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某,女,64岁,患者8年前因更年期出现入睡困难,从上床到入睡时间大于-1小时,睡后易醒,2-3次/晚,醒后可以再次入睡,每周大于3次,伴有焦虑情绪,遂到地段医院就诊,予以黛力新治疗,效果可,后停黛力新换成中药调理,冬季睡眼好转,停药,夏季睡眠变差开始紧张担心,8年间辗转医院就诊,吃过黛力新、帕罗西汀、艾司唑仑、阿昔唑仑、氯硝西洋、中药5、中成药(乌灵胶囊、百乐眠、静心口服液等)、酸枣仁、冬虫夏草等,病情反复,3月前因蛋白尿停用帕罗西汀,近1月患者睡前1.25--1.5粒阿昔唑仑或1/3-1-2粒思诺思交替服用,经常加服1/8米氮平,可有7小时睡眠,但日间乏力、腰背部酸痛等症状。入院治疗,停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自助睡眠逐渐恢复。门诊随访良好
聂某女30岁入睡困难3.5年。患者3年前因产后家庭、照顾孩子等原因导致入睡困难,入睡时间大于小时,睡后易醒,每周大于3次,有时整夜末睡,白天困乏,自行网购褪黑素,开始效果尚可,1年后效果不佳,当地诊所就诊,子以佐匹克隆、奥氮平,平均睡眠时间7小时余,但日间疲乏,黑眼圈加重,2年来尝试过中药、中成药、安眠药(具体不详),未见明显效果,现患者20天前自行F网购睡眠片,睡前2粒+酸枣仁等,近3天每天入睡困难,每天平均睡垂眠时间3小时,伴日间疲乏、肩颈胸背部肌肉酸胀、疼痛,为进一步就诊,遂来我科,门诊以“失眠”收治住院。追问病史,患者诉失眠1年后出现腿部不适感,必须活动才能缓解。此患者本地治疗多次,不见效果,从山东辗转上海。入院第一天对治疗表示出困惑和疑问,经耐心解释后将信将疑。治疗后第二天即出现睡眠好转,入院第三天开始恢复正常睡眠,7天出院。患者自称重获新生。相关详情可参考小红书,关注:专治失眠的李医生。
刘某,48岁,已婚I■入睡困难10年,加重3年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入睡困难,近3年症状加重,从上床到入睡时间大串者病于1小时,睡后易醒,每晚大于2-3次,睡眠眼时间可有2-3小时,每周大于3-4天。先后至华山医院就优诊,予以米氛平,精神卫生中心就诊予以劳拉西洋1#,思诺思1#,当地诊所右佐匹克隆0.5#及中成药治疗。因效果不佳,自行停药1年。目前未服用任何药物,每晚间断入睡2-3小时,经常出现一整夜无法入睡,日间精神尚可。左侧偏头痛1年,每天饭后出现,持续约1小时。患者经入院治疗一周后,脱离安眠药,满意出院。随访满意
周某,59岁,已婚入睡困难20年余。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入睡困难,从上床到入睡时间大于1小时,睡后易醒,每晚大于2-3次,多梦,睡眠时间可有3-4小时,每周大于3--4天。白天情绪差,当时未予以重视,2年后病情加重,到龙华中医院就诊,予以中药治疗,未见明显效果。18年间反复发作,各大医院就诊,效果不佳。目前白天服用黛力新0.5粒、帕罗西汀0.5粒,睡前右佐匹克隆0.5粒、氯硝西洋1粒、曲唑酮0.5粒,睡眠时间2-3小时,伴白天情绪易怒,现患者为求进一步就诊,遂来我科行麻醉睡眼治疗,门诊拟“失眠”收治住院。经过SGB、CBTI、等麻醉综和治疗后,已经摆脱安眠药,随访有戒断反应出现,给予对症治疗,继续坚持CBTI,再次随访效果满意。
■患者张某,女,26岁,入睡困难5月余。患者5月前因外伤及家庭因素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2-3小时,每天睡眠3-5小时,每周出现3-5次,之后出现连续几天完全不睡,就诊于当地医院门诊,诊断为“疼痛,焦虑,轻度抑郁”,予疼痛部位物理治疗以及艾斯西献普兰1片口服片、右佐匹克隆1.5片、奥沙西津1片等。治疗后情绪稳定时每晚睡眠时间5-6小时,情绪波动时,连续3-4天完全无法入睡,疼痛部位疼痛缓解不显著。艾斯西昔兰服用1月后停药5,情绪逐渐好转,1周前疼痛部位疼痛显著好转,睡眠可维持8-小时,但睡伴白天记忆力减退,反应力减慢,头晕等症状,遂来我科就诊,希望减停药物,门诊拟“失眠症”收治住院。如院经认知行为治疗后,戒断所有患者满意出院,每周随访满意,睡眠日记记录完善,自控能力强,坚持CBTI。
郑某某,女,50岁,已婚主诉:入睡困难3年余。患者病史特点:患者3年前出现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等现象,每晚睡眠时间为3-4小时,氯硝西津4g+佐匹克隆7.5mg,可以有7-8小时睡目民时间,但白天疲累、精神欠佳,又因氯硝西津副作用大,遂来我科就诊.2022年3月26日来我科诊治,以“非器质性失眠症”收治住院,经过11天治疗出院.出院后氯硝西洋口服将为2mg.停用佐匹克隆,自述出院后第1个月睡眠情况不理想,自第2个月开始有改善,2月前出现头部不适,头晕头痛,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目前口服2mg氯硝西洋,可维持6小时左右睡眠,白天精神尚可,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要求入院治疗。经过住院综合治疗,患者3个月后随访症状明显减轻,已戒除安眠药物。
人之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但有的人更容易抑郁或者暴躁,并且往往会影响到正常的作息时间,引发睡眠障碍。从生理学上寻找到的原因就在于人体内情绪的操控者——神经递质。什么是神经递质?大脑神经递质也叫中枢神经递质,因结构不同分为氨基酸、单胺和肽。在神经传导中,功能相当于信使,产生兴奋和抑制作用。神经递质的种类和数量能决定人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平衡时就情绪稳定,紊乱时就情绪失控。确实,就是它们影响着我们的喜怒哀乐。神经递质紊乱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的病因是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者受不良因素刺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跨系统的问题,几乎身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人常说坏情绪是魔鬼,其实,就是紊乱的神经递质化身为魔鬼。影响人体正常作息时间的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几大类组成的。交感神经在体内属阳,兴奋时可以加速心搏频率和力量,促进肝糖原分解,让身体处于战斗、戒备状态的神经。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和甲肾上腺素。在这两种神经递质的作用下,身体就会维持兴奋状态——也就是说,晚上该睡觉的时候睡不着,原因在于这俩神经递质不下班,发生了紊乱,从而出现睡眠障碍,导致失眠、早醒或者是梦比较多,还有就是表现记忆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人也特别容易累、情绪也很低落等等不适症状。总结来说,调节交感神经功能,避免神经递质紊乱对于缓解和治疗睡眠障碍非常重要!
治疗前 中年男性,12点后才能入睡,下肢麻木,必须走动才舒服,最近还没有口服安眠药。 治疗后 治疗后2天 没有口服安眠药,以前身体健康,并有不宁腿的典型表现,采用改善脑循环的方法而不是安眠药效果很明显。
上图的患者已经入院五天了,吃好睡好心情好,睡好了的患者性格也很好,爱说爱笑。但是睡眠治疗之前可不是这样,尽管家属努力营造入睡环境,可是效果甚微,患者长时期整夜不能安睡,来治疗的初期也会有梦魇出现,希望出院后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共同协作做好居家期间的康复治疗,远离不寐、早醒、梦魇。针对很多存在睡眠问题人士询问睡眠治疗是不是用麻药来治疗失眠?我跟大家统谈一谈,麻醉睡眠疗法和全身麻醉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对于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睡眠要和没有睡眠障碍的正常人群一样,可以起夜、可以翻身,而不能是通过全身麻醉方式的三期二级的深度抑制,出现全麻时睡得挺好回家后失眠症状重新出现。二是通过针对每个患者采取的个性化疗法,不仅让患者在住院期间能睡好,出院回家后自己也能安睡。我们采取的麻醉睡眠疗法的核心是以生活方式医学理念为指导,基于麻醉学原理,根据病人不同睡眠障碍特征以及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心理+物理+药物”帮助患者科学制订长期有效的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过不同药物和治疗方法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微循环,改善神经元可塑性,恢复病人紊乱睡眠节律,有助修复睡眠障碍引起的神经结构损伤,打破失眠-焦虑-失眠-焦虑的恶性循环,让身体深度休息,激发自我修复功能,达到治疗睡眠障碍及相关疾病效果(有效率达到80%以上),且无任何副作用,同时可以缓解由失眠引发的一系列焦虑、抑郁、药物依赖等。下表列出了睡眠疗法和全麻的主要特征表现
刘某,男,33岁,农民。5年前渐感左大腿外前侧位于髂前上棘下方出现如硬币大小麻木区。起初久坐麻木出现,行走即消失,未影响劳动。后劳作时伤腰,当时腰部发声,不能直立。针灸治疗后20天腰痛缓解。1个月后腰痛复发,不能久坐,否则如折断样难忍。后麻木区扩大,变为持续的局限性感觉消失伴酸痛感。来我院疼痛门诊求治,现已基本治愈,无复发,无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