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率还是相当高的,但是由于这个病“病情症状多样,发病原因多样,治疗方法多样”让很多患者不知道如何寻医问药,大量的患者在网络中诉苦,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去了很多医院,也没有得到最确切的诊断和治疗,作为一个治疗这个专病的医生来说,我很希望用最简单的语言帮助大家理解这个病,知道有哪些治疗的方向,也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很多种分类,从症状来说有疼痛、张口受限和关节异响,还有些患者有脸型的改变。从专业诊断来分型,主要为4大类:第一类是软组织问题,也就是肌肉问题(这样的患者拍核磁MRI提示关节盘结构是好的),症状有疼痛伴或不伴有张口受限。这类患者比例不高,最大比例是发生在第二类(关节盘类)。肌肉的原因有些是外伤引起,有些是口腔里发炎累及肌肉等等。这类的患者有时候热敷一下,自己训练下张口训练,或者针对性的吃些消炎药自己慢慢就改善了。但是我有见过外伤引起咬肌撕脱的,一元硬币一样的血肿存在咬肌,整个张口度只有7mm,这样的情况靠自己就不行了,我们科室使用了很多治疗方法,两周帮助患者正常可以张口饮食,一个月恢复到了张口38mm。还有些拔牙以后翼颌间隙感染影响张口的,这类患者口腔科很常见,很多吃了消炎药就好了,但也有个别患者恢复不了正常张口度,时间越久越难,那就需要及时到康复科治疗了,一般2周以内都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疗效。第二类是关节盘紊乱类型,也就是大家拍MRI提示自己的关节盘“可复性移位”或者“不可复前移位”。关于两者的关系和实际意义可以参考我另一篇文章“可复不可复”。这类型的患者是最多的,简单说“可复性移位”的患者就是关节存在张闭口过程中的弹响(弹响也有很多别的原因引起,不一定肯定就是可复性移位),这样的弹响其实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有,因为基本不影响吃饭说话,很多人就让它伴随了自己的生活。但有很多人突然发生了关节弹响,或者认为它影响了自己的生活,那就可以到医院寻求帮助,但现实情况是口腔科医生一致认为在弹响阶段是不需要治疗的,我个人认为口腔各科的治疗手段比较有限而且的确不影响患者功能,所以就直接建议患者适应弹响。其实弹响是关节盘在张闭口的过程中和下颌骨的髁突与关节盘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在闭口时处于与关节盘移位的状态,在张口过程中复位即刻发生了弹响。我认为当患者有治疗的需要,而我们康复科又有技术手段处理很多弹响的患者的问题,那就可以进行治疗。但是弹响的时间越久,效果越是不确定,我个人处理过双侧弹响10年的患者,一边不响了,但另一边就很顽固,依然弹响。因为弹响是一个与张闭口运动相关的空间位置关系,所以我们需要患者完全理解其中的原理,再将患者很多不正确的姿势和习惯教育纠正,使用颌垫配合,熟练控制自己的关节运动,最后理想的结果就是消除弹响。我们一般把治疗周期定为两周,如果两周患者的弹响依然很顽固,或者患者对于运动控制难以掌握,那我们就终止治疗。很多患者可以消除弹响,也有很多患者没有消除弹响,但因为了解弹响的原因,也最大程度改变了自己不良的习惯和姿势,也就不再因恐惧而不安,更重要的是极大程度地避免关节病发展到下面将要说的“不可复移位”的阶段。“不可复移位”是最多患者闻之色变的问题,这类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张口受限、张口偏歪、颜面部的疼痛、脸型的改变,也的确是比例最高的分类,没有之一。这类患者很多都有关节弹响史,但当关节张口不响的那个时刻,也就发生了张口卡住,张不到最大,张口疼痛。“不可复移位”和“可复性移位”一样,是描述张闭口过程关节盘位置关系的,也就是关节盘移位到下颌骨的髁突前方,在张口过程中阻碍了关节运动,通俗说就是“卡住了”。因为关节盘后方是有韧带限制其过度运动的,原本正常上下的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关系,现在变为前后关系,前移的关节盘限制阻挡了髁突正常幅度的向前滑动,张口受限,想张的更大,髁突就想把关节盘推得更远,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机械应力加载在关节盘后方的韧带,引起疼痛。这就是张口受限和疼痛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不可复移位”并不一定就会张口受限和疼痛!很多人都有关节盘的移位,身体自己慢慢作了调节适应,关节盘的后方韧带产生适应性的松弛变长,因而也就不阻挡髁突张口时滑到前方,那就张口正常,也没有韧带的刺激没有疼痛,完全不会有任何不适。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见,正常人中有很高的比例其实就是关节盘移位的,很多患者就诊一侧张口受限和疼痛,拍MRI发现另一侧也移位了,却从来没有任何感觉不适都应证了这点。介绍了“不可复移位” 的概念,我们继续说说“不可复移位”患者的治疗主流的治疗有以下几种:手术:对于大多数患者,尤其早期的患者,无论是国外的就诊指南还是我个人都不推荐,更不应该是在没有任何保守治疗的前提下采取的方式,因为手术的创伤可能比原来的问题更糟糕,复发率很高(尤其是关节镜手术),当复发后只能再次手术。只有当关节出现严重磨损,脸部变形明显,保守治疗解决不了疼痛和张口受限,患者也明确了风险和收益的情况下才适用手术治疗。关节腔注射:不论注射什么,注射就是侵入性的治疗,不算保守治疗。那么小的关节腔,注射了大量的液体,对关节囊也有一定的损伤,但对于关节盘黏连,或者关节炎性介质明显的患者,往往效果很快很明显,大家也需要知道风险和收益,自己决定。热敷:这是口腔科医生最多提及的,大家可以试试,用热毛巾湿热敷,不超过10分钟,如果两天没有效果,那就没有效果了。也有人用什么艾疚,或者别的热源,反正注意别烫伤,我又见过门诊寻求治疗的患者耳前自己烫伤的。针灸:中医对此病的理解应该和西医不同,不能作客观评论。反正一个治疗方法,两周没有任何效果,就应该考虑是否对自己有效了。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不是单单只有理疗做做机器那么简单,但大部分地区的康复科治疗这个病就是做机器的理疗。在国内我们科室开展了针对各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和病情分类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不可复移位”的患者,在早期两个月内还是有非常高的机会“手法复位”,也就是有希望完全恢复正常关节盘位置,也再次印证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为移位时间太久,关节囊等软组织已经黏连挛缩。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早期来的患者就一定能复位,也不是每一个“被复位”的患者最终都能维持正常的关节盘位置的。在临床中我们并不追求患者的“复位”,能“复位”最好(治疗时间更短,立马解除张口受限和疼痛),对于不能手法复位的患者,康复科的治疗就是帮助患者的关节适应新的位置,消除疼痛,恢复张口度和功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才是最主要的。因此大家不要盲目追求复位,要理性认识治疗的方式,更不能简单认为“手法复位是很简单的,适用于每一个人”“只有关节盘复位才是真的好”。康复治疗也不单单局限于颞颌关节,这个病的发病因素有很多不良姿势习惯,包括不正确的认识和心理状态,康复科都竭力帮助患者去纠正和调节。康复科的患者应该是复发率最低的,因为从发病的源头做了处理。很多患者同时存在颈椎的问题,这甚至也是发病因素之一,康复科也都一齐处理,在科室可以看到很多患者在锻炼着各种颈肩动作。九院康复科对此病的介入,填补了国内保守治疗的空白,也将国外最主流全面的保守治疗方式和理念带给每一个患者,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也有大量在九院康复科进修的医生把这一技术带回了自己的医院,为自己地区的患者提供了一样的治疗。口腔操:其实有很多种口腔操,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患者的,真的建议大家不要乱做,很多操的目的是大相径庭的,只有到专业医院,才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各种偏方:疗效也无法评价,但是大家记得一点,这病很多人是自己身体就会适应的,这也是为何男病人远远少于女病人,那么在自己瞎折腾两周没有任何改善的时候,请不要再继续这样的治疗了。药物: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消炎镇痛类的,不痛一般不需要吃,有些患者有骨质的磨损(也就是等下说的第三类)疼痛明显,还是要吃一段时间的。另一类是营养软骨的,如果没有提示骨质磨损,也不需要吃。颌垫治疗:颌垫治疗是口腔科处理这个疾病用的最多的方法之一,疗效还是肯定的,但因颌垫种类繁多,医生的个体性差异不一致,病人的病情复杂多样,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但个人认为这个病的治疗只治疗关节,而不改变行为习惯和姿势,真的不一定能去根。正畸治疗:一般不作为这个病的主要方式,而且正畸科对有关节盘移位的患者还建议患者先治疗关节病。拔牙:一般是智齿,一定也是在专业口腔科医生建议下,明确疼痛和张口受限是因为智齿原因,才决定拔或不拔。休息位:被很多患者称为神位,其实很简单普通的姿势,大家在地球,就要臣服于它的引力,那就一定应该是休息位。这是被我们强调每个患者必须掌握和适应的。学不会休息位的患者,我认为疗效很难说。总结针对“不可复移位”患者的治疗,从康复科来说,的确不是那么难,但“得病时间越久、治疗配合度越低、理解能力不足、纠结必须手法复位、对未来没有足够安全感、追求脸型完美、迷人的忧郁气质”的患者,真的真的效果就很难说了。。。第三类是骨质磨损,这类患者可以合并在上面任何一类患者中,一般都是中老年患者,如果不幸你不是中老年患者缺又有这个问题,那么我唯一的建议,就是赶紧学休息位和维持良好颈椎姿势,把缺失的牙补上,避免单侧咀嚼,尽量不吃硬物了。但很多年轻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则非常纠结于这个问题,对于骨质磨损,脸部变形的恐惧,让她们四处投医,网络中也充斥着大家对日后脸部变形更加严重的各种猜想和恐惧,其实在关节盘移位的时候就会发生脸部变形,这时候不是骨质的磨损,而是因为一边没有关节盘的垂直高度使下颌骨左右不一样长短,或者左右下颌骨不在同一平面发生左右旋转,一般是往患侧旋转,使脸型发生改变。对于关节盘的移位后发生的脸型改变,是即刻发生也是比较稳定的。但如果休息位学习不好,或者还是咀嚼硬物,使关节长期受压负重磨损,就会继发骨质的磨损,产生更严重的变形。所以又要强调休息位的重要性。还有一些患者抱怨自己的肌肉萎缩了,关节有炎症会使肌肉受累萎缩,得病后患侧关节用的少,肌肉也会萎缩,但只要日后慢慢正确使用关节,肌肉还是会慢慢强壮丰满起来的。纠结在这些问题的患者我认为心理需要调节,转移注意力,再说有多少人的脸是完全左右对称的,又有多少人会从正面直视你,得病了,只能积极治疗和适应疾病带来的身体上的改变。第四类是关节脱位,很多患者会把这类和“关节盘不可复前移”混淆,这完全是两种病,关节脱位是张太大闭不起来,并非张不大。关节脱位的患者比例还是比较低的,但脱位患者的治疗没有很明确效果的治疗方法,在这里希望他们都尽快恢复。这类患者我建议还是去检查咬合问题,同时也需要改掉大张口的习惯,学习良好颈椎姿势。这篇文章是在我脑袋里存了很久的,一直也偷懒没写,但是当看到太多病人那么迷茫时,我一定是下了决心写下此文。我自己曾经是这个病的患者,发病率那么高,不得也难呐。。。我经常在科室和病人说,我自己就得过,第一次是在咀嚼甘蔗疲劳后第二天发生的,早上关节卡住,张口受限,我自己综合了好多治疗,第二天才使自己的关节盘回到比较稳定的状态,用了3天的治疗完全恢复。至于用了什么方法,大家也不需要多问了,都是非常专业的方法,真的不是自己能搞定的。第二次就在2014年,一开始只是牙龈在吃冷的食物时酸胀,我想最多也就龋齿了,也没有太放心上,但突然有天晚上剧烈的疼痛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主要就是表现为几块重要的咀嚼肌疼痛,我开始重视,一开始判断是自己最近疲劳,颈椎姿势不良造成肌肉问题,也立马做了治疗,症状减轻,但夜间痛也提示有炎症,我马上寻求口腔科检查,再排除了龋齿问题后,最终把焦点聚焦在了我的一颗智齿,我所有智齿早早就全部长齐,四颗中唯独这颗稍有不正,但从没有任何不适,接下来的两周我明显感觉它在继续冒出,偏歪的它顶到了前一颗牙齿,咀嚼痛也开始存在,但这阶段晚上不痛了。最后我拔了这颗智齿,拔牙的医生说我之前应该有过牙龈的炎症。因此,之前的夜间痛是炎症引起,后来的咀嚼痛则是智齿引起。那么多复杂的问题就发生在了我自己身上,我也还是需要寻求两个不同部门口腔科医生帮我确定问题。此文写于拔牙后的一周,症状完全消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确纷繁复杂,同样问题,不同时期来的患者就完全不一样的病情了,又加上心理因素也影响着此病的转归,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和医患沟通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希望本文帮助患者认识本病,方便就医,选择治疗。
以上这是一位63岁的女患者,主要症状是双膝关节走路时疼痛5年加重一年,休息是缓解,曾经做过关节镜但后来没多久又开始疼痛,后又到过好多医院治疗,曾做过关节腔注射,理疗,针灸,外用膏药,但效果都很短暂,有医生建议他做膝关节置换,病人由于年龄大害怕痛苦,经熟人介绍到我这做矫正治疗,来了之后先给病人做了力学分析,测量患者双髋关节内旋度数均25度(正常45度),胫骨扭转角左边-5,右边0度,处于严重内旋状态,前足外翻左边-20度右边-15度,距下关节休息位测量左边-5,右边-3,距下关节中立位均为0,根据病人情况做力学矫正把关节间隙内侧通过改变脚着地负重的位置,把内侧狭小的关节间隙撑开,骨膜不再摩擦,疼痛当即缓解,让病人一个月后让病人观察,应该会很不错。http://www.icbmedical.com/
足底筋膜的过度拉伸会造成发炎。足底筋膜是延脚底表面分布的一条纤维组织带。当其被过度拉伸的时候,就会造成膜由跟骨处撕裂,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脚跟骨刺并发展成续发性代偿。脚跟骨刺在跟骨前方发展成为骨赘,其是由于长期发炎和足底筋膜撕裂引起的。研究表明脚跟骨刺大概以每年1mm的速度增长。成因过度旋前(足弓坍塌)、高触地角度或旋后的脚部结构拉伸了足底筋膜并导致其在跟骨粗隆的附着点处撕裂。症状在早上起床或久坐后站起来的时候都会感到足底跟骨处的隐痛或者剧痛。一般来说,疼痛在走动几分钟后就会减退,其可能是间歇的也可能是持续的,并可能发生在脚后跟的中部、两侧或中心位置。治疗主要通过矫形治疗来重新校直生物力学结构。·低位戴氏贴扎法也可以用做辅助治疗。·针灸和运动可以缓解疼痛。·抗炎药物治疗(短期)。
一足底筋膜炎的定义足底筋腱出现无菌性炎症,属于足跟痛的一种。二临床表现足底靠近足跟或足部中央等有疼痛感,通常发病缓慢。好发于较肥胖中年妇女和喜爱运动者,如长时间跑跳的专业运动员、舞蹈家以及长距离行走的普通人。另外喜好穿软底鞋和大运动量的人也多见。在早晨下床或行走头几步时感疼痛较重,进一步活动后疼痛可部分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又可加重症状。检查时可见足跟部前内侧肿胀。跟骨内侧结节及跖腱膜起点2-3厘米处有明显压痛。还要观察有无足部力线异常,有无胫骨内翻,足内翻及平足、高弓足,跟腱有无挛缩等。X线检查:约50%病人可见跟骨结节跖侧有骨刺。B超及MRI检查可见跖腱膜增厚,水肿。疼痛的常见部位。有些人也表现为前足痛和中足痛。四病因和病理确切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如下:(1)步行时,跖趾关节背伸,牵拉足底筋膜,从而牵拉跟骨结节。随着年龄增大,足部肌肉、韧带力量减弱,足底筋膜牵拉跟骨结节的力量增大,长期反复牵拉使足底筋膜起点部发生微小撕裂,继发炎症,引起疼痛。(2)足底筋膜跟骨止点处的骨膜炎和跟骨内侧结节的疲劳骨折。(3)屈趾短肌止点炎症和水肿及其增生的骨刺导致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支神经的卡压。足部的一些其它疾病,如足弓下降、胫骨内翻、跟腱挛缩、跟骨外翻、足旋前畸形,中老年人的足部肌腱、韧带发生退变后足弓的改变等,都会使足底筋膜承受更大的应力,长期慢性的牵拉可使局部腱膜发生微小撕裂,局部水肿产生无菌性炎症。最近有人把足底筋膜炎称为“网球跟”。五治疗传统方法如下:(1)减少足跟的冲击,如减肥、避免大运动量活动。(2)理疗,如超声波、肌电刺激、冷热外敷、推拿按摩等。(3)消炎止痛药和局部封闭。(4)石膏固定。(5)体外震波疗法。(6)手术治疗,跖腱膜部分切断术等。六欧美治疗方法如下:足底筋膜炎治疗鞋垫:根据力学和减压设计,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造,柔韧有弹性,具有很强的避震力。减轻脚跟触地时产生的压力,将足跟的压力得到均匀的调解和分布,蓝色硅胶部分更加柔软舒适,缓震减压更强,应用足跟垫后,明显缓解跖腱膜的张力,减轻其劳损,从而达到消除局部炎症,缓解疼痛的目的。七足底筋膜炎的注意事项要解决恼人的足底筋膜炎,也可以从日常生活着手,控制脚部发炎,减少疼痛。预防永远比治疗更为重要,因此平时就应注重足部的保养工作,注意选购鞋子的基本重要原则,避免持续长途步行;运动宜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足部感到不适时,应尽早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以下提供日常生活护足撇步: ★撇步一:减少足部冲击性活动 如跳跃与跑步,尽量少踩硬地板及用力踏地;长期站立工作者,穿着合适鞋子,并间歇性休息。 ★撇步二:控制体重 体重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全身的重量都要经由足部来承受;如果能控制体重的话,相对的足部负担就会变少。少搬重物也可减少足部的负担。 ★撇步三:热敷 患者可让疼痛处泡热水或局部热敷,一天数次,每次约十至十五分鐘,可缓解疼痛。 ★撇步四:勿盲目脚底按摩 很多人喜欢找人做脚底按摩,认为愈痛愈好,临床上有医师发现,不少人因做脚底按摩,按出足底筋膜炎。医师表示,民众在接受脚底按摩时,千万不要硬着头皮忍痛,疼痛难耐时,一定要请按摩师放轻力道或停止。 ★撇步五:勿走健康步道 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千万不要以为走健康步道可解决足部疼痛,反而会加重发炎情况。所以有此毛病的人,最好不要赤足踏地、避免行走于凹凸不平路面。 ★撇步六:选择有后跟杯的足跟垫 要改变穿鞋习惯,不要穿拖鞋,因为拖鞋没有包复性。但有两个重点,一是鞋子的后跟是有包背的,可以像塑腰一样把脚踝底的脂肪组织塑起来;二是垫硅胶足跟垫,足跟垫柔软有弹性,行走时才不会碰到痛点。
王运龙1, 赵医琳2关键词:手术治疗 腰间盘突出 马尾神经损伤 腰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其病变发展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常常导致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给病人带来终身的痛苦。本院自1997年6月至2007年10月在手术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224例中,合并马尾神经损伤者49例,占21.8%,根据本组随访疗效提出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25~61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2d,最长10年。椎间盘突出部位:5例L2,3,6例L3,4,17例L4,5,11例L5S1,L4,5,L5S1双间隙突出10例。病史及发病诱因:36例有慢性反复发作性腰腿痛病史,13例既往无症状突然发病。出现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至手术时间最短8 h,最长6个月。31例有慢性腰疼病史但无明显诱因,8例腰扭伤,3例发生在推拿按摩中,6例发生在牵引治疗中,1例在摔伤后。临床表现:49例均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表现,双下肢痛者20例,单下肢痛者29例。大小便失禁、鞍区麻木5例,大便秘结、鞍区麻木者15例,大便秘结、尿潴留11例,大小便部分失禁、鞍区麻木18例;小腿肌肉出现明显萎缩者28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1例出现阴茎勃起异常,2例出现久站久坐后阴茎异常勃起。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腰椎不同程度生理弯曲消失,相应的椎间隙变窄。CT片显示:相应间隙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侧隐窝狭窄,部分黄韧带肥厚,部分间隙出现真空征,其中中央型间盘突出者30例,外侧型19例;合并侧隐窝狭窄者27例,伴黄韧带肥厚者18例,间盘真空征者8例。MRI检查均显示硬膜囊受压,6例椎间盘髓核脱垂于椎管内,椎体有骨赘形成。2手术方法5例行全椎板切除(其中2例加内固定术),9例行半椎板切除,35例行椎板间开窗间盘摘除术,同时侧隐窝狭窄者行侧隐窝扩大成型术,黄韧带肥厚者切除。术中发现硬膜囊受压、变扁、部分青紫色,部分与髓核粘连,受压神经根水肿变粗,张力增大,术中所见突出的间盘未破裂者37例,纤维环破裂、髓核游离者12例,其中髓核突出并钙化须鹅眉凿者7例,黄韧带肥厚并与硬膜粘连者14例。3结果本组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7个月。参照张风山〔1〕疗效评定标准及方法:优,腰腿痛、双下肢及马鞍区麻木消失,括约肌功能及下肢功能基本正常;良,腰腿痛、双下肢麻木基本消失,二便功能明显恢复,但仍有异常感,下肢肌力大部分恢复,工作生活基本正常;可,腰腿痛基本消失,鞍区仍麻木,下肢肌力部分恢复,行走仍有困难或步态异常,生活可自理;差,腰腿痛有缓解,鞍区麻木,括约肌功能无改善,下肢肌力部分恢复,行走仍需扶拐。本组优7例,良29例,可8例,差5例(此5例术后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基本消失,2例大小便功能恢复,但鞍区麻木、阴茎不能勃起;2例出现大小便部分失禁、鞍区麻木、阴茎不能勃起;1例单侧下肢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鞍区麻木)。4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腰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临床上并不多见,以下腰椎发病为主,常见于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病史及查体不细,容易造成漏诊或延误治疗时机。其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这种并发病症的特点除了具有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外,还合并鞍区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男性易出现功能性阳痿,女性出现尿潴留或假性尿失禁。腰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发病机理一般认为与突出物椎管内占位及机械性压迫影响脑脊液循环,导致马尾神经充血、水肿及血供障碍有关。外伤和大重量牵引、不适当按摩多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者,一旦诊断明确,皆需尽早手术治疗,否则,如处理过晚,神经功能将难以恢复[2],目的是去除病因,解除压迫,尽快为马尾神经的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术后疗效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①马尾神经受压的程度;②手术的时机和方法。早期手术有利于马尾神经功能恢复,也有利于下肢感觉运动的恢复,手术越早,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快。马尾神经较下肢神经支配功能复杂而且功能精细,同样的压迫或损伤,马尾神经较难恢复。一般认为马尾神经受压24~48h神经水肿达高峰,压迫时间越长水肿越重,若不能及时解除压迫,神经功能将不能完全恢复。本组患者大部分在明确诊断后12h内给予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的选择对术后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减压要彻底,二是尽可能保留脊柱的稳定性。本组病例表明,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椎管扩大成型术,在保留脊柱稳定性的基础上,完全能够达到减压的目的,减压的过程中要注意间盘摘除要干净,特别是游离的间盘组织,侧隐窝狭窄者要予以扩大,使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得到彻底松解,为神经的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临床上当患者出现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时,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力求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参考文献[1]张风山,陈仲强,张鲁,等.腰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分型及预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7,7(2):50-52.[2]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154.(收稿日期:2008-11-06 本文编辑:王宏)通讯作者:王运龙,男,35岁,本科,学士学位,主治医师,河南省洛阳市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康复科(启明南路1号),邮编471000,电话13103795071,电子信箱yunlong010@sina.com
治疗前尽骨多发骨折术后3月肘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屈曲70度。治疗中尽骨多发骨折术后3月肘关节僵硬,治疗后治疗后3月患者恢复到130度,比较满意。
治疗前患者前叉重建术制动三个,后关节僵硬屈曲四十度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治疗中治疗通过变声引导下精准小针刀松解加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后治疗后2月患者恢复屈曲110度能完成下蹲。
治疗前患者后交叉韧带撕裂骨折术后三个月关节僵硬屈曲七十度活动受限。治疗中治疗通过关节僵硬松动,理疗,臭氧水注射,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治疗后治疗后即刻患者膝关节恢复到一百二十度,肿胀消失。
一说到关节粘连大家都会想到肩周炎,还有一些骨科术后的制动导致的粘连,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关节为什么会发生粘连。以下观点是小编看到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关节发生粘连的机制 一种说法是:人体组织中有疏松成分和致密成分两种,第一种构成关节囊、肌肉结合组织层、皮下组织等,都是经常活动的部分,组织学上胶原纤维和细网纤维没有网状,不具备一定的结构。与此相反,致密的结合组织像腱膜、肌膜构成致密网状结构。创伤的治疗过程中,若保持该处的运动,则疏松的结合组织得以保持,相反,则致密结合组织增值,受损处的运动性显著受限,这是外伤后发生粘连的机制。除此之外,最常见的是关节制动导致的粘连机制也是相同的,由于缺乏运动,血液循环减慢,疏松组织短缩,失去弹性、滑动和伸展性而形成致密组织。这样的过程发生在关节囊、肌膜、肌肉结合组织、韧带等,而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即使正常关节固定4周也会产生相对程度的粘连。 另外一种说法是:关节制动之后,关节囊、关节周围的韧带、相关的肌肉、肌腱没有了正常的牵伸,关节周围纤维组织基质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使组织的弹性下降,同时降低了纤维之间的润滑作用。纤维之间的距离缩小,产生化学横键,造成纤维之间的粘连。这种横键增多增密又更加妨碍了纤维之间的滑动和在应力之下正常的拉长变形,就发生粘连和挛缩(简单地说,挛缩就是原来有弹性的组织整体长度变短了,同时缺乏弹性不容易被拉长了)。此外,组织要愈合修复就要产生瘢痕(就是俗话说的疤痕)。因为人体除了骨骼以外,其它组织基本上是靠瘢痕生长的方式愈合的,没有瘢痕形成,组织就无法长到一起,这些瘢痕会把原来能够相对滑动的组织粘合生长在一起,还可能填充组织之间的间隙,让关节腔的空间变小,使本来能够运动的组织结构逐渐丧失运动的空间。愈合产生的瘢痕在手术之后24小时就开始生长了,大约在表面的伤口愈合之后的3-6个月里是瘢痕形成的高峰期,然后瘢痕才会逐渐成熟软化(有报道认为通常可能需要6-24个月,甚至会更长)。半年后虽然瘢痕成熟软化了,但关节粘连和相关组织的挛缩是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善的,而且更大的可能性是时间拖得越久就越严重(早期轻度关节僵硬可通过练习及保守治疗手段改善;时间较长、粘连严重的只能通过手法或手术去除过多的瘢痕,才可能有机会康复功能)。 关节发生粘连常见原因 1)炎性粘连 又可分细菌性关节感染,后遗症和无菌性炎症粘连。如类风湿 2)创伤后关节粘连,如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等。 3)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后,小夹板固定术后。 4)废用性关节粘连,如长期卧床所致腰椎关节粘连,髋关节粘连,膝关节粘 不管是什么样的观点,我们都可以明确一点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关节活动度的康复练习,不但要在组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早开始(有研究表明,在膝关节术后1月内开始康复,膝关节屈曲可以达到148°左右,术后5-6个月才开始,只能达到100°,如果6-10个月才练习就只能有47°左右了!),同时还必须要坚持练习,直到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任何拖延和松懈都有可能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弥补,承受更多的痛苦,严重的时候就需要再次手术之后才可能练习恢复。 另外:不只是在伤病和手术之后,其它各种关节、软组织、骨骼的病变都可能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此外疼痛和各种原因的肌肉痉挛;制动;长期的保护性痉挛;肌力不平衡;慢性的不良姿势;各种病损造成的瘫痪或者严重的肌肉无力等等因素,都会造成软组织的挛缩,甚至是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组织的瘢痕增生及粘连! 当然!如果是因为炎症引起的关节粘连,还要判别是否处在急性期,是否需要药物干预进行消炎。 至于说用什么手段去松解粘连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做多介绍了,简单来说,一个是手法治疗,其中关节松动术应用得最多,还有就是物理因子治疗,电疗、光疗、温热疗法等等,当然还有中医上的推拿、针灸也是有一定的作用效果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也可发生于青年人;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前侧,上下楼梯或站 起时尤重,无明显畸形。体征:浮髌试验“)或(-),髌骨研磨 试验“),关节周围及髌前压痛,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 (Grade分期)l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或有屈膝畸形 及活动受限,关节不稳。体征:浮髌试验(+)或(-),髌骨研磨 试验(+),麦氏征内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 形明显,严重不稳。体征:浮骸试验(+)或(-),髌骨研磨试验 (+),或髌骨固定,膝关节内外侧均压痛,膝内外翻试验或加 强试验阳性。X线表现Ⅳ级. 如何治疗? 阶梯疗法指导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目前可取的较好的方法。 第一阶梯:保守康复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功能锻炼、中 I 西药应用、针灸推拿及运动支持),具体请咨询专科医生。 第二阶梯:在第一阶梯的基础上选择微创介入手术治疗(针刀疗法、关节镜冲洗、关节腔注射、关节镜下清除术) 第三阶梯:手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注意事项 肥胖导致身体超重,可加速关节间软组织磨损,使关节过早退化 建议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注意控制体重,同时尽量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膝关节减负,例如购物的时候自带一个手拉车,尽量少提超过10斤的物品。 当关节肿胀明显有积液时,不宜用局部推拿按摩治疗,而静力锻炼有利于损伤的恢复 注意局部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