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如何准确的找到腺体并注射进去?果然,大量报道也证明,腮腺、颌下腺注射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且存在血管注射或扩散到周围肌肉的风险,所以,强烈建议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或者导管内注射。 这种方法安全吗?关于副反应: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是口干症,但很罕见,通常也并不严重,可能是因为腺体肿大和功能过剩,而且因为有六个唾液腺能够相互补偿~人体是个整体,代偿功能就是这么强大!这样看来,肉毒毒素是可以用来缩小肿大的唾液腺的大小而不影响唾液的产生。其他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还有感染、血肿和其他肌肉因扩散而麻痹等。 肉毒素在整容手术中的应用已经超出了常规的肌肉注射治疗除皱的范围,是可以通过腮腺注射来重塑面部轮廓以诱导萎缩的。这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唾液腺扩大的治疗方案来管理下面部轮廓。当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目前尚无关于此类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长期前瞻性研究。此外,有效剂量和最佳治疗间隔尚未确定。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更多涉及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 小tips:关于肉毒毒素对下颌缘提升的科普知识在之前的内容里写到过,简单来说是通过肉毒毒素的作用,降低颈阔肌对下面部的拉力而减少下面部的松弛,使下颌轮廓更加清晰,增强下面部的提升效果,可戳此复习——《韩流女神因为这条线颜值滑坡?》 参考文献: GeeYoungBaeMD,YoungMinYuneMD,KyleSeoMD.BotulinumToxinInjectionforSalivaryGlandEnlargementEvaluatedUsingComputedTomographicVolumetry.DermatologicSurgery[J].39:1404-1407.WofflesT.L.Wu,MBBS,FRCS,FAMS(PlastSurg).BotoxFacialSlimming/FacialSculpting:TheRoleofBotulinumToxin-AintheTreatmentofHypertrophicMassetericMuscleandParotidEnlargementtoNarrowtheLowerFacialWidth[J].FacialPlastSurgClinNAm18(2010)133–140.YuC,ChenPKT,ChenYR.BotulinumtoxinAforlowerfacialcontouring:aprospectivestudy.AestheticPlastSurg2007;5:445–51AdamT.Schwalje,HenryT.HoffmanLaryngoscopeInvestigOtolaryngol. 2019Oct; 4(5):520–525. Publishedonline2019Se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