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方人:青山区徐先生我今年60岁,常常感觉双膝畏寒怕冷,下肢软弱无力,膝关节活动不利、疼痛,上下楼尤其痛苦,不能正身行走,只能侧着身子迈腿缓行,家人说我看上去像个螃蟹“横行霸道”。之前看过一位中医,说我舌淡、胖嫩有齿印、舌边有瘀斑,脉沉细。诊断为膝骨关节炎-肾阳虚并血瘀证型。现在我已退休,很想与朋友或家人外出旅游,去看看世界各国的奇山异水,可这腿脚不利的毛病,却每每使我望游兴叹。最近有熟人给了一个方子葛根桂枝牛膝汤,说治疗我这种膝骨关节炎效果较好,想请湖北省著名骨伤科专家沈霖点评。点评专家: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导沈霖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导沈霖介绍,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很高,在骨伤科门诊就诊病人中高达30-40%。此病中医称之骨痹症,认为它由骨髓空虚、风寒湿邪杂合而至,血运不畅而成。据徐先生描述的病状,诊断为膝骨关节炎-肾虚血瘀证,我觉得没有疑议。葛根桂枝牛膝汤由葛根15克、桂枝10克、川牛膝20克、木瓜15克、威灵仙12克、黄芪2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地龙10克、玄胡15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与秦艽15克组成。膝骨关节炎以肿、痛及僵硬(拘急)为主要症状阶段,属于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按照“急者治其标”的原则,治疗应当循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思路展开。葛根有使软组织柔顺、关节松驰的作用;桂枝、威灵仙、木瓜、羌活与秦艽都有祛风除湿的功效,而威灵仙还能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为治风湿骨病要药,木瓜尚可生筋,秦艽还可活血、行气;川牛膝可活血、并引药下行;黄芪补气、消肿;当归活血、补血;川芎活血、行气,尚有补性;玄胡可止痛;地龙活血、通络;甘草可调和诸药、利水、消肿及解毒。数药共同作用,可以较有效地解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肿胀、疼痛,行走不便的症状。沈霖教授说,在他治疗的很多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病人中,以此方加减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缓解,有的病人以前不能下蹲的,有的以前不能弯腰系鞋带的,后来都可以了。他感到此方中葛根能使软组织和关节柔顺、松驰的作用很神奇,还有地龙的活血、通络功效也非常重要。
一、什么叫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自1888年世界医学界首次认识股骨头坏死这一疾病至今,股骨头坏死已由少见病转变为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激素的问世及其广泛应用以来,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加之交通工具变革后变通事故的增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均使得该病患者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股骨头坏死3000万人,我国约有400万人。最新的调查表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而有过激素应用史、髋部外伤史、酗酒史、相关疾病史者发病的机率明显增多。股骨头坏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60岁最多,无性别差异,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二、股骨头坏死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股骨头坏死最先出现的自觉症状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或膝部。早期 疼痛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缓解或减轻。但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不管是劳累还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渐加重。此时在X线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形态异常改 变,但是髋关节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侧髋关节外展、旋转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股骨头坏死到了晚期,股骨头塌陷、碎裂、变形,有的可造成髋关节半脱位,此时的疼痛与髋关节活动、负重有直接关系。活动时关节内因骨性磨擦而疼痛,静止时头臼之间不发生磨擦,疼痛也就不明显了。所以说,行走、活动疼痛加重,动则即痛,静则痛止或减轻。总之,早期是以疼痛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伴有疼痛。 股骨头坏死I期(超微结构变异期):X光片显示股骨头的承载系统中的骨小梁结构排列紊乱、断裂,出现股骨头边缘毛糙,临床上伴有或不伴有局限性轻微疼痛。股骨头坏死II期(有感期):X光片显示股骨头内部会出现小的囊变影,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骨小梁结构紊乱、稀疏或模糊。也可出现细小的塌陷,塌陷面积可在10-30%临床伴有疼痛明显、活动轻微受限等。股骨头坏死III期(坏死期)X光片显示股骨头形态改变,可出现边缘不完整、虫蚀状或扁平等形状,骨小梁部分结构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匀,髋臼及股骨头间隙增宽或变窄,也可有骨赘骨的形成,临床表现疼痛、间歇性的跛行、关节活动受限、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等。 股骨头坏死IV期(致残期)股骨头的形态、结构明显改变,出现大面积不规则塌陷或变平,骨小梁结构变异。髋臼与股骨头间隙消失等。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牵涉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由于骨坏死常累及双侧,大部分病人最后出现关节畸形,继发性骨关节炎改变。虽然目前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都不肯定,因此治疗相当棘手。但实践证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常见而难以处理,治疗就以此为例, 三、如何判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病股骨头坏死症,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髋关节酸、困,有时呈间断性疼痛。这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引起髋 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外伤、髋关节脱位、退行性病变、炎症、肿瘤、腰椎疾患及内科、皮肤科疾病等,都可以引起髋关节的疼痛。股骨头坏死症仅是诸多引起髋关节疼痛的一种,股骨头坏死症作为一种独立 的疾病,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检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股骨头坏死症: (1)髋关节疼痛向腹股沟区或臀后侧、外侧或膝内侧放射。 (2)髋关节僵硬、无力、活动受限,抬腿不灵活,早期出现的症状是盘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难。 (3)跛行:即走起路来患肢不敢用力负重,象踮脚样走路。 (4)骨折、脱位或髋关节扭伤愈合后,又逐渐或突然出现髋部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行走活动后加重, 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或酸痛,并出现上述反应。 (5)长期或短期大量使用激素或经常酗酒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多为隐痛、钝痛,常位于腹股沟,活动时 明显,休息后减轻。 (6)寒湿:天气寒冷时,髋关节酸困、疼痛加重,功能受限。 (7)炎症:感冒发烧时,血沉加快,白血球升高,患侧髋关节则疼痛加重。 出现了上述情况者,就有可能患有股骨头坏死症,需到医院确诊。 四、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1)避免负重 可先依靠手杖、腋杖等支具,严格限制负重,可使缺血组织恢复血液供应,并免受压力作用,以控制病变发展,预防塌陷,促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自行愈合。但一般认为,限制负重并不能挽救股骨头坏死的病情发展,此法主要适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老年、一般情况差、缺血性坏死进展期及预后不良的病人。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与病灶的大小及距离关节面的远近有关:病灶小或远离关节面的,多能自行愈合;如病灶邻近关节面或病变范围较大,即使不负重,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也极小。(2)电刺激 有成骨作用,能促进骨折愈合。电刺激可作为骨坏死的独立治疗方法或手术辅助治疗。2、手术治疗(1)保留股骨头的治疗,适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 ①钻孔减压 可降低骨内压,促进静脉回流,解除滋养血管痉挛,使新生血管能顺骨孔长人缺血区。主要用于早期无关节面塌陷的病人,是治疗骨坏死最简单的手术方法。②植骨术 因植骨前需先钻孔,故又称钻孔减压植骨术。既有钻孔减压,植骨提供机械支撑,又有带肌蒂骨移植增加股骨头的血供。③截骨术 通过改变股骨头与股骨干间的对应位置关系,达到增加股骨头的负重面积,减少股骨头所受压力,将股骨头坏死病灶移出负重区,从而减少局部承受的应力,同时,截骨术使髓腔开放,可降低骨内压,改善股骨头的血循环。(2)关节成形术应用于关节面塌陷的股骨头坏死病人,可行金属杯关节成形术、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 3、股骨头坏死的药品五、股骨头坏死的饮食可以选择一些乳制品中的钙磷比值比较适中,可使钙磷等物质充分吸收的食物。牛奶中还含有蛋白质、乳糖等物质。如果每天喝2杯牛奶(约480毫升)就足以达到成人的钙需要量。当然由于老年人本来钙质就丢失很多,所以钙需要量更大。从饮食上合理配餐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为了更好地使乳制品中的钙、磷成分吸收,应该每天在食用乳制品的同时,经常"晒太阳",保证每日"晒太阳"1小时左右,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除了乳制品,另一种含较多钙质的食物是动物骨头汤。但骨头汤中钙离子较少,钙的浓度较低,故在煮汤时,先将骨头砸裂,可增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溶出率。主食:应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品种多样,粗细搭配。副食:应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羊肝、猪肝、虾皮、豆类、海藻类、鸡蛋类。
一) 目前国内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1、健肾地黄丸【药物组成】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山药、泽泻、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菟丝子等。【用法与用量】水蜜丸,每6粒重1克。口服,每服60粒(10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服。【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属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以腰膝酸软、乏力倦怠、眩晕、耳鸣为主者。2、归肾丸【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当归、菟丝子、杜仲、茯苓等。【用法与用量】水密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服1丸(9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下。【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属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以眩晕、腰膝酸痛、耳鸣、夜尿清长、便溏为主者。3、苁蓉健肾丸【药物组成】肉苁蓉、锁阳、莲须、熟地黄、茯苓、菟丝子、首乌、淫羊藿、白术、枣仁、羊睾丸、羊鞭、猪脊髓等。【用法与用量】水丸,20粒重1克。口服,每次3~9克,每日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功能与主治】补肾壮阳,健骨强筋。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肾阳虚衰者,临床表现腰痛腰酸,以酸软为主,腿腰膝无力,畏寒肢冷为主者。4、鱼鳔补肾丸【药物组成】鱼鳔胶、肉苁蓉、当归、茯苓、潼蒺藜、枸杞、巴戟天、菟丝子、淫羊藿、淮牛膝、莲须、杜仲、补骨脂、肉桂、附片等。【用法与用量】大蜜丸,每丸10克,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2~3次。【功能与主治】温补下元,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肾阳虚衰者,临床表现以腰痛绵绵,酸软无力,形寒畏冷,脉沉细而迟为主者。5、复方补骨脂冲剂【药物组成】补骨脂、锁阳、续断、狗脊、赤芍、黄精等。【用法与用量】冲剂,每袋重20克,口服,每次服20克(1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下。【功能与主治】温补肝肾,强壮筋骨。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肝亏虚者,临床表现以腰痛酸软无力、眩晕、耳鸣为主者。6、健骨冲剂【药物组成】牡蛎、首乌、龟板、丹参等。【用法与用量】每袋8克,每次1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起着雌激素样作用,可增加肠钙吸收,牡蛎中含碳酸钙、锰、铝等微理无素,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7、肾骨胶囊【药物组成】牡蛎等。【用法与用量】口服,1次1~2粒,1日3次;孕妇和儿童遵医嘱。【功能与主治】具镇静安神之力,又有收敛固涩,软坚散结之效。适用于肾虚骨瘦所致的筋疲骨软,腰酸背痛,下肢酸痛,形寒肢冷及创伤后或骨质疏松。8、龙牡壮骨颗粒【药物组成】龙骨、牡蛎、龟板、党参、黄芪、山药、白术、麦冬、五味子、茯苓、乳酸钙等。【用法与用量】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老年人内分泌失调所致的骨质疏松。9、健步虎潜丸【药物组成】熟地黄、龟板、锁阳、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杜仲炭、人参、黄芪、秦艽、防风、当归、白芍、木瓜等。【用法与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通络。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软、腰膝酸痛、足膝无力、行走艰难、四肢麻木。10、知柏地黄丸【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花、山药、茯苓、泽泻等。【用法与用量】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功能与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等。11、六味地黄丸【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12、补肾健骨胶囊【药物组成】狗脊、骨碎补、牛膝、桑寄生、延胡索、续断、茯苓、木瓜、蜈蚣、熟地黄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4粒,1日3次。【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强筋健骨。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肝肾不足证候。13、骨疏康颗粒【药物组成】淫羊藿、熟地黄、骨碎补、黄芪、丹参、木耳、黄瓜子、糊精。【用法与用量】口服,1次10克,1日2次,饭后开水冲服。【功能与主治】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气血不足所致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脊酸痛,足膝酸软,神疲乏力。14、骨松康胶囊【药物组成】淫羊藿、仙茅、知母、黄柏、巴戟天、川芎、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炙甘草等。【用法与用量】每次4粒,每天3次。【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肝肾不足证候。15、骨松康合剂【药物组成】鸡子壳、大叶骨碎补、杜仲、广山药、蜂王浆、食醋、蜂蜜等。【用法用量】口服,1次30毫升,1日3次。【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调节中老年人因肾虚所致的性激素分泌不足而防止钙的流失。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16、密骨片【药物组成】杜仲、胡桃肉、补骨脂、淫羊藿、干地黄、淮牛膝等。【用法与用量】密骨生髓。适用于骨质疏松症,肾虚腰背痛。17、骨痹丸【药物组成】熟地、申姜、大芸、乳香、马钱子、麻黄等。【用法与用量】1日4~7克,口服。【功能与主治】温肾壮阳,活血化瘀,通风活络。适用于骨质疏松症。18、健肾地黄丸【药物组成】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山药、泽泻、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菟丝子等。【用法与用量】水蜜丸,每6粒重1克。口服,每服60粒(10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服。【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属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以腰膝酸软、乏力倦怠、眩晕、耳鸣为主者。19、归肾丸【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当归、菟丝子、杜仲、茯苓等。【用法与用量】水密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服1丸(9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下。【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属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以眩晕、腰膝酸痛、耳鸣、夜尿清长、便溏为主者。20、苁蓉健肾丸【药物组成】肉苁蓉、锁阳、莲须、熟地黄、茯苓、菟丝子、首乌、淫羊藿、白术、枣仁、羊睾丸、羊鞭、猪脊髓等。【用法与用量】水丸,20粒重1克。口服,每次3~9克,每日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功能与主治】补肾壮阳,健骨强筋。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肾阳虚衰者,临床表现腰痛腰酸,以酸软为主,腿腰膝无力,畏寒肢冷为主者。21、鱼鳔补肾丸【药物组成】鱼鳔胶、肉苁蓉、当归、茯苓、潼蒺藜、枸杞、巴戟天、菟丝子、淫羊藿、淮牛膝、莲须、杜仲、补骨脂、肉桂、附片等。【用法与用量】大蜜丸,每丸10克,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2~3次。【功能与主治】温补下元,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肾阳虚衰者,临床表现以腰痛绵绵,酸软无力,形寒畏冷,脉沉细而迟为主者。22、复方补骨脂冲剂【药物组成】补骨脂、锁阳、续断、狗脊、赤芍、黄精等。【用法与用量】冲剂,每袋重20克,口服,每次服20克(1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下。【功能与主治】温补肝肾,强壮筋骨。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肝亏虚者,临床表现以腰痛酸软无力、眩晕、耳鸣为主者。23、健骨冲剂【药物组成】牡蛎、首乌、龟板、丹参等。【用法与用量】每袋8克,每次1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起着雌激素样作用,可增加肠钙吸收,牡蛎中含碳酸钙、锰、铝等微理无素,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24、肾骨胶囊【药物组成】牡蛎等。【用法与用量】口服,1次1~2粒,1日3次;孕妇和儿童遵医嘱。【功能与主治】具镇静安神之力,又有收敛固涩,软坚散结之效。适用于肾虚骨瘦所致的筋疲骨软,腰酸背痛,下肢酸痛,形寒肢冷及创伤后或骨质疏松。25、龙牡壮骨颗粒【药物组成】龙骨、牡蛎、龟板、党参、黄芪、山药、白术、麦冬、五味子、茯苓、乳酸钙等。【用法与用量】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老年人内分泌失调所致的骨质疏松。26、健步虎潜丸【药物组成】熟地黄、龟板、锁阳、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杜仲炭、人参、黄芪、秦艽、防风、当归、白芍、木瓜等。【用法与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通络。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软、腰膝酸痛、足膝无力、行走艰难、四肢麻木。27、知柏地黄丸【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花、山药、茯苓、泽泻等。【用法与用量】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功能与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等。28、六味地黄丸【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29、补肾健骨胶囊【药物组成】狗脊、骨碎补、牛膝、桑寄生、延胡索、续断、茯苓、木瓜、蜈蚣、熟地黄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4粒,1日3次。【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强筋健骨。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肝肾不足证候。30、骨疏康颗粒【药物组成】淫羊藿、熟地黄、骨碎补、黄芪、丹参、木耳、黄瓜子、糊精。【用法与用量】口服,1次10克,1日2次,饭后开水冲服。【功能与主治】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气血不足所致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脊酸痛,足膝酸软,神疲乏力。31、骨松康胶囊【药物组成】淫羊藿、仙茅、知母、黄柏、巴戟天、川芎、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炙甘草等。【用法与用量】每次4粒,每天3次。【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肝肾不足证候。32、骨松康合剂【药物组成】鸡子壳、大叶骨碎补、杜仲、广山药、蜂王浆、食醋、蜂蜜等。【用法用量】口服,1次30毫升,1日3次。【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调节中老年人因肾虚所致的性激素分泌不足而防止钙的流失。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33、骨痹丸【药物组成】熟地、申姜、大芸、乳香、马钱子、麻黄等。【用法与用量】1日4~7克,口服。【功能与主治】温肾壮阳,活血化瘀,通风活络。适用于骨质疏松症。34、强骨胶囊【药物组成】骨脆补总黄酮。【用法与用量】每次0.5克,1日2—3次,口服。【功能与主治】温肾壮骨止痛,适用于骨质疏松症。35、金天格胶囊【药物组成】人工虎骨。【用法与用量】每粒0.42克,每次3粒,1日2—3次,口服。【功能与主治】温肾壮骨止痛,适用于骨质疏松症。(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验方1、骨痿灵【药物组成】熟地、山萸肉、虎骨(狗骨加倍)、杜仲、赤芍、川芎、香附、泽泻、黄芪各10克,当归、茯苓各15克,鹿茸、肉桂各3克,牛膝、地龙各12克,柴胡8克,龟板30克。【用法与用量】将鹿茸、狗骨制成细面,将龟板久煎后再放入其他药物煎煮,取汁500毫升左右即可冲服鹿茸狗骨面剂。20天为一个疗程。【功能与主治】补肾健脾,强筋壮骨。主治中老年骨质疏松症。2、补肾健骨汤【药物组成】熟地20克,山药、丹参各15克,山萸肉、菟丝子、牛膝、鹿角胶、龟板胶、仙灵脾、肉苁蓉各10克,田三七3克(研末冲服),枸杞子8克。【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与主治】补肾填精,壮骨生髓。主治老年骨疏松症。3、骨痹汤【药物组成】骨碎补、鹿含草、鹿角霜、千年健、补骨脂各15克,狗脊、肉苁蓉、熟地、鸡血藤各30克,怀牛膝10克。【用法与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祛湿通络。主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补肾填精汤【药物组成】黄芪30克,女贞子、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杜仲、川断、肉苁蓉、淫羊藿、山药各15克,生牡蛎50克,元胡10克。【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功能与主治】补肾填精。主治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症。5、二仙肾气汤【药物组成】仙茅、仙灵脾、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当归、川芎各10克,熟地黄15克,肉桂3克,附片、青皮、陈皮各5克。【用法与用量】水煎服,1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功能与主治】温补肾阳,活血止痛。主治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症。6、补肾通络汤【药物组成】熟地、山药、泽泻各20克,山萸肉、杜仲、牛膝各15克,鸡血藤、桃仁、田三七、附子各10克,茯苓25克,黄芪30克,玄胡5克。【加减】痛剧者加大三七用量。【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3次温服。【功能与主治】补肾壮骨,活血通络。主治中老年骨质疏松症。7、益肾填髓汤【药物组成】鹿角片(先煎)10克,生牡蛎(先煎)、生黄芪各50克,当归身、熟地、龟板各12克,淫羊藿、枸杞、补骨脂各15克,杜仲20克。【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水煎400毫升,分2次服用;30剂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5疗程。【功能与主治】益肾填精,化血生髓,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8、补肾壮骨汤【药物组成】杜仲、熟地黄各15克,山茱萸10克,骨碎补、枸杞子、淫羊藿、党参各12克,甘草6克,三七末(冲)3克。【用法与用量】水煎,早晚2次分服。加服钙尔奇D,1片,每日1次。服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复查。【功能与主治】补肾壮骨增髓。主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9、三补杞胶汤【药物组成】熟地、山药、枸杞子、鹿角胶各20克,山萸肉15克。【加减】肾阳虚型加杜仲、当归、菟丝子、肉桂各20克,补骨脂15克;肾阴虚型加龟板胶20克,牛膝15克;阴阳两虚型以左归饮方加肉桂、补骨脂各10克,鹿角胶20克;虚热明显者加知母、黄柏、天花粉各10克。【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温服,胶类药烊化。2个月为一个疗程。同时加服乳酸钙1.0克,鱼肝油丸2粒,每日3次口服,连服2个月。对继发性骨质疏松者停服类固醇药物;患Ⅱ型糖尿病者继续服用降糖药物和控制饮食及糖类摄取量;骨折病人在骨外科治疗基础上,辨证加服中药。【功能与主治】补肾益精,壮骨通络。主治骨质疏松症。10、青娥滋肾汤【药物组成】杜仲、胡桃肉、补骨脂、淫羊藿、干地黄、淮牛膝各12克。【用法与用量】水煎,口服每次50毫升,日2次,连续服用3个月。【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11、补肾化瘀汤【药物组成】熟地20克,山药、杜仲、当归各15克,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各12克,狗脊、川断各30克,桃仁、红花、土元、陈皮各10克。【加减】偏肾阳虚者去枸杞子、女贞子,加鹿角胸胶、肉桂各10克;偏肾阴虚者去菟丝子,加生龟板5克;牵及下肢疼痛者加牛膝、独活10克。【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功能与主治】补肾填精,活血通络。主治骨质疏松性腰背痛。12、温阳止痛汤【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肉桂、川椒各3克,制附子、续断、巴戟天、狗脊、地龙、白芥子(包煎)、枳壳、牛膝各10克。【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每服5剂为1个疗程。【功能与主治】温阳散寒,除湿止痛。主治腰椎骨质疏松症。13、通络补髓汤【药物组成】生地、熟地、桑寄生、鸡血藤、当归尾、白芍、丹参、木香各10克,山萸肉、杜仲、五味子各3克。【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每服5剂为1个疗程。【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血,通络补髓。主治腰椎骨质疏松症。14、补肾活血汤【药物组成】熟地、丹参各25克,龟板30克,生地、枸杞、山萸肉、仙灵脾、黄芪各15克,骨碎补、当归各20克,丹皮、川芎各10克,木香3克,甘草5克。【加减】上肢骨折加桂枝15克;下肢骨折加牛膝15克;足跟骨折加木瓜15克;腹泻者加扁豆、云苓、白术各10克。【用法与用量】诸药加水600毫升,文火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补肾壮骨。主治骨折后期断端骨质疏松。15、滋肾强骨汤【药物组成】女贞子、菟丝子、茯苓、当归、龟板、川断、甘草、鹿角胶(另烊)各10克,枸杞、地黄各15克,杜仲、补骨脂各20克,黄芪、川芎各9克,牛膝6克,大枣6枚。【用法与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10个月。【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壮筋骨。主治骨质疏松症。16、无名异冲剂【药物组成】无名异、陈皮各10克,麦饭石、川断各15克,淫羊藿8克,黄芪25克,当归5克,骨碎补、补骨脂各12克,炙甘草6克。【用法与用量】按上述药量比例制成冲剂。每包15克,日服3次,每次1包,12天为1个疗程。【功能与主治】补肾填髓,活血止痛。主治骨质疏松症。17、护骨合剂【药物组成】熟地、山茱萸、首乌、枸杞、龟板、山药各3份;杜仲、巴戟天、仙灵脾、茯苓各2份;覆盆子、紫河车各1份。【用法与用量】诸药按比例制成合剂,每天50毫升,分1~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月。【功能与主治】补肾益精,强筋壮骨。主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8、补肾生髓丸【药物组成】川断、巴戟天、寄生各2份,熟地、紫河车、龟板胶、山茱萸各3份,骨碎补、五味子各1份。【用法与用量】诸药按比例研制成丸剂,每服9克,每日3次,连续服用10~12周。【功能与主治】补肾益精,壮骨生髓。主治骨质疏松症。19、补肾壮骨胶囊【药物组成】女贞子、菟丝子、杜仲、仙灵脾各15克,熟地黄20克,骨碎补12克,黄精10克。【用法与用量】诸药共研细末装胶囊,每日3次,每次6克,白开水冲服。【功能与主治】补肾益髓,壮骨通络。主治骨质疏松症。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增强腿部肌肉力量也非常重要。下面介绍一种大腿肌力的方法。这个练习应每天二次,每次20遍。1.两腿伸直坐于地板或床,将脚向自己弯曲,膝部向地板下压,使股部肌肉紧张,维持此姿势,从1数到5,然后完全放松。2.如上重复,保持膝部伸直,将脚从地板提高约5-10cm,数到5。3.如上重复,在膝关节下放一卷的毛巾,膝部伸直,数到5,这是唯一允许膝下部放支撑物练习。(入睡时决不能将毛巾放于膝下,这样虽然感到舒服,但会增加畸形的可能)4.取坐姿,将膝关节置于床沿,将膝关节完全伸直并保持,数到5。 在这些练习熟练以后,少量地给脚增加重量,用微波炉手套或袜子扎在一起,挂在脚踝处,这是最适当的起始重量,重量的任何增加都必须渐进。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痛风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痛风还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相关。目前中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之间,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及早(一般应在24 h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对于非甾体抗炎药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痛风急性发作期,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甾体抗炎药类似。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推荐进行降尿酸治疗。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预防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复发和痛风石的形成,帮助痛风石溶解。有研究显示,将患者血尿酸水平稳定控制在360μmol/L以下,有助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痛风患者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建议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建议使用苯溴马隆。使用别嘌醇时,应从低剂量开始,肾功能正常者起始剂量0.1g/d,肾功能不全时应更低,逐渐增加剂量,密切监视有无超敏反应出现。使用苯溴马隆时,应从低剂量开始,过程中增加饮水量,碱化尿液,避免与其他肝损害药物同时使用。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推荐以上降尿酸药物,并在用药过程中警惕可能出现的肝肾毒性和其他副反应。痛风患者还必须调整生活方式,才能有助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痛风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1)限酒:研究表明饮酒(啤酒与白酒)为痛风的危险因素,红酒是否为痛风的危险因素证据目前不一致。(2)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3)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5)大量饮水(每日2000ml以上);(6)控制体重;(7)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8)规律饮食和作息;(9)规律运动;(10)禁烟。中医认为痛风主要原因在于先天脾肾功能异常,痰浊内生,此时若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劳倦过度或酗酒食伤,则加重并使痰浊流注关节、肌肉、骨骼,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痛。根据辩证,中医可将痛风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等证型。并按不同证型处方用药。如黄柏、茯苓、泽泻、车前子、秦艽、苍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可减少西药用量,减少其副反应,提高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还没有治愈方法,但大多数患者通过早期、正规的治疗都可以控制病情,延缓疾病发展,进而减少患者痛苦,使身体残疾不发生或少发生。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的主动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功能锻炼能减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或关节发生强直的机会,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在部分患者中还应该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下面就简单介绍下。1颈椎运动: 头颈部可作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转动,以及头部旋转运动,以保持颈椎的正常活动度。2肢体运动: 可作俯卧撑、斜撑,下肢前屈后伸等运动。游泳既有利于四肢运动,又有助于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强直性脊柱炎最适合的全身运动。3腰椎运动: 每天作腰部运动、前屈、后仰、側弯和左石旋转躯体,使腰部脊柱保持正常的活动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4深呼吸: 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时间及睡前均应规作深呼吸运动和扩胸动作。深呼吸和扩胸可维持胸廓最大的活动度,保持良好呼吸功能。5温水浴:有条件可多泡温水澡或洗热水澡,热水浴可防止肌腱端的僵化、缓解疼痛等。总之,功能锻炼的目的是要阻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和其它关节的僵硬、骨化,最大限度的维持脊柱和关节的活动度,降低疾病对身体的损害。功能锻炼必须根据病情坚持做,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干燥综合征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能是口干、眼干、关节疼痛、腮腺肿大,也可能有多器官损害,如肾、血液系统、肺等损害。病人可能因某一症状突出到眼科、口腔科等就诊。当病人口干、眼干时往往不易漏诊。而当病人无眼干口干,表现为皮疹、关节痛、低钾肌无力时,则易漏诊。因关节疼痛、类风湿因子阳性时易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因转氨酶高诊为肝炎,等等。 漏诊或误诊往往是由于临床医生、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实际上,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病的患病率高于类风湿关节炎,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旦怀疑此病,应到风湿科或相关科室行相关检查,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大多数预后良好。目前尚无肯定的药物可改变其病程,主要是替代和对症治疗。激素治疗要谨慎。中医中药有一定疗效。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历史久远,《黄帝内经》里就有“骨痹”、“肾痹”的论述,强直性脊柱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痹证的外因。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其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之邪是诱发因素,又与瘀血内阻、督脉不通有关。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现代强直性脊柱炎以湿热痹阻、肾阳不足、瘀血痹阻这三种证型为主,且湿热痹阻证和肾阳亏虚证是主证,而瘀血痹阻多是兼证。因此补肾活血、清热利湿活血是目前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治疗法则,并辅以驱风、散寒、化痰通络等法则。补肾散寒多选用独活、杜仲、牛膝、续断等;清热利湿多选用苍术、黄柏、鸡血藤等;活血化瘀多选用桃仁、红花、川芎等。总之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辅以针灸、中药熏洗是目前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方法,并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疗效,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种有益的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武汉市职工医保定点科室。我科以沈霖教授为核心的团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传统保守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特色疗法,包括牵引及手法整复、局部注射、小针刀疗法、中药熏蒸、传统膏药外敷、针灸拔罐等。 牵引及手法整复:本科室选用的颈椎皮牵引、腰椎皮牵引、下肢皮牵引装置及操作均较为简易且较为安全,且在医师正确指导下也可适合家中自行牵引。颈椎及腰椎牵引的目的是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稍复位,缓解神经根受压,也可牵开小关节,解除滑膜嵌顿,恢复椎体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膝关节骨关节病牵引的目的是减低关节腔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有利于缓解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恢复关节功能等。在牵引使局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可再通过手法整复改善局部骨错缝,筋出槽,或某些脱位半脱位状态,或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功能等。 局部注射:急性损伤未及时处理和休息,可形成慢性迁移性病变,或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及无菌性炎症引起的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及骨质增生等以病患部位疼痛、肿胀甚至功能受限为主的一组疾病,可考虑局部注射,包括局部痛点注射,穴位注射,关节腔穿刺注射,骶管注射等,能有效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腱鞘炎、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痛风、软组织损伤等所有的颈肩腰腿疼,各类无菌性炎症,滑膜炎等。 小针刀疗法:“小针刀治疗”是一种针刀结合的闭合性微创手术。它一方面具有外科“手术刀”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中医“针灸”的作用。主要作用是松解组织粘连、减轻组织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加快水肿吸收、解除血管神经卡压,从而达到消炎镇痛、恢复功能的目的。小针刀治疗的适应症:各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所致的顽固性疼痛。如:颈部酸痛、偏头痛,肩周炎、网球肘、各种腱鞘炎、梨状肌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第三腰椎综合症、髌下脂肪垫炎、膝、踝关节扭伤后遗症等;各种骨质增生(骨刺)所致的疾病,如:膝关节骨质增生性关节炎、颈、腰椎骨质增生所致颈部、腰背部疼痛、跟骨骨刺等;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神经以受压所产生的疼痛、麻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针刀疗法禁忌症:1.有发热症状者;2.严重内脏疾病发作期;3.妇女月经期间、血友病患者。疗效及疗程:大部分都能1-2次见效,针刀疗法7~10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多数病人在接受2次左右治疗即出现明显效果,如效果不明显要征询主治医生是否继续治疗)。 中药熏蒸疗法:传统的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已为众多患者熟知,我院将此传统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中药气化熏蒸疗法已成为重要治疗此类疾病手段之一,对各种颈肩腰腿痛病患者均适合。治疗方法:通过中医辩证的原则选药,骨痹多因感受寒邪、湿邪及风邪而发,或因血瘀阻络等而诱发疼痛。本科室中药熏洗汤重在散寒、除湿、祛风、活血祛瘀等。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姿势通过电加热加湿产汽,进行40分钟控温治疗,可达到内病外治,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患者也可将本科室中药熏洗汤带回家中放入温水中自行熏蒸,操作简便。 传统膏药外敷:用传统方法熬制的桐油石膏,具有良好的消肿作用,适用于关节滑膜炎关节肿胀,局部瘀阻肿胀等。 针灸拔罐:“针灸传为中国国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针灸及拔罐疗法具有治疗疾病范围广泛,疗效显著,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我科采用一次性针具,可杜绝交叉感染,保证患者治疗安全。主治范围:①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腰背肌筋膜炎、落枕、腰扭伤等颈肩腰腿痛疾病;②中风偏瘫、面瘫、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病变;③头痛、头晕、失眠等内科杂症。
植树节快要到来,绿色的世界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我们走出户外,感受自然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 春天也是关节疾病多发的季节,每年这时候总有许多朋友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关节炎大军中来。如何在春天保养关节呢?补钙是不是更有利于关节的康复?。 钙对人体有哪些作用?钙是人体的生命之源。人体中的钙99%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促进其生长发育,维持其形态与硬度;l%存在于血液和软组织细胞中,发挥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钙主要作用于人体的骨骼、牙齿等硬骨。人体缺钙一般会引起以下几种病状:高血压、冠心病、尿路结石、结肠癌、手足搐搦症、骨质疏松等。 骨关节炎是否需要补钙?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区别的是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的不同。骨质疏松由缺钙和缺乏维生素D引起,容易造成硬骨部分的骨折,偶尔也会间接地引起关节不适,但症状大多出现在硬骨和身体其他软组织。与此相对,我们都知道骨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退化导致的,病变的根源在关节软骨。关节软骨中的主要成分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的长期流失,关节软骨硬化、磨损、破裂、脱落,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引发炎症、关节积水肿胀、发出声响、患者无法站立行走、关节变形、甚至卧床不起等等。 关节硬骨的主要成分是钙,而关节软骨的主要成分则是蛋白质,所以说,关节患者即使服用再多的钙,对关节软骨的作用微乎其微,治不了关节炎。更需要警惕的是,许多骨关节炎患者在患病的中晚期,由于关节软骨变性,往往会长出硬骨,即骨刺,这是人体为了弥补软骨磨损的一种反应,只是这种反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带来的反而是患者的更大的痛苦。这个时候,如果不慎补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加快加剧骨刺的生长,容易激化病情,所以增加关节腔的润滑度减少磨损迫在眉睫! 从上面两点我们对于补钙是不是有了重新的认识呢?如果您还停留在补钙的误区之中,可要注意了哦。植树节过后,全国的温度都有明显的上升,尤其在南方,好多人都换上了夏装。沐浴在春风之中。但是,骨科专家提醒朋友们,注重保暖,坚持锻炼,小心您的关节着凉,当然,出现疼痛或关节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比如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如阿尔治等)可抑制疼痛,提高关节内润滑度,改善关节液,有它就可以让您的关节活动自如,使您的身体恢复轻松、自由! 朋友们,让我们向着春天出发!您,今年给关节“加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