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肾图是先天性肾积水评估分肾功能和上尿路梗阻的常用方法,是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重要检查。👀读片要点:🌟上图是肾脏动态图像🌟前1-3幅观察肾皮质形态和功能:此病例右肾正常,左肾形态增大,提示积水导致皮质扩张,黑白浓淡表示摄取功能,颜色偏淡提示功能下降。往下的图像显示显像剂从皮质到肾盂并进一步排出的过程。🌟下图曲线是肾图:后期曲线下降提示非机械性梗阻,不下降表示机械性梗阻。🌟下图数据中SplitFunction表示左右分肾功能的百分数,是重要的定量指标。
将2×2cm方形同位素敷贴器紧贴于瘢痕表面,利用提前勾画好、切割好的胶片将周围正常皮肤隔离开来。每次治疗3-5分钟,每周治疗两次,一月左右,即可将瘢痕疙瘩消除掉,操作非常简单。是核医学治疗的传统经典项目,也可以拥有皮肤血管瘤、其他皮肤增殖性疾病
据统计不同癌症发生骨转移几率约从10%~75%!虽然骨转移以骨损伤、疼痛为主要表现,但早期的骨转移并不一定会出现疼痛。怎么知道是不是骨转移呢?这就需要借助多种检验检查手段,但会有患者质疑:为什么医生要用多种检测手段?是不是医生过度检查?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骨转移必不可少的一种检查。临床上常作为对病情进展情况、治疗效果和预后判定的有用指标。●生化检查骨转移患者除表现出血红蛋白降低、血红细胞减少、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血浆蛋白下降、A/G比值倒置等外,还应进行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血钙、血磷等项检查。但血钙水平、碱性磷酸酶不能作为直接确诊依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骨转移的状态,明确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骨扫描、PET-CT等),多项学科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才能准确判断是否骨转移。●肿瘤标志物检查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可提示肝癌、消化道肿瘤及前列腺癌等原发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该检查对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较大,方便实用,可早期发现、准确定位,了解转移灶的数量等,但是只有在有骨转移可能或证据的时候才通过骨扫描来明确是否存在骨转移。例如,有骨痛或血液检查异常。在检查时,会注射很微量的放射性示踪剂,其被与骨重塑相关的细胞所吸收。当肿瘤细胞转移至骨时,骨重塑的过程被显著加快。通过一种特殊的扫描设备,可以观察是否存在某个骨区域有示踪剂的浓聚。但是例如关节感染、关节炎等病症也可以造成骨重塑增加而使示踪剂浓聚。因此其主要作用是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和提示转移癌的可能,一般难以确定肿瘤来源。据报道,全身骨扫描的敏感率为62%~89%,骨扫描发现的病灶均需结合相应部位X线片、CT、MRI综合评估,甚至患者定期随诊,反复摄片观察,或行病灶活检明确诊断。●CT、MRI能清楚显示病灶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了解骨破坏的严重程度,腹部及盆腔CT可发现30%~35%的原发病灶。●PET/CTPET/CT显像可以通过局部葡萄糖代谢活性的改变直接探知肿瘤灶。能够更早地显示骨髓内小的转移灶,并且可以同时对肺、淋巴结以及周围软组织的转移灶进行检测,帮助查找骨转移癌的原发病灶,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
检查方法儿童提前接好静脉针,平躺于检查床上注射显像剂,连续采集20分钟图像,于10分钟时注射利尿剂。检查目的观察双肾形态、大小、皮质功能、双侧上尿路排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1.积水肾脏的肾皮质扩张程度和摄取功能2.分肾功能定量分析3.判断上尿路梗阻是否为机械性4.如有重复肾畸形,可分别提供重复肾上下肾分肾功能和排泄功能数据注意事项1.无需空腹2.检查需儿童静止平卧20分钟,若宝宝月龄较小,检查当日早上早起一会,检查前不要睡觉,利于检查时入睡。2-3月龄以上宝宝可给予适量水合氯醛帮助入睡。3.检查前需提前接好静脉针并滴注生理盐水取报告时间检查一般上午进行,检查结束半小时-1小时前台取报告,有特殊情况医生会提前告知,有特殊要求请与医生沟通。
提到核医学检查,很多人的反应如下。其实,根本不用这么担心。核医学的“灵魂”—放射性核素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来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放射性核素是核医学的“灵魂”。所谓放射性核素,就是能通过自发衰变并发出各种射线的物质。常见的射线有三种类型,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而核医学检查主要利用γ射线。α射线穿透能力最差,一张A4纸就能把它挡住,但α射线的电离能力(电离作用会导致机体细胞中的物质发生破坏)却是三种射线中最大的。防护体外的α射线是特别容易的,但是如果α射线进入体内就会对周围的组织产生较大的辐射损伤。β射线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电离能力比α射线弱,一般的金属板或有一定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就可以阻挡β射线。由于β射线具有一定的穿透本领和电离能力,因此体内和体外的β射线均会对人体组织产生辐射损伤。γ射线穿透能力在三种射线中最强,但是电离作用弱,不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甚至要比X射线检查的辐射低的多,所以不必担心核医学检查的辐射。
目前,治疗甲亢主要有三种方法,包括内科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核医学科碘-131(131I)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内科ATD治疗目前常用药物有他巴唑(赛治)和丙基硫氧嘧啶(PTU),药物有效而且比较温和,治疗过程中能及时调整药量。通常在刚发现甲亢时选择此种治疗方式。缺点是治疗时程长,通常需规范服药治疗1-2年;治疗期间,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及造血系统的损害或过敏反应,在治疗期间需要经常化验检查,如果一旦发生,则要求立即停药。另外,ATD治疗的缺点是停药或减量时甲亢易复发,有报道ATD治疗的复发率在40%-60%左右。131I治疗方法简便,通常仅服用一次药,甲亢症状在治疗后1月左右开始见效、好转,大部分在服药后3月后达到临床治愈,半年时治愈率可达90%。治疗不会引起肝、肾功能及造血功能的损害。因此适于那些由于ATD治疗引起肝功能异常、血细胞降低、过敏等甲亢患者,或是ATD控制不佳或治愈后复发患者,以及其他需要快速控制甲亢症状如合并甲亢性突眼、心脏疾病和短期内需要手术患者。有。131I治疗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可能发生甲减,研究显示,131治疗后一年内发生的甲减(早期甲减)通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大部分人可恢复正常;但13I治疗一年后出现的甲减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调理或终生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需要说明的是此治疗方法不会影响生育和导致其他疾病。手术通常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其缓解甲亢症状迅速,适于甲亢伴有结节的病人,主要不足是有创伤,其治疗效果与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有关;有可能造成喉返神经受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术后仍有部分病人甲亢复发或出现甲减。三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应该与医生沟通,根据病情选择。在美国有70%以上的甲亢患者在首次治疗时即选择131I治疗,而在亚洲选择药物治疗的多一些。上海四院核医学科在甲亢131I治疗具有丰富经验,通过精准的剂量计算将治疗后甲减发生率降到最低。同时为方便患者,提供提前线上出诊,来到后快速完成检查和治疗,缩短就诊时间,特别针对外地患者,一日内可以完成所有检查和治疗。欢迎在线咨询。
①过节时间较长,有哪些注意事项当你的疙瘩开始有反应之后,开始注意观察,觉得痒的时候不要抓,可以冰敷患处止痒;洗澡不要特地搓洗这个部位,尤其是不要搓沐浴露之类的;如果已经起泡溃烂了,最好避水防止感染。有水泡了也不要戳破,容易感染。注意避水修养,尽量暴露,不要拿密闭性胶布覆盖,一般几天就能结痂了。②治疗用药等问题一般来说90%的病人是不需要用药的。选择宽大柔软的全棉内衣,避免粗糙衣物、首饰摩擦。照射过的皮肤可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蘸洗,其余时间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局部禁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避免冷热刺激如热敷、冰袋等。如果属于特别敏感的10%,用药的问题可以放心咨询你的主治医生。蒋涛医生的好大夫APP白天都在线的,可以及时联系。③饮食方面忌酒是第一要义!酒就是瘢痕最大的刺激。至于其他忌口方面,就是因人而异。其实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忌口的,你需要忌什么,其实你自己比谁都清楚。总的原则就是:你吃什么东西觉得瘢痕疙瘩发痒,就不要吃。④新冠发烧刺激疤痕的问题理论上讲,感染新冠不会影响刺激已经存在的疤痕疙瘩。由于新冠是近年新型病毒变异的一种,而且还在不停的持续变异中,所以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研究证明疤痕与新冠的相关性。理论上讲,疤痕本身与新冠感染并无直接关系与影响,但是极少数疤痕体质人群在在感染新冠后,觉得疤痕增生更大了,这一般都是暂时的一个过程。锶90治疗过程瘢痕疙瘩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红肿、痛痒、起皮、水泡、溃烂,然后自行消退。只要开始治疗之后所有反应都是正常的。不要焦急,不要恐慌,其实大家都一样。⑤回沪后及时到我科复查疤痕同位素的治疗原理解释过很多次了,就是瓦解-摧毁-恢复-重造的过程,进行得太频繁了你皮肤受不了,会痛而且会有很重的痕迹。有时候疤痕治疗就是磨洋工,快不了。选择了同位素最好接受它的慢,宁慢勿快,慢才安全。如果确实因为疫情或者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没办法按时来我科复诊,那也不要紧张。情绪不佳有利于疙瘩生长,越慌它长得越大,保持好的心情,多想办法转移注意力。疤痕即使复发也是以月为单位,不会突然复发,更不会突然就变大。但也不要长时间不来继续治疗,还是要尽量想办法按时复诊,不然没治疗彻底的疤痕疙瘩又活过来了,前面的就白治了。
患者 “医生,我又便血了!是不是我的痔疮又犯了。” 医生 “不!你这是早发性结直肠癌。” 年纪轻轻便血、得结直肠癌的概率似乎越来越高了,到底是为什么,又该怎么预防? 近日,一项关于早发性结直肠癌(CRC)的全面综述在《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重磅发布,综述中就详细介绍了全球范围内早发性CRC的流行病学、临床和病理特征、危险因素。 西方生活方式, 可能是发病率上升的罪魁祸首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在世界范围内,早发性CRC(≤50岁的个体中诊断出的直肠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并且,早发性CRC的发病率还存在年龄和地区差异。比如,来自20个欧洲国家和地区的癌症登记数据显示: (1)20-29岁人群中早发性CRC的发病率为2.3/万人,年百分比变化率7.9%; (2)30-39岁人群中早发性CRC为6.4/10万人,年百分比变化率为4.9%; (3)40-49岁人群中早发性CRC为19.2/10万人,年百分比变化率为1.6%。 其中,中国早发性CRC的发病率为6.4/10万人,年百分比变化率为0.4%。虽然,关于早发性CRC的发病率上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流行病学、临床和生物学观察结果提示,采用西方生活方式的国家,早发性CRC的发病率可能会上升。 8大危险因素,要特别注意! 目前关于早发性CRC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章主要总结了以下8种危险因素: ▌ 因素1: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kg/m2 据报道,25-42岁女性,BMI超过30kg/m2,患早发性CRC的风险几乎翻倍(经调整的RR:1.93)。 ▌ 因素2:每周久坐超过14h 据报道,每周久坐超过14小时的女性,患早发性CRC的风险升高68%(RR:1.68,95%CI:1.09-2.63)。 ▌ 因素3: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研究显示,高达33.5%的早发性患者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其中14.0%-16.3%的早发性CRC患者的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 因素4:不健康饮食、饮酒 研究显示,与不常食用加工食品的人相比,长期食用加工食品的人患早发性CRC风险要升高67%(OR:1.67);每日饮用2份或更多份含糖饮料的人,患早发性CRC的风险高出1倍多(RR:2.18);每周饮酒超14杯以上的人,患早发性CRC风险也将增加56%(OR:1.56)。 ▌ 因素5:吸烟 据报道,在每年吸烟20包或以上的人群中,年龄在30-39岁的人群患晚期结肠瘤变的风险将增加3倍以上(OR:4.41);年龄在40-49岁的人群患晚期结肠瘤变的风险将增加64%(OR:1.64)。 ▌ 因素6:肝脂肪变性和高脂血症 研究报道,当参照组为年龄大于50岁女性时,在年龄30-39岁人群中,患有肝脂肪变性(OR:1.71)和甘油三酯升高(OR:2.00)的人群患晚期结肠瘤变的风险将增加。 ▌ 因素7:年龄增加 据报道,年龄增长将会导致人群患早发性CRC风险增加5%(OR:1.05)。 ▌ 因素8:性别原因 研究显示,男性患早发性CRC风险将增加1倍以上(OR:2.21)。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自己患早发性CRC风险瞬间上升好几个台阶。 别怕!做好以下3点有助于降低早发性CRC患病风险。 3个预防措施,快收藏 1、首先,饮食控制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蔬菜、水果、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叶酸都能降低早期CRC的患病风险。虽然目前暂时还不清楚是通过何种途径降低早发性CRC的发生。 2、其次,及时评估症状 便血是早发性CRC最常见的症状,但是很多年轻患者便血常常以为是痔疮或者肛裂,反而延误治疗。有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和便血的患者患早发性CRC风险增高近10倍(HR:10.81和10。66)。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比如持续性腹泻或便秘,一定要及时就医。 3、划重点,加强结直肠镜筛查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推荐:一般人群40岁应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评估为中低风险的人群应50岁进行结直肠癌筛查,高风险的人群应40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筛查方案推荐结直肠镜检查。 根据《内科学年鉴》的一项大型研究证实:进行一次结直肠镜检查可使患癌风险最高降低72%。因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的人,都要根据自身情况, 摘自:医学界消化道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