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先生,61岁,来自江苏省南通市,5年前出现活动后气短的症状。当时在当地的三甲医院住院,做了冠脉造影和心超等检查,结论是“心脏肥大”,不需要特别的治疗。此后,程先生的症状逐年加重,近期走平路多了也会胸闷、气短,更严重的是出现了间断的头晕。最近,到当地的三甲医院就诊,做心超提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收缩期左心室流出道的压差达到134mmHg,这说明患者的左心室内狭窄非常严重。打个比方,把左心室比作一个房间,主动脉瓣是这个房间的出口,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就好比在这个房间靠近出口的地方,堆了很多的杂物,这样血液要从房间出去,就会受到阻挡,导致心排血量下降,甚至会引起晕厥、猝死等严重后果。诊断这种疾病后,程先生开始了四处问诊之路。当地的两个大医院,虽然都是三甲医院,但由于该病发病率低,手术经验十分有限。到上海两家医院咨询后,总是不能让老程放心。后来,老程通过转折关系,电话联系到我,春节放假期间,约着见了一面,耐心的解释了这种病的机制和治疗情况,就让老程决定来我们医院手术治疗。春节假期结束后,老程就来上海住院了。住院后,我安排复查了心超,冠脉造影等,并重点做了心脏磁共振。因为这种疾病少见,为了保证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我专门去磁共振室陪同检查,并且在检查过程中,跟磁共振的技师沟通,把临床需要的成像要求反馈,从而得到了非常清晰的动态图像,充分显示了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等结构的形态和运动情况。图1动态心脏磁共振图像,显示收缩期左心室流出道严重狭窄。确定诊断后,就需要选择治疗方案了。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像程先生这么严重的狭窄,只能通过手术解决了。目前国际上,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验最多的两个单位,都在美国,分别是梅奥诊所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均有数千例的手术病例积累。例如,美国梅奥诊所在1961年1月-2017年10月间,共2956名患者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接受手术治疗。平均年龄56岁(44-65岁),男性1624名(55%)。术后1年的生存率接近100%,效果非常好。Morrow教授是一位美国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他是首位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医生,因此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手术方式。目前采用的手术方式,大多是改良扩大Morrow术。图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手术治疗之父:AndrewGlennMorrow教授手术如期进行,我们通过建立体外循环,让心脏停跳,切开主动脉,经主动脉瓣探查,按照改良扩大Morrow的标准流程,切除肥厚的室间隔,范围从右冠瓣中点下5mm开始切除,向下至乳头肌起源水平,向左至二尖瓣C1交界附近,深度约1cm。术中心脏复跳后,通过经食道心超,提示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通畅。术后程先生恢复很快,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感觉胸口无比的舒畅”。图3手术的示意图(左),术中切除的组织标本(右)。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 随着颈动脉B超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被检出有颈动脉斑块。 说实话,怕是有道理的。 因为20%的缺血性卒中(脑梗), 就是颈动脉斑块导致的。 其实,一般来说,斑块本身不会“跑来跑去”,或者“掉下来”,但是斑块如果不稳定或是破裂,就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血栓也有脱落的风险,由于颈动脉的血供是向上到脑部的,这样一来脑供血受到影响,后果十分严重。 颈动脉斑块怎么治疗? 根据病变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一般分为药物、介入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 医生按颈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轻中度狭窄:狭窄<50% 颈动脉狭窄:狭窄≧50%,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狭窄不到70%,还可以维持基本血供; 重度狭窄:狭窄≧70%,不少病人会出现头晕、一过性的脑缺血缺氧致软瘫等。 狭窄小于70%的一般药物治疗即可,大于等于70%的、特别是有症状或者发生过脑梗的,除了药物治疗外,可能还需要内科行支架植入或外科做内膜剥脱术。 因人而异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大部分人选择药物治疗即可。不过,药物治疗不是千人一方,而是非常精细和个体化的。 首先,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超过50%的,需要用他汀等降胆固醇的药物用以稳定或逆转斑块,同时辅以阿斯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斑块侵蚀或破裂后的血栓形成。 通常这类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1.8mmol/L以下较好,如果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要降到1.4mmol/L以下。 在人群中,颈动脉狭窄不超过50%的是最多的,要不要治疗呢?主要看斑块的稳定度——低回声、混合回声或中等回声斑块,提示斑块可能不稳定,有破裂的风险;高回声或强回声斑块,通常是比较稳定的。 一般来说,如果有不稳定斑块且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危险因素,则建议降胆固醇及抗血小板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在1.8mmol/L左右比较理想。 如果是稳定斑块,又没什么危险因素,LDL-C已经在2.6mmol/L以下时,此时可以不急着用药,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如果没有变化或进展,可以暂不用药。 总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不要太过紧张,只要及时请专科医生进行风险评估和规范治疗,卸下心理包袱,健康生活不是梦想。
乔大爷,今天71岁,平时有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颈动脉狭窄等慢性病史,并且有吸烟史。近半年,乔大爷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在家附近的医院住院,做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的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达90%,但由于血管钙化严重,不适合放冠脉支架,建议到专科医院做搭桥手术。于是,乔大爷就来到了我的门诊,按照做左胸小切口微创冠脉搭桥(MIDCAB)的准备,收入病房。住院后,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做动态心电图,发现乔大爷除了冠心病之外,还合并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它的危害包括引起心悸,血栓栓塞,以及心功能下降等,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和射频消融。那乔大爷的手术方案如何选择呢?经过与乔大爷及其家属详细沟通,决定采用冠脉搭桥(左乳内动脉-前降支)和射频消融术的联合手术方案。手术如期进行,首先获取左侧的乳内动脉,然后建立体外循环,采用复合消融套包,按照标准的线路进行左右心房的消融,最后将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做吻合,术前通过专用的流量仪,测量桥血管上血流通畅,手术很顺利,术后乔大爷的心律也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出院随访中,乔大爷再也没有了胸闷、心悸的症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图1手术中,用双极钳进行房扑的射频消融冠脉搭桥手术发生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吸烟,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乔大爷占了其中的四项,高龄(71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所以检查发现冠心病并不奇怪。那得了冠心病,怎么治疗呢?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冠脉搭桥等。对于乔大爷这种情况,药物治疗下,仍有心绞痛发作,且冠脉钙化严重,不适合放支架,那冠脉搭桥就成为了首选。决定冠脉搭桥后,首选面临的问题是桥血管的选择,也就是搭桥手术,选择什么材料作为新的血管桥。目前临床采用的桥血管,包括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胃网膜右动脉等。而其中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是金标准,有文献报道,其20年的通畅率超过90%。但临床中,有些患者因特殊情况,不适合使用左乳内动脉。图2左乳内动脉的解剖示意图图3左乳内动脉—前降支的搭桥示意图(红色箭头所示)心房扑动的外科消融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种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可转化为房颤。房扑时心房内产生300次/分左右规则的冲动,引起快而协调的心房收缩,心室律多数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少数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匀),心室率常在140-160次/分间,房扑也分为阵发性和持久性两种类型,其发生率较房颤少。房扑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外科消融治疗等。药物转律成功率较低,导管消融的成功率约60%-70%,效果均不理想。而外科消融的成功率,在90%以上。因此,对于乔大爷的情况,我们推荐在冠脉搭桥的同时,做外科射频消融术。图4手术中,左右心房消融线路示意图(白色线条)
57岁的冯先生,是来自河北省的一名农民。平时身体一直很健康,但1年半前(2020年10月),他突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当时就近送到天津某医院,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回旋支闭塞,用药物球囊扩张,重新打通了这根血管。出院后,冯先生一般情况还可以,就是有时感觉乏力。这样过了半年,到了2021年4月底,冯先生因为活动后胸闷气短在河北某市级医院住院,检查发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伴心脏收缩能力下降,考虑是心梗的后遗症--缺血性心肌病,建议药物抗心衰治疗。出院后的冯先生坚持吃药,但病情却越来越重,1个月后再次住院,检查后还是考虑是心梗的后遗症导致的心力衰竭,继续药物治疗。此后,冯先生就开始了反复心衰,反复住院的循环,住院间隔越来越短,病情也越来越重,1年内住院次数达到近10次,不管是经济压力,还是身体上的折磨,让老冯全家心力交瘁。时间到了2022年1月,老冯的病情更严重了,已经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稍微活动就感觉胸闷气短,双下肢严重水肿,到了天津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查血肌酐558umol/L,血钾7.4mmol/L,达到急诊血液透析的指征,但当时血压低,收缩压只有70-80mmHg,不适合做血液透析,治疗上出现两难境地,医院一度开出了病危通知书。后来,老冯的病情有所缓解,但因为病情复杂,合并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虽又看过几家三甲医院,但都没有给予进一步的治疗。最后,老冯的子女通过朋友的关系,联系到我。他们通过微信把病例资料传给我,经过综合分析,我认为老冯是有手术机会,虽然手术有风险,但等下去,病情会越来越严重,预期寿命也不长了。最后,老冯及家属决定来上海市胸科医院看一下,如果上海再解决不了,那其他地方也不用去看了。来上海住院后,详细问了发病的来龙去脉,结合心超,胸部CT等,认为缩窄性心包炎诊断明确,另外还复查了冠脉造影,目的是判断手术中冠脉缺血的风险及准备预案。我的助手江怡医生做了详尽的术前准备,尤其是通过肘正中静脉测量了静脉压,达36cmH2O柱,说明心包对心脏的压迫,非常严重,手术指征非常强烈。住院1周后,手术如期进行。我们首先通过正中切口,打开患者的胸腔,术中证实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心包明显增厚,8-10mm,质韧,紧紧地包饶着心脏。我们按照标准的手术步骤,逐渐的将心包切除,这时可以看到心脏“欢快”地搏动。术后,经过手术、监护、护理团队的配合,老冯恢复顺利,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很快就康复出院了。图1术中切除的心包组织图2心包组织捏在手里,质地很韧,明显增厚。什么是缩窄性心包炎及其病因?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症所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舒张、收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它是一种罕见但具有挑战性的疾病,最终会导致限制性心力衰竭。2013年,德国海德尔堡大学在权威杂志上报道了其治疗缩窄性心包炎24年(1988-2012年)的经验,共计89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特发性49例(55%),既往心脏手术21例(23.6%),结核5例(5.6%),放疗5例(5.6%),尿毒症4例(4.5%),炎症3例(3.5%),心肌梗塞2例(2.2%)。通过这组来自国际上大的心脏中心的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缩窄性心包炎发病率低,而心梗后缩窄性心包炎更是罕见。心梗后急性心包炎是常见的。这个反应通常局限在心梗区域,但在多达20%的患者中是弥漫性的,并与血性积液相关。偶尔,心包间隙会被弥散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所覆盖。然而,作为心肌梗塞的晚期并发症,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是罕见的。我查阅了国内外文献,只有零星的几篇报道。正因为国内很多一线的临床医生,对这种疾病不认识,这也成为了老冯反复因心衰住院,长时间未能得到正确诊治的原因。 缩窄性心包炎的认识历史?中世纪早期,Avenzoar(1113-1162)首先发现了心包疾病,将其描述为血清纤维素性心包炎。后来,Lancisi(1654-1720)注意到心包粘连的临床后果。1669年,RichardLower描述了一个呼吸困难和间歇性脉搏的患者。1873年,Kussmaul创造了术语“奇脉”。1896年,Pick病的概念被引入,代表伴有腹水和肝肿大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假性肝硬化”)。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包括典型的临床体征,如奇脉、颈静脉搏动、心包叩击音(第三心音,通常称为快速充盈音)和心包摩擦音,以及心电图异常。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如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以及现代的心脏CT和MRI,成为其诊断的“金标准”。有创性心导管技术和压力测量显示,主要的心室充盈发生在舒张期的前三分之一。这种现象是由于在心脏舒张中期和晚期,当固定和硬化的心包腔不能进一步伸展时,心室的充盈迅速和突然停止造成的。这导致右心导管术期间出现血液动力学下降(颈静脉压快速“y”下降)和平台。这种现象被称为“平方根号”。由于这些限制,右心房、右心室和肺楔压中存在压力的舒张均衡,这对应于左心舒张压。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包括内科和外科治疗。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口服利尿剂可以获益,可能避免手术带来的风险。而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外科心包切除术是治疗的首选,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然而,综合文献来看,手术风险和晚期死亡率分别为5-10%和15-70%,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40岁的王先生,是一名电工,经常参加户外高空作业。1年前,王先生从高处坠落,导致右脚骨骨折,到医院做了钢板固定手术。近期因为需要拆除钢板,入院前体检,胸部CT发现主动脉弓处动脉瘤可能,骨折医生建议王先生先到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就这样,王先生来到了我的专家门诊。我仔细看过他的主动脉增强CT后,发现王先生患的是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红色箭头所示),需要尽早手术治疗。图1主动脉增强CTA:降主动脉近端可见假性动脉瘤形成(红色箭头所示)。很快,我安排了王先生住院。完善各项检查,经过会诊后,发现其假性动脉瘤的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较近,如果直接放入降主动脉支架,为了完全封闭假性动脉瘤破口,可能会影响左锁骨下动脉的血流。因此,我们手术团队决定,给王先生采用先进的杂交介入手术,即先通过左锁骨上小切口,用内径8mm人工血管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搭桥,然后通过右侧股动脉,将主动脉覆膜支架送到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位置释放,造影提示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和假性动脉瘤封堵满意,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手术非常成功,王先生术后很快就康复出院了。图2胸片可见主动脉内覆膜支架形态满意(红色箭头所示)。什么是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主动脉疾病,指由于主动脉壁被撕裂,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的一种疾病,多半发病急,有剧烈的胸痛。当假性动脉瘤内压力超过了瘤壁所能耐受的最大压力时,周围组织会发生致命的破裂大出血。其他威胁生命的并发症还包括,由于瘤体进行性增大,导致瘘管形成(例如主动脉气管瘘,主动脉食管瘘等),或压迫、侵蚀周围结构。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有哪些呢?通常继发于胸部钝性创伤,比如交通事故中,机动车快速减速的结果,坠落伤和运动损伤。医源性病因包括主动脉手术和经导管的介入治疗。继发于主动脉感染(真菌性动脉瘤)和穿透性溃疡的病例,是很罕见的。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常见的病变部位?最常见致伤原因为车祸引起的减速伤,其他的还包括高处坠落伤、重物砸伤、锐器伤等。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交界的主动脉峡部,约占80%~90%。由于主动脉峡部附近的动脉导管韧带、左主支气管、第1肋间动脉及降主动脉前筋膜限制了胸降主动脉起始部的活动,使得动脉韧带以远的降主动脉比较固定,而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和心脏活动度相对较大,人体遭遇突然减速时主动脉弓部惯性前移产生的剪切力导致主动脉峡部撕裂,若动脉裂口较小,出血受周围纵隔组织的局限、包裹则容易形成假性动脉瘤。
心脏瓣膜病是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在我国,以链球菌感染导致的风湿性心脏瓣膜损害的是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传统的外科手术需要正中开胸、切开心脏,同时需要体外循环技术的辅助,对于部分患者来说手术风险较高、手术创伤较大。2002年,在法国开展了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开启了心脏瓣膜介入治疗的新时代。目前不同心脏瓣膜结构的病变都可以通过介入手术治疗,包括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介入手术成为心脏瓣膜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的优势 和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心脏瓣膜介入手术无需切口或仅需胸壁上的微创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不切开心脏, 一般也不需要体外循环技术辅助。因此瓣膜介入手术的最大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适用于哪些患者 1.经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瓣膜病变的解剖形态以及主动脉和外周血管条件适合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 2.实施传统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包括高龄、全身情况较差、既往有开胸心脏手术史等。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如何实施 实施心脏瓣膜介入手术,常规需要全身麻醉,并通过经皮穿刺外周血管或胸壁上的微创小切口,在心脏超声和X线透视及造影的定位下,在不打开心脏的情况下,将人工瓣膜植入到病变的瓣膜部位,或修复病变的瓣膜结构,完成微创的瓣膜置换和瓣膜成形手术。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的并发症和手术疗效 和传统外科手术及其他心脏介入手术一样,心脏瓣膜介入手术也有相应的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 1.心脏、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的损伤 2.脑血管意外 3.人工瓣膜瓣周漏 4.严重心脏传导阻滞,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5.感染性心内膜炎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手术器械在研发方面的巨大发展,目前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都控制在5%以下,全球总共超过30万例的临床应用也证实了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指南推荐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不适合哪些患者 1.低龄患者 2.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3.瓣膜病变的解剖形态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包括:瓣膜严重钙化、自体瓣环过大或过小、既往植入人工机械瓣膜 4.主动脉和外周血管条件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包括:主动脉严重钙化和扭曲、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股动脉和髂动脉严重钙化、狭窄、闭塞和扭曲 5.对植入的人工瓣膜材料过敏的患者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的费用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需要特殊的可微创植入患者体内的人工瓣膜和其他手术器械,因此目前总体的手术费用高于传统开胸手术。以目前国内正式批准应用于临床的几款介入手术器械为例,介入手术的总体费用约为传统外科手术的2-3倍,且在国内大部分地区介入手术所用的器械和耗材不在现有的医保报销范围之内。虽然手术费用相对较高,但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缩短了住院时间,也让患者术后能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减少了患者和家属的时间成本;此外,对于进行传统外科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心脏瓣膜介入手术减少了这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大减少了术后各类并发症所需的治疗费用。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为患者带来了更小的创伤、更快的恢复,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不断推广,随着介入手术器械的推陈出新,势必有越来越多的国内患者从中获益。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作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目前常规开展经各种途径的微创主动脉瓣介入置换术,此外还开展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介入手术的临床研究项目,项目入组患者住院期间相关的检查费用及手术器械耗材免费,欢迎广大患者关注本科室公众号发布的临床研究招募信息。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这些疾病的风险。正常血压值是低于120/80mmHg,而不是低于140/90mmHg。 心脏病伴高血压的患者平日应注意些什么呢?您知道自己的高血压分级吗? 按照目前的高血压指南,高血压可以分为三级: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为一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为二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为三级高血压。 在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测量血压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如何正确地测量血压呢? 根据指南推荐,一般可以选择在清晨和傍晚两个时间段进行血压测量,且每次进行2-3次取平均值,此时血压的测量值比较准确。在测量血压时要求身体处于安静状态下,不憋尿,平静呼吸,一般取坐位、平卧位。要求被测者袖带中心位置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袖带松紧度合适,袖带位置合适,两次血压测量时间间隔五分钟以上,减少因为测量血压引起的手部麻木等不良体验。测量血压需“三定“,即定时间,定体位,定血压计。让测量血压成为一种习惯,可以更好地检测血压变化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有时也对控制血压有很好的效果。 1.饮食习惯:少吃盐,减少钠盐的摄入,拒绝重口味,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六克为宜,同时,应该多吃蔬菜水果,补充钙和钾盐,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四百克到五百克,喝牛奶五百毫升可以补充钾一千毫克和钙四百毫克。养成早餐后和下午四点喝一杯牛奶的小习惯,补充身体内的钙质。 2.运动习惯:建议每周进行3-5次的运动,每次30-60分钟,运动时,建议脉搏不超过120次/分。年纪大的患者可进行散步,打太极等活动,出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养成每周运动的好习惯,身体一天比一天更强韧。另外,心脏瓣膜术后吃华法林的患者应该避免容易受伤的活动,防止出血不止,避免骨折和撞伤哦! 3. 用药习惯: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用药,有些患者认为“我最近的血压都很好,那就不吃了”或者“我最近血压很高,多吃一点药就好了”的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随意加药减药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偶尔忘记服药,那下一个时间段接着吃正常剂量的药即可,不可一下次服下两倍的药剂量。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遵医嘱服药,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这是降低心脑肾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4.戒掉不良习惯:戒烟戒酒,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把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公式如下: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5.保持心情舒畅:焦虑和紧张情绪也会使血压升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保持心情舒畅,对于平时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人群,应适当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可以找亲朋好友倾诉,出门进行一些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看看大自然放松身心,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良好的情绪调节可以舒缓身心,减轻压力。
在门诊坐诊时,常常有患者和家属拿着胸片或胸部CT的检查结果前来咨询,咨询目的是因为检查结论上赫然写着“主动脉硬化”。通过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硬化有哪些危害?主动脉硬化是否需要治疗? 一、主动脉硬化的概念 主动脉硬化实际上是动脉硬化发生在主动脉上的结果。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通常累及全身不同部位的动脉,包括:主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肾动脉、冠状动脉等大、中、小动脉。因此,和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一样,导致主动脉硬化的病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长期吸烟、过度饮酒、家族遗传史等。 二、主动脉硬化的危害 颈动脉、肾动脉、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等中小动脉硬化的危害是引起动脉管腔的狭窄和闭塞,造成脑卒中、肾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下肢缺血等相应器官的缺血和坏死。轻度的主动脉硬化造成主动脉局部的管壁僵硬、弹性下降,而严重主动脉硬化的患者还会出现局部或弥漫性的主动脉壁钙化、附壁血栓和穿透性溃疡形成。 在严重主动脉硬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可能直接造成主动脉和相邻动脉分支的严重狭窄和闭塞,这种情况多见于腹主动脉和邻近的髂动脉,称之为主髂动脉闭塞症。主髂动脉闭塞症导致盆腔脏器、臀肌和下肢严重缺血,出现臀肌疼痛、性功能障碍、下肢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等症状。另一方面,严重的主动脉硬化可能造成主动脉扩张,形成主动脉瘤,后者在高速高压的主动脉血流冲击下可进一步导致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破裂。此外,主动脉的血流冲击作用还可能导致硬化主动脉壁的附壁血栓脱落,栓塞远端动脉分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主动脉硬化的治疗 绝大多数通过体检发现主动脉硬化的患者,都是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轻度主动脉硬化,无需针对主动脉硬化进行特别的治疗,平日可通过戒烟、体育锻炼以及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方式预防主动脉和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 已经出现主动脉扩张的主动脉硬化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监测和控制血压,平日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排便通畅,定期于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就诊,复查心超和主动脉CT。一旦复查结果提示主动脉严重扩张或进行性扩张,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以避免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破裂的发生。 已经出现主髂动脉闭塞或反复出现主动脉远端分支栓塞的患者,需要尽快手术治疗,通过开放手术或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主动脉病变,挽救缺血器官和肢体的功能。
如果你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你可能更关注工作压力和财务状况,而不是你的血脂。但了解你的血脂水平很重要,这并不是到人到中年才需要考虑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表明,高血脂会对你的心脏健康产生长期影响。而且因为它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你可能毫无察觉。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送至组织进行代谢。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类脂的总称,而我们临床中密切关注的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再加上运送胆固醇的「载脂蛋白」就形成了我们临床检查的血脂项目——健康体检查血脂四项: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TC(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当 TC 单独升高,就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临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TC 水平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TC>3.1mmol/L,就应该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人TC>7.2 mmol/L,也应该开始治疗。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的胆固醇,也是我们通常说的“坏”胆固醇,它有点类似垃圾清运车,把过剩的血脂全部运送到血管壁堆积,造成血管狭窄。LDL-C 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垃圾车对身体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数量过多的时候,血管会被塞入过多的血脂,造成动脉硬化影响血管健康。动脉硬化若发生在脑部会造成脑中风、发生在心脏会造成心肌梗塞、发生在四肢则会造成周围动脉阻塞。大多数人仅凭感觉不会知道自己有高血脂。LDL-C的理想水平<2.6 mmol/L,合适水平<3.4 mmol/L, 3.4 ~ 4.1 mmol/L 处于边缘水平,≥ 4.1 mmol/L 属于升高。不同危险人群治疗达标值不同:极高危者< 1.8 mmol/L;高危者< 2.6 mmol/L;中危和低危者 LDL-C < 3.4 mmol/L。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脂蛋白,负责把粥样斑块内的胆固醇运输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也就是“好”胆固醇。HDL-C < 1.0 mmol/L 属于降低,如果患者 HDL-C 降低,表示被逆转运的胆固醇减少,预示着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需要结合其他血脂结果进行药物调整。 TG(甘油三酯):当 TG 轻至中度升高,会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其残粒等增多,它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 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同时也影响LDL或HDL水平,还与心血管“剩留风险”有关(即患者的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已经得到治疗和改善后,仍然会出现血管事件)。当TG中重度升高时(通常认为≥ 5.6 mmol/L),可增加胰腺炎发病风险。TG 的合适水平是< 1.7 mmol/L,1.7~2.3 mmol/L处于边缘升高,≥2.3 mmol/L 属于升高。但应注意,TG水平受饮食和间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多次查TG时,结果差异可能比较大。当TG单独升高可诊断为高TG血症,轻度升高可先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如依然升高,首选贝特类进行治疗。当 TC、TG 同时升高可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 所以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最新指南呼吁没有心脏病的健康成年人从 20 岁开始每四到六年进行一次血脂水平检测。患有心脏病或正在服用降血脂药物的患者,或有其他风险因素的人,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检测。 如果血脂过高,治疗方式分为“非药物”及“药物”两种方式。体内血脂一部分来自饮食摄取,大部分是身体里面自己合成的。虽然日常饮食不是影响血中血脂最主要的因素,但假如吃了太多对健康有不良影响的食物,像是反式脂肪、红肉、高温油炸及烧烤的食物等,不仅会影响血脂数值,还会增加其他疾病发生的危险。所以要均衡摄取食物,避免过度加工的食品。如果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来降低血脂指标无效,应该及时就医,遵从医嘱规则服用他汀等调脂药物。近半个世纪以来,临床试验结果证实,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降低血脂,均能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