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来,冠心病的治疗经历了一而再、再而三的革命性发展,已使得全世界的冠心病人深度受益。 1977年,瑞士医生Gruntzig利用自制球囊给一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脉狭窄的球囊扩张,获得了良好效果,自此这项冠脉球囊扩张治疗冠心病的技术,开辟了心脏介入的崭新时代;后为了防止球囊扩张后的血管壁再次弹性回缩,科学家们又想到了金属支架支撑,即冠脉裸支架时代;但支架异物的刺激又会使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所以科学家们又想到了在支架钢梁上涂一种抗增生的药来抑制血管内皮的增生,预防再狭窄。这就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涂层支架”。 目前药物支架已明显降低了支架带来的副作用,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它已经是一项相当安全和成熟的技术了,血管的再增生狭窄率已经降到了5%以下,但是毕竟有金属物永久遗留在血管内。 早在十几年前,科学家们又想找出一种可以被血管组织降解吸收的支架,既可以支撑血管解决狭窄问题,又不会在血管内遗留异物而带来副作用,而且后期还能够恢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的原始功能,这就是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诞生。 生物可吸收支架(BVS)是由一种可以被组织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根据材质的不同,BVS 可以分为三大类。大多数 BVS 是以多聚乳酸作为支架的骨架,少数以镁或酪氨酸聚碳酸酯作为骨架。十几年前全球有很多公司就进入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制,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雅培公司。2006年该公司生产的生物可吸收支架首次启动了人体植入的临床研究,2010年通过欧洲药物管理局批准,2016年通过美国FDA批准, 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BVS 因其临床应用最多、规模最大,被看作 BVS 的典型代表。 2016 年以前,BVS可谓一派欣欣向荣。随访期内,无论临床结果还是造影结果,BVS 都能与药物支架媲美,大有取而代之之趋势。然而 2016 年后的美国另两项临床科研结果显示,其效果并未达到研究者的预期,其再狭窄率有所增加。于是随之而来的是针对 BVS 的一系列质疑,因此基于这些负面结果,雅培公司于2017年9月8日突然宣布其生产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全球范围内撤市。 2014年开始,我国相继对生物支架进行研究,结果均仍然显示了优于传统药物支架的效果。与雅培的研究不同的是:1,严禁在直径小于2.5毫米的血管使用;2,严格执行PSP操作流程,即充分的预扩张、准确的直径选择、高压的后扩张,这是一个不同于常规药物支架植入的技巧和程序,也是中国医生完美手技的体现。而这些要点正是雅培研究没有注意到的致命弱点,其研究中出现的血管再狭窄也正是大多发生在小血管内。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乐普公司的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临床研究,2014年启动,随机对照研究中,三年随访结果证实了Novas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Neovas支架的降解使血管壁舒张弹性得到了恢复,内膜覆盖率均已在99%以上,效果令人振奋。2019年2月25日,这款支架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自此,生物可吸收支架,这个经历了风风雨雨的“难产”的宠儿终于哇哇坠地了。 生物可吸收支架全寿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1、支撑期(3年):新增临床事件发生率极低,支架安全性趋于稳定,完成“血管再造”,血管壁的弹性舒缩功能逐渐得到恢复,患者得到了比金属药物支架更大的晚期获益。 总之,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究和上市,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曲折,褒贬不一的认知,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进,目前所获得的数据已经令临床医生兴奋。 历经十几年的研发,开展了多项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目前经临床随访和OCT或FFR等(一种血管腔内的形态或血液动力的检查)的客观检查数据,一年、两年和三年随访结果均达到了非劣效性终点,临床不良事件和支架血栓发生率均较低,进一步显示了其良好前景。 但是否有更大的益处和尚未发现的副作用,尚需要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内证实。 支架梁的材料更新和进一步精细化,以及植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等,有可能是生物支架获得更好临床数据的关键。预估BVS的临床使用将会给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带来第四次里程碑式的革命。
仅以此文献给我广大的冠心病朋友们,祝你们健康! 心脏支架是至今为止通过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各种错误的、不负责任的、以讹传讹的宣传,同时,也确有一些专家的适应证掌握不严谨,和一些术者的不成熟,给社会带来了褒贬不一的观点,各种各样的疑问在患者及家属的脑海中生成,从而产生了偏激或消极的概念。本人以一个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冠心病介入发展的心内科大夫的名义,衷心地告诫我的冠心病朋友们:客观认识支架,合理合规治疗。 一、支架必须要放吗? 临床上,冠心病的特点是一个慢性发展,急性发病的过程。轻者可以无任何症状,由体检发现;重者可以瞬间要命。不到支架治疗或外科搭桥(我们叫做血运重建)的程度,当然不能过激的放支架或开刀;但如果到了必须支架或开刀的程度,而你又过度抵触,不愿去支架或开刀,过度迷信药物保守,甚至食疗、秘方、偏方等,那你就会错失很好的治疗时机,并有很大的风险存在。所以,医生支架或搭桥的建议,都是给你做了全面的评估后才提出的,具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冠状动脉支架到底是放了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心脏支架治疗是把双刃剑,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这就要具体到每个病人而言了。但凡是医生建议支架治疗的病人,肯定是支架治疗给他(她)带来的好处要远远大于坏处,这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收益和风险比。支架治疗的好处是救命,改善心肌缺血受损,消除胸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坏处是增加血管内膜增生和血栓的风险。但是由于近年来一代一代新的科技出现,例如药物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高效抗血栓药物、抗增生药物等的应用,只要病人能够按医生要求规范用药,规范一级预防,这种支架带来坏处的几率只有3-5%。 三,冠状动脉到底狭窄多少要放支架?狭窄多少不放支架? 这要看病人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网传狭窄70%也好,75%也好,都是很片面的。原来指南要求,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0-75%以上,有症状的冠心病可以放支架。现在又有研究提出稳定型心绞痛狭窄达90%以上可以放支架,但是这都是模式化的理论。我们要根据病人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干预。我们常说“优势血管、重要血管、重要部位要偏积极些,非优势血管、非重要血管、非重要部位要偏消极些”。比如左主干血管(相当于树根部分)狭窄50%就可以放支架,前降支或右冠脉近中段(相当于主要树干部分)狭窄75%可以放支架,回旋支远端(相当于次要树干的树梢部分)即使100%闭塞了也不一定要放支架。所以,是否放支架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放了支架,冠心病能好吗? 冠心病是个可防可控,但不能治愈的进展性疾病。支架起不到治好冠心病的作用,支架只是解决冠脉局部管腔狭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没有放支架的血管,仍然会发展到放支架的程度。所以,积极的进行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才是最基本的。如果诊断了冠心病,无论放不放支架,都需长期服药。 五、支架术后,能做磁共振吗? 第一代支架是不锈钢的,核磁共振的强磁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更多的支架是钴铬合金、镍槔合金、高分子可降解材料等,核磁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所以目前推荐,市面的支架可以在1.5T磁共振场强下进行检查,不受影响。 六、支架会移位吗? 支架植入是用高压球囊(16-26个大气压)把金属支架丝挤压嵌入血管内膜板块组织内的。刚刚植入时,支架金属丝的血管一面是暴露的,一般3个月后就可以完全包埋在血管壁内,即使剧烈活动、突然的体位变化、剧烈咳嗽等都不可能会引起支架移位。 七,冠脉支架有寿命吗? 支架没有寿命。如果支架植入成功,病人又预防控制做得好,也不是容易增生的特殊体质,也就是说支架不发生血栓或再狭窄的副作用,那可能一辈子就是畅通的;但如果放完支架了,症状好了,你就什么也不在乎了,胡吃海喝,不吃药了,那有可能随时就会发生血栓事件,出现心梗,支架也就废了。 八、听说支架成本很低,为何卖那么贵? 单从一个支架的结构上看,一根金属丝的价值肯定不贵。但一个支架的研发、制作、改进、动物实验、一、二、三、四期临床试验、技术培训,到医生用专业技术、专业工具植入体内,这期间产生的价值绝不是那些谣言说的成本很低。最早的支架全是进口的,裸支架2万、药物支架4万,但后来价格已经一降再降,而且大量的国产的各种支架上市,疗效很可靠,价格很低了。目前市售国产的药物支架6000-7000元,进口药物支架13000-14000元。某品牌进口支架目前在美国本土也买1500-1600美元。 九、支架保质期多久? 支架生产包装后严格消毒,这个消毒后的支架是有有效期的,一般金属支架是1.5年。但生物可降解支架要求低温保存,效期更短一些,是一年。支架植入体内后就不存在保质期的问题了,因为随着时间推迟,血管内皮增生,会覆盖支架。 十、支架是金属的,放到体内会发生排斥反应吗?会过敏吗? 早期支架的材料以不锈钢为主,目前更多的支架材料是钴、铬、镍、槔等合金,这些金属的组织相容性都非常好,很多的医疗植入物都采用这些材料,比如骨科常用的固定板、关节等,几乎不会发生排异。所谓的支架后过敏,最多的是支架后必须用的药物过敏,比如阿司匹林、他汀等,并不是金属过敏。真正的金属过敏的发生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十一,放了支架就需要终生吃药? 因为冠心病是个治不好的、慢性发展的、老龄性疾病,所以本身需要终生预防和控制,包括生活习惯和药物控制。放支架只是一种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关键时救命的一种措施,终生吃药并不是因为放了支架,而是因为你体内的环境指标本身需要终生控制达标。但需强调的是,放了支架就一定要在一定期限内(要求一年)吃“坚决不能少”的三种药,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在这个期限内“吃药比吃饭重要”,不可漏服。 十二、支架术后多久需要复查? 支架术后复查有三个目的:一是有没有吃药后的副作用发生,比如吃他汀后肝脏、肾脏功能损伤;二是有没有出现支架带来的副作用,比如血栓、再狭窄等;三是有没有吃错药、少吃药、或不吃药的糊涂病人、或依从性不好的病人。所以我们一般要求,如果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一个月、三个月来看一下医生,必要时复查一下一般的检查项目,6到9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造影复查,看一下支架有没有出现再狭窄的情况。不管什么原因,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可疑心脏症状,就要随时复查。 十三、为何手术前需要做一系列的检查? 做支架前我们要对病人的冠心病做一个分型、分期的评估,同时也要有个全面客观的全身状态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冠心病到什么程度了,适不适宜做支架等。一般检查心肌酶谱、凝血常规、血常规、肝功、肾功等。每一项检查都是有特殊意义的。像做心肌酶谱的检查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发生心梗,如果发生心梗但患者来院检查不及时,错过黄金救治时间,那就需要重新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十四,冠心病发作到底是支架好?还是外科冠脉搭桥好?还是药物保守治疗好?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保守治疗、支架治疗和外科搭桥治疗。药物治疗始终贯穿于每项治疗的全程。单纯的药物治疗、或者复合一些氧疗、理疗等均可视为保守治疗。那么到底是哪一项治疗好呢?绝不能一概而论,支架治疗和搭桥治疗都是不得已的办法,具体病人具体分析。比如一个药物已经控制不了的心绞痛病人,必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冠脉造影显示的是单支血管病变,那么支架治疗就省时、省钱、恢复又快又好,当然要支架治疗;但如果冠脉病变很重、钙化、又是多支血管病变(指南上有个SENTAIX评分超过33分),支架的风险就会很大,效果也不一定好,那就要外科搭桥治疗。但还有一类特重的病人,药物保守无效,又合并全身其他疾病、比如肝病、肾病、肺病等,外科也不能开刀搭桥,冠脉病变也很复杂,支架风险也很大,但是不进行血运重建症状又不能缓解、也不能降低猝死的几率,那就仍有必要“姑息支架治疗”。就是支架只解决最容易解决的、没有风险的、引起症状的血管狭窄,越简单处理越好。总之,冠心病采用什么样的治疗一定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方案个体化,绝不能一概而论。 十五,支架技术是国外淘汰的技术? 用数字说话:我国心脏支架手术在 1988 年时只有52 例,2000 年突破 10 万例,2016 年67 万例; 我国是14亿人口! 美国支架例数每年高达100万例; 而美国的人口为3亿! 十六,支架技术被滥用了? 2017年8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强势辟谣:对“心脏支架被滥用”的说法给予了回应,称我国单个患者平均支架使用数实为1.5枚,并且每个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都在国家级质控体系之下,不存在心脏支架滥用。 十七,现在有了更新的融化血栓、取出血栓技术,也有了旋磨、激光、超声消融等打通血管技术,再也不需要支架了? 网传很多溶栓、取栓、旋磨、激光、超声等新的冠状动脉开通技术的动画,而且大多还夸张地说“再也不需要支架了,支架大夫要失业了”。这些所谓“新技术”,其实早就有了。首先说溶栓药物是上世纪中叶就有的,比如尿激酶。只是近些年确有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新型溶栓药,而且已经很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了。但溶栓是有条件的,必须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6小时以内才有效,而且溶的必须是“血栓”,冠脉内膜的“斑块”是溶不开的。取栓、抽栓技术也早就应用于临床,但对象也必须是“血栓”,不能是“斑块”。急性心梗往往是血管内膜斑块造成狭窄的基础上,斑块又破裂诱发血栓。所以即使溶掉或取出了血栓,也仍然需要支架解决冠脉狭窄的问题。旋磨、激光、超声消融技术等确实是消除斑块的技术,这些新的技术可以把血管内膜的斑块碎化分解成比血细胞还小的颗粒碎片(一般小于10微米),随血流冲走或被吞噬细胞吞噬,或者使斑块气化消失。但是这些技术的实施,仍不能使血管达到原有的血管直径,也不能使血管内膜光滑如初,而且这些操作都是通过瓦解内膜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仍然有血管内膜的损伤和残余的狭窄,这就仍然需要支架来完成最后的任务。所以这些新技术是针对冠脉病变的复杂程度应运而生的,是开通血管的不同利器,它们并不能代替支架。 十八,植入几个支架合适?超过三个就必须搭桥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就有这么一种说法,超过三个支架就不好了,而且很多地方的医保审核也以三个为界,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无容置疑,支架放的越多(严格来说应该是支架覆盖越长),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几率就越大。但是,我们还必须针对个体病人,全面权衡支架、搭桥和保守治疗到底哪个给他(她)带来的好处最大、风险最小。一般情况下,多支血管需要放支架,数量在三个以上,又没有外科手术的禁忌症,我们常规会建议去做搭桥。但是如果一支血管需放三个支架,我们一般不会建议去搭桥。因为为了解决一支血管的问题,支架很容易达到目的,而且创伤小、花费又少、风险又小、效果又好,没必要大动干戈去搭桥。所以,必要的支架几个都不多,不必要的支架一个也多,我们不能以支架的数量来衡量手术的合理性。 十九,支架还能取出来吗? 很多病人会说,“我冠心病好了,支架还能取出来吗?”。不能!支架是高压嵌入到血管内壁的,而且一段时间后完全被血管内膜所包埋,和血管形成了一个整体,所以这种金属丝是永久遗留到体内的。不过,目前有一种生物可降解支架上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做成的,一段时间后可以完全降解吸收成血管结构,体内不会存留任何异物。 二十,“装上心脏支架,就等于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了,心脏支架仅仅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特别有效而又救命的措施,对于慢性的心绞痛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因为心肌缺血所造成的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猝死的风险。是否可以延长或影响寿命?目前的大数据资料尚没见到定论。至于支架带来的副作用跟它带给病人的收益来比,远远可以忽略。任何医疗行为和措施都是双刃剑,我们不能无限放大这种副作用,来抵触这种技术的进步。所以这种“倒计时”的说法特别荒唐。再者,任何一个人一出生不就进入生命倒计时了吗?跟支架有什么关系呢? 心血文章,欢迎科普;可以转载,拒绝抄袭!
冠脉造影检查时,病人躺在导管室检查床上,局麻下医生从大腿上的股动脉、手腕处的桡动脉或者肘部的肱动脉穿刺,插入专用导管冠状动脉,由导管向冠脉内注入造影剂,使心脏的表浅大中冠状动显影,并根据显影的图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冠脉狭窄等情况。假如病人在检查过程有何不适,随时可以跟医生进行交流,撤除导管后穿刺部位需要压迫、定时制动,因此冠脉造影检查本身没有平常人相传的那么痛苦,就是一种微创的检查。需要行冠脉造影的人群1、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病人。2、有胸闷、胸痛症状,高度怀疑有冠心病病人。3、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或外科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病人。4、50岁以上需做重大手术的病人。5、无法解释的心电图异常需排除冠心病的病人。6、经冠脉CT检查有血管严重狭窄的病人。行冠脉造影有没有什么危险 (1)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无须开刀,在局部麻醉下仅将特殊的导管经上肢桡动脉或下肢股动脉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地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记录显影的过程。如果需要进一步行冠脉球囊扩张或者支架置入术,手术时间会相应延长。(2)检查一般只需要15~30分钟,如果是常规桡动脉穿刺只需桡动脉腕式加压器加压8小时,不影响病人下地活动,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绝大部分病人都能接受,现已逐渐成为一项较常规的检查手段。(3)心脏是一个持续做功的重要器官,在冠脉造影过程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医护人员可随时观察,及时处理突发情况,所以不用过于担心。冠脉造影能看到什么?打个比方,如果说冠脉CTA是拍照片的话,冠脉造影就是在X线下拍小视频,可以动态、直观、多角度了解冠脉病变,有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有木有,即便是对医学不甚了解的人们,也可以读懂其中的信息,这是目前冠脉CTA尚无法代替的。冠脉造影结束后需要做什么因为穿刺的是动脉,造影结束后需要压迫穿刺点,上肢动脉制动6个小时,手掌可能出现轻微肿胀、疼痛,解除压迫之后就缓解。但病人切不可私自动手,提前解除压迫,否则可能造成出血,还需要重新压迫制动。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觉得冠脉造影并不是传说的那么恐怖呢?本文系孙玉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很久以前就看到一篇关于心脏支架的文章,这文章还在网络上流传一时。大概意思是说:支架手术是发达国家已经过时的手术,支架手术有种种弊端,现在支架手术是利益驱动。面对这样一篇混淆视听的文章,在痛恨作者的不负责任的同时也深深地担忧,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很多患者朋友都信以为真。现来聊聊心脏支架,愿患者朋友对冠心病和支架有个正确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面对患者朋友,无法用专业语言描述心脏支架对人类健康做出的伟大贡献。只想描述几个事实让患者朋友自己去判断真伪。我是2012年去德国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当时在该中心心脏支架仍然是冠心病主要的有效治疗方法。此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10.2.11因心脏不适住进医院,并于当日做了心脏介入手术,医生在克林顿的冠状动脉放入两个支架,保证动脉的血管通畅,以治疗心脏缺血导致的心肌梗死。还有一个事实是进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心内科医生自己也因为冠心病植入了心脏支架,大量心血管内科医生的亲属也因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植入了心脏支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事实。那得先了解什么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分分秒秒都不能停止工作,心脏一旦停止工作,人立即陷入生命危险,在医院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有效的抢救可能挽救生命,而在医院外,绝大多数心脏停跳直接导致死亡。心脏分分秒秒的工作需要营养物质的充分供应,提供心脏营养物质供应的动脉叫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血流不畅或血流中断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甚至导致死亡。犹如田里的禾苗,若河渠堵塞,水流不畅,麦苗就会因缺水而变黄。若河渠堵塞,水流中断,麦苗就会枯死。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会导致心脏血供不足,引起心肌缺血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叫心绞痛;冠状动脉闭塞30分钟以上心脏心肌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死亡,这叫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期间,可能发生心脏停跳,心脏破裂,死亡。对于重度狭窄的冠状动脉,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支架手术和冠脉搭桥术是两个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措施。支架是一个网状的和病变血管形态吻合管状结构,通过介入手术把支架送至严重狭窄的血管处,保证血管通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借助介入手术打开闭塞的血管,抢救频死的心肌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为什么有的人心脏支架手术后效果非常好,有的人却又再次出现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很多病人行心脏支架后,多年的症状一下子没有了,就以为冠心病全好了。其实不然,如果不良生活习惯不改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还存在,其他部位的血管或支架植入部位的血管还可能再次出现狭窄,甚至闭塞。所以说支架手术能有效修复,再通严重病变的血管,但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冠心病的根本预防在于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状态。只有彻底改变引起冠心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才是冠心病的根本治疗,健康的钥匙在自己的手中。
饮食控制、运动、规范的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措施的五驾马车,其中,运动治疗不仅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 病情控制,也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变为糖尿病。但是,许多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缺乏对患者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较强的运动指导,往往只是简单说要进行运动锻炼,很多病人 想要锻炼但缺乏具体的指导,无所适从。本课程讨论社区医生如何来开糖尿病的运动处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运动治疗的意义运动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运动的准备和组成运动治疗咨询的5A策略运动的注意事项学习的效果完成本单元后,您应该: 了解运动治疗对糖尿病人的意义 了解运动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了解运动的准备和组成 了解运动治疗咨询的5A'S策略 了解运动的注意事项运动治疗的意义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改善血脂适当减轻体重有利于慢性并发症的控制运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宜的运动对象是:血糖在16.7mmol/L以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 稳定型的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11.1mmol/L以下)、 儿童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禁忌症: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 或血糖波动明显的糖尿病患者、 有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酮中毒、酸中毒、 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并活动后加重 严重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足 严重的眼底病变运动前准备运动前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与医生讨论运动方式、运动量、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自我检测血糖,掌握识别和处理运动中低血糖本领、运动适宜的时间是餐后1-2小时,尤其早餐后和晚餐后,不要空腹运动避免在胰岛素和降糖药作用最强时间运动运动前和运动中适当进食大量运动如爬山、郊游,运动前适当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运动后适当增加饭量运动中发生低血糖,要停止运动,并进食含糖饮料糖块,10分钟后自行缓解,不能缓解送医院治疗选择合适的运动鞋袜、运动场地平整安全运动时最好有伙伴、陪伴随身携带病情卡片、水、糖果、含糖饮料、果汁告知家人去处地址 运动治疗方案 热身运动、体育锻炼、放松活动热身活动---5-10分钟,如步行、太极、广播体操等体育锻炼---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指大肌肉群的运动运动项目:散步、骑车、跳舞、游泳、太极拳、慢跑等运动项目交换不适宜项目:快跑、举重、驾驶飞机等放松活动---5-10分钟,运动量----以心率为指标,170-年龄,大约是最大运动量的70%。运动时间---20分钟运动频率---每周3--7次运动量评判---个体主观、根据心率计算完成本单元后,您应该: 了解运动治疗对糖尿病人的意义 了解运动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了解运动的准备和组成 了解运动治疗咨询的5A'S策略 了解运动的注意事项
在临床工作中,我经常很痛心,也很无奈。 古人说过: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充当下医的角色,我们很痛心,也很无奈。在我接触的病人中,尤其是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他(她)们总是不好自己的健康当回事,等到疾病晚期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不说,疗效有时也不尽人意。当然修过的器官哪有原装的好啊!!所以我在此奉劝和我妈妈一般大的叔叔阿姨:防病大于治病,而且防病很简单,治病却很复杂。病从口入,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 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是很多老年疾病的元凶。但是烟是可以戒的,胖是可以减的。血压、血糖、血脂只要控制好了,和其他健康人也是一样的。为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牢记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宣言: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里平衡。
空腹喝粥,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在喝粥前先吃点儿主食,然后再喝粥。 粥是碳水化合物,容易消化吸收,能很快被机体代谢掉,所以,在进食较多量粥后,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餐后血糖的增高,又因为其持续的时间较短,很容易引起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粥的血糖指数比米饭高,但是不等于糖尿病患者粥就绝对不能吃了。可以喝粥,但不应在空腹状态下喝,空腹喝粥,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在喝粥前先吃点儿主食,然后再喝粥。控制进食量 血糖升高除与食物消化吸收有关之外,更主要的是与进食的量相关,在同等数量下,喝粥比吃米饭升血糖高。但是同样数量的大米,熬成粥会比做成干饭体积增大好多倍,2两米饭比1两米粥含糖量高,这样比较起来比吃米饭血糖升的慢。选择混合粥 少喝白粥,多喝混合粥。在大米中适当加入糙米、苦荞、糯米、高粱、玉米糁、燕麦片、绿豆、赤小豆、白扁豆、芸豆、黄豆、芝麻等各种杂粮混合熬成的粥,其升糖指数将明显低于只有大米的白粥,可增加膳食纤维,还降低了食物的血糖指数,又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喝粥时还可以搭配一些蔬菜和荤菜,或者和馅饼、包子等带馅的食物一起吃,同样可以使混合后的食物血糖指数下降。喝稀别喝稠 多喝稀粥,尽量不喝太稠的。因为熬粥的时间过长,粥的糊化程度高,喝起来虽然口感好,血糖生成指数也就越高。喝粥时应当慢慢地喝,拉长进食时间,这样血糖升高就缓慢了。
不开刀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母亲在怀孕期间由于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病毒性感冒)而造成的胎儿心脏发育全,从而使心脏在出生后该闭合的部位没有闭合,造成的一些缺损,使动静脉血液混流。重者出生后即死亡,轻者可无症状不用治疗,而多数在两者期间,影响体格发育,影响生活质量而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封堵器械是什么?手术如何做?什么叫介入封堵?利用特制的记忆合金材料做成适合于缺损部位的形状的封堵器,然后压缩成管状装入输送器内,在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输送器送入血管,然后将输送器顶端的封堵器送入缺损部位,在X-光及心脏超声的引导下推送封堵器,位置满意后彻底释放,封堵器便牢牢地卡在了缺损部位,从而阻断了异常的血流通道,使心脏血流正常,这个过程即是介入封堵。哪些类型的先心病可以做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手术有痛苦吗?需要多长时间? 先心介入封堵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先进的手段。不开刀、不全麻,术中无任何痛苦,唯一的创口即是股静脉处的穿刺针眼,术后不用缝合,仅以砂袋压迫6小时即可,手术时间约30--60分钟,3—5天便可出院。术后有后遗症吗?术后生活和工作一切恢复正常,需服阿司匹林半年,由于该手术创伤极小,封堵器的组织相融性极好,所以病人术后无任何痕迹及副作用。封堵器能管多长时间?封堵器的寿命是终生性的,不需要更换。
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 什么是射频?即一种高频电流,频率为100千赫---1.5兆赫,其对活体组织实际释放的平均电压44—60V,不造成气压伤。射频的物理学特性有三:电切作用、电凝作用、电脱水作用。什么是射频消融术?利用射频电的物理学特性,对心脏的异常病变部位进行损伤性放电,打断其异常通道或起搏点,从而恢复心脏自身正常的电生理的特性,这个过程即为射频消融术。哪些病人适应射频消融治疗?病人症状是什么?阵发性室上速(预激综合症、房室结双经路)、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特发性室速、功能性室性早搏、心房纤颤。这种病人多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慌、胸闷、重者出汗、休克、乃至死亡,轻者可无症状不用治疗自行恢复,而多数在二者期间,影响生活质量而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手术如何做?射频消融是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最佳治疗方法。在经病人的胸部及大腿根部血管穿刺,将电极导管送入心脏内,将射频电流导入心脏病变组织,产生局部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阻断异常传导束,根治心动过速或异位激动的目的。成功率以疾病不同而各异,室上速可达95%以上。手术有痛苦吗?需要多长时间?射频电流的频率很高,不刺激神经纤维,故电消融中无疼痛,不需要麻醉。手术过程不开刀、不全麻,术中无任何痛苦,唯一的创口即是血管处的穿刺针眼,术后不用缝合,仅以砂袋压迫6小时即可,整个手术过程平均为1—2个小时。术后有后遗症吗?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心动过速的最先进的一个高科技手段。由于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所以病人术后无任何痕迹及副作用。术后无须再服药,生活工作将恢复正常。3—5天便可出院。
什么是冠心病?当心脏的冠状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过度狭窄时,心脏血液和氧气的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症状这就是冠心病。冠心病常见症状?心绞痛:劳累时胸痛,持续3—5分钟,休息后缓解,伴气短、胸闷、心慌,还可伴有上颌或背痛、恶心、胃部灼烧感、多汗等。心肌梗死:持续而不能缓解的胸痛 冠心病有哪些检查方法?常用的有心电图、运动实验、超声心动图、以及核素心肌显像等,但是只有冠状动脉造影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冠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程度、部位、范围,医生可据此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冠心病主要有那些治疗方法? 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大多数情况下是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合理运动等的综合治疗,对于失去了介入和外科治疗机会的终末期冠心病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是目前研究的方向。冠状动脉内PTCA+支架置入术 将一球囊导管送入冠状动脉狭窄处,充盈球囊,扩开狭窄段即PTCA术。为了预防血管再回缩,医生又将一网状合金支架送入狭窄段扩开支架、支撑血管,即支架置入术。术前准备1、 术前检查:心脏二位片、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血凝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型、免疫学检查等。2、 术前准备:术前应进行青霉素皮试、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备皮(备皮后请洗澡并更换干净衣服)、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后需平卧24小时,防止排便困难)。术前半小时排空大小便,取下身上饰物,等待进入导管室。3、 术前一天需服抵可利得或塞氯匹定,阿司匹林等,必要时口服安定,以保证充分睡眠、放松情绪。手术需要多长时间?会不会很疼?约需1.5小时,全过程没有痛苦,病人完全清醒,仅在动脉穿刺局部注射少量麻醉药时有点胀痛,基本上和扎静脉针一样感觉,所以你不必为怕疼而担心。手术从哪里入路?术后注意什么问题?1、股脉穿刺常用,术后穿刺局部沙袋压迫6—8小时,手术侧肢体制动12小时,24小时后便可在床边轻微活动。2、饶动脉穿刺,术后无需压迫、卧床,局部上肢制动即可。术后尽量多喝水,以利造影剂迅速排泄,并避免迷走神经反射,血容量不足等。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利用自身的血管(通常是左内乳动脉和大隐静脉)接入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远端,使血流绕过狭窄病变,通过这种血管桥再使心肌充分供血,即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心病的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对于反复发作心绞痛或严重心功能衰竭的病人,而且又失掉了介入和搭桥机会,或者介入和搭桥以后加上规范的药物调整仍远不能满足生活需要的病人,即称为终末期的冠心病人,目前利用基因或者干细胞(自体或异体)直接注射到心肌内,经过细胞分化再生长出新的血管,称为基因或干细胞治疗。这项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给终末期的冠心病人带来了曙光。 冠心病人该不该活动?冠心病人同样需要活动,只是一定要掌握合适的运动量,原则是高密度、低强度的耐力运动。一般来说活动量以心率增加来衡量,活动时最大心率以不超过 200—年龄—20 次/分为好,比较安全。冠心病危险自我测评表 1、 你运动或劳累时出现过胸痛吗? 有(1)、 无(0)(如无请跳至第7项)2、 你的胸痛是:闷痛(1)、 针刺痛(0)、神经性跳痛(0)、其他疼痛(0)。3、 你的胸痛是:短暂性5-10分钟(1)、停止活动后疼痛消失(1)、服硝酸甘油后疼痛消失(1)、持续疼痛(0)、其他(0)。4、 你的胸痛是:疼痛放射至左右肩(1)、疼痛延左臂内侧(1)、其他(0)。5、 你的胸痛是:很常见(4)、经常(3)、偶尔(2)、很少(1)、无(0)。6、 你是否有心悸、心慌:有(1)、无(0)。7、 你的年龄:男:小于40岁(0)、40—49岁(1)、50—59岁(3)、60—69岁(5)、大于70岁(7)。女:小于39岁(-4)、40—44岁(0)、50-59岁(3)、60-69岁(5)、大于70岁(7)。8、 你是否有高血脂?有(2)、无(0)。9、 你是否吸烟?有(2)、无(0)。10、你是否有糖尿病?有(2)、无(0)。11、你是否有高血压?有(2)、无(0)。12、你是否有冠心病的家族史?有(1)、无(0)。危险度:男: 2分--低度、3-5分—轻度、6-8分—中度、9分—重度 女:4分--低度、5-9分—轻度、10-13分—中度、14分—重度你的评分是:( )分。(请回答上述问题,如果你是中度危险以上,请及时就诊)