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王增明 医士 卫生室 全科
1提升免疫力,防感染,促康复未感染新冠的居民朋友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防护习惯,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慎聚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坚持就是胜利。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康复期,要保证鱼、禽、瘦肉、蛋、奶、豆制品等优质蛋白的适量摄入。有不适症状的可选择相应的食养方帮助调理,促进消化道等功能逐步修复。同时注意不要进补太多、太急,调适情绪,循序渐进恢复身心良好状态。2饮食有度,避免暴饮暴食食不过饱,建议只吃七八分饱。若某一餐或某天“暴饮暴食”了,其他餐次可适量控制。珍惜食物,摒弃铺张浪费。多人同桌要使用公筷公勺,防范疾病传播。3荤素搭配,蔬菜水果不能少春节的餐桌,保证适量鱼禽肉蛋奶等优质蛋白的同时,不能少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建议餐餐吃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天天吃水果。在外点餐也要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营养均衡。购买包装食品要看标签,了解配料、营养成分和保质期。4控制"三高"食物、刺激性食物烹调时要有意识控制油、盐、糖的使用,多蒸煮少煎炸。避免进食过多重口味食物,如油炸油煎食物、腌制熏制食物、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等,少喝含糖饮料。零食不宜吃太多,不影响正餐为宜。尽量选择营养价值高、天然原味食物,如鱼虾、新鲜水果等。坚果推荐吃原味,每天一小把即可。5规律进餐、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春节期间尽量保持日常作息规律,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倡导积极的身体活动或运动,保持吃动平衡、充足睡眠。6 良好卫生操作防范食源性疾病家庭烹饪要注意卫生操作,做好清洗消毒。加工和盛放生肉、水产和蔬菜的器具要与熟食分开,在冰箱储存时也要分隔存放。菜肴要烧熟煮透,糕点、凉拌菜、熟食卤味等冷食类食品可少量多次制作,以24小时内吃完为佳,不要存放超过48小时。注意防范风险,不食来历不明的野菜野果等。谨防酵米面、自制药膳药酒、变质甘蔗等食物中毒。
回家过年是春节永恒的主题,健康平安是家人不变的期盼。春运开启,返乡路上有哪些注意事项?返乡后又该如何做好防护、安心过年?一起了解↓↓↓踏上返乡之路1.合理安排出行,尽量避免前往疫情流行比较高的地区探亲访友。2.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不要探亲和旅游。3.出行前做好规划,尽量缩短在候车室等人群聚集场所的时间。4.做好手消、干湿消毒纸巾等防护物资的准备。5.做好防护,在飞机、火车密闭空间内,要全程戴好口罩。6.随时保持手卫生,避免接触公共的物品。7.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相应的咳嗽礼仪,要用纸巾或者肘臂遮挡。乐享团聚时光8.返乡人员回到家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也要密切关注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状况。9.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抗原检测,或根据病情来及时就医。10.刚回家时,尽量避免接触家里的老人或者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员,接触的时候要进行个人防护。11.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封闭场所。12.外出探亲访友戴好口罩,口罩弄湿、弄脏、变形或损坏后应及时更换。13.减少聚餐、聚会的次数,建议使用公筷、公勺。14.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掩。15.做好手卫生,如果有条件,尽可能用流水洗手,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清洁指尖、掌心、手腕各个部位。16.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放松心情,保证睡眠,规律作息。17.合理膳食,饮食规律,多喝水,尽可能避免吸烟饮酒。“阳康”仍需注意18.转阴后,身体感到疲乏是正常现象,完全恢复需要2~3周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态,规律作息,不要熬夜。19.春节期间应清淡饮食,科学进补,拒绝油腻,不要大吃大喝。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营养。20.根据个人日常运动习惯,可以适量运动,运动量不超过平时的三分之一,逐渐增长,不能剧烈运动或过度运动。
春节将至返乡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回家途中怎么做好防护?返乡后怎样保护未“阳”老人?“阳康”人群在饮食运动方面要注意什么?平安过春节,送你9个“健康锦囊”
继咳嗽、失眠、脑雾等“阳过”的苦恼后脱发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医生称超30%阳康可能面临脱发风险#不少“阳康”们正在经历掉头发的“痛苦”阳了之后,真的会导致脱发吗?1月6日,记者采访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脱发专科主任医师戴叶芹。戴叶芹介绍,一个人一天掉发在100根以内,都属于正常范畴。“如果很多天不洗头,该掉的头发全都集中到了一起,确实会感觉掉发很多。”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发。而很多网友阳了后觉得脱发严重,戴叶芹认为“脱发是感染后产生的并发症之一”。她解释,感染新冠后,病毒可能引起毛囊周围的炎症反应,加上高烧、休息不好、精神压力,种种原因都会促使脱发的加速和加剧。也就是说,“阳康”们确实可能会患上休止性脱发。众所周知,毛囊是有周期规律的,头部90%以上的毛囊毛发处于生长的状态,这时候它们不会脱落。但是进入更新的时候,就会处于一个维持2到3个月的休止期,然后脱落,再进入下一个生长周期。“人体感染了新冠病毒,会造成身体机能的衰退,使得头发掉得也比平时快,意味着更多的头发进入到休止期。”戴叶芹说,当然,并不是每个“阳康”都会有脱发的烦恼,不过阳康脱发的比例比想象中要高:“只是还没到时候,脱发也会有潜伏期。”她给记者提供了国外一些文献的研究。从临床数据来看,“阳康”中约31.3%的人出现了休止性脱发,每天掉发超过100根,其中女性占到了73%。“感染的症状越严重,就说明营养流失得越多,自然脱发就会越明显。”戴叶芹说,休止性脱发有潜伏期,在“阳康”后45至60天左右,会出现脱发高峰期。戴叶芹表示,脱发门诊预估也会迎来一个小高峰。“但是也别太担心,这种休止性脱发是会好的,经过两三个月的修复之后,脱发的症状就会消失。”她说,阳康们转阴后的康复期,要保证营养均衡,注意休息,睡眠充足,心态平和,会对脱发有一定改善,可以缩短休止期脱发进程,“如果三个月后没好转还是需要来看医生的。”脱发是新冠感染的后遗症吗?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段晓涵称,后遗症大部分都是属于这种持续存在,不可逆的我们才叫后遗症。毛发部分目前看来新冠并不会造成这种永久性的脱发,在定义上严格来讲不能说是后遗症。平时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头发?段晓涵建议,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取,在饮食上面要多吃一点肉,肉里面又比较推荐牛肉,因为牛肉它富含铁质。
央广网北京1月1日消息(记者雷妍)目前,北方一些城市已经度过感染高峰,正在应对即将到来的重症高峰。很多“阳过”担心自己或家人会发展成重症,而那些还未中招的人们,对于未知的重症高峰充满担忧,各种疑问接踵而来。“高烧不退是重症吗”“咳嗽不停是病情在加重吗”“阳康后还会转重症吗”……对于大部分居家康复的人,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在逐渐康复还是有重症趋势?如何预防转向重症?针对这些大家近期普遍关切的问题,央广网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5个转向重症的指征要掌握出现1个就要高度警惕预防重症、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早发现、及早研判、及早治疗非常重要。张伯礼表示:“很多患者误以为自己在好转,等出现急性症状再送到急诊时,就已经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及早发现重症的指征非常重要。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居家康复期间,如何判断病情是在逐渐康复,还是出现了转重症的趋势呢?张伯礼给出了5个转重症标准:1.发热持续不退。一般情况下,发热超过38.5℃,服了退烧药,仍发热持续3天以上要特别关注。2.呼吸困难,活动后气喘,呼吸频率比较快。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呼吸频率大致为每分钟10~20次,如果每分钟呼吸超过30次,需要重点关注。3.持续出现比较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4.精神状态不佳,出现淡漠、恍惚、烦躁,或反应迟钝等表现。特别警觉一些老年人机体已经缺氧,却没有呼吸困难的表现,这是静默性缺氧,如果家里有血氧仪,应监测指氧饱和度,若持续低于93%,要及时送医。若无血氧仪,观察活动后即气促、心慌及精神状态差的也要格外关注。5.原有基础病加重。比如,原来血压控制得不错,“阳了”后血压控制不住了,或者出现了顽固的心绞痛、血糖明显增高等问题。张伯礼强调,以上现象都可能是转向重症的标志,出现1条就应特别注意,若同时出现多条就必须及时送医。疫情进展比预想中快,中西药并用非常关键近期,多个城市出现了感染高峰、重症高峰,重症患者较多,导致各大医院急诊爆满、ICU病房紧张。“这波疫情比预想的进展要快,规模要大。”张伯礼表示,虽然重症的比例不高,但在感染高峰期,感染人数多,重症患者的绝对值并不低。目前各地增加发热门诊、扩容ICU重症病房、调配重症医护力量等相应措施后,局面已经初步得到改观。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转发了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方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经验;《中国中医药报》转载了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专家共识,都将有助于其他地区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重症救治的目的是千方百计抢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张伯礼强调,综合此前的经验,做好以下三点很重要。1.早发现,早研判,早治疗,可有效防止重症转危重症,也可以给治疗抢救争取时间。关口前移,先症而治,截断病势,提前预判病势发展,及早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阻断病情进展。2.重视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但更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张伯礼说:“我们看到很多病人到了最后不治的阶段,往往是基础病造成的,而并不是病毒感染。因此,感染病毒只是个诱因,一定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3.要采取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非常关键。西医在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方面非常重要,“是保命的”,张伯礼说,“但高热不退、神昏不清、痰黏不咳、大便不畅、肺部渗出不吸收、正气明显亏虚等这些比较棘手的临床难点问题,通过中西结合,可以有很好的疗效。”很多危重症患者年龄大,身体状况和营养状况不好,通过扶正祛邪,祛除外邪时同时保护病人的正气,一人一策,对症治疗,采用“通、清、托”多种方法,挽救了很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应对重症,囤“特效药”不如囤“好身体”近期,“特效药”成了热搜常客。很多网友晒出通过各种渠道都“一药难求”的经历。购买所谓的“特效药”来防重症真的有必要吗?对此,张伯礼指出:“无论是西药、中药,都不存在特效药,更没有神药。”一般患者用普通的感冒药即可,也不用特别追求哪一种药,包括“三药三方”,当地产的常用感冒药也完全可用。张伯礼介绍,感染新冠病毒后,严格意义来说,中药和西药的作用只是辅助治疗,帮助减轻一些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转为重症的风险。即使“小分子特效药”,它的机理也只是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这类药的治疗窗口期比较窄,只在感染后的5天内有效,且与他汀等多种常用药不宜联合使用。张伯礼强调,感染新冠病毒后,用药时一定要理智,合理用药,还要有些耐心,药物发挥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切记没有神药,没有特效药。更忌有病乱服药、无目的联合用药,反生药害。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药不如囤“好身体”。调整好身体状态,注意休息,适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营养的摄入,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力,才是顺利度过感染过程的最重要因素。来源:央广网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