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甲CA第一线 优甲乐的有效成分是左旋甲状腺素(L-T4),其含量明确,药效好,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补充及替代治疗。但由于临床医生及患者对优甲乐的认识不足,没有掌握其服用方法,常误认为优甲乐“失效”,导致病情控制不佳。 由于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内分泌科和甲乳外科的医生使用优甲乐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说明书上推荐晨起空腹服用优甲乐?甚至有时候,尽管我们认为优甲乐的使用剂量已经充分,但是患者TSH水平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 问大家都知道,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来说,TSH抑制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临床上发现,有些病人已经吃了很多优甲乐了,但是TSH水平还是未得到很好的抑制。是否像其他专家所说,跟有些病人体内缺乏脱碘酶有关呢? 1辩真伪 辨别优甲乐的真伪,告知患者要在正规医院购买,不要因小失大。 2正确贮藏 以前有位甲减患者长期服用优甲乐治疗,病情控制的很好,但是一到夏天其甲状腺功能的指标就波动很大。询问再三后,才发现他并未将药物放入冰箱冷藏,而是放在卧室内,由于高温导致药物失效变质。因此,我们要告知患者按照药物说明书所述存放:25℃以下冷藏。 3服药时间和依从性 优甲乐是最常用补充甲状腺激素的药物,因为其有较长的半衰期(约7天),故一天仅需服用一次便能获得稳定的血药浓度。因为与食物同服可能会影响优甲乐的药物吸收,所以如果有可能,推荐优甲乐的服药时间是清晨空腹,服药30分钟后方可吃早餐,也有研究报告服用后60分钟后进食为最佳。因为与食物同服可能会影响优甲乐的药物吸收。如果药物剂量稍大,也可以分两次服用,清晨空腹喝睡前(晚餐后3小时后)服用。 有人会问:为什么常规不推荐睡前服药呢?因为清晨服药更符合甲状腺激素的昼夜节律性变化。一般来说,服用优甲乐5-6h后达高峰,如果你晚上吃,凌晨三点左右恰好达峰,兴奋得心脏嘣嘣跳,那还要不要快乐得睡觉了?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药物的依从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现在的许多年轻人起床很晚,但又需要在上班前解决早餐,在这种情况下,睡前服药或许是最佳的选择。 4影响优甲乐吸收的食物 许多研究发现,有些饮食或影响优甲乐的吸收,如:葡萄柚,黄豆类,浓咖啡,牛奶以及高纤维饮食等,因避免与此类食物同服。 之前也遇到过患者使用优甲乐效果不佳的,最后才发现是由于该患者每天早上必喝豆浆,告知其豆浆对药物的影响后,他再也不早上喝了,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指标也正常了。这也是为什么关教授会提示要询问患者服用优甲乐后有无喝豆浆和牛奶。 Tips:优甲乐应用白水送服,半小时内勿进任何食物。 5影响优甲乐吸收的药物 消胆胺和考来替泊:可与L-T4形成难溶性复合物,妨碍优甲乐的吸收。 Tips:优甲乐应在服用消胆胺和考来替泊前4-5h 前服用。 含铝、铁、钙的药物:如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抗酸药氢氧化铝、钙片等,可在肠道内与L-T4发生络合,妨碍其吸收。 Tips:优甲乐应在服用上述药物前至少 2h 服用。 影响胃液PH值的药物: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影响PH值,妨碍其吸收。 Tips:优甲乐应在服用上述药物前至少 4h 服用。 6影响优甲乐吸收的疾病 如乳糜症、肝硬化、胃酸缺乏等吸收障碍综合症。此外,有一部分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比如喝牛奶不耐受等:因为优甲乐里含有乳糖的成分,这部分病人可能会对优甲乐不耐受。 7影响优甲乐清除的药物 由于L-T4主要在肝脏代谢,因此任何具有肝酶诱导作用的药物,如巴比妥盐、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等会加速L-T4的代谢,增加肝脏清除率,导致体内作用时间缩短,血药浓度下降。 Tips:患者同时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增加优甲乐的用量。 补充甲状腺激素,重新建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平衡一般需要4-6周的时间。所以治疗初期,每隔4-6周测定相关激素指标,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优甲乐的剂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需要每6-12个月复查1次有关激素指标。如果治疗不达标,则应仔细寻找原因,如是否告知患者正确的服药时间和注意事项,有无影响药物吸收的情况,逐一排查
本网站的本意是为患者们提供一个与我进行免费交流的平台。请患者们不要在网站上赠送心意礼物,如果真的想表示感谢,可以以免费感谢信的形式。2017年就要到了,祝患友们鸡年大吉,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我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大哥,洋名TPOAb),作为甲状腺自身抗体的老大,我还有两个兄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二弟,洋名 TgAb)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三弟,洋名 TRAb)。 在甲状腺的化验单上,你一定经常看见我们的身影。我们的名字不仅冗长拗口,还显得有些神秘。 我们来自何方? 我们的壮大意味着什么? 我们最害怕的是什么? …… 也许,这一篇自白书,能让你掀开我们神秘的面纱。 祸起萧墙 入侵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被称为「抗原」。 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奋起抵抗,产生一种武器消灭外敌,这种武器即为「抗体」。 但有时候,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误将自家人当做敌人,制造出与正常的身体组织对抗的武器,这种抗体被称为「自身抗体」。 而我们三兄弟,正是这种所谓的自身抗体。我们降临人世,只因祸起萧墙。 人在江湖 我们生来就有「搞破坏」的天性,会对甲状腺等器官的正常运作构成威胁。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嘛。 比如,我(TPOAb)和二弟(TgAb)就经常联手攻击甲状腺细胞,破坏它们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能力,使身体发生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在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炎中,我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桥本甲状腺炎。不信,看一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化验单,便知道我们兄弟俩的威力了——我们可以高出正常值数倍甚至数百倍! 此外,我还会影响女性怀孕、胎儿发育,增加流产风险。 我的三弟(TRAb)是个闲不住的家伙,他有两个分身。 一个分身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另一个分身则抑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而造成甲减。 所以甲亢或甲减的发生,都可能是三弟的杰作! 然而你们人类的医学技术有限,只能探查到三弟的第一个分身。如果是他的第二个分身在作怪,你们就检查不出来喽。 必须说明的是,我们三兄弟有时候会集体行动,盯上同一个患者,让他的甲状腺功能变幻莫测、难以稳定,时而表现为甲亢,时而表现为甲减。 另外,我们在人体内捣乱也不是每次都能得手。所以有些人类的自身抗体虽然很高,但既没有甲亢也没有甲减。 不过,我们会一直潜伏在人类的身体里伺机而动,说不定哪天就被我们得手了。所以你们人类最好按时复查甲状腺功能,对我们多点防备。 三类药物,是我们的劲敌 人类一直在苦苦探求对付我们的办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有三类药物,是我们的劲敌。 1 抗甲状腺药物 第一类是治疗甲亢的药物,包括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 这类药物是三弟(TRAb)的死对头。三弟变得失去活力,在化验单上的数值越来越低。这使得他日后翻身机会渺茫,甲亢复发率明显下降。 2 甲状腺素制剂 第二类是治疗甲减的甲状腺素制剂,如左甲状腺素片。 这类药物是我(TPOAb)和二弟(TgAb)的劲敌。有些时候我们会有些招架不住,检测值也会逐渐下降。 3 硒 第三类是含有微量元素硒的药物,如硒酵母片。 这类药物可以和左甲状腺素联手对付我和二弟,有时确实能奏效。 不过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第三类药物的用法,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去探索。 小结 好了,听了我的自白,你是否对甲状腺疾病多了些了解?别忘了我说过的那些话: 为了及早发现我们的进攻或反击,要记得按时复查。 为了把我们彻底击退,千万不要随便停药。
胃癌早期有什么症状表现呢?怎样及早发现胃癌呢?了解相应的症状表现很重要,患胃病的50岁以上男性,如近期上腹疼痛反复发作,但又时好时坏,应提高警惕,及早进行相关专项检查。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没有临床症状,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而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特有,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因此,很多早期胃癌的病人并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就容易延误诊治。1、8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2、约1/3早期胃癌患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3、1/3的早期胃癌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4、部分早期胃癌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早期胃癌较多见的症状是上腹不适,如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起初早期胃癌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症状可能暂时缓解。如病变发生在胃窦部,可发生十二指肠功能改变,出现节律性疼痛,类似溃疡病的症状,也易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而延误治疗。但早期胃癌的这些症状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复发。因此,凡是有上腹不适症状,如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或在治疗后反复发作者,必须提高警惕早期胃癌,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期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及早治疗。食欲减退、厌食纳差、恶心呕吐、食后胃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早期信号。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若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并可以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早期胃癌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症状也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早期胃癌贲门部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早期胃癌胃窦癌进一步发展可因幽门梗阻而出现呕吐。上述症状易被误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所以应及早就医,接受胃镜等检查,以期在早期阶段检出胃癌。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均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常为黑便。少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现为轻微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即黑便或持续大便隐血阳性。多见于息肉样和溃疡样早期胃癌,为病灶表面糜烂或癌肿侵犯毛细血管,引起长期少量出血所致,也可见于病灶较平坦的早期胃癌中各亚型。其特点是不易为药物治疗所控制。凡无胃病疾患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黑便更应警惕胃癌的可能。如粪便呈柏油状,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特别是在一般饮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药物后也不易止住时,是很重要的早期胃癌症状之一。因此有此症状者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行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X线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胃癌。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而且呈进行性日益加重。有些是继发于消化不良症状,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另外,恶心、呕吐也可进一步丢失营养,造成营养不良,加重消瘦乏力症状。当然进展期胃癌的后期消瘦乏力就更明显了。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病理学上绝大多数胃癌是发生在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残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基础上的,因此部分病人长期有慢性胃病史,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在此基础上,如近期内疼痛、上腹饱满等性质有所改变或程度有所加重,与饮食有关的疼痛节律变化,或服药后不能缓解,或出现消瘦乏力等,那就更要警惕胃癌的发生。胃癌病人出现消瘦、乏力的大多为进展期胃癌,且多为已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并常有贫血。除了胃癌,多种病因都可引起病人呕吐,如常见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溃疡后瘢痕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贲门溃疡等。贲门癌或胃癌累及幽门部常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包括腐败宿食、胃液甚至咖啡样血性液。呕吐一般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常伴有消瘦。胃癌病人左锁骨上出现如黄豆或花生样肿大的淋巴结,无痛,质硬且固定,这是较特异的胃癌征象,大多为已有腹腔及其他脏器转移的进展期胃癌的体征,就已不是早期胃癌了。胃癌病人一旦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立即做淋巴结活检或细胞学穿刺;胃镜检查并对胃癌病灶多块多方向钳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辅以胃钡餐X线摄片,可立刻明确诊断。早期胃癌因为无特殊特异性症状,因此特别容易误诊或漏诊。对于胃癌高危人群,及时行胃镜检查,在胃癌早期发现并确诊,才能保证预后。本文转载自:中华普通外科网相关内容(http://www.puwaichn.com/html/changwei/zixun/2014/1011/12563.html)
摘自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12/239993.htmlhttp://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180160 等该文曾在健康报和科学时报等多家媒体上进行报道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普通外科采用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改良Duhamel术,为61岁的赵女士解除了折磨她20余年的便秘,患者于近日康复出院。患者赵女士自40岁就开始便秘。20多年来,她尝试了各种泻药、灌肠、开塞露等治疗方法,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靠药物和开塞露2周才能排泄一次大便。12月初,她来到医院普通外科就治。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朱新勇给赵女士作了详细检查后,认为患者的便秘是由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和出口梗阻双重因素造成的,称为混合型便秘。对于这样的患者,单纯靠药物治疗很难改善症状,需要采取外科治疗。国外多采用全结肠或部分结肠切除,短期效果尚可,远期复发率高,并发症多,最常见的是腹泻。他们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设计了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改良Duhamel的手术方案。2010年12月15日,在普通外科主任李基业的指导下,由朱新勇操刀为患者手术。术中保留8厘米的升结肠和回盲部,逆时针旋转升结肠,将升结肠与直肠后壁做端侧吻合;然后通过肛门将直肠后壁与升结肠前壁做侧侧吻合,扩大直肠壶腹部,形成一个宽大的储粪袋。这样,当粪便积存到一定的量后,刺激肛门引起排便反射,既可以解除直肠黏膜脱垂造成的梗阻,又可以避免患者频繁排便和腹泻。手术耗时近3个小时。朱新勇说,腹腔镜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张思玮 张献怀)
1优甲乐应该每天服用。 2漏服:如果你漏服一剂,可在第二天服用两倍的剂量。如果你漏服不止一天,应该坚持多天服用两倍的剂量,直到补够漏服的剂量。 3时间:早餐前1小时服用、晚餐后3小时服用(临睡前)、早餐前半小时服用,三种服用时间吸收效率依次降低,早餐前半小时是坚持的底线。 4抽血:要求空腹查血,查完服药。 5 复查周期:手术后口服优甲乐的患者第6周就需要复查甲功,此后,在术后1年内,一般3-6月复查一次,手术1年后,可以6月复查一次。需要注意,只要服药剂量等发生变动,均需要等6周后复查,最少4周。原因是优甲乐半衰期是7天。 6 影响吸收:仅用水服。应该在间隔足够时间后服用某些特殊药物或食物: 与维生素、高血压药物、滋补品间隔 1小时;与含铁、钙食物或药物间隔 2 小时;与奶、豆类食品间隔 4 小时;与消胆胺或降脂树脂间隔 12 小时。注意: 优甲乐是在小肠吸收; 空腹状态下胃内的酸性PH值对药片在小肠内的吸收比较重要,因此服药比预期剂量多要评估胃肠道功能,如HP相关胃炎、萎缩性胃炎、脂肪泄等。疾病治愈后,甲状腺功能和左旋甲状腺素剂量需重新评估; 药物最佳吸收70-80%; 进食影响吸收; 纤维素、葡萄汁目前没有发现影响吸收; 豆制品影响吸收;咖啡影响吸收。 7 优甲乐服用剂量到底够不够,应该以最终的查血为准。 8 优甲乐与人体分泌的甲状腺素分子式相同,绝大部分患者能耐受。极少数患者出现诸如“头痛、心悸、焦虑”等症状,但患者甲功可能正常,请咨询医师,有些方法可以缓解甚至消除症状。 9 服用过量的副作用-房颤、骨质疏松;剂量不够影响血脂代谢和心血管疾病进展。请咨询医师,服药应该个体化。 10 更换为其他产品,如雷替斯,也是左甲状腺素钠片,需重新评估TSH水平。 11 孕前、孕中的服药剂量需要根据TSH水平及时调整,请咨询医师。 12 如果甲状腺已经全切,术后需做放碘治疗,之前就不能服用或需要停用优甲乐,原因有二:服药后TSH受抑制,影响碘的吸收;甲状腺素片本身就是含碘的药物。
改良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经肛拖出吻合重建的临床应用《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 第4期 |刘飞德 姚胜 陈锋 戎世捧 李基业 田文 解放军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北京100048摘 要:目的对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经肛门拖出吻合重建技术进行改良,总结改良术式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56例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经肛门拖出吻合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29例;年龄25∽72岁,平均52岁;肿瘤最大径1.2∽5.0 cm,平均3.5 cm;肿瘤距离肛门4∽12 cm,平均8 cm。结果 5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改良术式,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0∽180 min,平均130 min。1例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经内科处理好转,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4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22个月,平均14个月,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改良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经肛门拖出吻合重建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腹腔内放置复合补片原位修补巨大造口旁疝八例刘飞德李基业姚胜【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复合补片腹腔内修补巨大造口旁疝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合补片经腹腔内修补巨大造口旁疝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6~63岁,平均54.7岁。患者均因直肠癌行Mile8手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疝病史3~8年,其中复发性造口旁疝2例。疝环最大径11~15 cm,平均12.6 cm。根据疝环大小选择合适补片,补片边缘均超出疝环缘3 cm以上。在补片中心剪一3 cm直径的孔,并在孔的一侧剪开补片,将补片中心孔套人造口肠管,补片其他部分覆盖住腹壁缺损,补片聚四氟乙烯面朝向腹腔,聚丙烯面朝向腹壁。用2∞的Prolene线连续缝合补片被剪开的一侧裂口,并将补片中心孔的聚四氟乙烯材料缘与造口肠管用3旬的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固定4—5针。然后用lm的Pmle舱线经全腹壁穿刺缝合方式,将补片铺平并固定于腹壁,间隔距离5咖。多余皮肤行适当整形。结果手术时间9r7~146IIlin,平均109IIlin。伤口均一期愈合,1例发生浆液肿,2例发生术后近期修补区刺痛。随访3—27个月,平均20个月,无复发。结论 复合补片经腹腔内修补巨大造口旁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关键词】疝;外科手术;造口旁疝;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生物补片修补成人脐疝刘飞德 李基业 姚胜【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生物补片修补成人脐疝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lO月在腹腔镜下用生物补片修补脐疝21例,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36~73岁,平均56岁。疝环直径3—7.5 cm,平均5.2 cm。手术均采用全麻,术前l d行清洁肠道准备,术前30rain预防性静脉应用抗牛素1次。选用巴德Composix E/X复合补片,根据疝环大小选取适当规格补片,要求其边缘超过疝环缺损3—5 cm。将补片置入腹腔后平铺,聚丙烯面朝向腹壁,其中心点对准疝环中心点,用钉枪将补片固定于腹壁上,内外2圈,内圈沿疝环,外圈沿补片边缘。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96 rain,平均52 rain。术后出现明显腹胀2例,术后2—3 d自行缓解;1例术后出现修补区域腹擘的明显疼痛不适感,给予对症处理,1周后疼痛逐渐缓解消失。无浆液肿,无切口及补片感染。术后住院时间3~8 d,平均4.2 d。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32个月,无肠梗阻,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生物补片修补成人脐疝是安全有效的。【关键词】疝,脐;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复合补片修补耻骨上切口疝(附25 例报道)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 年4 月第19 卷第4 期 Chin J Bases Clin General Surg, Vol. 19, No. 4, Apr. 2012 401 刘飞德*, 李基业*, 姚胜*, 王世斌*, 裴利娟*, 朱瑛梅* , 史宪杰*【摘要】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耻骨上切口疝修补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年3 月至2010 年10 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25 例行腹腔镜下耻骨上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 例,女12 例;年龄35 ~ 83 岁,中位年龄52 岁;其中2 例是复发疝。疝缺损下缘距耻骨弓距离均小于5 cm。在直视下采用螺旋钉枪将补片固定到腹壁上,补片下边缘须低于耻骨弓2 cm 并将其固定到耻骨弓及双侧的耻骨梳韧带上。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无中转开腹。疝缺损最大径为6.1 ~ 12.5 cm,平均9.5 cm。手术时间为90 ~ 180 min,平均128 min。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 7/25)。包括术中膀胱损伤1 例;术后补片上方浆液肿4 例,经局部穿刺抽吸后消失;术后修补区域腹壁疼痛2 例,未行特殊处理于术后1 个月内逐渐缓解并消失。22 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为88%,随访时间为6 ~ 48 个月,平均30 个月,1 例于术后2 个月复发,复发率为4%。结论 腹腔镜下耻骨上切口疝修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网片重叠缺损边缘至少超过5 cm,网片下边缘必须在直视下固定到双侧耻骨梳韧带上,这样可以增加固定的强度并降低修补术后复发率。【关键词】 腹腔镜;切口疝;耻骨上疝;疝修补【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志码】 AAnalysis on Curativ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epair for Suprapubic Incisional Hernia Using Composite PatchLIU Fei-de*, LI Ji-ye*, YAO Sheng*, WANG Shi-bin*, PEI Li-juan*, ZHU Ying-mei*, SHI Xian-jie*. * Department ofGeneral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048,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U Fei-de, E-mail: feide301@yahoo. com. cn【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surgical technique and curativ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epair for suprapubicincisional hernia using composite patch.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5 cases performed laparoscopic repairof suprapubic incisional hernia using composite patch from March 2007 to October 2010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There were 13 males and 12 females, and aged 35-83 years (median age was 52 years). Among them 2 patients wererecurrence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ower margin of hernia defect and pubic arc was less than 5 cm. The compositepatch was fixed to the abdominal wall using spiral tacks( Protack) in direct vision. The lower margin of the patchwas lower to the pubic arc in 2 cm, and to be fixed to the pubic arc and bilateral pectineal ligament, and it should beextended. Results Laparoscopic repair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without convert to open repair.The max diameter of the hernia ring was 6.1-12.5 cm and the average was 9.5 cm. The average operating time was128 min( ranging from 90 to 180 min). And the total complication rate was 28%( 7/25), including bladder damage duringoperation in 1 case, wound seroma upon the patch in 4 cases and cured by aspiration, pain in the operative area and disappearedwithin one month without intervention in 1 case. Twenty-two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with a follow-up rateof 88%. During a follow-up range of 6-48 months(average 30 months), one case recurrence occurred in 2 monthsafter the repair with the recurrent rate of 4%. Conclusions Laparoscopic repair of suprapubic incisional hernia is a safeand feasible technique, and the patch should cover and exceed the margin of the defect for 5 cm in all direction. Thelower margin of the patch should be fixed to the bilateral pectineal ligament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fix, and lower therecurrence rate.【Key words】 Laparoscopy; Incisional hernia; Suprapubic hernia; Hernia rep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