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肾脏病患者产后要定期到肾内科就诊,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肾功能,尿液分析等明确肾病进展情况,便于及时处置。 2. 肾病综合征等(尤其是膜性肾病,低蛋白血症等)血栓高危患者预防血栓至产后6周 3.鼓励母乳喂养,情感支持,预防产后抑郁症 4.病情活动期需要环磷酰胺或者霉酚酸酯,需停止哺乳。 5.妊娠后活动性病变建议应用利妥昔单抗控制病情。 6.控制血压可选择拉贝洛尔,长效硝苯地平等 7.产后尽早使用RAS抑制剂控制蛋白尿(依那普利) 8.用他克莫司,FK506等药,需要监测血药浓度
1、要备单独更换腹膜透析的房间,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新鲜,备紫外线灯,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min。 2、透析液温度以37~39℃为宜,用干燥恒温箱加温,勿用热水加湿,恒温箱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3、更换透析液前洗手(七步洗手法:对掌,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尖,指节,手腕),戴帽,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仔细检查透析液内有无杂质、沉淀、透析袋有无破损等。 4、透析管出口每周换敷料两次,同时检查出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疑有感染要加强换药,每天更换敷料。或及时就医。 5、透析液的观察,正常情况下每周一次腹水常规。病人出现腹痛时,应及时将透析液放出,观察是否混浊,应留取标本送常规生化和细菌培养,并给予腹透液冲洗至清。 6、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鼓励患者锻炼身体,预防感冒,除去忧郁等心理因素。 7、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换液,换药,换液换药前必须洗手。规范洗手法(七步洗手法:对掌,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尖,指节,手腕),戴帽,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 8、注意导管处的护理,观察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有无红肿、压痛,及时进行分泌物的细菌涂片培养。 9、对发热患者均应检查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有无感染迹象。 10、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洗澡时要防止导管口进水。 11、保持大便通畅,不吃生冷及不洁食物,预防肠道感染 本文系邹春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心理护理要重视。患者由于皮肤瘙痒而抓痒导致自我形象的缺陷。使患者十分焦虑。随着症状的逐天加重,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剂。以免情绪过于焦虑,影响治疗顺利进行。 ? 2、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中要穿棉质、宽松的内衣裤。洗澡水不宜太热,一般用40℃温水洗澡为宜,避免使用碱性香皂及沐浴液。可用柠檬水涂抹瘙痒部位能使皮肤瘙痒减轻,或者浴后擦护肤露或润肤油,也有一定去痒效果。?3、
慢 性 肾 脏 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提示,我国普通人群CKD患病率为10.8%,CKD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病率为36.6-50%,并且随着CKD的进展其患病率明显升高。HUA与CKD的进展、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相关。CKD持续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ease,ESRD)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会给家庭、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可控的危险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延缓CKD的进展非常重要。对于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饮食治疗1.健康饮食:饮食治疗对于伴有HUA的CKD患者非常重要,推荐患者饮食以低盐低嘌呤食物为主,对于正接受非透析治疗的CKD患者,应结合低蛋白饮食;避免高蛋白饮食、海鲜、动物内脏、大量乳制品,避免啤酒、白酒,减少富含果糖的饮料。2.多饮水:建议患者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可促进尿酸排泄并预防尿路结石;结合患者肾功能及血压情况,建议保证每日的尿量在1500ml以上,最好2000ml;3.适当碱化尿液:尿PH在6.2-6.9范围间最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和从尿液中排出,但尿PH>7.0易形成草酸钙及其它类结石。因此,在碱化尿液过程中要监测尿液PH值。建议药物: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友来特)(胃肠道刺激小,可监测尿液PH,能溶解尿酸盐结石,但需注意监测血钾水平),碳酸氢钠片(钠的摄入增加,增加心脏负担,易形成钙盐结石)。二、生活方式指导1.坚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和限制烟酒等;建议坚持适度运动(每天30min以上中等强度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瑜伽、阻力训练等有氧运动);患者在运动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受凉;肥胖者应减轻体重,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2.规律随访:患者在监测GFR、尿蛋白的同时,每3-6个月检测1次血尿酸水平,并遵从医嘱治疗。
血管通路涉及的血管资源: 1.上肢的动静脉,如桡动脉、肱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2.中心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无名静脉和上下腔静脉。 静脉的保护包括: 1.避免佩戴过紧的手表、腕部饰品,避免外伤。 2.避免在上述血管行各种穿刺操作,如抽血、输液、留置套管针。如果必须抽血或输液,尽量选择手背浅表静脉、下肢静脉,尽可能选择肢体远端的静脉,同时避免在同一血管部位反复穿刺。使用套管针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尽量避免输注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 3.尽量避免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以免中心静脉狭窄影响或丧失建立上肢动静脉内瘘的机会。必须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动静脉内瘘成熟期过渡时,选择在拟造瘘肢体对侧置管或股静脉置管。尽量避免锁骨下静脉置管。 4.使用其他类型的中心静脉导管或留置物,均可导致上述血管血栓、狭窄形成(如PICC、心脏起搏器、输液测压装置等),应尽量避免。 动脉的保护:避免人为损伤动脉的因素,如创伤、血气分析、动脉内压的监测、介入手术等。一般的袖带测血压不会造成动脉损伤。 所以,在没有透析之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时刻应该注意保护好自身的血管资源,维护好自身的“生命线”。 姚太刚教授原创
1.注重休息,睡眠充足,避免劳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注重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等可能导致感染的机会。妊娠早期感冒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感冒及其它感染可能导致肾病复发及加重。 2.合理饮食,全面营养,保持正常的饮食状态,适量蛋白质,如果合并高血压及肾功能下降,盐控制在3g。低脂肪饮食。 3.控制体重上升的速度及幅度,以防诱发高血压及妊娠子痫。 4.密切随访,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在130-140/80-90mmHg左右。关注尿量,定期复查差尿液、肾功能及矿物质及钙磷代谢。 5.做好孕期保健。
妊娠后母体会发生变化,体重增加,除了排出自身代谢物,还要排出胎儿代谢废物,肾脏血流量增加,肾脏负担加重,慢性肾脏病患者要做好孕前评估。肾病患者能否妊娠取决于原发病性质、原发病控制情况及患者自身状态。须认识到妊娠风险。 1.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轻,蛋白尿
指南指出下列情况不推荐妊娠 1.CKD3-5期患者 2.高血压难以控制患者 3.伴有蛋白尿患者,尿蛋白定量>1g/24小时。 4.活动性LN 5.伴中重度肾功能损害的肾病患者 6.LN和糖尿病肾病等系统性疾病的肾外疾病见相关指南
女性肾脏疾病患病率低于男性,可能实际上不是这样,大多数女性对自己健康的关注度低,肾病知晓率低。女性妊娠是一种特殊免疫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更容易患导致肾脏病加重;此外一些结缔组织疾病跟容易攻击女性。 1. 妊娠与泌尿系感染 女性是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发人群。妊娠后感染机会增加。 妊娠后子宫体积增大,尿路受压,尿流不通畅,细菌容易繁殖 孕激素等增加,输尿管蠕动减弱,尿流受阻,不利于细菌排出 妊娠期药物应用受到限制,治疗难度大 2. 妊娠与结缔组织疾病 妊娠孕激素等分泌增加,易于诱发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 妊娠可能导致“静止状态”系统性红斑狼疮再次活动。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抗体可进入胎盘,不利于胎儿生长发育甚至致病 妊娠期药物应用受到限制,治疗难度大 3. 妊娠与高血压 妊娠前高血压,妊娠后可能加重,难以控制 妊娠后也可能导致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难以控制,将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先兆子痫,肾功能损害,血栓性微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妊娠期药物应用受到限制,治疗难度大 4. 妊娠与急性肾损伤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失血,宫内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等,会导致急性肾损伤,肾功能短时间内迅速下降。 肾功能迅速下降,自身及胎儿代谢产物无法排出,毒素蓄积,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合并各个系统并发症,对孕妇及胎儿均不利 妊娠期药物应用受到限制,治疗难度大
尿毒症患者透析皮肤瘙痒原因很多 1.钙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瘙痒伴随局部皮肤损伤。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3.钙磷代谢异常,高钙血症,特别是伴有高磷血症时,易引起皮肤钙化并刺激局部肥大细胞,造成组胺释放,引起瘙痒。 4.尿毒症毒素的作用,充分透析可缓解瘙痒。 5.透析器等过敏。 6.患者皮肤干燥。 怎样防治皮肤瘙痒? 1.确保患者充分透析,如果瘙痒持续加重,可选择血液虑过、血液虑过透析或血液灌流等。 2.维持血钙、血磷在正常范围。 3.控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瘙痒伴有严重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甲状旁腺切除并前臂移植。 4.应用一些抗组胺药物,如盐酸苯海拉明、赛庚啶等,这些药物可引起嗜睡,对于因瘙痒影响睡眠的患者,于夜间应用可能有效。 5.β波紫外线光疗可能有效,其作用机制不清楚。 6.衣物宽松,避免刺激。 7.皮肤干燥者可予以保湿乳液。 8.如果瘙痒仅出现在透析中,可以考虑更换肝素制剂、改变透析膜类型或消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