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经常教导我们,不能偏食,各种菜都要吃一点,否则营养不均衡。这是对的,因为那时吃的东西种类较少。 但现在吃的东西种类很多,要注意的反而是食物谱不能太杂。食物太杂,我们的消化系统适应很难,超过一定限度,也是导致疾病的因素。 一般来说维持常用的食物十余种即可。
心情郁闷,工作压力力大,胃肠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应激状态下,胃肠道是充血的,加上饮食不规律,容易损伤,容易得胃癌。 然而,自然界动物们从来不是三餐定时,经常饱食的。所以,我们也不能三餐都吃得很饱,要有意识地饿,甚至隔三岔五断食一顿,有利于健康的。很多疾病就是过饱,摄入能量过多。
2013.2.16病情:泛酸,胃胀连后心,嗳气泛食,甲肿,腰椎突出,腱鞘炎,黄带,发痒,叹气,舌苔白,大便正常,痰多,肥胖,面红。代赭石24g(先煎)扁蓄10g夏枯草15g怀牛膝15g法半夏12g厚朴18g茯苓10g苏梗10g车前子10g(包煎)炒栀子10g当归10g生地10g泽泻10g柴胡15g浙贝10g乌贼骨15g(先煎)炙甘草6g旋覆花10g(包煎)鸡血藤15,元胡10川楝子10.20付。2014.1.20用药后:(嗳气少了,腰椎不痛了,黄带,发痒没了,舌苔正常。)现痰多,喉堵感强烈,有物感,双上肢发痒。代赭石24g(先煎)扁蓄10g夏枯草15g怀牛膝15g法半夏12g厚朴18g茯苓10g苏梗10g车前子10g(包煎)炒栀子10g当归10g生地10g泽泻10g柴胡15g浙贝10g乌贼骨15g(先煎)炙甘草6g旋覆花10g(包煎)竹茹10g桔梗6g白前10g海浮石10g海蛤壳15g(包煎),白鲜皮10g,生牡蛎20g(先煎).3剂水煎服。
尚宝宝,2岁,2013.9.20。4日前被驴惊吓由突受惊恐,心神被扰所致。又加冒雨汗出。临床见发热37.8度(腹部、指尖),疲乏,纳差,食后腹痛,夜啼等症。李东垣甘温除热之法也。 太子参10克,炙黄芪10克,炒白术8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升麻5克,柴胡5克,生龙牡各10克先煎, 紫苏8克,建曲8,炒麦芽10,焦山楂6克,半夏曲6克,陈皮6克。2付每日一剂,分二次服。2014.1.8北京,昨日外出吹风后发热38.5度,咽红,无汗,咳嗽,大小便正常。麻黄3克,生石膏20克先煎,杏仁5克,炙甘草3克.2付水煎服,日两次。
岳丽?:女 27 已婚 服务行业 2013.6.7 (芒种)1、 全身乏力,面部一直干黄(萎黄),人很瘦,全身皮肤松驰。---阴阳脾胃气血两亏。2、 头经常闷、晕、疼,和眼睛一起烧烧的、干干的疼,同时面部也发烧,风一吹又觉得眼睛冰疼冰疼的;头皮屑多;嘴唇发干。---肝郁化火,伤阴阴虚有热。3、 嗓子爱发炎:咽水痛,咽饭不痛(喉部被人捏过)3年了。---外伤、梅核气。4、 吃多了胃疼,恶心吐一次就好了,吃饭快了,头就有昏厥感。---食厥。5、舌像:一层薄薄的白苔,上面全是红色的小草苺点舌周围起红疙瘩,到后期就变成一个个的小白泡,小白泡流完血后就自己好了。中西药吃了都不管用。齿龈淡红嫩舌色微绛紫色--气虚血瘀。口腔溃疡严重。---肝胆、脾、心有火毒。6、 整个人觉得胸腹腔热(像火一样的烤,基本发生在晚上,发作一次1小时左右)(上身的身体外凉)。---虚热。7、下肢凉,手脚心热,脚腿冰凉,背凉、背出冷汗。去年7月份开右小腿内侧酸胀疼,捏住其腿的脚大姆指就会好一点,疼时小腿和脚会肿,晚上睡觉时发作到天亮就自己好了,现在疼的比以前更厉害了,有时睡觉时不能翻身。(十几岁时左腿和跨部疼过,看过大夫好了三年),(冷水洗浴工作史)。---足厥阴肝寒,经气不利。 上热下寒。8、 经常胸口(喉咙下)闷,气上不来,这时心跳的很快,需深呼吸。---肾不纳气。9、 有时觉得心里难受,想哭,想发脾气,恐惧、觉得要发生什么事了。---肝郁、胆怯10、大便一天一次或两天一次,成形。---11、月经周期色都正常,黑血块,黄带。---血瘀。12、QQ采集图:面少神,问答没表情、怯生(恐惧暴力伤害史)。脉弱无力。白睛兰。辨病:卑惵辨证:气虚血两;痰、瘀,肝郁病位:心肝肾、脾胃处方:乌梅30克、细辛3克、干姜9克、炮黑附片10克(先煎)、蜀椒5克、黄柏6克、黄连5克、人参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炒山楂10克、连翘9克、远志10克。
王雪?,、女,72岁。2013年3月31日初诊:二十年前胆囊术后腹泻至今,时症见口干、咽干,手紫发凉,下肢水肿,恶寒;面色青灰、黄,舌紫边黑,脉弦涩。综合以上辩证为阳虚血瘀。阳虚则寒,故见恶寒,手脚冰冷,面青;阳虚不能布化津液,水液分布不均故口干、咽干,下肢水肿,水停肠道而见腹泻;手紫、舌紫边黑、脉涩均为血瘀之象。据此以温阳活血,收敛固涩之法治疗。处方:丹参10g桃仁10g红花10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刘寄奴10g桂枝12g 肉桂6g 砂仁10g益母草30g牛膝20g 黄芪20g山药10g山萸肉10g菟丝子10g赤芍10g 归尾10g淡附片10g,三剂。方中附片肉桂温补阳气,丹参桃仁归尾等配伍以活血化瘀使得津液得以布化,肉豆蔻山药山萸肉收敛固涩以涩肠止泻,益母草刘寄奴利水消肿疗兼证。4月2日复诊,服用两剂后口干咽干好转。前方去桃仁、桂枝、肉桂、淡附片,加煅瓦楞子10g、厚朴10g、郁金10g。四剂。4月7日三诊,服药后肠鸣。去厚朴、归尾,加白芍10g。七剂。4月14日四诊,肠鸣消失,舌、脉证均大减,矢气多。说明邪气已衰,开始扶正。前方加炒麦芽10g、焦山楂10g、炒白术10g。4月21日五诊,守前方七剂。5月5日六诊,舌边色转淡苔薄,右脉弦,左脉弦细。腹胀减,矢气已少,口干缓解,腿肿缓解。寐差,晨起口苦。加姜半夏10g麦冬30g山药50g阿胶10g 红参10g合欢皮10g干姜9g七剂。5月12日七诊,大便先干后稀,舌紫暗,台边暗黑中薄。腿肿口干,晚上干咳。去半夏加淡附片12g。5月19日八诊,自诉上火后腹泻好转,余症皆减。加建曲、生牡蛎。病已大转。继服前药以巩固疗效。
毛锦? 男 7岁患儿一月前于省人民医院查得过敏性紫癜,摩拉生物共振过敏检测见:大麦、芒果、浓缩梨汁、鲑鱼、榛子,人工黄油过敏,后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无效,遂寻求中医治疗。2013年6月2日上午首诊,患儿形体偏胖,两腮肿胀(满月脸);时症见四肢多发红色圆形斑块,分布密集,发痒,受风后更甚;咽红,扁桃体肿大;自汗;纳多;寐好;大便干,小便调;舌绛,苔黄偏厚,脉数。 辨证为气分、血分蕴热。血分蕴热,动血伤津,则见四肢红斑,便干,脉数,舌绛之证,纳多亦为里热内甚之侯。斑疹发痒,受风后更甚,咽红肿,自汗等症则侯其在表之风热之邪未解。而满月脸,偏胖之形体为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即医源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表现,中医则认为是水湿内停。方见:炒牛蒡子6g 薄荷10g 连翘10g 金银花10g知母10g 玄参10g 紫草6g 防风10g水牛角10g 生地10g 白芍10g 牡丹皮10g(中药免煎颗粒,开水冲服,一日一剂)本方以犀角地黄汤为基础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加炒牛蒡子、薄荷、连翘、金银花、防风解表透热,清热利咽;知母、玄参加强泄热生津,凉血散瘀之力;紫草清热凉血消斑。2013年6月4日二诊,时已服上方3剂,四肢红斑消失,咽微红,腮肿得减,期间自行停服激素药物,纳多,大小便调,舌淡,苔偏黄,嘱服原方7剂,病痊愈。
王??女54岁患者于2012年8月29日因乳腺癌手术,其后化疗8次,后经体查见心包积液,右侧肺膜积液,右侧胸膜积液,双侧胸膜增厚,子宫直肠窝积液,子宫壁肌瘤,主动脉球突出,二型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变二期等多种病变,并发高血压。大生化检查见:血糖10.09mmol/Lg,正常值为(3.5~5.5)mmol/L;甘油三酯2.64mmol/L,正常值为(0.55~1.7)mmol/L;总胆固醇6.77mmol/L,正常值为(2.8~6)mmol/L;尿素434umol/L,女性正常值为(90~357)umol/L;谷丙/谷草转氨酶0.6,正常比值为0.8~1.5;r-谷氨酰转肽酶57U/L,正常值为(3~50)U/L;高密度脂蛋白0.84mmol/L,正常值为>1mmol/L;低密度脂白4.61mmol/L,正常值为<4.14mmol/L;2013年4月7日于我院脾胃病科门诊,时症见乏力,动则汗大出,畏寒,口干,纳差,胃脘不舒,不纳生冷,左手微肿,膝关节肿胀疼痛,伴胸闷心慌多年,多梦,带下量多,大小便调,舌淡红,苔白少津,脉细数。辩证为气阴两虚,水湿内停。化疗多耗气伤津,损伤阴阳。其症乏力,汗大出,纳差,胃脘不舒,不纳生冷,畏寒皆为气虚之候。而口干,苔白少津,候阴虚。其细数之脉象亦候气阴两虚。患者素体偏胖,左手微肿,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腔积液),心悸(水气凌心),带下量多则咎之于水湿内停,亦和其体查所见多种体腔积液。故当从益气生津,利水渗湿立法论治,方见:南五味子10g生黄芪20g车前子10g炒白术10g苍术10g麦冬30g柴胡10g陈皮12g红参10g白芍10g山药10g荆芥10g炙甘草6g姜半夏10g炒麦10g防风10g大枣10g生姜6g牛膝10g本方有完带汤化载,本为傅山先生为治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而立,然吴师亦验次方对气虚湿停疗效显著。加南五味子、炙黄芪、麦冬益气生津,敛阴止汗,防风加强柴胡、荆芥升散之力,姜半夏温中化痰,大枣、生姜益脾胃、和营卫,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炒麦芽健脾消食,亦有疏肝解郁之功。患者先后复诊5次,处方亦有轻微调整。时值五诊,累计服上方28剂,诸症均愈,已无明显症状。体查见胸腔、腹腔积液消失,心包积液微量,血压正常(服中药期间停服降压药),大生化检查仅见3项指标偏高(较原来下降),分别为:血糖降至7.13mmol/L(服中药期间停服降糖药),甘油三酯降至2.33mmol/L,r-谷氨酰转肽酶降至51U/L,其余均恢复正常。舌淡,苔微黄,脉弦数,嘱服原方7剂,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参考文献著录项目:①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④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⑤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⑥文献起止页码。⑦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 [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onmagnetic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on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programon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辨证(病位、病性):肝血虚姓名:于涵性别:男年龄:2。就诊日期:2013.5.24症状:于涵眨眼.玩IPAD所致,眨眼/掏鼻子:排除结膜炎。中医过去叫“答目”。视力1眼1.2,1眼0.75.病因病机:现在孩子多见是喜欢挑食的,喜欢吃零食的孩子。还有就是脾胃功能失调和有慢性病的孩子。由于以上的情况而至眼睛所需要地营养不足,只有通过不停的眨眼来满足眼睛表面的需要。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补充维生素A和多种维量元素。但主要还是要改变孩子喜欢挑食和喜欢吃零食的坏习惯,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和有慢性病的孩子要治好脾胃功能失调和慢性病。于涵则是久视伤肝。肝血虚而致。处方:枸杞6、茯苓6、山药6、白芍6、当归6、熟地6、川芎3、陈皮6、神曲6、白菊花6、苍术5、动物肝脏10。10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二诊服药后效果:1剂不眨眼。祝继续口服,每周复查视力一次。于涵:2014.1.1下午(最近北京、兰州、靖远、会宁都有大人、小儿相继感冒求治):咳嗽,流涕,有痰,荆芥10g 后下,薄荷10g 后下,炙甘草3g ,每人两付。很管用、尤其于老二喝了一顿症状减轻好多。菲菲问咱这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